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辽宁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辽宁省XXXX市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XX市XX镇XX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项目执行单位名称:XX市XX镇人民政府项目执行单位名称:XX市XX乡人民政府项目负责人:X项目负责人:X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可行性研究总负责人:X经济负责人:X技术负责人:X项目建议书批准单位:项目建议书批准文号:2011年9月5日107第一章 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1.1.1项目背景根据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文件关于印发我省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安排意见的通知(辽农综字【20
2、11】62号)文件的要求,结合XX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部署和XX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工作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基础;是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创新开发的需要。新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注重发挥优势,对项目区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治理。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
3、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开发治理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园田化;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XX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位于XX市西北部的XX镇和XX乡,中心距离XX市区22km。项目区是辽西干旱地区,多年来受一直受干旱灾害的影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特别是近些年来,辽西北地区干旱灾害频发,项目区粮食减产严重,干旱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影响较大。因此,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对增加粮食产量,突出粮食生产能
4、力建设,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XX市是国家800个产粮大县之一,XX镇、XX乡既是XX市的重点产量粮区,又是设施农业和裸地蔬菜主产区,多年来一直依托区域和产业优势,重点抓粮食生产和设施农业两大基地建设。此次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可加快提高两个乡镇粮食生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和示范全市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实现全市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拟建项目区位于XX镇大巴里、松台沟、扣卜营村及XX乡海丰、三家、东官、炮手和巴沟村。项目区8个行政村绝大部分土地平坦、集中
5、连片,水土资源优越,交通便捷。此次立项工作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项目有关事宜,市农发办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项目区群众代表等相关人员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场论证,在严格筛选的基础上,拟定在XX镇和XX乡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项目的确定得到了领导重视,深受项目区受益群众的欢迎和拥护。1.1.2编制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是:(1)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文件关于印发我省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安排意见的通知(辽农综字201162号);(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
6、)(国农办2009163号);(3)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细则(试行)(辽农综字200941号);(4)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5)财政部、水利部等相关行业规范、标准。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工程量与工期1.2.1项目建设范围及规模项目区建设范围为XX镇和XX乡,涉及XX镇大巴里、扣卜营、松台沟及XX乡的海丰、三家、东官、炮手、巴沟8个行政村,项目区内八个行政村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其中: 2.7万亩粮食作物地块实施低压管道和防渗渠灌溉, 0.3万亩的经济作物地块实施膜下滴灌灌溉。1.2.2项目内容及工程量根据国家、省
7、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注,项目区内因地制宜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学技术推广措施。具体建设内容为:1、水利措施(1)水源井工程:新打机电井154眼,旧井改造45眼,新建井房173座、潜水泵173台套、水表173块、压力表173块;(2)新修“U”型防渗渠5km并配套桥涵6处,布设出水口200处。(3)新建蓄水量100m的高位水池8座,过滤器16套、水表24块;(4)埋设地下输水管路210km,安装出水栓7000套。(5)架设高压线路15km,低压线路43km,新增变压器60台套2040KVA。(6)发展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作物膜下滴灌0.3万亩,铺设支管路19.5km,铺设滴灌
8、带2520km,调压调频装置12台套。2、农业措施(1)平整土地0.3万亩;(2)修建机耕路22.5km,修建桥涵20处。3、林业措施 营造农田防护林0.018万亩,共计3万株。(1)对现有林网补栽中林64号杨树1.4万株,约84亩;(2)道路两侧新栽中林64号杨树1.6万株,约96亩;4、科技措施以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为技术依据单位;实施生物措施和水利措施进行改良土壤,推广粮食高产种植技术,选择5-8个适合项目区生长环境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温室蔬菜栽培技术、水肥综合调控等多项有利于项目区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意识。具体措施:(1)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土壤0
9、.6万亩;(2)引进粮食蔬菜新品种推广0.45万亩;(3)设施农业温室蔬菜人工营养基质栽培等13项应用技术;(4)技术培训6期,共计7000人次;(5)发放各类实用型科技手册16200份。5、项目建设工期本项目建设工期计划如下:2012年2月2012年4月:工程招标阶段;2012年4月2013年4月:工程施工阶段。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84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3129万元,农业措施391万元,林业措施45万元,科技措施201万元,项目管理费38万元,工程管护费36万元。项目投资384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600万元(中央财政24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200万元,其中:省配套资金
10、1080万元,市配套资金120万元),项目区以筹工筹劳方式自筹240万元。1.4效益通过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进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使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增强了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项目的财务经济净现值为7299.44万元,大于0;项目的财务经济内部收益率为20.76%,大于基准收益率6%;投资回收期5.61年,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6年;效益比为2.23,大于1,满足要求。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较好,项目投资可行。通过项目的建设有效减少了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了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加快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
11、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改变了农民精神面貌。充分发挥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各种优势,带动各类生产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使农产品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真正达到现代化农业的要求,使项目区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效应的良性循环。项目区新增农田防护林及道路防护林3万株,达到生态防护的同时,也有效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量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实施后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项目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提高,极大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此外,有机肥的使用,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减轻了对周围水体的污染,对区域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1.5组织领导和管理
12、为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建设期拟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领导小组,作为整个项目的决策机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面规划,及时决策项目内的各项工程实施,掌握项目实施进程,协调有关部门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负责检查验收工程。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的论证、立项,制订实施方案,筹措资金等重大事项,协调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检查指导各部门的筹建工作。项目建完后,移交当地政府进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管理与维护机构,使项目发挥其最大效益,为老百姓创造更多财富,为当地环境改善做出更大贡献。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
13、位置及范围XX市地处辽宁西部,XX东北部,位于北纬41204230,东经1501615120之间,东临阜新县,西南连接朝阳县,南与东南与锦县、义县毗邻,北和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和奈曼旗接壤。南北长129.5km,东西宽83.25km,总面积4583km2。项目区位置见附图1。2.1.2水文气象XX市境内有大、小凌河两水系,其中面积100km2以上流域的河流13条,主要有大凌河、牤牛河、柳河、长皋河、蒙古营河、十八奤河、马友营河、老寨川河、黑城子河、XX河、XX河、顾洞河及巴图营河。牤牛河及小凌河水系多为季节河,其中大凌河流域面积为4339.335km2。XX河和XX河为大凌河流域二级支流,多
14、为季节性河流,由于地处辽西丘陵山区,河流水量随季节、气候变化而不同,旱年或冬春季节,河流断流或干涸,汛期水文特点汇流时间短,径流系数大,降雨集中,洪水来得猛,落得快。项目区北靠内蒙,受西伯利亚季风的影响,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积温高,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多风少雨,多年平均降雨量在350mm左右,降雨集中,主要集中在7、8月份。多年平均蒸发量2100mm,年平均气温8左右。全年无霜期为150天左右,最大冻深1.4m,风力在6级左右。2.1.3地形、地貌及土壤XX市处于内蒙古丘陵、燕山地槽两个地质构造单元中,外有低山环绕,中有丘陵起伏的构造盆地。地形以西北部最高,东南部低山次之,中部、南部两
15、个构造盆地较低。全境山地占总面积的23.5%,丘陵占56.3%,零散分布于境内山前平原、山间盆地、冲积阶地、河浸滩等平川地带占20.2%。项目区位于XX市西北部的XX河和XX河两岸,地势较为平缓,属于冲积和淤积地段,土壤多为沙壤土或壤土,土地平坦肥沃,集中连片,土壤有机质含量0.17%1.93%。2.1.4水资源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1亿m3,其中地下水储量为2.1亿m3,地表水为4.0亿m3。项目区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量构成。地表水为项目区的XX河和XX河。本次立项充分利用项目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计划利用水源井灌溉农田2.88万亩,明水灌溉0.12万亩。根据XX水资源二次评价
16、,采用面积比法计算,项目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421.2万m3,其中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360万m3,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646.5万m3,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开采量1064.6万m3。项目区水文地质为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全新统主要为冲积砂砾卵石含水层:结构松散,分选磨圆较好,分布连续,厚度5m-40m,渗透系数50m/d300m/d,水位埋深5m15m,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0.5g/L;上更新统主要为冲洪和砂砾卵石含水层:结构松散,分选磨圆较好,分布连续,厚度8米左右,渗透系数20m/d200m/d,水位埋深5m/d10m/d,坡洪积砂砾碎石混土含水层,分布不稳定,厚度5m15m,扇群
17、前缘含水层可达20m,水位埋深变化大,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0.5g/L。项目区地下水无水质污染问题,水质符合农田灌溉要求。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总土地面积为13.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1.5%,土地较为平整;林地面积5.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2.2%,牧草面积0.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27%,其他土地面积3.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4%。需要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面积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2.1%。由于受当地地理位置条件限制,项目区十年九旱,土地产出率较低,如果改善生产条件,采取管灌和膜下灌的节水灌溉措施综合开发治理土地,将会大大提高单位面
18、积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项目区规划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22.7%,项目区土地平整,土质肥沃,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开发潜力较大。2.1.6自然灾害项目区位于辽西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风灾、雹灾,旱灾主要是春旱、伏旱。春旱使土壤含水量降低,直接影响春耕播种和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减收。历史上发生的较大旱灾年份主要有1982年、1994年、2006年、2007年、2009年,特别是2009年7月23日至8月27日共35天内高温无雨,遭遇了建国后有资料记载以来的最严重干旱,60%以上的大田作物枯萎,造成整株干枯、死亡,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损失。干旱少雨是制约项目区农
19、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气候等因素的制约,项目区种植结构始终以传统单一的旱作耕作模式运作,种植作物多以玉米为主,占项目区耕地面积的3/4,旱灾等自然灾害对项目区粮食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年景粮食减产1-3成,大旱之年粮食减产4-6成。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该项目涉及XX镇大巴沟、松台沟、扣卜营和XX乡海丰、三家、东官、炮手、巴沟8个行政村,总人口20538人,其中农业人口19665人,劳动力11690人,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群众综合素质高,农业生产技术条件较好。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大巴里、松台沟、扣卜营、海丰、三家、东官、炮手和巴沟8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13.2万亩,其中耕
20、地面积4.2万亩,林地面积5.5万亩,牧草面积0.3万亩,其它面积3.5万亩。2.2.3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受自然条件、设施条件、技术条件等诸多不利影响,属辽西旱作雨养型农业,作物种类以玉米为主,抗旱能力差,种植品种单一,广种薄收,粗放经营,作物产量随降雨多少及时空分配差异较大。近几年来,农业生产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农机具购置年年增加,人民群众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在当地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指导下,很多人掌握了一些农业生产的科学知识,并且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使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一般情况下亩产粮食400kg500kg。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随着国家惠农强农的政策的加大,当地政府抓住机
21、遇,地方财政收入节节攀升,项目区2008年2010年农业总产值及农民人均收入情况见表2-1。表2-1 项目区农业总产值及人均收入情况表项目区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元)2008年1.3666502009年1.4570502010年1.487200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通过科技推广体系,多种科技成果广泛的应用在本区的农业生产上,从而保证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目前,项目区现有水利、农业(农机)、林业等涉农站办所8个,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0人,其中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0人,专业分类齐全。广大农民自觉学习并掌握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获取高产高效的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2、近年来,逐步建立起来了以市农业部门为依托,以镇涉农部门为骨干,以科技示范为补充,以科技培训为手段的科技服务体系。在XX镇、XX乡,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已深入人心,农业部门组办的科技培训深受农民的欢迎。2.3基础设施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1)灌溉工程项目区内无大型水利骨干工程。现有水源井167眼,现在能用的水源井有95眼,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水井损坏严重,大部分不能正常使用。本次规划将原有45眼破损较轻的水井进行改造,祥见表2-2。表2-2 45眼旧井改造内容 改造内容建设单位新建井房更新设备井体加深改造办电合计1919155XX镇79XX乡1210155(2)防洪工程项目区内无蓄、引、提等工程
23、。2.3.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现有田间灌溉以大水漫灌为主,现有水源井没有配套相应节水措施,而且大部分水源井已遭到破坏,现有灌溉水利用系数非常低,有的地区引水源井破损严重或水源井缺少,大旱之年不能对庄家进行灌溉,由于当地气候条件限制,XX地区“十年九旱“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灌溉设施配套落后已严重制约当地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求。土地虽然平坦但有部分地块存在大平小不平的现象。排水以天然排水沟和道路边沟排水,无桥、涵工程。田间作业路全部为土路,缺乏维护,坑洼难行,有些路段宽窄不一,个别路段车辆无法通行。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近些年来随着项目区农业发展和国家农村补贴的优惠政策下,农民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标准 农田 建设 示范 工程项目 申请 立项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