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与组成.pptx
《[精选]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与组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与组成.pptx(1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与组成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与组成1.1 仪器的生产过程仪器的生产过程 新产品构思与实验仪器生产过程:产品设计 产品制造 产品销售与售后效劳 新产品构思与实验:新产品构思与实验:科技人员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和现有科学技术的水平和制造能力,对新型仪器的开发进行规划。在此阶段应该注意!产品应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 产品设计:产品设计:将成熟的构思落实到具体可实现的技术和方法上。产品制造:产品制造:仪器生产过程,是形成最终仪器的主要工作,目的是获取具有一定几何特性和物理、化学性能的产品。原材料、工具的供给、筛选、运输、保 管和检验;毛坯制造制造活动包括:零件制造:即机械加工与
2、热处理 仪器的装配过程:部件和成品的装配 产品质量检查及运行试验 外表装饰和包装热处理工艺 如退火、淬火、正火、发黑、煮兰、外表处理等,可以使机械零件获得一定的力学性能强度、硬度、物理特性、化学特性耐磨、耐腐蚀。主要的仪器制造工艺方法:材料成形:铸、锻、焊、注塑、冲压、冷锻等机械加工:车、铣、刨、磨等特种加工:电化学、电火花、激光、超声波、射流、高能粒子束等外表加工:光整、电镀、镀膜、转换膜、装涂、外表改性加工等常用元器件加工:弹性、陶瓷、光学、塑料零件加工等仪器常用工艺:钎焊、粘接、刻划、MEMS工艺、电子装联加工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即微电
3、子机械系统,是指集微型传感器、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电路、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MEMS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高集成度适于大批量生产。1:MEMS的理论基础的理论基础在当前MEMS所能到达的尺度下,宏观世界基本的物理规律仍然起作用,但由于尺寸缩小带来的影响Scaling Effects,许多物理现象与宏观世界有很大区别,因此许多原来的理论基础都会发生变化,如力的尺寸效应、微结构的外表效应、微观摩擦机理等,因此有必要对微动力学、微流体力学、微热力学、微摩擦学、微光学和微结构学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虽然受到重视,但难度较大,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学者进
4、行基础研究。2:MEMS的技术基础的技术基础MEMS的技术基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与仿真技术;材料与加工技术;封装与装配技术;测量与测试技术;集成与系统技术等。3:MEMS的应用研究的应用研究人们不仅要开发各种制造MEMS的技术,更重要是将MEMS技术与航空航天、信息通信、生物化学、医疗、自动控制、消费电子以及兵器等应用领域相结合,制作出符合各领域要求的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微结构等MEMS器件与系统。1.2 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概念 完整的工艺过程设计可分为以下步骤:进行零件的描述、建立零件的信息模型。设计加工工艺方法和路线,选择机床或其他设备。确定加工基准,选用或设
5、计夹具。确定工序等加工工艺过程。设计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参数。计算工时和制造成本。设计检验方法,选择或设计检验量具。生成工艺卡片等。1.2.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工艺过程: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外表质量,使之成为零件的过程,称为。装配加工工艺过程: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仪器的过程,称为。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局部工艺过程。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如下图,阶梯小轴可分为下表所列的
6、五个工序。工序号 工序名称 加工设备 1备料 2车端面、车大端外圆及倒角 3车端面、车小端外圆及倒角 4铣键槽 5去毛刺 安装:是指在某一道工序中,有时需要对零件进行屡次装夹加工,每装夹一次所完成的那一局部工艺过程称为一次安装。工序2和工序3都是两次安装。再如上图的阶梯轴,如表中,假设工序2和工序3合并成一个工序,则需要进行两次装夹;先装夹工件一端,车端面、大端外圆及倒角,称为安装1,再掉头装夹工件,车另一端面、小端外圆及倒角,称为安装2。工位:是指在某一道工序中,工件在机床所占的每一个位置上所完成的那一局部工艺过程,称为一个工位。这是因为有些机床有多个加工位置,比方多轴车床、六角车床、组合车
7、床、多位机床,或者在普通机床上通过安装转台也可实现多位加工,在这种情形下,就有工位的概念。工步:一次安装或一个工位中,加工外表、切削刀具及切削用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进行的那一局部工艺过程,即称为一个工步。这里指的切削用量是指主轴转速和进给量,不包括切削深度。进给:有些工件,由于余量大,需要用同一刀具,在同一转速下及进给量下对同一外表进行屡次切削,这每一次切削就称为一次进给。如以下图所示,将棒料加工成阶梯轴,第二工步车右端外圆分两次进给。动作:是指工人或机器本身的一个行动单元。例如在一次进给中可有开车、接近、送进、停车、退刀等各种动作。1.2.4 加工余量确实定加工余量确实定 基本概念 加工余量:
8、工件加工前后尺寸之差,即使加工外表到达所需的精度和外表质量而应切除的金属表层。它分为工序余量和加工总余量。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尺寸之差。用Zbi表示。加工总余量毛坯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图设计尺寸之差。用Zb0表示。n工序或工步数目 单面余量与双面余量a 对回转面加工:单面余量是指相邻两工序的半径差,以Zb表示。双面余量是指相邻两工序的直径差,以2Zb表示。一般多采用双面余量直径余量;回转外表的加工余量如下图。对于外圆外表而言:对于内圆外表而言:其中:、上工序直径尺寸;、本工序直径尺寸b 对于平面加工单面余量是指一个外表为基准加工另一外表时相邻两工序的尺寸差,以Zb表示。双面余量是指以加工外表
9、的对称平面为基准同时加工两外表时相邻两工序的尺寸差,以2Zb表示。对于外外表:单面余量:双面余量:对于内外表:单面余量:双面余量:加工余量对机械加工的影响由于毛坯不能到达零件所要求的精度和外表粗糙度,因此要留有加工余量,以便经过机械加工来到达这些要求。如果加工余量过大,增加了材料、电能、工具等的消耗,降低了生产率,而且有可能无法保存零件的最耐磨的外表层,降低了被加工外表的机械性质。如果加工余量过小,不能修正上道工序的误差和加工后的痕迹,即不能保证去除零件外表的缺陷层,因而不能保证质量,造成废品。由此可知,余量过大或过小时,都会对机械加工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要研究余量问题。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前
10、一工序的公差Ta 前一工序所遗留的外表粗糙度Rza与外表缺陷层深度Ia 前一工序各外表间相互位置的空间偏差它包括弯曲度、平面度、同轴度、平行度和垂直度等,应在本工序予以修正。本工序的装夹误差它包括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它会影响夹具和被加工外表的相对位置,使加工余量不够,所以也应计入加工余量。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分析计算法 经验估计法 查表修正法 分析计算法是根据一定的试验资料和计算关系式,对影响加工余量的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来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多用于大批量生产中,在某些重要工序上应用。这种方法确定的加工余量是最为经济合理的,但需要积累较全面的试验资料,且计算过程较复杂。经验估计法是工艺人员根
11、据积累的生产经验采用类比法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为防止产生废品,此法所估计的加工余量一般偏大,常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查表修正法是以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积累的有关加工余量的资料数据为基础,并按具体生产条件加以修正来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加工余量的计算由于设计尺寸、毛坯尺寸、工序尺寸都有公差,所以加工余量不是一个固定值,有最大余量、最小余量之分,余量的变动范围亦称余量公差。最大余量与最小余量的计算有“极值计算法和“误差复映计算法两种。调整法加工时采用“误差复映计算法较适宜,通常均采用“极值计算法。极值计算法根据极值法原理,对于外外表加工,最大余量是上工序的最大极限尺寸与本工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最小余量是上
12、工序的最小极限尺寸与本工序最大极限尺寸之差,如下图。内外表加工则相反。为了便于加工和计算,工序尺寸一般按“入体原则偏向实体原则标注极限偏差,即对于外外表最大极限尺寸就是基本尺寸,对于内外表最小极限尺寸就是基本尺寸。最大、最小加工余量可分别表示如下:对于外外表平面加工:对于内外表平面加工:对于外圆面加工:对于内圆面加工:式中:、本工序最大、最小单面余量 本工序单面余量公差 上工序最大极限尺寸 上工序最小极限尺寸 本工序最大极限尺寸 本工序最小极限尺寸 上工序、本工序尺寸公差,对于回转外表指直径公差。、误差复映计算法根据误差复映规律,当上工序的工序尺寸是最大时,本工序亦将是最大尺寸,反之亦然。如下
13、图。由于工序的偏差按“入体原则标注,故误差复映法计算的最大余量就是基本余量,故最大加工余量、最小加工余量、余量公差可分别表示如下:对于外外表平面加工:对于内外表平面加工:对于外圆面加工:对于内圆面加工: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关 系图1.2.5 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实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实定在机械加工中,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实定是制定工艺规程的主要工作之一。工序尺寸是指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所应保证的尺寸,要根据已经确定的加工余量及定位基准的转换情况进行计算,也就是说这局部内容与尺寸链的计算密切相关,并且此时的尺寸链称为工艺尺寸链。关于尺寸链的一些知识关于尺寸链的一些知识 原始尺寸和合成尺寸原始尺寸和
14、合成尺寸原始尺寸:零件或部件的单个尺寸或相互原始尺寸:零件或部件的单个尺寸或相互位置称为。位置称为。合成尺寸:由两个或多个原始尺寸间接形合成尺寸:由两个或多个原始尺寸间接形成的尺寸称为,是由原始尺寸决定的。成的尺寸称为,是由原始尺寸决定的。对一个零件来讲,合成尺寸是加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尺寸,如以下图所示:其中尺寸 是加工获得的,是原始尺寸;是在 加工好之后自然形成,故为合成尺寸。对一台仪器来说,合成尺寸是装配尺寸,如以下图所示:其中孔和轴的尺寸 是原始尺寸,它们形成的间隙 为合成尺寸。1.3 基准基准1.3.1基准的分类:定义:是指用来确定零部件上各要素之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基
15、准的分类 设计基准 工艺基准 工序基准 定位基准 装配基准 测量基准 设计基准定义:依据零件本身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确定标注尺寸起始位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即零件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齿轮的外圆 和分度圆 的设计基准是齿轮内孔的中心线,而尺寸L1和L2的设计基准是外表A。工艺基准 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在工序图上,用来标定本工序所加工外表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它是标注工序尺寸的起点。如以下图或书P13图1-9b所示。加工外表为D孔,要求其中心线与A面垂直,并与C面和B面保持距离尺寸为L1
16、和L2,因此外表A、B、C均为本工序的工序基准。工序基准除采用工件上实际外表或外表上的线以外,还可以是工件外表的几何中心、对称面或对称线。定位基准 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进行加工时,用来决定工件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相对刀具确定位置的点、线、面为。定位基准需采用实际存在的几何要素,是工件上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面或点、线,当工件在夹具上,它与夹具定位元件上的面或点、线相接触,并使工件上加工外表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相对刀具获得确定的位置。例如书中P13图1-9b,再如以下图所示。定位基准粗基准:用作定位基准的外表是没有加工 过的毛坯面。精基准:用作定位基准的外表是已经加工 过的外表。装配基准 定义:装配时,用来确
17、定需要组装的零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那些点、线、面。装配基准也需采用实际存在的几何要素。如下图,齿轮是以其内孔及一端面装配到与其配合的轴上,故齿轮内孔A及端面B为装配基准。测量基准 定义:在测量时所采用的基准。1.3.2 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便于装夹原则 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较精确光滑的、面积较大的毛坯面做粗基准,以利于被加工零件定位准确、装夹方便。也就是说,作粗基准的外表应平整,没有浇口、冒口或飞边等缺陷。余量均匀原则粗基准的选择应合理地分配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对某些重要外表如导轨面和重要的内孔等,应尽量能使其加工余量均匀。此时,选择重要外表为粗基准
18、,就是为保证该重要外表的余量均匀,而后续工序则用加工后的精基准定位,这样被加工外表的余量和精度都能得到保证。例如,导轨面要求加工余量尽可能小,以获得高硬度和耐磨的外表。这是因为铸件内部耐磨性低于外表层,假设在导轨面上切除余量太多,会降低导轨面耐磨性。为了使导轨面切除余量少而均匀,先选用导轨面作为粗基准,再以底平面作为精基准加工导轨面。相互位置原则选择不加工外表作为粗基准,以保证工件上加工外表与不加工外表的相互位置要求。也就是说,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上加工外表与不加工外表的位置要求,应以不加工外表作为粗基准;如果在工件上有很多不需加工的外表,则应以其中与加工面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外表作为粗基准。
19、例如,书P13图1-11所示。相反,以内孔2作为粗基准的定位基准用四爪卡盘夹住外圆1,然后按内孔2找正,则加工面与内孔2的毛坯外表是同轴的,内孔2的余量是均匀的,但加工面与不加工面1是不同轴的,即工件壁厚不均匀,如b所示。如果在零件上有很多不需加工外表,则应以其中与加工外表的相互位置要求较高的外表作粗基准。如图示的零件,径向有三个不加工外表,假设要求D2和 间的壁厚均匀,则应取作为D2粗基准的定位面。一次性原则粗基准只能使用一次。因为粗基准本身的精度低,粗糙度数值大,重复使用而产生的定位误差会使相应加工外表出现较大的位置误差。余量足够原则具有较多加工外表的零件,粗基准选择应保证各加工外表都有足
20、够的加工余量。如下图,粗基准应选择毛坯上余量最小的外表,即选择55,则有可能因为余量缺乏而报废。切除总余量最少原则对具有较多的加工外表的零件,粗基准选择应使零件各加工外表总的金属切除量最少。如“余量均匀原则中图所示的床身零件,中选择导轨面为粗基准加工床腿外表时,由于加工平面是一简单平面,且面积较小,即使切去较大余量,而金属切除量也并不大,再以它为精基准加工导轨面,可使加工余量小而均匀,这样总的金属切除量和加工劳动量都减小许多。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基准重合原则 “基准统一原则 “互为基准原则 “自为基准原则 辅助基准 基准重合原则 应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防止由于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产
21、生的定位误差。如书中P13图1-10中所示,在加工主轴孔时,假设要表达“基准重合原则,就应该以设计基准底面M作为定位基准,这样可直接保证设计尺寸H1。在实际生产中,常遇到基准不重合的情况,这是由于用设计基准定位有困难或使夹具结构变得复杂的缘故,此时就不得不选用非设计基准作定位基准。如下图零件,设1、2面已加工完毕,今在铣床上用调整法加工3面。有两种方案:方案I是:选2面作定位基准来加工3面,如b所示,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和。由于尺寸B的制造公差为TB,所以允许产生的加工误差。但这种方案的夹具结构复杂。夹紧力方向与铣削力方向相反,装夹工件也不方便;方案II是:选1面作定位基准来加工3面,如c所示
22、,此方案的夹具结构简单,装夹方便。但由于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设计基准相对于定位基准的变动量TA必然引起尺寸B的变化,因此允许产生的加工误差。方案I、II虽然同是加工3面,但由于方案II的即基准不重合,其工序尺寸C的允差要比基准重合方案I的工序尺寸B小TA。如果把定位基准到设计基准之间的距离称为基准尺寸如例中的尺寸A则基准尺寸在加工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就是不重合误差如例中的尺寸TA。由于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存在,使工序尺寸的公差不得不缩小,有可能造成加工困难。“基准统一原则:零件上所有外表的加工,特别是相互位置要求精确的外表,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例如书P13图1-10。再如轴
23、类零件的加工,多为采取顶尖孔做同一基准加工各外外表,可保证各外表之间较高的同轴度。采用了统一基准,必然会带来基准不重合,因此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是有矛盾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当然使用统一基准并不排斥个别工序采用其它基准。“互为基准原则:对于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两个外表,自身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都很高时,采用互为基准。例如,书P14图1-12,精密齿轮的加工。再如以下图所示,车床主轴要求前后轴颈与前锥孔同心,工艺上采用以前后轴颈定位,加工通孔并前锥孔,再以前锥孔及后锥孔附加定位基准定位加工前后轴颈。经过几次反复,由粗加工、半精加工至精加工,最后以前后轴颈定位,加工前锥孔,保证了较高的同
24、轴度。“自为基准原则:对某些精度要求很高的外表,在精密加工例如光整加工时,为了保证加工精度,要求加工外表的余量很小并且均匀,这时常以加工面本身定位,待到夹紧后将定位元件移走,再进行加工。自为基准加工原则,不能提高位置精度,但可以提高尺寸和形状精度。典型的自为基准加工方法有:铰孔,拉孔,无心磨,珩磨。辅助基准:在零件上没有适宜的外表作为定位基准时,为满足工艺需要在工件上专门设计定位面,这种定位面称为。例如工艺凸台和工艺孔。选择定位基准的各项原则常常是互相矛盾的,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因素综合衡量后应用。1.4 夹具设计原理夹具设计原理1.4.1夹具的组成 基
25、本概念 夹具:按工艺要求,使工件迅速、准确定位、夹紧供加工、检测和装配用的工艺装备。机床夹具 定义:是用来在机床上迅速、准确地夹紧工件,保证加工中工件与刀具有正确相对位置的一种工艺装备。机床夹具是将工件进行定位、夹紧,将刀具进行导向或对刀,以保证工件和刀具的相对位置关系的附加装置。将刀具在机床上进行定位、夹紧的装置,称为辅助工具。定位:工件在机床上加工时,按照定位基准的要求,将工件安放在工作台上或夹具里使它和刀具之间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就称之为定位。夹紧: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保持工件位置不变,必须把工件夹紧,以承受切削力及其他外力,这就是夹紧。工件的装夹方式 直接找正装夹:工件装到机床后,用百分表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工艺 过程 基本概念 组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