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整册教案.pdf
《2013年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整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整册教案.pdf(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年年月月日日年年级级上课教师上课教师三课课题题 1.小车的运动课时课时1 1课型课型新授新授第第 一单元一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能让学生根据实验探究去验证,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意识.2 让学生初步认识拉力和推力,知道力是有大小有方向的3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难点课前准备课前准备1 认识力,知道物体运动来源于力,力是有大小有方向的2 认识拉力和推力玩具小车 毛线 木块 木板 铁圈 秒表个人意见个人意见1、游戏导入(1)组织游戏老师组织学生做游
2、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师生交流游戏规则。(2)交流反思:教教学学谈话:你在游戏中有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过过程程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2、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1)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着的身份适时给学生
3、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地有效。全班交流。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三.拓展活动讲述: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那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他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超大秘密!1.小车的运动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 认识力,知道物体运动来源于力,力是有大小有方向的2 认识拉力和推力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年年月月日日年年级级上课教师上课教师三课课题题第第 一单元一单元课时课时2.鞋底花纹的启示1 1课型课型
4、新授新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作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摩擦力做出合理的假设;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2、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难点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布,线,小汽车个人意见个人意见(一)谈话导入:师:很多同学喜欢玩,那你们一定玩过很多玩具,玩过滑梯吗?谁能说说玩滑梯时你有什么感觉?从玩滑梯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身体与滑梯接触时有什么感觉。)(二)探究活动:教教学学1、体
5、验摩擦力过过程程(1)谈话: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玩滑梯的感受,有的同学说屁股和滑梯面之间摩的厉害,还有的说蹲在上面滑得就慢些。其实我们周围到处是与滑梯表面差不多的面,比如:桌面、地面、黑板面等等。下面就请把它们也当作滑梯面感受一下吧,可以用手、用脚,可以推一推东西,也可以拉一拉同学,老师这有木板可以借你们一用。活动方式自由选择,活动之后小组交流感受。(2)学生自由活动、组内交流。(3)交流发现教师小结: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运动时,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我们称它为摩擦力。3、联系生活,体会摩擦力与生活的关系师:你能想到生活中,我们利用或改变摩擦力的例子吗?活动评价:拓展活动:4、讨论摩擦力师
6、:我们知道摩擦力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现在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摩擦力的好处坏处(小组讨论摩擦力的好处和坏处)小组汇报(三)拓展问题师:如果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小组讨论)(四)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2.鞋底花纹的启示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体验摩擦力交流发现讨论摩擦力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年年月月日日年年级级上课教师上课教师三课课题题第第 一单元一单元课时课时3.跷跷板1 1课型课型新授新授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
7、生活中的平衡现象。3、认识天平及使用。重点难点重点难点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天平、蜡烛、设计表格。个人意见个人意见一、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师: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在玩跷跷板时,有什么好玩的现象发生?师:跷跷板两边不平这样的现象叫做不平衡;有时两边一样高,是平的,那是平衡的现象。二、猜想假设,尝试解释师:大家提得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秘密。那我们猜一猜,到底是怎么教教回事?学学过过师:看来,跷跷板保持平衡与两边的重量有关。除了重程程量,还可能与位置有关,我们玩跷跷板时,就见过小同学把大同学跷起来,光与重
8、量有关是不对的。师:看来,这种现象还与位置有关系,那么位置是相对于哪里说的?师: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积极,猜的都还有一定的道理。怎样才能证明这些猜测对不对?生:做实验.三、制定计划,实验探究师: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仔细观察平衡尺,大家有什么发现?从中间往左数是第 1 格、第 2 格、第 3 格、第 4 格,从中间往右数是第 1 格、第2 格、第 3 格、第 4 格,左边第一格和右边第一格到中间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么左边第 4 格和右边第 4 格到中间的距离也是一样。这是钩码,它可以挂到杠杆尺上。我在左边第一格挂1 个钩码,有什么现象发生?(左边沉下去了)
9、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样做?其他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吗?好,你来试一试,如果成功了,给他点掌声好不好(鼓掌),现在我把他的方法记录在杠杆尺图上,贴到黑板上。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么样,使杠杆平衡呢?四、思考结论,表达交流五、联系生活,知识应用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同学表现最好?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除了你们小组之外,还有哪个小组表现最好?2.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还学会了以轻压重的方法,相信在生活中你的收获会更大跷跷板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物重左右一样不一样距离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小
10、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年年月月日日年年级级上课教师上课教师三课课题题第第 一一 单元单元课时课时4 弹簧里的学问1 1课型课型新授新授1、通过游戏能够感知道物体的弹力;能发现生活中的弹力;会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作弹力玩具。2、愿意研究生活中的弹力,养成乐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搜集各种弹性物体与材料,如娃娃跳、跳套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簧、夹子、泡沫塑料、气球、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课下你们一定玩过许多有关个人意见个人意见弹簧的玩具,说一说你都玩过了那些与弹簧有
11、关的玩具。学生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玩具。2、教师小结:同学们玩的弹簧玩具真有趣,(出示弹簧拉力器)老师这儿有一个弹簧拉力器,谁能把这个拉力器拉开?小结:同学们玩的、说的,都与弹簧有关,关于弹簧,还有许多的游戏和问题等着我们探究呢!探究过程:活动一: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1、师生玩与弹力有关的游戏。教教学学教师谈话:各小组同学利用老师准备的弹簧玩具,进过过行游戏活程程动。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在游戏中,发现、提出的问题多。2、学生分组活动。3、活动小结及交流活动二: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1、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弹力,其实弹力有许多的应用,谁还能说出一些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
12、子?2、学生交流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进行总结.自由活动 1、设计弹力玩具。(1)谈话:同学们认识了弹力,并且知道了弹力在社过重的一些应用,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弹力玩具?比一比,那个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新颖。(2)小组同设计活动。(3)交流展示设计成果,教师给以相应的评价。2、自我评价拓展活动设计、制作“从高处丢鸡蛋率不破装置”4 弹簧里的学问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活动一: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活动二: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年年月月日日年年级级上课教师上课教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三课课题题第第 一单元一单元课时课时1 15 有趣的磁铁课型课型新授新授重
13、点难点重点难点1能用简单器材做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2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生活中磁铁的应用。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磁铁一、课前准备个人意见个人意见师:同学们,你能告诉老师你平时最喜欢做什么吗?(学生自由汇报)二、观察交流,导入通过刚才的交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玩,你可别小看玩,因为我们玩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发现很多科学道理。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玩的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一位老朋友。(出示条形磁铁)你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玩的?(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师:你们玩过磁铁吗?
14、你是怎么玩的?教教(学生交流自己的玩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磁铁,看看学学磁铁上有什么?过过三、开放空间,自由探究。程程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有趣的磁铁。师:请同学们注意,在玩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或者图画的形式记录你们的发现,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如果你们感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可用 表示出来。(学生自由探究 20 分钟,教师巡视指导)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把材料放回实验盘,并提示学生把没记完的记录抓紧时间填完,记完的小组再充实一下。(学生关注自己小组的记录表,详细记录自己的实验发现。)四、生活应用,课后拓展举例说明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举例)师小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生
15、活中好多物品都用到了磁铁,而且磁铁正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垃圾处理场用大磁铁分离出垃圾内的废铁、废钢等金属。课下要注意观察,了解更多磁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师:对于磁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5 有趣的磁铁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生活中磁铁的应用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年年月月日日年年级级上课教师上课教师三课课题题第第 二二 单元单元课时课时1 16 空气在哪里课型课型新授新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难点课前准备课前准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自主设计简单实验;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并进行记录;能对
16、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能用一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笔。天平、水槽、集气瓶、气球一、教学引入:个人意见个人意见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动物植物都需要”学生猜谜。师: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板书课题)学生交流。师:今天就让我们从“空气在哪里”开始研究吧。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找空气师:刚才说空气无处不在,那这个瓶子里有空气吗?生:有。教教师:你能想出让人信服的办法来证明一下吗?学学生交流。过过师:同学们已经想出了好几种方法来证明,请大家用你程程的
17、方法来证明给你的同学看。生操作。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有什么收获?生交流:集气瓶里有空气,空气占据着空间。活动二:空气的特点师:咱们了解了空气无处不在,那、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吗?生交流: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师:你是通过哪种感觉器官知道的?生:眼睛活动三:空气有重量吗?师:刚才大家开动脑筋,想了许多办法,找到了我们的朋友空气,那么它有重量吗?学生根据经验猜测。师: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份研究方案吧!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整理出来。师:试着来执行你的设计方案,并在书上记录下你的研究结果。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设计也可以写在这里。师:你愿意与大家交流
18、一下刚才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吗?学生交流。师:好极了,在自己设计的实验中,你观察到了空气有重量。活动二: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里吗?师:继续开启聪明的小脑袋想想看,能不能让空气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里呢?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设计思路,并动手实践。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老师是如何来做的?教师演示实验过程。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感觉如何?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收获,好吗?学生互相交流。师:水里面有空气吗?其他星球上有空气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针对这两个问题继续开展我们的探究活动吧。下课板书设计板书设计6 空气在哪里空气占据着空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
19、学教案年年月月日日年年级级上课教师上课教师三课课题题第第 二二 单元单元课时课时1 17 热空气课型课型新授新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的原理,了解热空气的实际应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与同体积的了冷空气相比重量减轻从而上升的道理。小风车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导入新课:个人意见个人意见(出示一拉罐制的小风车)1.你有办法使它转动起来吗?2.学生举出方法,并试一试。(有同学会想到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风车下方,如果没有同学想到老师做这种方法)3.提问:看到何种现象,你有
20、什么想法或问题?4.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学习新课:1、设计实验、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是教教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顺利的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学学应做到:一、提供足够的探究时间和宽松的探究氛围便过过于学生独立的进行研究。二、提供足够的又结构的实验程程材料。由于常温下的空气和热空气都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要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应借助一些物体来研究。为此,我为学生准备了塑料袋、小纸蛇、小纸轮等实验材料,帮助学生对热空气进行研究,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分组实验观察纸蛇(小纸轮)转动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分组研究塑料袋上升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学生提出不懂
21、得问题。2、师生讨论、解决问题在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纸蛇(纸轮)为什么会转动?是谁让它转动?塑料袋为什么会上升?是谁让它上升?熟料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为什么不继续上升?通过以上想象你认为空气受热后哪些方面发生变化?3、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在学生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引导学生概括出热空气的性质。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巩固、应用1.谈话:你知道热空气有哪些应用吗?2.放录像热气球升空的过程及原理3.实验:演示孔明灯升空的实验六、布置作业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作一个孔明灯。板书设计板书设计7.热
22、空气体积膨胀比同体积冷空气轻-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年年月月日日年年级级上课教师上课教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难点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三课课题题第第 二二 单元(组)单元(组)课时课时1 18、风的形成课型课型新授新授1、能利用各种工具动手制造风,感知风的存在。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并在实验中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猜测-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归纳结论进行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可乐瓶、小刀、火柴、蜡烛、蚊香、鸡毛、气球、泡沫液等一、现象入手,直奔主题个人意见个人意见师: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同学们都非常熟悉。你都在哪些方
23、面发现了风?又从哪些方面看到了风?教师引出科学问题:原来,风无处不在,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彩旗飘扬,帆船疾驶,林涛怒吼,波浪汹涌这些都是风的作用,它高兴时,悠闲漫步,轻摇柳枝;发怒时,则狂奔乱舞,拔树倒屋。那么,风是从哪里来的呢?大家想不想解开这个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风从哪里来(出示课题)二、自主合作,科学探究:教教通过大胆的猜测和实验,自主合作发现风形成的。学学1、造风、感受风的存在。过过探究引导:我们教室里有风吗?你能不能利用你周围的程程材料制造出风?学生造风:用嘴吹气球、吹鸡毛、吹泡泡,用扇子扇、开窗引风等。继续引导:刚才的造风活动,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示范:吹、扇。吹
24、的是什么?空气。空气有什么变化吗?学生猜测感受: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2、猜测假想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与什么有关?师:大自然中的风千变万化,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与哪些条件有关系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把你认为最主要的条件写在记录上。小组讨论:风是怎样形成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学生交流:同学们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并说出这种猜想的理由。3、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利用这些材料设计这个实验呢?小组同学先互相商量一下。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谁来交流交流你的想法?(学生交流时,教师示范)。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有
25、效性。然后小组开始探究实验、科学观察、做好记录。学生汇报。(1)香靠近小孔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烟向箱子里冒)这说明有没有风?(有风)(2)风是怎么来的?点燃蜡烛后,箱内的温度有什么变化?箱内外的温度有什么不同?(3)实验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形成风?(有冷热不同时)。我们做的是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你认为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小结:风的形成与气温有关,热地方的空气轻,压力小,冷的地方空气重,压力大,当两地冷热温度不同时,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同,压力大的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三、知识拓展,解决问题。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所收集到的有关风的资料,从中找出自己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年青 小学 三年级 下册 科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