《品德与社会》教案汇编6篇.pdf
《《品德与社会》教案汇编6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教案汇编6篇.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You dont have that many viewers,dont be so tired.(页眉可删)品德与社会教案汇编品德与社会教案汇编 6 6 篇篇品德与社会教案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篇 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2、了解人类为应对自然灾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采取的预防和预报措施。3、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品质,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教学时间教学时间:4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一、导入教学同学们,如果我们关注新闻报道,就会发现,
2、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瘟疫它们像凶残的魔鬼,肆虐地摧毁人类的家园,甚至会奔走人们宝贵的生命。那么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呢?二、教学活动活动准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一种自然灾害展开专题研究。活动一:地震灾害1、让学生用文字描述或图片展览的方式介绍地震发生时会出现的情况。2、地震大事记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先让学生借助资料,用列表的方式编写地震大事记,然后用表格或图片等方式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数字统计。(2)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事例、亲历者笔记等,感受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创伤。3、指导学生阅读地震带分布图,看看哪些地区易发生地震、自己的家乡是
3、否位于地震带上。活动二:洪水灾害1、引导学生阅读河流分布图,让学生通过地图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也是一个有重大洪灾隐患的国家。2、教师可参与“资料库”,或收集有关资料,展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洪水灾害,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洪水频发的国家,以及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3、在认识洪灾危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除客观原因外,人为对植被、河道的破坏是重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4、除此这外,学生还可以说说其他常见的自然灾害。老师可展示课本 P39 图片,让学生对教材中提到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有一个初
4、步认识。活动三:调查家乡的自然灾害1、让学生说一说本地存在哪些自然灾害,其中频繁发生或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教师确定几种自然灾害作为学生调查的问题。2、指导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成员担任组长。根据课本 P40 的调查提纲,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1)确定调查内容。调查哪种自然灾害?灾害发生的时间、表现和危害有哪些?本地采取了哪些防灾和抗灾的措施?(2)确定调查方法和组内的分工合作。谁负责访问?谁负责查找图片和文字资料?谁负责到实地进行考察?(3)对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或填写调查表。品德与社会教案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篇 2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
5、方生活着许多华人,他们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2、知道海外华人虽身在异乡却有着割不断的中国情节,他们时刻关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并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各个国家里的中国城资料和海外华人的故事。2、教师准备相关音乐,制作课件;指导排练相关节目。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教学。一、创设情景,引入教学。1、同学们,我给大家推荐一首传唱多年的歌,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2、听着音乐你想到了哪些人,歌曲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声?3、揭示课题:是啊,每当听到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我们就会自然地想起那些生活在
6、海外的华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中国城华人的“家”。1、理解中国城(1)由来: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炎黄子孙的足迹已随着祖国的强大而遍布世界各国,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独立的华人区,著名的有意大利的“中国城”、美国的“唐人街”等等。(课件展示)(2)、解释中国城:所谓“中国城”、“唐人街”,是指一些颇具规模的商业中心以经营中国产品、中国饮食为主,以中国式建筑为格调的城区。2、展示交流中国城资料(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展示关于中国城的资料,师巡视发现有特色的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影碟、录像等)。(2)、抽生在班内交流。3、小结:风格各异的中国城,充分展示了中
7、国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中国城就是华人温暖的“家”。三、中国城中国心!三、中国城中国心!1、探究活动:海外华人为什么要建中国城?过中国节?(1)、四人小组内探讨,各选两人分别负责记录、发言,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想法又多又合理。(2)、汇报探究结果,师相机给予适当的点评。引导学生感受海外华人的浓浓的思乡情结,理解海外华人的一颗中国心。2、小结激情:欣赏中国风格的建筑,感受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品尝中国风味的饭菜,用汉语谈笑聊天在中国城里,华人们仿佛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3、想象中国城的幸福生活(1)、假如你是一位久居异国的华人,当你走进中国城,你会有什么感受?可能想到什么说些什么?(2)、生
8、自由发言,师给予适当的追问、点评,再次引导学生感受海外华人浓浓的思乡情结,理解海外华人的一颗中国心,明白中国城华人的“家”的真正含义。四、你在他乡还好吗?四、你在他乡还好吗?1、过渡引入:海外华人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他们在异国他乡生活过得怎样,始终是我们难舍的牵挂,有一首歌曲表达了我们的心声。2、播放音乐你在他乡还好吗,学生欣赏完后说说自己对这首歌的体会和感受。3、介绍了解到的海外华人的生活情况,体会他们在海外生活的酸甜苦辣,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思乡情结。4、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引入第二课时。五、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中国城华人的家中国城中国心你在他乡还好吗?品德与社
9、会教案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篇 3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
10、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导入新课。(二)新课传授:讨论交流: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教
11、师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三)探究活动: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3师生共同: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只能听到声音。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品德与社会 品德 社会 教案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