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总报告.doc
《西北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总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总报告.doc(1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北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建设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大学二OO四年一月目 录项目摘要第一章 项目的意义、必要性和紧迫性 1.1 西北地区生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2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需求与紧迫性分析1.3 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1.4 宁夏的区域特点和优势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目标 2.1 指导思想2.2基本原则2.3 建设目标第三章 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建设分区和总体方案 3.1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背景3.2 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分区3.3 生态与现代农业分区发展方向和建设要点3.4 西北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方案第四章 关
2、键建设领域及主要内容4.1草地生态及现代畜牧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 4.2绿洲灌溉农田生态系统与农业生产能力建设 4.3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体系建设4.4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体系建设 4.5生态经济林业体系建设(包括植被及自然保护区建设)4.6湿地生态保护及水产养殖业开发体系建设 4.7西部特色农业及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4.8现代农业科技保障与管理机制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4.9省域生态和现代农业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4.10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经济与社会统筹体系建设第五章 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区)建设的组织经营模式和保证措施 5.1 组织经营模式5.2 保证措施第六章 项目经费预算与实施计划第七章 项目预
3、期结果与效益分析第八章 项目风险分析第九章 组织领导附件1:规划指标附件2:规划重点工程项目表附件3:生态与现代农业功能分区图 第一章 项目的意义、必要性和紧迫性1.1 西北地区生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1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已经对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构成重大威胁(1)水资源严重短缺,未来发展形势严峻。具体表现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西北地区大多地处温带半干旱区,植被覆盖度低,降水稀少,分布不均,旱涝灾害时有发生,加之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下降,致使水资源总量日益减少。随着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农业用水将进一步被工业和城
4、镇用水挤占;同时强烈的土壤侵蚀导致河道淤积、水利控制难度增加,使水资源利用率明显下降,加之存在着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水体污染加剧等问题,未来西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必将成为制约该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2)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态系统脆弱。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度低、地貌沟壑纵横、暴雨集中,导致土壤侵蚀范围广强度大,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尤以西北黄土高原区为甚,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km2,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70%。仅陕西和甘肃两省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就达13亿,占黄河泥沙总量的80%。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的表土被剥蚀,土地资源被切割破坏,土地更加贫瘠,农业生产能力下降。(3)土地沙漠
5、化加剧,威胁农牧交错带的区域生态安全。由于历史上长期的滥垦滥伐、毁草(林)开荒、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导致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化降低,西北地区尤其是农牧交错带的沙漠化面积呈加剧扩大趋势。目前,西北地区现有沙漠化土地130万km2,并且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推进。其中宁夏中部位于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干旱风沙区是沙漠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常形成严重的沙尘暴,仅在2000年的3月4月份,西北地区就发生了9次沙尘暴,其强度达到了历年最严重的程度,直接影响到长江流域。(4)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趋重,直接影响到区域粮食安全问题。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危及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一
6、个重要问题。西北干旱地区盐渍化面积已达200多万hm2,占全国盐渍化土地的1/3以上,而且主要分布在传统高产灌溉区。宁夏引黄灌区因毛灌溉额过高,致使灌区12个市县耕地面积中,轻、中、重盐渍化面积占41.5%,尤以银北地区(含银川市郊区)最为严重,盐渍化面积高达64%。清水河中下游平原和引黄新灌区也发生或潜在土壤盐渍化威胁。(5)农业水土环境污染加剧,正逐渐成为西部地区新的生态环境问题。西北地区的农业水土环境污染主要为工业废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用水剧增,污水的排放也随之大量增加,加之今年来东部地区一些高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成本的工业有逐渐向西部转移的趋势
7、,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外源污染正在加速扩大。在宁夏全区36.2万个工业企业中,60%70%属于技术落后类型,资源利用率低,致使排污量的绝对量、万元产值量及单位产品量均高于全国水平,更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1.1.2农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全国平均及中东部地区比较,差距较大(1)农民收入水平低而不稳。这在西北地区五省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2001年,西北五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16.3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国内最高水平相比,2001年上海农民人均纯收入是西北各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的3.6倍。由此可以看出,西北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在农业经济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仍然
8、很大。(2)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西北地区的农业科技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旱区寒区农业研究领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科研成果积累,某些技术领域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由于西北地域广阔、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新的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困难重重,资金和服务网络与当地农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显得明显不足,造成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相对脱节。此外,目前多数科技成果,单项技术居多,配套技术较少,难以对区域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形成综合生产力。(3)生产经营规模狭小、生产经营观念陈旧。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小生产”与大市场日趋突出的矛盾,市场发育滞后已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这种
9、情况在西北地区农村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西北一些省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狭小,自给性大,造成了农产品批量小,商品率低,农户进入市场力量单薄,形不成规模效益等结果。加之由于农工商分离,农业生产者利益流失过多,农民获利微薄等其它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削弱了西北地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后劲,造成了不利的影响。(4)农业产业化起步晚,与国内国际市场的接轨要求相差较远。西北地区广大农村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再加上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不够,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种专业性中介组织发育滞后,致使小生产与大市场衔接出现困难,不能在信息、技术、资金扶持、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方面为农户排忧解
10、难。市场信息滞后和农户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对农村商品生产以及对外开放形成极大阻力,影响了西北农村经济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进程。1.2西北省域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需求与紧迫性分析1.2.1进行生态和现代农业建设是西北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首先,西北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保证条件。西北地区目前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因此,必须采取坚决的措施,抑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努力维护和提高农业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其次,发展现代农业是生态建设成果能够得到
11、持续的基础。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地区性人口激增和掠夺式开发造成的,是滥垦、滥牧和滥樵,广种薄收和粗放经营的结果。因此,西北的生态建设问题,实质是个农业问题。生态环境建设应当寓于农业经济建设之中,迫切需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建设。1.2.2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客观上要求尽快进行生态建设与对传统农业的改造长期以来,由于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导致森林锐减、草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次生盐碱化加重,对西北地区自身发展和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各种突发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接连不断,如沙尘暴、黄河断流
12、、洪涝灾害等问题,都危及到人民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安全,迫使全社会反思,深刻认识到传统农业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因此,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把保护和全面建设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同时把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作为最关键的战略举措,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建设之路。1.2.3农业生产能力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农村贫困面大,迫切需要国家对西北地区生态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战略性的支持农业是西部基础产业,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和生态的双重安全。而在当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十分落后、农村贫困面大,人们看到更多的还是传统农业的深深烙印,有的甚至还处于“刀耕火种”
13、的原始农业状态。不发达农业生产背景、落后的经济技术水平,造就了西部贫困的农民,并使西部地区陷入了“贫困人口增加资源环境破坏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贫困,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它直接威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成为制约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1.2.4 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面临新的国内国际形势的需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如何满足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产品数量增长和质量改善的迫切需求;如何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西北地区的农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是西北地区农业发展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新的形势,迫切需要
14、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在现代科技支撑下的、高资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是贸工农一体,产业化经营和高经济效益的商品性农业。加速现代农业建设,是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先选择。综上所述,国民经济与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西部地区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不仅是西部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需求,也是区域生态-经济安全的客观需要,更是二十一世纪我国农业面对WTO挑战所必须采取的战略对策。1.3 西北省域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1.3.1 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是西北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
15、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建设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产业基础,是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的基本内容,也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西部地区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众多,从根本上制约了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西部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的生成与发展问题,是当前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目前东西差距、城乡差距越拉越大,两极分化格局事实上已经形成,发展西部,特别是发展西部农业与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也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只有建设现代农业,使落后的西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来,使西部地区广大农民富裕起来,才能
16、最终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1.3.2 西北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的整体格局目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现状日趋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而且还会通过大气环流和江河的水分循环,影响我国中、东部江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和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堪称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心腹之患”。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将对国家生态安全构成威胁。现代农业建设,是一种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现代农业模式。既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同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达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使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成果得以持续和稳
17、定,最终发挥我国生态安全的屏障作用。1.3.3 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建设必将在西部整体发展中起到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现代农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一在求实,二在行动。一方面,不能急于求成,要采取“非均衡、渐进式”的发展方式,在部分地方、产业先行探索。另一方面,积极试验,总结经验,稳步发展。应从试验示范入手,不断创造积累建设西部现代农业的经验。在西北建设一个有超前意义的和实验型的“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建成集科技样板、生态典型、产业化一体的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既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又能提供引进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实验场所,还可以为整个西北乃至西部地
18、区生态与农业建设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带动西北及整个西部的农业现代化,保障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与国民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1.4 宁夏的区域特点和优势1.4.1宁夏的自然条件与区域特点宁夏地处东部季风区域与西北干旱区域的交汇地带,自然条件具有显著的过渡性、多样性特征。全区地形地貌差异明显,可分为三个具有显著代表性特征的地貌格局单元:即宁南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部位于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干旱风沙区和北部宁夏平原引黄灌区。南部黄土丘陵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山高沟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水平低,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中部干旱风沙区干旱少雨、沙化严重,是我区主要放牧区。这一地区草原生态系
19、统结构简单,功能脆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十分恶劣,加上长期过牧、滥垦、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致使草原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草原退化速度,导致沙尘暴频繁发生;北部宁夏平原引黄灌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得引黄灌溉之利,素有“塞上江南”之称,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国家商品粮基地。但由于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大水漫灌、排水不畅等原因,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1.4.2社会经济现状和区域特点第一,地域小、人口少。宁夏地处祖国大西北的东北部,面积5.18万平方公里,仅为全国国土面积的0.54%,是西部地区面积的1.91%;总人口56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0.44%,其中回族人口占1/3,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是著
20、名的回族之乡。第二,经济发展滞后。2001年宁夏GDP为298.38亿元,虽然比1980年的15.96亿元净增282.42亿元,但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980年的0.35%下降到2001年的0.31%。1980年宁夏人均GDP为433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仅为27元,居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第13位,而2001年人均GDP为534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203元,居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第24位,居西部12省(直辖市、自治区)第5位,居西北5省区第3位。第三,农民人均收入低。2001年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1823元, 居西部12省(直辖市、自治区)第5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
21、%。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宁夏兼有干旱和半干旱两种气候类型;兼有沙化、盐渍化、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水土流失、高标准灌溉农田等多种生态类型;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也有代表性,是西北的一个缩影。此外,面积小和交通方便也有利于项目的管理和较小的资金需要量。因此,选择宁夏为西北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具有现实可行性。第二章 生态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2.1指导思想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必须做到“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依据宁夏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现有优势,从区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立足于生态环境改善与农
22、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坚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农林牧协调发展,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把农业发展同农业生态、资源、环境的改善统一起来,促进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专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切实为宁夏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现代农业技术和产业体系的建立在科学规划、示范引导、难点攻关、科技服务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技术保障。2.2 基本原则2.2.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区建设,统筹区域发展通过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科技行动,使农民尽快受益。规划特别注意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重建的结合,并根据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调整品种结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北 生态 现代农业 示范区 建设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