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力的教案锦集7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力的教案锦集7篇.pdf(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1 年精选力的教案锦集年精选力的教案锦集 7 7 篇篇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1 1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学具准备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仪、交互式动画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设计示例(一)新课引入(一)新课引入上一节我们学过了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但是物体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两个人在打夯时,他们用来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又该如何合成求它们的合力呢?(二)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1演示实验参照课本中的演示实验中的第一步,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弹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绳拉长到某一长度,记录两个力 F1 和 F2 的大小和方向(学生
2、操作,教师沿着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图示)再用一个弹簧秤代替刚才的两个弹簧秤拉橡皮绳,即用一个力 F 代替 F1 和 F2 两个力的共同作用,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和拉力的方向(教师演示并画图)2分析实验(1)力 F1 和 F2 的合力大约多大?(2)合力 F 和两个力 F1 和 F2 比较,合力 F 比 F1 和 F2 之和大还是小?比 F1 和 F2 之差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F 比 F1 和 F2 之和要小,比F1 和 F2 之差要大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方法本知识点的教学可使用交互式动画辅助教学以 F1 和 F2 的力的图示为一组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可以表示合力
3、F 的大小和方向改变两个力的夹角重做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它们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用投影仪将交互式动画投影到屏幕上,找几名学生亲自拖动鼠标,改变两个力的夹角,观察它们的合力大小如何变化,合力与分力的夹角如何变化?最后教师在学生观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两个力互成角度时,它们的合力小于这两个力之和,大于这两个力之差;两个力的夹角减小时,合力增大;夹角增大时,合力减小当两个力的夹角减小到 时,合力就等于两个力之和当两个力的夹角增大到 时,合力就等于两个力之差因此可以说,我们在上节所学的在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是这里所学知识的特殊情况(三)总结(三)总结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
4、一些有关力的合成的方法,例如三角形定则等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2 2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二力的合力、3、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通过作图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5、引入新课请一位同学提起重为 200N 的一桶水,请分析该同学施加的提水的力为多大?然后请两同学一起提起水桶,分析提水桶的有几个力?从效果上看跟刚才用一个力提一样吗?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是说明几个力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举例:用两条细绳吊着日光灯、很多只狗拉着雪撬前进。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体会一个力可以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启发引导同学找出这些例子的共性,给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进行新课一、共点力的概念:1、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2、你认为在掌握共点力的概
6、念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3、教师利用计算机络出示图片:大吊车吊起物体;人担水;举重;比萨斜塔等。吊车吊起物体时钩子受的力为共点力吗?人担水时担子受到的力为共点力吗?举重运动员举起的重物受到的力为共点力吗?比萨斜塔受几个力作用?它们是共点力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共点力的合成。二、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今天我们着重研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已知二个分力求合力)A、两分力同向合力为两分力之和,方向与两分力同向。引导学生理解。B.两分力反向合力为两分力之差,方向与两分力反向。引导学生理解。C.互成角度的两分力求合力演示实验:先告诉学生有关的器材,以及实验的目的,提出如下问题:在
7、这个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等效的标志是什么?(橡皮条的伸长量相等)然后教师操作,下面的学生观察。在实验结果的处理时,引导学生先做出各力的图示,讨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求合力的方法一一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内容强调: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是两分力的合力(合力分力共点)例题:力 F145N,方问水平向右。F260 N,方向竖直向上。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F 的大小和方向。用作图法解:用作图法解:选择标度,用 1 cm 代表 15 N。用三角板作出两个力的图示。作出和两个力大小相等的平行线,完成平行四边形。连接两力之间的对角线,即表示合力。用刻度尺量出对角线的长度
8、。通过比例关系求出合力的大小。用量角器量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夹角,得到合力的大小是5 N,与 45 N 力的夹角是 53。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实线、虚线要分清。2、合力、分力要共点3.同一图,合力与分力用同一标度画出4.力的图示箭头不能忘。小结并板书:一、几个概念:1、合力、分力定义: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2、共点力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个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个点上,或者虽然不是作用于同一个点上,但是他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
9、3.力的合成、力的分力定义: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力的合成;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力的分解。二、求两分力的合力A、两分力同向:合力为两分力之和,方向与两分力同向。B.两分力反向:合力为两分力之差,方向与两分力反向。C:互成角度的两分力求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内容:以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平行四边形中表示两分力的线段所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教后感:教后感:这一章教材通过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大量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力的矢量性和解决矢量问题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初学者很难跨越的一个台阶,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来分析问题
10、,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自然、畅快、水到渠成、不突兀。同时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3 3课标要求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了解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变脉络2 理解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1、: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课件展示_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图案教师提问:北京奥运会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设计图案?学生讨论。教师指出:这是奥运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汉字是表意文字,是象征性的符号体系。汉字中的一笔一划,充满者对生活气氛的烘托和对生命意义的隐喻。由此引入新课。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的起源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
12、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2、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教师可以一边介绍,一边借助课件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图片欣赏对比的方法给学生以直观印象。3、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4、书法艺术(1)、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
13、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发展:始于东汉。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结合课件展示楷书名家的代表作。(2)、草书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难于辨识,实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3)、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代表作:王羲之等。二、笔墨丹青中国画三、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
14、特点教师:什么是中国画?特点?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其绘画形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1、远古的绘画艺术起源: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代表作:彩陶画鹳鱼石斧图。2、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代表作:战国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而有序,平面感和装饰性极强,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反映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它们虽然不能叫卷轴画,但可以窥见当时的绘画水平,这时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
15、关键阶段。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绘画艺术的提高。此时人物肖像画是主要的创作主题。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提出,要求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这和后来的绘画理论家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对当时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发展到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代表作: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16、洛神赋图和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4、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中国的绘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的。从唐朝开始,由于是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再加上唐诗的伟大成就和影响,绘画重情趣求意境,追求一种“画中有诗”的意境,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一种心境。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文人画从此兴起。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唐代在隋代承前启后过渡的基础上,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代表作: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的送子
17、天王图。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5、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这些因素,使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中期出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体的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画派新支。体备众法,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是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作品充分展示了画家的写实功力,河流、物舍、舟船、城关、人群、虹桥、楼观、店铺、市街、驼队,等等,
18、一切物象都刻画得入微传神。6、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这一时期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所以适合于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墨笔花鸟大量涌现,人物故事画的相对减少。随着文人画的繁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一步密切结合而且成为普遍的风尚。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同时,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特别强调了笔墨技巧的运用,讲究绘画作品要具书法韵味,将书法融入画法之中,在笔墨技巧上起了新的变化,使水墨写意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要求绘画体现书法性用笔,反对刻意求工、求似,主张神似,逸为上。追求作品的古意和“士气”,重视
19、画家主观意兴和思想感情抒发。中国画在明代产生了许多流派,各派又在创作和理论上自成体系。清代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更多的画家在文人画创作思想影响下,追求笔墨情趣,很多画家钟爱梅、兰、竹、菊等题材和泼墨大写意手法,他们的艺术对近现代花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三、京剧的出现1、京剧的形成清代开始,地方戏曲日趋繁盛,一批大型地方戏曲趋于定型和成熟。这些地方戏曲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格。乾隆五十五年(公元 1790 年),在安
20、徽一带很有名气的“三庆”徽戏班,来到北京演出。徽戏在北京经常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尤其是与以唱二黄调和西皮调为主的汉戏的合演,逐渐形成了二黄与西皮的合流,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徽剧又吸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以“皮黄”为主要声腔的京剧。到 1840 年左右,京剧的唱腔、念白、剧本和表演已经成熟,尤其是出现了以演“京戏”为主的一批演员,他们不再以徽戏、汉戏为名,而以演“京戏”自居。从此,诞生了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2、京剧的发展早期的京剧以迷人的唱腔、丰富的剧目、精彩的表演和京腔京味吸引了观众,使京城出现了京剧热。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京城
21、市民承认,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涌现出著名的“同光十三绝”。3、京剧走向世界京剧_于地方戏,有着南北方许多剧种的优点,所以很容易地被各地观众所接受。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风靡全国,被誉为“国剧”。20 世纪以来,京剧在不断革新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流派纷呈,新剧迭出,走向世界,达到了艺术上的顶峰时期,创造了中国戏曲史上令人振奋的辉煌。4、京剧表演特色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形神兼备。小结
22、:运用知识络概括本课基础知识拓展:中国文人画的精髓在于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宋代画院考试中曾出现过以下题目:踏花归去马蹄香、竹锁桥边卖酒家、嫩绿枝头红一点。结合文人画追求意境的特点,请你来构思,什么样的画面设计在当时会获得考试的好名次?戏曲欣赏在介绍完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可选取中国各地著名的戏曲剧种进行播放,指导学生进行欣赏,展现艺术本身的魅力,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4 4【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教你学一招,要求学生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一、教学前,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道具、作品或
23、展示的材料。二、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2、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三、示范交际。1、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2、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3、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心内容;4、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5、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四、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五、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
24、清楚,谁的本领最拿手。六、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习作】【习作】一、引导学生回忆,和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二、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三、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提示,并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学会的本领清楚地告诉别人。提醒学生注意这次习作的要点:要说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本领,要写清楚自己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题目可以用我学会了,也可以自拟。四、学生构思后进行自主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并巡视,以便做到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心中有数,然后选择带有普遍性问
25、题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五、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誊抄。【我的发现】【我的发现】这个栏目,共有 10 组词语,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的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词语里带点的字都是右边词语里带点的字的声旁。这是很多形声字的共同规律。一、学生自读,自主发现二、积累词语。三、引导学生用带点的字扩词,以加深理解,巩固运用;四、启发学生再写出一两组有相同规律的词,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山清晨。【日积月累】一、我会填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2、同桌交流。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
26、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三、读读背背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把这些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3、积累与应用。【趣味语文】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2、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
27、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3、汇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编制此类谜语,开展猜谜活动。4、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狐假虎威5、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同小异,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5 5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二、能力目标二、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
28、的效果与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中应观察什么现象,并由此分析出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进而认识到观察物理物理现象应首先明确观察目的,并根据观察目的明确观察什么,观察的各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现象是如何说明所要观察的问题的。2、培养运用物理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确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及其中一个力,求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三、情感目标三、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图示,培养学生欣赏线条美的能力。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先通过“提水”和“推木箱”两个实例说明
29、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问题。接着研究两个力沿同一直线作用在物体上这种最简单情况下求合力的问题。通过“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和“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最后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分析两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法建议教法建议教学中要注意从合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来使学生认识合力。然后说明二力的合成就是求两个力的合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合力的概念,还可以再补充其他的事例,例如,两个人拉着一辆车匀速前进。也可以用一个人来代替这两个人拉着这辆车匀速前进,后面一个
30、人对车的拉力就是前面两个人对车的两个拉力的合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 1、合力的概念、合力的概念理解合力的概念关键是要让学生认识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和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利用课本中的例子以及补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定量的研究,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进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关事例,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合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2 2、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线上反方向的两、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线上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成。个力的合成。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很
31、多,首先应组织、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各种形式的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实例,使学生对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问题有感性认识,然后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区分不同类型,进而明确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课本中安排的实验。对于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二力的合成问题,在进行实验前可以让学生思考,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会怎样,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设计示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或者提起一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一个人帮忙则往往会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换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他一个人也
32、可以达到目的。这时我们就说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的效果与两个人相同,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二)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1 1、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个人用力作用的效果与两个人共同用力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相同。学生讨论并举例例 1 两个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例 2 一个人拉一辆车拉不动,再有一个人在后边推就可以把车推动,如果一个力气大的人一个人就可以拉动。例 3 一根木头一人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两个人一人扛一头则可以比较轻松的扛起来,但效果是相同的。以上同学们举的实例都非常对,这里所说的效果相同,在物物理理学中我们叫
33、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学习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观念十分重要。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仪器,并开始下面的实验:将一根弹簧挂在支架上,弹簧后边用一块白纸板衬托。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下,弹簧伸长一定的长度,其指针指在一定的位置,用笔在白纸板上标上记号。换用两个物体挂在弹簧下,弹簧指针指在同一位置。实验前让同学注意观察指针所指示的位置。实验结束后教师讲解并提出问题。可配合将实验过程制成图,用投影打出。如图所示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下,说明这个物体对弹簧施加了一个力的作用。将两个物体挂在弹簧下,这两个物体分别对弹簧施加了力 和。弹簧伸长说明了什么?说明力作用在弹簧上,使弹簧的形
34、状发生了变化。挂一个物体和挂两个物体弹簧的伸长量是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弹簧的伸长量相同,说明一个力作用在弹簧上与两个力共同作用在弹簧上产生的效果相同。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和)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那两个力(和)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在讲解中要求同学注意,合力不是力的和,在后面的研究中同学们会逐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请同学们列举一个物体受两个力作用的事例,前边举过的事例也可以重复。(学生边举例,教师边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以便于分析)【例 1】一个人在前面拉车,另外一个人在后边推车。【例 2】两个人共同提一桶水。【例 3】房顶上的吊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
35、力和电线的拉力。以上这些事例如果要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几类?有两个力互成角度的,也有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的。在一条直线上的力有方向相同的,有方向相反的。在上面这些事例中,最简单的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我们先来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问题。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直线、方向相同,另一种是同直线方向相反。请同学们首先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猜想一下,这两种情况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与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关系?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请同学说出自己的猜想,教师把同学猜想的大意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书上两个实验示意图和相关说明,看完后亲自完成这两个实验;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学生看书,然后开
36、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提问。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与两个分力是什么关系?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与这两个分力是什么关系?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在完成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提问:两个小孩共同提一桶水,每个人都对水桶施加了一个力,大人一个人提一桶水,她对水桶如果施加的是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如果他们提的是同一桶水,那么大人施加的力和两个小孩施加的力的效果是否相同?学生效果
37、相同。老师两个小孩子所用力的合力的大小与大人施加的力的大小是什么关系?学生相等。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大人所用力的大小是否等于两个小孩所用两个力的和?学生不等。老师为什么?学生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这两个小孩施加的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能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来研究这个问题。(三)总结、扩展今天我们研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方法,这一方法就不能用来研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问题。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用力 和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是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两个小孩提水桶问题为例,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它们的合力)实际上同一直线上两个
38、力的合成问题,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况,课本第六节就是这方面的内容,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先看书自学,然后我们再一起探讨。探究活动探究活动【课【课 题】题】实验分析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组织形式】【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参考方案】用一些测量工具(至少要多个弹簧秤)探究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备【备 注】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6 6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 知道轮子会滚动,能省力。2 了解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3 乐意
39、参加探索活动,并有良好的操作习惯。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 活动前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带有轮子的的各种东西。2 幼儿每人带一个有轮子的玩具。3 书、小推车;各种形状的小积木和小斜坡;ppt。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一、玩玩具,激发兴趣。玩玩具,激发兴趣。你发现了什么?二、二、玩玩具,观察轮子。玩玩具,观察轮子。1这些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什么一样的地方?3教师小结。4实验验证:用圆的做轮子最合适。三、玩游戏。三、玩游戏。1搬书游戏。2交流:用手搬和用小推车搬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3.教师小结:原来用手搬很费力,用小推车很省力。四、经验拓展。四、经验拓展。引导幼儿讲述轮子在生活中的运用。力的
40、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7 7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1.理解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判断方法。2.能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3.深刻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意义,能熟练应用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法指导三种力的认识是_的基础,物体的受力分析必须准确,再利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来解决问题。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特点,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建议教学建议_复习课建议用 1 节课的课时,关键仍然在对基础问题的复习上,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及对其大小、方向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现阶段受力分析也只分析物体受力个数比较少、简单的情况,注
41、意教学的层次性和渐进性。课前课前准备_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要了解大多数学生处于什么状况。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收集学生提出来问题,注意一题多解的准备。导学过程设计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预习过程梳理知识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回顾本单元内容,可以查阅教材和以前的学案,对_内容的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有所了解。PPT 演示课题及学习目标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单元体系构建的内容。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情况。就学案中有疑惑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课堂探
42、究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补充质疑教师点评主题 1:对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总结弹力、摩擦力的特点,如何判断弹力、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1)分析甲、乙两位同学谁对谁错,为什么。(2)说说对于发生微小形变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以及静摩擦力,我们该采用什么方法判断。(3)说说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口头表述主题 2:受力分析总结受力分析的步骤,介绍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择。(1)画出各图中物体的受力情况。(2)结合第一问中所画的受力分析,思考一下画受力分析的步骤。(3)说说受力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口头表述、板书主题 3:将已知力 F 分解成两个分力 F1、F2 的情况让学生掌握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和分
43、解的特点。依次分析下列问题:(1)已知两个分力 F1、F2 的方向,求两个分力 F1、F2 的大小,能分成几组情况的分力?(2)已知一个分力 F1 的方向和大小,求 F2 的大小和方向,能分成几组情况的分力?(3)已知一个分力 F1 的方向和分力 F2 的大小,求分力 F1 的大小和分力 F2 的方向,能分成几组情况的分力?口头表述讲练结合独立分析思考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侧重受力分析和力的合成与分解。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拓展一、对弹力的理解拓展二、对摩擦力的理解拓展三、物体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拓展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PPT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PPT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PPT总结反思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PPT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课外拓展无板书设计课时 2.7力整合与评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