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pdf
《2017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2017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分子、原 子、离子、元素等的定义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2.化合价法则的应用。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关系。(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关键知识点拨(一)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1.2.3.三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关系:(二)几个决定和几个等式1.决定(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3)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决定粒子的类别和离子所带电荷数。典型例题讲解例 1.下列关于分 子的说法正确的是()1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
2、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解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A 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B、C 错。根据分子的定 义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D。例 2.根据生活报报道,目前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疼,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两个氯元素组成
3、的D.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构成的解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首先要分清宏观和微观的概念。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等构成的;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二氯甲烷是一种纯净物,从宏观上讲,它是由碳、氯、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从微观上讲,它是由 CH2Cl2的分子构成的。所以,二氯甲烷不存在碳、氢气、氯气等物质,而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只能构成一个二氯甲烷分子。故A、C、D 均错。答案为:B。例 3.根据下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_。(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3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易获得电子的粒子是_。解析此题集识图、概念于一题,考查同学们对原子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这部分知识关键要明了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判断粒子属性的依据: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粒子属于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获得电子。因此,本题答案为:(1)BDF(2)EF(3)CE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重点、难点重点、难点:21.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和知识体系的建立。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教学难点:对单 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理解
5、。关键知识点拔(一)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彼此间不发生化学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性质项目概念由同一种物质组成一种物质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一种分子区别构成有固定的组成有固定的性质联系(二)单质和化合物项目概念相同点不同点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为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为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联系(三)氧化物项目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从属关系)与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概念
6、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组成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交叉关系)性质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SiO2除外)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四)酸、碱、盐项目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盐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根离子的化合物均为化合物,其水溶液都能导电(电离)3相同点不同点组成特点联系酸=H+酸根离子一定含氢元素碱=金属离子+OH-一定含氢、氧两种元素酸+碱盐+水(中和反应)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典型例题讲解例 1.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A.水煤气B.冰水混合物C.生铁D.食盐水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纯净物与混
7、合物的概念,即“一物”或“多物”的判定。其中 A、C、D 选项中的物质均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只是状态不同,实为同种物质水。故答案为:B。例 2.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氧化物的是()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B.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C.氧气跟某物质反应的生成物D.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解析对氧化物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既“二元必有氧”。A 中的元素种类无法确定为几种,B、C 同样无从考证其中是否有两种元素。因此,答案为:D。例 3.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肯定是纯净物B.可能是混合物C.肯定是某一种单质D.一定是一种稀有气体解析混合 物由多种
8、物质组成。由于组成每种物质的各种元素各不相同也可能相同,所以混合物中的元素可能是多种也可能是一种。例如: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含有 O、H、N等多种元素;O2和 O3的混合物就只有一种元素。可见,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不一定是单质。正确答案应为:B。例 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属于化合物的是_,属于单质的是_,属于氧化物的是_,属于非金属的是_。水银空气氯酸钾五氧化二磷糠水硫粉加热碱式碳酸铜后的剩余固体氨气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物质分类的依据以及对相关概念外延的把握。其答案为:;例 5.现有 Ba、H、C、O 四种元素。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物(填化学式)(1
9、)酸性氧化物_(2)碱性氧化物_(3)碱_(4)酸_(5)盐_中考复习中考复习第第 2828 讲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讲物质的性质和变化4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催化剂、氧化反应、燃烧、缓慢氧化等概念的了解。2.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区别与联系、反应基本类型、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和理论的理解。3.形成知识网络并能利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化学变化、量守恒定律。2.四种化学反应类型。教学难点: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综合运用。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一)物质的性质判断依据:是
10、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来表现。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性质描述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通常可用“能”、“可以”、“会”等描述;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变化的过程。(二)物质的变化(三)催化剂、催化作用关键知识点拨(对于不易分辨的概念,不易理解的原理进行讲解、整合、深化)(一)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之间的关系1.从本质上讲,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都是氧化反应。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是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现象。3.4.燃烧能否引起爆炸取决于可燃物所处空间大小以及是否有气体生成物产生;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取决于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能否及时发散以及可燃物着火点的高低.(二)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认识化
11、学反应5(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中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典型例题讲解例 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蜡烛燃烧;蜡烛熔化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C.空气液化;液态空气汽化D.铁生锈;铁被腐蚀解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生成其它物质。据此分析:A 中前者有新物生成而后者无;C 中前者和后者都只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并无新物质产生;D 中两者都有新物质生成;而 B 中前者只是酒精分子间距离变大,无新物质生成,后者燃烧后生成CO2和 H2O。故答案为:B。例 2.根据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试推测 R 的化学式一定是()A.CrO3B.CrOC.CrO2D.Cr2O
12、3解析在化学 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都不改变,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由此可推知 R 的化学式为 Cr2O3答案为 D。例 3.从镁、氧气、盐酸、碱式碳酸铜、硝酸银、碳酸钠六种物质中选出适当物质,按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_;(2)分解反应_;(3)置换反应_;(4)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5)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解析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以及复分解反应是无机化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判断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目。答案:6中考复习中考复习第第 2929 讲化学用语和化学量讲化学用语和化学量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常用的元素符
13、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并能准确、简捷地使用化学用语表达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变化。2.深入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用语和化学量进行思维和综合演绎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及熟练书写和应用。教学难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及熟练书写。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归纳与整理(一)(二)(师生共同探讨,归纳出这部分知识的知识结构、体系)关键知识点拔(一)(二)化学式(三)化学方程式典型例题讲解例 1.按要求
14、用正确的化学符号表示:(1)1 个氮分子_(2)2 个氢原子_(3)3 个钠离子_(4)4 个水分子_(5)3 个亚铁离子_(6)n 个硫酸根离子_(7)m 个氢氧根离子_(8)+2 价的镁元素_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化学用语的书写能力。解题关键是要看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只有分清所表达的对象后,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就能完整地表达意义。答案:(1)N2(2)2H(3)3Na+(4)4H2O(5)3Fe2+(6)nSO(7)mOH-(8)Mg+2例 2.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A.NB.O2C.FeD.2N例 3.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
15、2”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A.Ca2+B.NO2C.2NOD.E.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_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_解析对化学用语表示意义的正确理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答案:CADB例 4.一个 CO 分子的质量为 akg,其中氧原子质量为 bkg,若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则 C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作A.B.C.D.答案:B例 5.大运河岸边某化工厂甲、乙两车间排放的废水中分别含有较多量的Na2CO3和有毒物质 CuSO4。两车间排放的废气中含有较多的SO2等有害气体。环保部门建议选用生石灰、铁屑和水等廉价易得的原料,综合治
16、理上述污染,并回收得到的铜和亚硫酸钠等有用物质。写出实现上述要求的化学方程式。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关键要从分析废水,废气中所含物质(CuSO4、Na2CO3、SO2)与所给原料(铁屑、生石灰、水)之间的相互反应规律入手,同时考虑最终能否得到所需的副产品Cu 和 Na2SO3。8中考复习第中考复习第 3030 讲溶液讲溶液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2.加深对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二、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溶液的组成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
17、饱和溶液关系、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关键知识点拨(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2.四个概念间的关系:9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和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溶液进行的分类。(二)固体的溶解度1.概念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 100 克溶剂 饱和状态 质量2.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4.溶解度曲线例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同种溶质的
18、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随之增大。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来喝的糖水要变稀些。把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也不变。A.B.C.D.解析此题是有关溶液、饱和溶液概念的判断。溶液不一定无色,故错。溶液的饱和与否与温度有关,没有指明温度也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故不对。饱和溶液在同条件下不再溶解同种溶质,故不正确。溶液是均一的,这只是味觉的迟钝造成的错误,故也不正确。正确,所以答案为:C。例 2.欲将某温度下接近饱和
19、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能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硝酸钾晶体B.蒸发一定量水C.给溶液加热D.给溶液降温解析本题关键在于充分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降低溶液温度可达到目的。另外,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或蒸发溶剂亦可达到目的。这三种措施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都可以。答案:C。例 3.下图为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P 点的含义是_。(2)t时,A 物质的溶解度_B 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B 物质属于_溶物质(填“易”、“可”、“微”或“难”)(4)当 B 中含有少量 A 时,可用_法
20、提纯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表示意义,溶解度与溶解性关系以及结晶法的原理。答案为:(1)t时 A 物质的溶解度是 sg(2)大于(3)易(4)蒸发溶剂10中考复习第中考复习第 3131 讲元素和化合物空气、氧讲元素和化合物空气、氧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加深对空气的组成及 O2的物理性质,工业制取O2的方法的印象.巩固深化 O2的实验室制法,O2的化学性质的理解.二、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O2的化学性质及 O2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知识间的联系及应用三、教具三、教具:投影仪及有关实验室制取O2所需仪器和药品、课件(关于空气污染铁丝、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四、
21、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并实验区别两瓶无色气体哪一瓶为O2,哪一瓶为空气.同时回答 O2的物理性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从而进入复习.(二)引导启发,进入复习一、空气:1.教师设疑,学生回答空气的组成2.电脑演示我市春节期间某一天空气环境,使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二、氧气:1.(1)氧气的性质电脑演示、铁丝、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实现.要求: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总结 O2的化学性质.(2)O2的用途:教师引导学生举例,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与实践中的应用关系.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学生实验:实验室制取一瓶 O2,教师巡视检查纠正,并要求写出反
22、应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巩固实验室制取 O2的步骤,收集方法及检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3.O2的工业制法:学生回忆并回答,学生对比记忆.(三)讨论:“如何除去空气中的 O2且不引入其它气体”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激发思维.教师巡视指导并帮助学生得出正确方法.(四)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学生回忆总结,本节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五)巩固深化(1)练习:见附录 21(2)布置作业:见附录22(六)板书设计附录 21:空气与氧气部分典型题例2.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11A.煤和石油等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B.化工厂产生的烟尘C.机动车辆排放的尾
23、气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空气的污染问题,空气的污染物可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气体来源是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则答案应选 D.(二)氧气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气体,用途很广,你也学过不少方法以制取氧气,请你至少写出四种不同的原料制取O2,其中是化学变化的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氧气的工业制法及学过的通电分解水,加热氧化汞等化学反应,学生需回忆学过的有关知识可写出下列物质中的四种原料:A.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高锰酸钾C.通电分解水D.加热氧化汞E.液态空气其中除
24、用到 E 原料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外其它所用原料制取氧气时所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三)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能溶于水的气体,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制_(填 O2、H2)的发生装置相同,收集方法可用_,原因是_.分析:此题通过给予信息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实验室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及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的依据.学生需在根据 O2的实验室制法基础上总结分析.答案:O2;向下排空气法;氨气密度比空气小.附录 22:空气与氧气练习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
25、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生蓝紫色火焰D.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区别空气和氧气,最好使用()A.燃着的木条B.澄清的石灰水C.液化的方法D.带火星的木条3.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磷可以在氧气中自燃B.氧气极易溶于水C.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氧气可以做燃料4.一般说来,空气中 O2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自然界中,既有消耗 O2的过程,也有产生O2的过程.请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1)消耗 O2:_(2)产生 O2:_5.实验室制取 O2,某同学按如下步骤设计:连接仪器 装药品 将装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检查装置的气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中考 化学 复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