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幼儿心理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幼儿心理学教案.pdf(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掌握脑、心理和客观现实的关系3、初步树立用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重点心理过程、影响心理个体发展的因素难点心理实质教学步骤导入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和算命是一回事吗?(讨论法)新授第一节人的心理实质一、什么是心理学?人的心理现象有哪些?(谈话法、讲授法)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心理现象。我们处于清醒状态时,会体验到自己的感受;能认识和辨别许多事物;在与别人交往中,有的人大方热情,有的人胆小拘谨;在工作学习中,有的人一丝不苟、聚精会神,有的人表现为心神不定,马马虎虎这些都是人的心理现象。1、人辨别物体的颜色形状,分辨声音、气味、空间远近
2、、时间长短等,称之为感知觉。人可以记住和回忆经验过的事物,称之为记忆。在艺术活动中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这和想象的作用有关。人能够思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思维在起作用。心理学把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称为认知过程。(归纳)2、人在认识周围世界时,总会发生喜爱、憎恨、冷漠等不同的态度和体验,心理学称之为情绪和情感过程。3、人常常为了改善自己、变革现实而自觉地树立某种目标、并努力克服困难去达到预定的目标。心理学称为意志过程。4、其它,如人需要、兴趣、信念、志向、世界观以及能力、气质、性格和不同程度的行动积极性,心理学称之为个性积极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归纳心理学把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合称为心理过程,把个性积极性、个性倾向性、个性个别性合称为个性心理,把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合称为心理现象。练习举例说明,我们平时有哪些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讲授法)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最早是由希腊语中的psykhe(灵魂)和 logos(学问)两个词构成的,意思是“灵魂”,指人的精神或心理活动。人类很早就试图对它作出解释和说明,这些解释和说明形成了最初的心理学思想。以后,古希腊哲学家对人的灵魂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以为灵魂是寄居在人的身体之中的一种实体,它支配着人的行为,并有自己的活动规律。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自然不满意“灵魂说”关
4、于心理现象的解释,而力求对心理现象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说明。19 世纪以后,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许多学者开始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使人类对心理现象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由于世界各国心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人们在对心理现象的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提出了许多理论,使心理学的研究脱离了主观思辩的方式,而逐渐成为一门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学科。今天,心理学的许多理论,不仅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生活、工作和学习,且成为教育人、培养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进行人才选择的科学依据。因此,心理学是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总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
5、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发展,既离不开现代生理学和生物学,也离不开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因比,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二、心理实质是什么?(讲授法)(一)什么是心理实质?(二)心理实质的内容是什么?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或者概括地说,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1、2、心理是脑的机能说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说明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三、幼儿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二)有利于搞好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三)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幼教工作开展幼教研究打好基础第二节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
6、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二、脑的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三、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基础四、社会生活条件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五、教育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教学目标1、了解注意的概念、功用、种类、外部表现2、领会幼儿期注意发展的特点3、掌握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策略重点幼儿期注意发展的特点难点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教学步骤导入同学们每天都经过公路上的交通灯,谁能告诉我交通灯红、黄、绿的排列顺序?(讨论)其实,除了红黄绿的排列之外,还存在另一种可能一个灯可以亮三种颜色。这涉及心理学的概念注意。新授第一节注意概述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举例警察和
7、司机的笑话(略)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的功能-选择有意义的、符合要求的和当前活动相一致的有关对象,避开和排除那些无关的对象。举例司机不关注刮雨器而注意前方的路况2、保持的功能-使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保持,直到达到目的为止。举例幼儿集中注意的时间5-1-15 分钟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方向或目标进行。举例打瞌睡时想到“我要努力”,立刻打起精神幼儿园里,老师请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先玩游戏,幼儿会调节注意力讨论注意在生活中的应用?(警灯、警笛、军事伪装、银行“一米线”、电梯黄线、玻璃门提示等等)三、注意的分类(一)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性的和意志努力的不同,可把注
8、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1、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努力的注意(对环境的应答性反应)引起无意注意的外部因素是刺激物的特点举例(1)强烈刺激。强光、巨响、奇香、艳色。(2)新异的刺激。新奇的事物。(3)活动变化的刺激。活动的物体,声音的抑扬顿挫变化。(4)对比的刺激。强度、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对比特别显著。引起无意注意的内部因素是主体本身状态。举例(1)需要和兴趣。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易引起的注意(2)情绪状态(3)知识经验(4)期待的事物2、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努力的注意在学习过程中,为了保持有意注意,必须排除与学习任务无关的干扰,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
9、注意分散作斗争。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1)明确的目的(2)间接的兴趣(3)坚强的意志和干扰作斗争(4)合理的组织活动(二)根据注意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或个体内部,可以把注意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强调内部注意和自我意识有关)四、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停止 3、呼吸运动变化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注意一、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由学生分组讨论)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小中大班分别归纳)三、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时间的长短,与对象本身特点及教学方式有关。3、注意的分配指把
10、自己的注意在同一时间内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4、注意的转移指人们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四、注意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一)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无关刺激过多疲劳目的要求不明确注意不善于转移(二)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不要反复向幼儿提要求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幼儿园见习讨论教师如何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如何防止幼儿的注意分散现象?审慎处理幼儿多动现象讨论多动现象多动症是不是一回事?小结1、我们如何防止自己的注意分散的现象?2、及时动手,指出并消除教师内的无
11、关刺激!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教学目标1、了解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功用2、领会幼儿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3、能利用感知觉规律进行幼儿园的教学重点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难点幼儿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教学步骤导入新授第一节感觉和知觉概述一、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带有主观性。二、感觉和知觉的功用1、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2、感知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三、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知觉的种类(1)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
12、、嗅知觉、触知觉;(2)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自我知觉、他人知觉、人际关系知觉)四、感觉和知觉的特性(一)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1、定义2、感受性变化规律(1)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弱刺激能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2)适应连续的刺激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表现为感受性钝化和锐化。(3)对比同类而相互对立的感觉相互作用时,可使对方的感受性有所加强的现象。(4)感受性与训练(敏感化)由于分析器的相互作用和练习而使感受性提高。(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被选择的成为对象,其他成为背景;(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
13、性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1)视觉敏锐度在幼儿期,儿童的视觉敏锐度在提高(2)辨色能力初期能辨认红黄绿蓝等基本色,中期能辨认间色,晚期能调色。(二)、听觉(1)纯音听觉在幼儿期间,纯音听觉的感受性不断发展,这可以通过音乐教学及音乐游戏促进其发展。(2)言语听觉通过言语交际和语言教育,到了幼儿晚期基本能辨明本族言语的各种语音。“重听”现象是言语听觉的缺陷。(三)触觉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一)空间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形状知觉。方位三岁能辨别上下,四岁能辨别前后,五岁能能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七、八岁能辨别相对左右。距离对熟悉的物体可以分出远近,幼儿的透视
14、原理掌握不好。形状小班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中班半圆形、梯形;大班菱形、平行四边形、椭圆形。(二)时间知觉幼儿初期已有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和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幼儿中期,可以正确理解“昨天”、“今天”、“明天”,但较远的时间如“前天”、“后天”还不了解。幼儿晚期,可以辨别“大前天”、“大后天”,但还不能准确运用一些时间词语。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持续性观察的细致性观察的概括性(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激发观察的兴趣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记忆教学目标1、掌握记忆概念、种类、表象2、
15、掌握记忆过程的分析3、掌握幼儿期记忆发展特点重点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转化;记忆过程的分析难点幼儿期记忆发展特点教学步骤导入复习第一章的内容、心理实质新授第一节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1、在举例的基础上讲解记忆的概念、总结出定义、用课件展示概念记忆是以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2、记忆的作用在学生列举实例的基础上总结,记忆的作用出示课件记忆在人的知识掌握、经验的积累、智慧的发展、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记”和“忆”的关系“记”是“忆”的前提,没有“记”就不会有“忆”;“忆”是“记”的结果和验证,“忆”不出来,也就是“记”得不好。二、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
16、把记忆分成四种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 画家、建筑师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内容数学家、思想家运动员表演艺术家逻辑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以体验以概念、判断、推理为以过去做过的动作为内容(课件展示特点先出示种类,种类概念适用人群然后是讲到那种记忆时出示那种记忆的概念,这样避免分散同学们的注意力。)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可把记忆分成三种(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在.252 秒钟以内的记忆。(2)短时记忆指一分钟以内的记忆、即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不超过一分、识记后立即再现、再现后就不再加以保持。贮存信息的数量是 72 个组块。(3)长时记忆指一分钟以上
17、直到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的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模式图复习输入的信息注意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课堂练习呈现词单狗桌子狼楼房椅子茅舍房子猫被试如何回忆?狗狼猫桌子椅子房子楼房茅舍三、记忆过程的分析记忆过程可以分为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一)识记识记是人们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一环节。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没有经过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也称不随意识记。这类记忆是最大量的。它的特点是不易疲劳,但有很大的被动性、偶然性和片断性。有意记忆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又称随意识记。它具有主动性特点,适宜完成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识记任
18、务,是学习活动最主要依靠的识记类型。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指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用多次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这种识记的效率相对较低,而且容易遗忘,但准确性高、使用面广,仍是识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种类。意义识记是指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依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这种识记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密切联系,又往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因而提高了识记的效率和巩固性。保持保持是识记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二环节,是实现回忆的必要前提。保持和遗忘是一对冤家对头。你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能够回忆起来,就是保持住了,如果回忆不起来或回忆错了,就是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
19、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暂时性遗忘已转入长时记忆的内容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宜条件下可能恢复永久性遗忘记忆的材料未经复习就
20、已消失。回记回记是对头脑中保持事物的提取过程。这也是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再认再认是当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把它识别出来。人们往往以为不能重现识记过的事物就是遗忘,其实,能识别再度出现的事物,也是回忆。再现再现是当识记过的事物不在时能够在头脑中重现。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回记,如学生在做闭卷问答题时,回记学过的内容。(1)言语的符号固着功能(2)言语的概括作用(3)言语的交流作用二、言语的种类(一)外部言语口头言语书面言语(二)内部言语第二节学前儿童的言语一、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先发展口头言语,后发展书面言语)1、语音的发展言语知觉精确化、发音能力迅速发展(3 岁至 4 岁),但对于有些语音往
21、往不能正确发出,如 g 发成 d,zh/ch/sh 发成 z/c/s 等;语音发展受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2、词汇的发展词汇的发展是言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发展可以从词汇的数量、词类、词义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34 岁儿童的词汇量为12 个,幼儿末期约为 34 个;词类掌握从实词到虚词,名词的抽象性、概括性逐步增加;能准确理解词义,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都增多。幼儿的词汇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较之幼儿前期儿童都有了发展,但从整个儿童期的词汇发展来看,词汇还是贫乏的;词类的运用还偏重于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等,词义的概括性还较低;词的理解和运用还常常发生错误,总之,
22、词汇的发展还不够完善。3、语法的掌握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句子从短到长二、学前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1、游戏言语(35 岁)2、问题言语(57 岁)。三、学前儿童书面语言的发展1、书面言语的掌握比口头言语的掌握困难2、四岁是形象知觉发展的敏感期,是认字的最佳年龄四、学前儿童言语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儿童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加强对学前儿童言语的训练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第三节思维概述一、什么是思维(一)思维的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二)思维的特性间接性概括性社会性(三)思维的种类从个体发展来看从思维探索答案的方
23、向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行动思维聚合思维二、思维过程抽象逻辑思维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三、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四、创造性思维概念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基本过程准备酝酿阐明证实第四节学前儿童的思维一、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三、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学前早期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学前中期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学前儿童的判断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学前儿童已能进行一些推理,但其水平比较低学前儿童理解力逐渐增强四、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丰富学前儿童
24、的感性知识帮助学前儿童丰富词汇,正确理解和使用各种概念,发展语言开展分类练习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前儿童多想、多问,激发其求知欲,保护其好奇心开展各种游戏,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教学目标1、掌握情感的概念,明确情感的功能2、理解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懂得情感的种类及特点3、懂得在不同的情感状态下,如何调节自己的情感重点什么是情感,情感的种类难点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教学步骤导入“同学们,由于电脑临时出现了故障,这节课请同学们回教室自习。”待学生反应完后,再解释什么是情感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新授第一
25、节情绪和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感1、提问“当我们在进行庆三八排球赛,比分落后于别人时,我们有什么样的需要?”2、提问车声、铃声在一般情况下,引不起我们的情感体验;当你急切盼望下课时,或在车站等候来车时,听到铃声和车声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当你在聚精会神地思考某些问题时,听到铃声和车声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事例来举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发展规律,利于学生掌握(1)情感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主观的、内在的,是在一定事物的影响下产生的。(2)情感的产生与人的需要、愿望、观点相联系。(3)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二、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1、通过复习
26、情感的概念,提问什么是感知觉?什么是思维?什么是记忆?由此强调认识过程反映的都是客观事物。引出“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区别”第一,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感则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第二,认识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第三,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和思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这种认识活动,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人的情感只有在认识的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教师在学生发言完毕后进行小结)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设问引出“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区别”,这样就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也显得连贯有序。2、首先指出“情
27、感是伴随着认识过程的活动而产生,并随着认识活动的深入而发展的”。举例当我们听到一首乐曲时,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是伴随着感知而产生的情感;当我们想到祖国现代化的远景时,能产生一种振奋的心情,这是伴随想象过程而产生的情感;当我们解决了百思不解的问题时,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这是伴随着思维过程而产生的情感。3、首先说明“情感对认识具有反作用,或推动或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举例当手中拿到一本自己特别想看的小说时,你会怎么样?当对一门课特别不感兴趣,特别讨厌时,你又会怎么样?设计意图首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运用举例来论证。这种做法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复杂到简单”“从高级到低级”的演绎推理,
28、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三、情绪和情感的作用适应作用动机作用2、调节作用举例当我们去参加文艺演出荣获名次后,大家会欣喜若狂,但这种状态维持到一定时候即开始冷静。分析不足之处,争取在以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大的成功。4、信号功能,举例请几位同学做几个随意的表情(可以是肢体表情、言语表情、面部表情),请其他同学判断表达了哪些情感体验。设计意图通过举例帮助学生把理论用于实践中,而且,以身边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情感的“调节功能”和“信号功能”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共鸣。四、情绪和情感的种类情绪和情感的基本形式快乐、悲哀、愤怒、恐惧情绪的基本状态激情、心境、应激、挫折引导学生组成每组5-6 人的学习
29、小组,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以及老师前面提供的例子,边学习,边思考,边讨论,找出各种情感状态的特点及当这些情感状态出现时自己怎样处理?并归纳成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推选出代表来汇报该小组的学习结果,让每个小组之间进行评议,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并归纳总结,使学生理清脉络,掌握“激情”“心境”“应激”的发生强度、持续时间、情绪表现、产生原因及作用。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是反馈信息的最佳形式,它能集思广益,交流思想,最大限度地活跃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相互间可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而列表对比则便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
30、的学习和记忆。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学生自学掌握)教师在学生自学完毕后进行举例提问或请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如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自豪感是美感吗?全部提问完毕后,再把三种情感的“反映内容”“表现方式”及“意义”以表格的方式显示,让学生一目了然。设计意图 1994 年在罗马召开的首届全球终身学习大会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终身学习是 21 世纪的生存概念”,因此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自学辅导法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题当身边的亲人、朋友或者同学出现某种情感状态时,你该怎样处理呢?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一、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一)婴儿(
31、3 岁前)情绪情感的发展1、情绪和情感对婴儿生存发展的意义2、婴儿情绪的发生和分化婴儿情绪的社会化社会性微笑母婴依恋陌生人焦虑安思沃斯“陌生人情境实验”分离焦虑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二)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情绪对幼儿行为的动机作用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情绪对幼儿性格形成的作用情绪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情绪内容的丰富性情绪体验深刻化情绪变化具有情景性情绪容易受感染和暗示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二、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培养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创设丰富的生活内容,让孩子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和谐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绪示范、科学的教养态度造就婴幼儿良好情绪通过文学艺术作
32、品培养孩子高级情感正确对待孩子的情绪行为,帮助孩子及时疏通和转移不良情绪第八章学前儿童的意志教学目标1、掌握意志、意志行动等概念明确意志行动的解意志品质及有效地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方法意志的概念 意志品质 意志过程第一节 意志概述一、意志 1、意志的概念2、意志二、意志行动意志的品质1 性2 果断性3 性4 第节 意志 1、幼儿初期,儿童对自己行动的目的还没有清楚而明确的认识,受暗示性强是幼儿期的年龄特点。一般情况下,都由成人提出行动要求,用具体示范和语言指示,为幼儿确定行动目的,指导幼儿行动,并督促检查。2、幼儿中期,儿童开始尝试在某些活动中独立预想行动结果,确定行动任务,但仍离不开成人的帮
33、助。3、幼儿晚期,儿童才能在比较熟悉的活动中对自己提出较明确的行动目的,从而产生了有意注意、有意识记、有意想象。但幼儿常不能按目的调整控制自己的行动,而是要依靠外力督促。成人的正确教育与指导对幼儿意志行动独立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不良的影响下,幼儿易形成任性、执拗或过分依赖成人的不良品质。二、行动的计划性逐渐加强1、小班儿童不善于为达到目的事先计划自己的行动2、中班儿童活动的计划性比小班儿童稍有进展3、大班儿童开始形成了计划个人活动和共同活动的技能三、活动的持久性逐渐增强(幼儿坚持性的发展儿童意志发展的主要标志)随着幼儿自觉行动目的的形成和动机水平的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幼儿的坚持性的
34、较明显的发展。举例马努依连柯在“哨兵站岗”实验幼儿有意保持特定姿势的时间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34 岁平均保持时间仅 18 秒,45 岁则提高到 2 分 15 秒。由于游戏中的角色本身包含着行为准则,儿童为了游戏,实现角色职责,能抗拒各诱惑,控制自己的行为,但幼儿的活动多由兴趣引起,当兴趣转移或遇到困难时常常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补充幼儿自制力的发展自制力是意志行动的重要成分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大脑皮质抑制机能逐渐完善,兴奋抑制渐趋平衡,这是自制力发展的前提。幼儿在成人的教育指导下,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不断交往,从接受外部的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控制自己的行为,从
35、不自觉的行动逐渐发展起自觉的行动,逐渐克服冲动性,自制力得到了发展。幼儿自制力研究运用诱物观察法研究幼儿自制力,发现3 岁幼儿自制力很差,行动中冲动性占主导地位,言语指导和诱因对自控无明显作用,常有语言与行为脱节现象。例如,一边说“等妈妈回来再吃”,一边却伸手去取食物。4 岁幼儿自制力有一定发展,诱因开始具有较明显的激励作用,但对行为的自控还很不稳定。56 岁幼儿自制力有明显提高,活动结果在行动中所占的分量不断增加,能比较正确地按成人要求行动。第九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和亲子交往的重要性2、掌握同伴交往的方式3、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重点同伴交往的方式
36、难点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教学步骤导入新授第一节社会性概述一、什么是社会性自然人心理社会化社会人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人际关系的形成自我意识的形成性别角色的形成社会性规范的形成第二节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一、亲子交往的重要性儿童安全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儿童自信心形成不可或缺的条件良好的亲子交往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亲子交往影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亲自交往影响学前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二、亲子交往的途径哺乳日常生活保育活动中的亲子交往教养活动中的亲子交往三、亲子交往的引导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土壤”家长角色的合理定位,是提高亲子交往效能的关键克服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第三节学前儿童的同
37、伴交往一、同伴交往的意义独生子女缺少同伴同龄同伴认知的同步性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二、同伴交往的方式游戏共同活动随机交往第四节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一、社会性行为的界定二、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生物性因素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环境三、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一)亲社会性行为(二)攻击性行为第五节学前儿童的品德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品德的概述二、学前儿童的品德的发展第十章学前儿童的个性教学目标1、了解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的含义2、掌握幼儿气质与教育的关系3、掌握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以及幼儿能力与自信心的培养重点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难点幼儿能力与自信心的培养教学步骤导入个性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
38、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新授第一节个性心理特征概述一、气质概述(一)什么是气质气质俗称“脾气”、“性情”,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二)气质的类型及其表现神经类型气质类型强、不平衡心理表现弱抑郁质 敏感、畏缩、孤僻强、平衡、惰性多血质 活泼、灵活、胆汁质 反应快、易冲动、难约束黏液质 安静、迟缓、有耐心强、平衡、灵活好交际=二、性格概述(一)什么是性格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二)性格与气质气质之分性格联系区别先天、难改变、无好坏之分三、能力概述后天、可塑性、有好坏(一)什么是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
39、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它是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必备心理条件。(二)能力的种类1、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2、一般和特殊能力(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气质一、学前儿童气质发展特点(一)婴儿气质即表现出个别性(二)幼儿气质的变化二、根据幼儿的气质类型进行教育(一)成人对儿童的抚养和教育措施,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个儿童的气质特点(二)要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不足之处(三)要巧妙的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四)要注意和防止一些极端气质类型儿童的病态倾向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的性格一、儿童的性格萌芽(一)儿童性格的最初表现是在婴儿期合群性独立性自制力活动性(二)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
40、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意义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一)好动(二)好奇、好问(三)好模仿(四)好冲动三、学前儿童性格的塑造(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二)树立良好的榜样(三)个别指导,因材施教(四)重视家庭的因素和发挥家长的作用第四节学前儿童的能力一、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一)学前儿童的能力初步形成并进一步发展(二)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三)学前儿童能力的差异二、学前儿童能力的培养(一)正确了解儿童能力的发展水平(二)指导儿童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三)激发兴趣(四)能力与个性其他品质的良好配合第五节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概述(一)什么是自我意识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二)自我意识
41、的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尊感自信感成功感自我监控对态度和行为的调节、控制作用对自我教育的推动作用二、学前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三、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一)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依从性和被动性表面性和局部性情绪性和不确定性(二)提高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策略四、学前儿童自信心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自信心的发展概况(二)学前儿童自信心的培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予儿童自由权和自主权,多为儿童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五、学前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P145)第十一章关于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2、能够运用这些学说解释有关心理学现象重点认知发展学说难点行为主义学说、社会学习论教学步骤导入新授第一节成熟学说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个体的成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和物质前提,但并不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二节行为主义学说一、华生的环境决定论二、斯金纳的操作主义说第三节认知发展学说皮亚杰一、皮亚杰认为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化二、皮亚杰认为的儿童认知过程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2 岁)前运算阶段(26、7 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12 岁)形式运算阶段(12、13 岁以后)第四节社会学习论班杜拉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替代强化观察和模仿幼儿心理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