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咏雪》教案.pdf
《2021年《咏雪》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咏雪》教案.pdf(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1 年咏雪教案年咏雪教案20212021 年咏雪教案年咏雪教案 1 1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_,并试着背诵。2、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3、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4、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_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教
2、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教学准备:教学准备:ppt 课件 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及资料。教学时数:教学时数:1 1 课时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师作如下介绍。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
3、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公元371 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 373 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与谢安同来的王坦之早已是惊慌失色,汗流浃背,紧张地
4、连手版都拿倒了。在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两个人不改自然容颜,一个是来者不善的桓温,一个是镇定安闲的谢安。在习习拂面的寒风中,谢安走上台阶,在席上就坐。他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像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 洛生咏,然后才平静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老道的桓温没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马的谢安在这种关头依旧不改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镇住了,于是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嚣张气焰被打下去后,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
5、这欢笑声中,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谢道韫,东晋时有名的才女,东晋的谢氏家族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谢道韫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才俊麋集的豪门中。她是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谢玄的姐姐。谢道韫在闺阁少女时就卓尔不凡,才识过人。一个冬日的午后,谢安与家人们聚在一起讨论文义大略。不久,雪下大了,谢安兴致勃勃地问:“大雪纷纷何所拟?”侄儿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在叔父谢安十分赞许,于是后世就把能诗善文的女子称为“咏絮之才”。后来,谢道韫就嫁给了东晋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王凝之以善“草隶”闻名,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
6、虽然没有他父亲和弟弟的名气大,但也绝非庸才。唐朝诗人有句诗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谢”指的就是谢道韫的娘家,“王”指的就是王羲之家。2、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就是“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师板书课题。4、生齐读课题,说说还在那里见到过“咏”字,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咏鹅、咏柳,想一想“咏”是什么意思?二、尝试自读,读通二、尝试自读,读通_。1、学生自由地朗读_,并标记下难读的地方。2、全班交流,说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师相机指导,请学生互相纠正,全班练读。学生朗读预设易错的字音:雪骤(zhu)何所似(
7、s)差(ch)可拟(n)即(j)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即/公大兄/无奕女。3、指名读全文,齐读全文。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回忆以往学习古文,是怎么理解文意的?(读中理解,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2、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己默读_,试着想一想_讲的是什么意思?在读不懂的句子后面划“?”3、小组合作交流,重点交流自己不懂句子。4、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之后,全班交流: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预设:俄而雪骤。师引导:你还听过哪些带“骤”的词语,比如:骤雨,骤降,大胆猜想雪骤可能是什么意思?借助注释,知道“俄而”是什么意思?那么“俄而雪骤”连起来怎么解释呢?即公大兄无奕女。师引导:智力的“公”指
8、谁?(谢安)无奕女又指谁?为什么叫谢道韫为无奕女?5、用自己的话讲一讲_的主要内容。6、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四、突破难点,感受智慧。四、突破难点,感受智慧。1、课件出示兄子和兄女的话。展开辩论,说说你更欣赏谁的比喻,为什么?2、读_,想一想谢太傅更欣赏谁的回答,从文中找出根据。(谢道韫回答之后,谢太傅大笑;_最后介绍谢道韫的身份,这都说明谢太傅更加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五、大胆想象,运用表达。五、大胆想象,运用表达。1、通过平时的观察,你觉得雪还像什么?2、小组合作,试着用文中的句式来写一写。_差可拟。未若_因风起。3、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咏雪名句。4、师用课件出示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9、,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 李白行路难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宋 陆游夜大雪歌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宋 杨万里观雪5、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的情境。6、自由背诵,生齐背。六、充实人物,全面解读。1、学了这篇古文,谢道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师补充资料。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
10、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3、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对谢道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七、课外拓展,广泛阅读。推荐阅读世说新语,结识更多聪颖机智的朋友。板书设计:咏雪 咏:歌颂、赞美。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胆识过人 咏絮之才20212021 年咏雪教案年咏雪教案 2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
11、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咏雪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雪纷纷,谢太傅以此为题要求子侄辈作诗,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_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2.背诵两篇短文。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
12、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3延伸阅读法。_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
13、材料。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一、导入激趣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
14、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多媒体显示:刘义庆简介世说新语简介三三.正文正文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品读咏雪1.题目解说:“咏雪”即歌咏白雪,歌咏落雪。标题概括了_的内容和线索,以“咏雪”为线索,表现了三个人的文学功底和才华,尤其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才华。2.重点字的读音(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多媒体显示:俄而 雪骤 zhu差可拟 chn 无奕女 y(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3.读准节奏多媒体显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
15、/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齐读并指导学生明确根据文意来读准节奏)4.重点文言词含义多媒体显示: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古泛指子侄辈,今指儿女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未若:比不上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讲论文义:讲解诗文5.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
16、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6.重点语句的翻译多媒体显示: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请学生回答)7.梳理内容要点多媒体显示:时间:寒雪日地点:谢太傅家人物:谢太傅、儿女(胡儿、谢道韫等)事件:咏雪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 结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8.学习心得学生讨论总结9.师引导总结主旨(1)文中“公大笑乐”有如下看法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笑”前喻,“乐”后喻;为“柳絮”一喻而“笑乐”(2)结
17、尾补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10.主旨多媒体显示: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20212021 年咏雪教案年咏雪教案 3 3【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熟读并努力做到背诵全文。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并能将_翻译成现 代文。3、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学习重点】【学习重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资料链接】【资料链接】1、题目解读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咏絮之才。这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学习起来不太困难。2、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
18、444)南朝宋文学家。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jun)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3、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4、将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放声的朗读课文,
19、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掌握字音:谢太傅(f)雪骤(zh?u)差可拟(ch)柳絮(x)王凝之(nng)无奕女(y)道韫(yn)3.文学常识填空_选自 世说新语,编者是 刘义庆,南朝(朝代),文学 家。4、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重点词语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古今异义词):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欣然:高兴的样子。拟:相比 差:差不多未若:不如 因:乘着,就着5、用“/”给_断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二、整体感
20、知,疏通文意。借助学习古文的方法将_翻译成现代文,并识记常见字词:(1)译词:内集家庭聚会 俄而 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 像什么。差可拟 差不多可以相比 儿女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2)选择正确的解释:未若 不像 不如、比不上(3)译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a_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b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营造了
21、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c“咏雪”的过程中,_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美感,着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撒盐空中比喻了雪的颜色d_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e请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你能不能也说说“纷纷白雪”像什么?你还能说出几句咏雪的古诗句吗?1.纷纷白雪像2.咏雪的古诗句:四、拓展延伸
22、古人吟咏白雪时用比喻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五、作业、1、解词及加点字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2、译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3、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20212021
23、年咏雪教案年咏雪教案 4 4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2、背诵短文。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
24、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两个比喻句,你认为哪个更好?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一、猜谜语,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学生回答:雪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教师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二、检查预习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 世说新语,齐读
25、注解。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 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 36 门。3、学生齐读全文,教师听纠正读音。三、小组合作翻译,整体感知三、小组合作翻译,整体感知20212021 年咏雪教案年咏雪教案 5 5一、教学思路一、教学思路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咏雪 2021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