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收藏版教材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收藏版教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收藏版教材教案.doc(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 学生现状分析根据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掌握比较好的知识比如:生活中的数、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统计、位置与顺序等内容加以利用,充分应用到联系密切的新知识的学习中,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及掌握;而对于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运算这方面掌握较差的内容来说,还需要加强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及准确度,为以后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打好基础。二、 教学目标、数与代数1、联系实际,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及顺序,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大小。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
2、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4、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两位数加减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相应的计算,会进行10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6、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 、“半时” 和“大约几时”。7、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8、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空间与图形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能借
3、助参照物正确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统计与概率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2、通过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3、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实践活动1、在拼摆活动中,增强对平面图形的感知,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估一估、数一数的过程中,发展数感。2、培养搜集信息
4、、整理信息、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搜集信息的活动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3、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重复现象,经历探索重复规律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简单重复问题的策略,发展思维能力。三、 教材简析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有:、数与代数1、 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大小比较。2、 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减法及进位加法退位减法。3、 厘米、米的认识。4、 人民币的认识。、统计与概率1、 统计鞋码,简单的数据整理。2、 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运用。、空间与图形1、 学看钟表,认识整点、半点、大约几时。2、 方位与图形,认识东西南北及长方形、
5、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简单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1、 奇妙的回形针。2、 小小信息员,收集各种数学信息。四、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3、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4、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数学思考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以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2、
6、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平面及空间观念。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解决问题1、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在自主探
7、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五、教学策略及措施1、深入了解学生,搞活课堂教学。 l 本学期我将针对以前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认真观察,同时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表现
8、。在长期接触中,我将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作一些应变措施,尽量提高课堂的活跃气氛,在教学内容里增加一些有趣的话题,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2、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基础和特点,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必要的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充分的发展,使部分学生不但善于管理,而且学习优秀,还要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找他们谈心,深入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3、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会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经验,提高自己,并重视学生的自我锻炼和个性发展,使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最优的发挥
9、,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进步。六、进度安排一、下雨了学看钟表2课时二、丰收园1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三、牧童认识图形图形2课时四、绿色行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2课时五、小小存钱罐 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六、大海边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17课时七、看魔术 乘法的初步认识 6课时八、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4课时九、我们的鞋码 统计2课时十、儿童乐园 总复习5课时 第一单元备课教材解读: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但学生已具有这方面的
10、一些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运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向学生充分提供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开展好教学活动。主要内容:认识钟面,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 教材刻意架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以一个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故事“下雨了”为背景,以老师打电话询问学生放学回到家的时间为素材,将认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巧妙地串在一起,并从整体上比较它们的不同,引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2、 宏扬浓浓的师生情和亲情,渗透人文思想。尊师爱生、关爱老人、和睦相处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雨了,学生何时到家牵动着老师的心,打个电
11、话问一下,了却教师的牵挂;今天是奶奶的生日,全家人给奶奶过生日。这对我们的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学建议:1、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对于钟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因此,本单元知识的教学应该注意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2、 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操作活动中学习。认识钟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学时要注意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和学具,加强观察、比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钟表、认读时刻。3、 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
12、钟表的应用在生活中非常广泛,因此,除了重视课堂中的学习体验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应用。如:让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几时起床、几时上学、几时吃午饭。在应用中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本单元建议课时数:2课时。 单元主备人:张燕教学过程使用意图第一课时课题:学看钟表教学目标:1、 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2、 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认读“大约几时”,指导学生写出这些时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教学过程:课前小测:你认识时间吗?你会说一说你认识的时间吗?一
13、、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一天,下着大雨,下午放学后,老师把同学们护送到学校门口,看到同学们远去的背影,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发生了下面的故事(课件出示主题画面,教师给学生打电话的场面)。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1、 老师什么时间给小朋友打电话的?2、 小力是什么时候到家的?3、 小云是什么时候到家的?4、 小青、小林是什么时候到家的?5、 谁到家最早呢?(教师有选择地板书有价值的问题)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要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到家的,我们就要学会看钟表。(板书课题:学看钟表)二、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师:小力是什么
14、时间到家的?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小组汇报:师:哪个小组先来介绍一下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抽生交流)师小结:同学们刚才的想法很对,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在钟面上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课件分别闪动分针和时针)小力到家的时候钟表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所以是5点,在数学上通常叫5时。师:小云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交流:小云是5点半到家的;因为分针指着6,时针在5和6中间,就是5点半;师:刚才有的组说是5时半,有的组说是6时半,到底哪个组说得对?请利用你们手中的
15、学具表拨一拨,研究一下,到底5时半还是6时半。(教师指导学生按钟表正常的转动方向拨)(学生分小组研究)师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都认为是5点半。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说是5点半,在数学上读作5时半。分针指着6,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课后小测:我指,你说时间。教后反思:从生活中入手,从关爱学生入手,把孩子们带入到了温馨的生活中,在这个环境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钟表的知识,很有意义,学生能简单的认识钟表的组成,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读出准确的时间,一小部分还需要在家里勤加练习,才能巩固。第2课时 练习课课题:练习课教学目标:进一步练习正确认读“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教学过程:课
16、前小测:说“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指针的特点。自主练习一:1、 让学生看图讲故事。2、 利用图中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3、 交流。4、 师小结:教育学生养成合理安排作息的良好习惯。自主练习二:1、 同桌合作,一人拨,一人认,并互相作出评价。2、 抽生交流。自主练习三:1、 自己观察图,说一说每个钟面上的时刻、发现了什么和怎样发现的。2、 同桌交流。3、 集体交流。自主练习四:1、 学生独立观察画面。2、 对照下面钟面确定每幅画所对应的时间,编一个故事。自己思考。3、 小组交流,找出最好的。4、 集体交流。课后小测:一生摆指针,一生说时间。教后反思:学
17、生练习较认真,但观察不够仔细,语言表达不清楚。综合实践设计:谁是小小设计家,制作一个美丽实用的钟表。设计有人文气息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解决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勤于动脑习惯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钟表。第二单元备课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有: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
18、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单元教学重难点: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 选取的素材真实、新奇、有趣。1986年,北京六年级学生杨海兰和上海初中一年级学生吴弘代表全国少先队员登上南极长极站进行了实地考察。本单元素材以这一真实的事件为背景,创设了一系列在南极考察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那神奇的南极世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2、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建立数的概念。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供了数一数、摆一摆、估一估等认数、数数活动,使学生在经历
19、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的概念。3、 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技能是发展数感的重要方面。本单元在教学数数的过程中,始终将估计与数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3、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
20、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单元学与教建议1、 加强观察、注重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2、 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3、 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4、 重视发挥评价的作用时间安排:6课时单元主备人:张英丽教学过程使用意见第一课时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信息窗1教学目标:1、 认识100以内的数,能用不同的方法数到100。2、 认识数位百,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3、 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4、 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数位及计数单位。教具准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2016 学年 春季 学期 青岛 小学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收藏 教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