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1 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20212021 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1 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2、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3、萌发对测量的兴趣。活动准备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2、测量的表格、笔和纸盒。活动过程一、提问引发思考。师:教师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宽有多长么?师: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们有多长有多宽,谁可以帮助我呢?(幼:尺子)师: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尺子呢?教师:尺子上面有数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
2、尺子是能够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二、演示和操作。师:请你们拿己准备好的尺子,现在请你来数一数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数完以后请你尝试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量出请闭合的长是几个小格子,宽是几个小格子,并把你量出来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师:现在你已经量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教师:测量时尺子和被测量的物体起点要对齐,要及时做记号,继续测量。要记住原来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几次测量的数据加在一起,最后结果就是物体的测量长度。三、幼儿思考,提出问题。师: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测量的铅笔盒的长和宽是不一样的呢?(引导幼儿:铅笔盒的大小不同,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师:现在
3、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刚刚老师教你们的那种方法去测量别的物体了。四、问题迁移,欣赏各种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尺子,请你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尺子,看看这些尺子有什么作用,你都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尺子呢?20212021 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2 2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
4、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活动结束: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探讨.活动目标:活动目标: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活动准备:活动准备: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20212021 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3 3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
5、、区别物体的远近,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3.感受测量的乐趣。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教具:大图纸和记录表,记号笔。2.操作材料:人手一张操作纸,一支笔。每桌一份操作材料(围棋子、方积木、吸管若干)。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故事里谁赢了?”教师:“兔子不服气,今天约了乌龟进行三项全能比赛,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二、目测远近。第一场:游泳比赛。比赛规则:一分钟,谁游得远,谁就获胜。教师:“谁游得远?”“你是怎么知道的?”教
6、师小结:“用眼睛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谁远谁近,这种测量方法叫目测。”现学现用。第一局:乌龟获胜。三、第一次操作:比较远近。第二场:跑步比赛。1.介绍跑道及跑步规则。2.教师:“一分钟到了,谁跑得远?你为什么这么猜?”教师:“弯道中,目测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怎么准备知道跑了多远?”“可以用什么量?”介绍尺子。介绍棋子测量。3.幼儿操作。4.交流。教师:“谁远?为什么?”教师小结:“比较远近时,要用同一种工具进行测量,测得的数字大,说明这段距离远;测得的数字小,说明这段距离近。”第二局:兔子获胜。四、第二次操作:同一距离不同工具。第三场:跳远比赛。1.教师:“用三种工具记录兔子的成绩。”2.幼儿操作
7、。3.交流操作结果。教师:“为什么测得的数字不一样?”教师总结:“测量同一段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工具越短,需要数量越多;工具越长,需要数量越少。”教师:“乌龟因不会跳远放弃比赛。”第三局:兔子获胜。五、结束。三局两胜,兔子赢得比赛。教师:“除了刚才我们使用的这些工具,还有很多其他工具,我们的小脚、小手也能用来测量!我们下楼去试一试!”活动反思: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20212021 年测量大
8、班数学教案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4 4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乐意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测量在生活的应用。2、在探索比较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及判断能力。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2、长短不一的学具如:尺子、绳子、小棒、积塑、纸条等;笔、测量记录表等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动场景:小床若干、桌子等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组织幼儿参观白雪公主故事场景,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测量兴趣。引入:春天到了,白雪公主想把小矮人的家打扮一
9、新,但是她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她吗?二、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地砖,探索正确测量的方法。1、引导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家里铺上地砖,怎样清楚的告诉瓷砖厂的工人地砖的大小?2、幼儿尝试用相同的工具测量。3、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的结果,探讨发现测量的正确方法。讨论:选择相同的工具测量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方法: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用笔(拇指)画个记号,首尾相连。三、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床,探索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1、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宽度和长度?2、教师介绍测量记录表。3、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鼓励幼儿用不同的
10、工具进行测量,记录。4、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并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积累测量经验。讨论:量相同的位置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四、活动延伸:引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2-3 种测量工具给周围生活中的物品测量,积累测量经验。20212021 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5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刚要 指出:“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
11、眼睛观察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的幼儿观察力、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他们乐于思考,愿意动手探究并解决疑问。对于生活中遇到的物体的长短、高矮、距离等问题,他们会利用目测去进行判断,也会用手、脚、辅助物进行比较,有了初步的测量的经验与愿望。大班幼儿的测量是自然测量,即利用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学习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本节活动符合幼儿数学发展的需要。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尝试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进行测量。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
12、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结果也不同。3、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测量的情况。活动重点:活动重点:学会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活动难点:活动难点: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工具不同,结果不同。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地面上八条长短不一的线段。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吸管和冰棍棒。3、记录表、笔。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用目测的方法测量地上的路段。一、用目测的方法测量地上的路段。二、探索使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二、探索使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1、幼儿自由选择路段,进行测量,师提醒首位相接的进行测量。2、幼儿示范并小结测量的方法(平铺、交替或做标记)。三、幼儿选择测量工具,两人
13、一组进行测量三、幼儿选择测量工具,两人一组进行测量1、介绍记录表格:记录表上的数字和图案都是什么意思?2、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分别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3、交流测量结果。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结果越大。四、延伸活动四、延伸活动1、测量班级的桌子的边长。2、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材料进行测量。20212021 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年测量大班数学教案 6 6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学习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2、继续探索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活动重点:活动重点:学习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活动难点:活动难点: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
14、的关系。活动准备:活动准备:完整的铅笔、积木、回形针、橡皮等测量工具(幼儿人手 2份)记录表格(见活动材料)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问题。师:小朋友,瞧,图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米老鼠和唐老鸭,它们在比赛跳绳)再看下面一幅图,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再来看第三幅图,它们现在在做什么?(在测量跳绳的长度)它们用的测量工具一样吗?(不一样)再看一看最后一幅图,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它们在争论谁的跳绳长。)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师:请你们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跳绳的长度呢?还有其他的办法吗?二、迁移幼儿已有测量长度的经验。师:
15、我们中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测量长度的方法了,你们还记得吗?那我请一个小朋友用黑板擦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你们仔细看他测量的方法对不对。师:他测量的方法,对吗?谁愿意来跟大家说一说。并示范一下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呢?(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量一下记录一下。)三、幼儿尝试测量,探索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1、幼儿自主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师:小朋友真能干,都已经掌握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了,现在我想请你们每人自己选择两个不同的测量工具,分别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并在表格上记录用每个工具测量的次数和结果,(教师可示范记录方式)师:你们刚才用两种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一样还是不
16、一样?请你说一说,你刚才是用哪两个工具测量的?桌子有几个_长?用_测量时量了几次?桌子有几个_长,用_量了几次?(请个别幼儿回答)师:我们测量的是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每个人两次测量的结果都不一样呢?是不是我们搞错了呢?现在我们都用这种工具(积木和回形针)来量一量我们书本的长度,看看结果有什么变化,好吗?2、集体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师:现在请你们用回形针和积木量一量你的幼儿用书有多长,并像刚才一样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好吗?这次测量结果一样吗?幼儿用书有几个回形针长?用回形针量了几次?幼儿用书有几个积木长?用积木量了几次?3、引导幼儿讨论并小结。师:我们每次的都是同一个物品,为什么测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量 2021 大班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