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郴州市职业高中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pdf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郴州市职业高中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湖南省郴州市职业高中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2021-2022 学年湖南省郴州市职业高中学校高一语文月学年湖南省郴州市职业高中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题含解析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3535 分,共分,共 3 3 题)题)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各题。材料一(数据来源于中商产业研究院)我国高速铁路网始建于 2004 年,第一条高铁线路京津城际铁路于2008 年 8 月通车,从此成为铁路投资重中之重,2015 年以高速铁路为主骨架的快速铁路网将基本建成,总规模达 4 万公里以上,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可基本覆盖50 万以上人口城市。(摘自2015 年中国高铁发展报告)材料二耗时半个世纪,日本新干线
2、铺设了2325 公里;历经二十载,德国城际高铁贯通了1560 公里;历时 14 年,2016 年 9 月,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 2 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早在 2010 年京沪高铁就创下时速 486.1 公里的世界记录。高铁已成为中国大众出行优选,累计安全运送旅客突破50 亿人次。中国不仅是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也是高铁安全运输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开始作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名片加速走向世界,正成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领头羊,主演国际产能合作的重头戏,彰显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担当。(摘编自 2016 年 9 月 14 日人民日报)材料三1/262 月 25 日
3、 G65 次列车驶出北京西站,标志着被称为“蓝海豚”和“金凤凰”两个型号的车型,采用重联的方式,首次上线运营。近年来,我国铁路部门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终于有了属于纯正中国血统的标准动车组列车。标准动车组列车上线运营,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系统掌握高速铁路动车组及关键装备的核心技术,对保持我国高速铁路可持续发展、推进高铁装备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高铁之前走出国门,只是在铁路承建方面攻城略地,是浅层次的“走出去”,“中国标准”的横空出世则是“中国制造”的深度输出,是深层次的“走出去”,展示了“中
4、国制造”的魅力。G65 次列车上线运行,实现了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引领者”,从“学徒”到“师傅”的完美逆袭。(摘自 2017 年 2 月 27 日中华铁道网)材料四现阶段,中国高铁输出重点布局亚洲地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以及加拿大等传统高铁强国皆有意插足亚洲各国庞大的高铁建设计划,从而成为中国高铁输出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地缘政治、技术水平以及引进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中日两国在亚洲高铁市场的竞争中处于领跑地位。中日高铁竞争既有经济竞争的表征,又有政治博弈的色彩。经济方面,日方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就短期利益作出让步。正如日本相关人士所言,与中
5、国竞争高铁项目“即使零元中标也应该拿下高铁订单”。政治方面,政府高层频繁于外交场合推销日本高铁,不惜对东道国提供条件优厚的政府开发援助条件,且将高铁项目合作与防务合作、武器出口等问题相挂钩。此外,日本政府公开质疑中国高铁的“自主性”和“安全性”,并充分利用周边国家对“强中国”所存有的猜疑和防范之心,于中国高铁进击海外市场之际,大肆鼓吹“中国威胁”,意欲制造不利于中国高铁输出的外部环境。(摘自 2017 年 2 月 20 日学习时报)4.下列关于中国高铁发展状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5 年,我国基本建成了以高速铁路为主骨架的快速客运网,覆盖国内所有5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高铁已成为
6、大众的出门优选。B.中国高铁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名片。2/26C.2015 年,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到 1.9 万公里,较 2012 年翻了一番多,中国高铁发展速度之快、运营规模之大令世界瞩目。D.迄今为止,中国高铁已经走过了 15 个春秋,时速创造世界纪录,运营里程突破2 万公里,拥有了纯正中国血统的标准动车组列车。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使用 2 万公里、时速 486.1 公里等数字,让人们准确、直观地感受到中国高铁发展的高速度,增强了材料的真实性和说服力。B.G65 次
7、列车上线运行,表明了我国已全面系统掌握高速铁路动车组关键装备的核心技术,标志着我国原始创新能力领先世界水平。C.材料四重在报道中国高铁面临的激烈竞争,受地缘政治、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日本是中国高铁驶出国门的唯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D.运营规模大,建造成本低,已经发挥出建成高铁安全运输的示范效应,这些表明中国高铁在国际高铁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6.中国高铁输出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4.A 5.A6.机遇:“一带一路”给我国高铁提供了与国际产能合作的机会,中国高铁已具备深度输出能力。挑战:传统高铁强国都有意插足亚洲高铁建设,日本长期对中国高铁输出持竞争立
8、场;我国高铁仍需加强自主创新。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中国高铁发展状况的理解。A 项,结合原文内容“2015年以高速铁路为主骨架的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总规模达4 万公里以上,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可覆盖 50 万以上人口城市”分析可知,“覆盖国内所有5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篡改文意。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B 项,“原始创新能力”有误,原文为 G65 次列车上线运行,实现了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引领者”,从“学徒”到“师傅”的完美逆袭。C 项,除日本外还有法国、德国、西班牙以及加拿大等传统高铁强国,只是中日两国在亚洲高铁市场的竞争中处于领跑地位。D 项
9、,“已经发挥出建成高铁安全运输的示范效应”文中并未提及。3/26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如本题“挑战”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材料四中。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眼镜老舍宋修身有对儿近视镜,可除读书时不戴。他正往学校里走,这回,眼镜盒子是卷在两本厚科学杂志里。本打算把盒子放在袋里,可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空:笔记本,手绢,铅笔,橡皮,两个小瓶,一块吃剩的饼,
10、占住了地盘。一拐弯,碰上了个同学,他站住说了几句。来了辆汽车,他本能地往里手一躲,本来没有躲的必要,可眼力不济,于是把鼻子按在墙上。汽车和朋友都过去了,他紧赶了几步,怕迟到。走到了校门,一摸,眼镜盒子没啦!登时头上见了汗,抹回头去找,哪里有影儿。拐弯的地方,老放着几辆洋车。问拉车的,他们都说没见,好像他们也都是近视眼。又往回找到校门,只摸了两手的土。心里别扭透了!掏出那块干烧饼狠命地摔在校门上。假如口袋里没这些零碎?假如不是遇上那个臭同学?假如不躲那辆闯丧的汽车?巧!越巧心里越堵得慌!定是被车夫拾了,瞪着眼不给,什么世界!天4/26天走熟了的路,掉了东西会连告诉一声都不告诉,而捡起放在自己的袋
11、里?一对近视镜有什么用?宋修身的鼻子按在墙上的时候,眼镜盒子落在墙根。车夫王四看见了,本想告诉一声,可是一看是“他”:一年到头老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话到了嘴边,又回去了。他顺手捡起盒子,放在腰中。拾了就是拾了,活该。宋修身往回走,王四到个僻静地方放下车,掏出盒子,好破的盒子;打开,镜子真脏;自己戴了戴,戴不上。王四的心凉了,早知道还给那个溜墙根的学生呢!也许倒能得几毛钱的报酬。眼镜丢了以后,他来到教室。虽坐在前面,黑板上的字还是模糊不清。越看不清,越用力看;下了课,脑袋直抽着疼。他越发心里堵得慌。第二堂是算术习题。他把眼差不多贴在纸上,算了两三个题,他的心口直发痒,脑门非常的热。他好像把自己
12、丢失了。平日最欢喜算术,现在他看着那些字码心里起急。心中熟记的那些公式,都加上了点新东西眼镜,汽车,车夫。公式和懊恼搀杂在一块,把最喜爱的一门功课变成了最讨厌的一些气人的东西。他不能再安坐在课室里,他想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嚷一顿才痛快。平日所不爱想的事,例如生命观等,这时候都在心中冒出来。一个破近视镜,拾去有什么用?可是竟自拾去!经济的压迫,白拾一根劈柴也是好的。不怨那个车夫了。虽然想到这个,心中究竟是难过。今天的功课交不上,明天当然还是头疼。配镜子去,做不到。今天,算术的公式好像给它们匀出来点地方。他想不出一个办法,他头一次觉得生命没着落,好像一切稳定的东西都随着眼镜丢了,眼前事事模糊不清。他不
13、想退学,也想不出继续求学的意义。第二天,他没去上课,王四没等到那个近视眼。要收车时,小赵来了,他家开着个小杂货铺,他的父亲戴平光的眼镜。王四想起来了:“小赵,给你这个。”从车箱里把眼镜找出来:“别看盒子破,里面有好玩艺儿。”小赵一见眼镜,“掌柜的”在心中放大起来。果然是体面的镜子,比父亲的还好。戴上试试,不行,“这是近视镜,戴上发晕!”“戴惯就好了,”王四笑着说。小赵觉得不上算,可是又真爱眼镜。试着走了几步,摘下来,看看大家。大家都觉得戴上镜子确是体面。王四领着头说:“真有个样儿!送给你的,我拿着没用。等过二年,你的眼神不足了,再戴也就合适了。”“送给我的?”小赵补了一句。“真送给你!”小赵把
14、眼镜放在盒子里,走开。走了几步,又把盒子打开。回头看了看,拉车的们并没把眼看着他。把镜子又戴上,眼前成了模糊的一片。可是不肯马上摘下来戴惯就好5/26了。他觉得王四的话有理。有眼镜不戴,心中难过。况且掌柜们都必须戴镜子的。眼镜,手表,再安上一个金门牙;南岗子的小凤要不跟我才怪呢!刚一拐弯,猛地听见一声喇叭。他看不清,不知往哪面儿躲。他急于摘镜子学校附近,这些日子了,不见了溜墙根的近视学生,不见了小赵,不见了王四。(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后一段耐人寻味,含蓄地交代了三个人物的不同结局,宋修身因丢失眼镜而退学,小赵被车撞了,而王四则因愧对宋修身而不
15、再拉车了。B.小说语言形象通俗,有的颇有地方特色,如“老溜墙根”、“真有个样儿”等;有的不乏幽默,如“等过二年,你的眼神不足了,再戴也就合适了”等。C.第一段写宋修身“身上各处的口袋都没空”、拐弯处和同学交谈,本能地躲避汽车,“紧赶了几步,怕迟到”,这都是为下文丢失眼镜作铺垫。D.第三段主要采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宋修身丢失眼镜之后怨天尤人的心理,也寄寓了作者对宋修身的同情。5.“眼镜”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作者通过刻画宋修身、王四、小赵等形象,分别揭示出了怎样的人性弱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参考答案:4.A5.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道具”。小说中主要人物宋修身、王
16、四和小赵等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是在“眼镜”事件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是全文的线索”)。小说主要就是围绕宋修身“失眼镜”“找眼镜”、王四“捡眼镜”“送眼镜”、小赵“得眼镜”等情节而展开的。揭示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不同的人在“眼镜”面前不同的表现,含蓄地揭示了不同的人性特点。6.宋修身心理脆弱(或“抗挫能力差”)。宋修身眼镜丢失寻而不得之后,不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甚至不去上课。王四自私自利(或“损人不利己”)。因为宋修身“一年到头老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王四就把对方丢失的眼镜藏起来,可谓自私自利。小赵虚荣心强。小赵为了讲体面,不顾自己的眼镜并不近视,
17、而接受王四的眼镜,可谓虚荣心十足。【4 题详解】6/26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 项,“王四则因愧对宋修身而不再拉车”说法没有依据,无中生有。故选 A。【5 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文中的形象的能力,要求分析“眼镜”在文中有何作用,此类试题注意从“物象”在文章的情节、人物塑造、结构和主旨表达的角度分析。此题从情节看,小说主要就是围绕宋修身“失眼镜”“找眼镜”、王四“捡眼镜”“送眼镜”、小赵“得眼镜”等情节而展开,“眼镜”是文章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小说中主要人物宋修身、王四和小赵等
18、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是在“眼镜”事件中得到充分的展示,“眼镜”是刻画稳如的道具;从主旨的角度看,小说通过不同的人在“眼镜”面前不同的表现,含蓄地揭示了不同的人性特点。【6 题详解】此题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此题题干要求分析人性的弱点,注意根据文中的“宋修身眼镜丢失寻而不得之后,不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甚至不去上课”分析其“抗挫能力差”的弱点;根据“因为宋修身一年到头老溜墙根,没坐过一回车,王四就把对方丢失的眼镜藏起来”分析其“损人
19、不利己”的弱点;根据“小赵为了讲体面,不顾自己的眼镜并不近视,而接受王四的眼镜”分析其“虚荣心强”的弱点。【点睛】小说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赵建成孔子在后世被尊为圣人,享有至上的尊荣,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处处碰壁,甚至发出了“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慨。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20、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个晨门与论语中其他的隐士都是勇于避世、果于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对孔子的评价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孔子的否定,但对孔子7/26的认识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孔子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而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因此这只能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伟业。但孔子并没有放弃,靠的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
21、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先民时期,是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可以看作这种文化品格的最早源头。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反映的却是中国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先声。然而,这种文化品格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为之注入更为深厚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行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孔子为匡人所困,他说,文王去世后,周代的文化不都体现在我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后来的人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
22、天若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可见,孔子是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的,这既为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孔子而言,他的一切行动不是建立在预判了结果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从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出发,去做他该做的事。当然在做之前,他可能已经预见了事情的结果,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应有的行动。陈成子弑其君齐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鲁哀公而请讨之。哀公命其告夫季孙、孟孙、仲孙三子。孔子又告夫三子,不可。两次“告”的结果,孔子是早就知道的,但“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子路也曾经说过,君子出仕,要尽其应尽之职责,而其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这种对于形势的认识,应
23、来自孔子。为与不为,都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孔子所确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朱熹论语精义曰:“夫可不可在天,而为不为在己。圣人畏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听之天,未尝遗天下。圣人亦不敢忘天下。虽知其不可,得不为哉?”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七亦云:“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之所以贤;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者,夫子之所以圣。晨门但知晨门,而不知夫子之为夫子者也。”他们都看到了这种文化品格的可贵之处与重大意义。8/26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身上集中体现出来。屈原和文天祥便是其中尤为特出者。“亦余心之所善兮
24、,虽九死其犹未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是他们高洁品格、高尚人格的光辉写照。他们的言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突出表现,尤其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影响深远。今天,“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摘自 2014 年9 月 15 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1下列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确立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这种品格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的自信。B“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他编订六
25、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重大的影响,靠的就是这种精神。C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被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继承,特别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D“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起源于上古时代,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正是这种文化品格的前奏。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晨门讥诮孔子,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孔子;但他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也褒奖了孔子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B“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反映了上古时期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是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因而是一种十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湖南省 郴州市 职业高中 学校 语文 月考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