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建筑业10项新技术(0).pptx
《[精选]建筑业10项新技术(0).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建筑业10项新技术(0).pptx(1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业建筑业10项新技术项新技术 2010版介绍版介绍一研究背景1建筑业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历史沿革项新技术的历史沿革 关于建筑业关于建筑业1994、1995年和年和“九九五期间重点推广应用五期间重点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的通项新技术的通知知 建建建建1994490号号1994版建筑业10项新技术 10项新技术自1994年8月发布推广以来通过各地示范工程的带动,对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1994版建筑业10项新技术针对当时科技开展水平,有的内容具体到某一产品或单项技术,如商品混凝土、硬聚氯乙烯塑料管应用技术;有的具体到某一类技术,但是没有具体新技术内容,如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
2、节能技术。1994版建筑业10项新技术内容如下:1商品混凝土和散装水泥应用技术2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3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4高强混凝土技术5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6建筑节能技术7硬聚氯乙烯塑料管应用技术8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 9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10现代管理技术与计算机应用。1998版建筑业10项新技术 随着建筑技术的迅速开展,10项新技术的局部内容已渐渐跟不上技术开展的步伐,为此,1998年,建设部适时对10项新技术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使其包含的先进适用技术工程更多,内容更丰富,更具时效性,并印发了关于建筑业进一步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的通知。1998版包含10大项42小项或分类。
3、大项已基本按建筑工程的分部及专业进行了不完全的分类,每一大项下面有25项推广技术,表述不尽相同。如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没有涉及,对信息化施工技术没有涉及。1998版 1 0项新技术如下 1深基坑支护技术 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3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4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 5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 6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 7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 8钢结构技术 9大型构件和设备整体安装技术 10企业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2005版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年2月23日,建设部以建质200526号文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知,对“建筑业10项新技术内容进
4、行了修订,形成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这次修订在内容上较以往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扩大了覆盖面,首次形成了建筑业新技术推广的系统文件,为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005版在技术结构、技术内容,表述格式上进行了统一,形成了完整的系统性文件。有10个大项,44个子项,93个小项。2005年版建筑业10项新技术以房屋建筑工程为主,突出通用技术,兼顾铁路、交通、水利等其他土木工程;突出施工技术,同时考虑与材料、设计必要的衔接;突出智能化和工程监测等新兴领域的技术,也总结了传统技术领域的最新开展成果。2005版10项新技术如下: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2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5、 3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 4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 5钢结构技术 6安装工程应用技术 7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 8建筑防水新技术 9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 10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3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应用载体的导入1994年提出了通过建立示范工程,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思路,于1995年推出了首批31项“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为加强新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标准示范工程的申报和评审,建设部还于2002年制定出台了建设部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方法。示范工程载体的导入,使得建筑业10项新技术有了落脚点,管理部门、社会机构、企业自身可以对新技术示范工程进行检查评估,工程之间可以相互对
6、照学习,切实有效地推进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19952005年的10年间,共完成了四批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130多项,到2010年底有完成第五、六批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山东省等也完成一大批省部级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示范工程已成为促进建筑业1 0项新技术开展的基础平台。二建筑业二建筑业10项新技术项新技术2010版版编制基本原则编制基本原则贯彻国家建筑业可持续开展原则,注重建筑设计和施工的结合注重建筑业“四新技术应用注重全国地区和气候差异,特别是山东省的特点。突出绿色、低碳新技术内容。以建筑工程为主,兼顾土木工程领域。1.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介绍 修订后
7、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在内容上作了较大幅度调整:1 新技术的十个大项的内容及其组合方式做了较大的调整。2拓宽了覆盖面,包括新技术的10个大项及其覆盖的108项技术,除用于房屋建筑领域的96项技术外,还适度增加了水电、铁路、交通等领域的新技术12项;实现了以房屋建筑工程为主、兼顾土木工程施工的预期目标。3 突出了施工技术,注重新材料与新工艺的结合,重视基于总承包管理的设计与施工的协调技术,适度引进了一些行业关注的热点技术和前沿技术,如绿色环保、安全,抗震,加固和信息化应用等技术内容。4重视单项技术确实切定义和描述,以便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评价。同时在新技术取舍时,尽量兼顾东中西部的总体情
8、况,使新技术整体水平居于“全国平均先进上下;以便全国各地不同区域和层面均可各取所需。5统一取消了描述性词汇,直接表述具体技术内容。虽然没有冠以“新字,实际上难度和“新的程度超过以往,需要一定努力,才能到达科技推广示范的要求。6第1、4、6大项中包含了房建外的其他土木领域具体技术共12项,其中第1大项含7项、第4大项含4项,第六大项含1项。7新增新技术反映了新技术开展导向、热点技术,国民经济开展阶段要求、保证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的技术。如反映现阶段开展水平和热点的技术有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大型复杂膜结构施工技术、消能减震技术。如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技术有基坑施工封闭降
9、水技术、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建筑外遮阳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如表达安全管理的新技术有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技术。如前沿技术有一机多天线GPS变形监测技术、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如经济开展一定阶段需要的结构无损撤除技术、混凝土结构粘贴碳纤维、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有的是水利工程与铁路工程领域最新技术成就如双聚能预裂与光面爆破综合技术、隧道变形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综上所述,2010版建筑业10项新技术覆盖范围大、兼顾先进性与适用性、安全性与可靠性,反映了建筑业新技术成就,推进有一定难度,必须从管理与技术推进上协同努力,方能取得成效。2 20010版与200
10、5版比较1原第7项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因绿色施工技术涵盖了建筑节能与环保产品与施工技术,具体就是施工阶段“节材、节地、节水、节能和环保,故第7项改为“绿色施工技术;第9项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做了较大调整。根据国内目前地震多发,既有建筑物改造持续增多的情况,增加了抗震、加固领域内容,第9项改为“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第10项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信息化应用技术包含了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局部内容又突出了工程信息化应用技术,故第10项改为“信息化应用技术。2010版与2005版应用技术比较2010新版新增68项新技术,保存2005版技术40项,约占2010版的37,保持了相对稳定。其中地基
11、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混凝土技术、钢筋及预应力技术、钢结构技术四领域保存05版技术26项,占2010版相应四项的63.4。其他六领域保存了14项,占2010版相应六项的20.9。新增技术主要集中在模板脚手架、机电安装、绿色施工、抗震、加固与监测、防水等方面。3根据国家政策与行业开展方向,在新技术选择上,突出先进性、兼顾全国地域开展不均衡的情况;突出导向性,侧重挑选绿色的环保节能技术与产品,设计施工一体化技术、施工安全技术;突出重点,内容具体,便于使用选择和评价验收工作。4覆盖范围广。适当吸纳了水利水电、铁路交通大土木领域的技术,此局部约占总量的10。3.关于推广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思考建筑业1
12、0项新技术已成为建筑行业家喻户晓的政策性文件,对行业科技进步起到了实效。已成为科技人员的重要工具书之一。为了更好地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推广工作,2010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推广应用,协会学会当“大有作为.1新技术示范工程是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的良好载体2示范的目的在于带动技术进步,提高工程实施水平。3“重在实施过程4新技术示范工程不仅仅是总结,更是应在技术和管理创新上有更大突破。建筑业建筑业10项新技术项新技术2010版版目录目录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1.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1.4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1.5土工合成材
13、料应用技术1.6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1.7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1.8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1.9逆作法施工技术1.10爆破挤淤法技术1.11高边坡防护技术1.12非开挖埋管技术1.13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1.14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1.15智能化气压沉箱施工技术1.16双聚能预裂与光面爆破综合技术2.混凝土技术2.1高耐久性混凝土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2.3自密实混凝土技术2.4轻骨料混凝土2.5纤维混凝土2.6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2.7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2.8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接受施工技术3。钢筋及预应力技术。钢筋及预应力技术3.1高强钢筋应用技术3.2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3.
14、3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3.4无粘结预应力技术3.5有粘结预应力技术3.6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3.7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3.8钢筋机械锚固技术4。模板及脚手架技术4.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4.2钢铝框胶合板模板技术4.3塑料模板技术4.4组拼式大模板技术4.5早拆模板施工技术4.6液压爬升模板技术4.7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4.8贮仓筒壁滑模托带仓顶空间钢结构整安装施工技术4.9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4.10盘销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4.11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4.12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4.13预制箱梁模板技术4.14挂篮悬臂施工技术4.15隧道模板台车技术4.1
15、6移动模架造桥技术5。钢结构技术5.1深化设计技术5.2厚钢板焊接技术5.3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5.4钢结构与大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技术5.5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5.6住宅钢结构技术5.7高强度钢材应用技术5.8大型复杂膜结构施工技术5.9模块式钢结构框架组装、吊装技术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6.3变风量空调系统技术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6.5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6.6薄壁不锈钢管道新型连接技术6.7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6.8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6.9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6.10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6
16、.11大型储罐施工技术7。绿色施工技术7.1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7.2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7.3预拌砂浆技术7.4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7.5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7.6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7.7硬泡聚氨酯外墙喷涂保温施工技术7.8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7.9铝合金窗断桥技术7.10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7.11供热计量技术7.12建筑外遮阳技术7.13植生混凝土7.14透水混凝土8。防水技术8.1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8.2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8.3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8.4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8.5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8.6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
17、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复合防水施工技术8.7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9抗震、加固与改造技术9.1消能减震技术9.2建筑隔震技术9.3混凝土构件粘贴碳纤维、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9.4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9.5结构无损撤除技术9.6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撤除技术9.7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9.8结构安全性监测控技术9.9开挖爆破监测技术9.10隧道变形远程自动监测系统9.11一机多天线GPS变形监测技术10.信息化应用技术10.1虚拟仿真施工技术10.2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10.3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10.4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10.5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
18、用及基础信息标准分类编码技术10.6建设工程资源方案管理技术10.7工程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10.8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技术三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0版介绍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成桩后一定时间内,通过预设在桩身内的注浆管对桩侧或桩端注入水泥浆,作用为加固桩底沉渣和桩身泥皮,对桩底和桩身一定范围内土体通过渗入、劈裂、压密作用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桩基沉降量。1.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复合地基技术 CFG桩复合地基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合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基底和桩顶设置褥垫层,通过桩、土共同作用构成复合地基,
19、具有提高承载力,降低地基变形的作用。复合地基承载力可提高至原地基承载力的3倍以上,同时与普通砼灌注桩基础相比,其综合基础处理费用可节省约30%以上,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也较好地解决了软土地基处理难题。同时,缩短施工工期一半以上,改善了施工环境,防止了传统的工地到处设泥浆池的污染状况。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02有标准,对原材料、桩径、桩身强度、地基承载力是主控工程。1.6.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 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是将土钉墙一种或几种单项支护或截水技术有机合成的复合支护体系,其构成要素有土钉、预应力锚杆、截水帷幕、微型桩、喷射混凝土面层等。施工依据为
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等2.混凝土技术混凝土技术2.1高耐久性混凝土新高耐久性混凝土新 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的优化,并采用优质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作为,满足结构所需的各项力学指标。广州西塔照片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S-HPC新 C80的混凝土,特点是高强度和耐久性,用于超高层的底层柱和梁。往往掺用高效减水剂和聚丙烯纤维。2.3自密实混凝土简称自密实混凝土简称SCC 不需振捣依靠自重就能均匀密实,属于高性能混凝土。通过掺加高效减水剂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到达流动性、填充性和保水性。适用于配筋密实结构复杂薄壁混凝土和施工现场无法使用振捣设备的混凝土。2.5 纤维混凝土纤维
21、混凝土 指掺加合成纤维或钢纤维作为增强材料的混凝土。作用是提高韧性,减少混凝土塑性开裂和干缩开裂现象。掺量为0.9kg/m3,搅拌时间延长30s,适用范围:用于对抗裂抗渗、抗冲击和有耐磨要求的部位。如基础底板,超长超宽楼面结构。依据: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依据: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2010 3。钢筋及预应力技术。钢筋及预应力技术3.1高强钢筋应用技术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当前常用HRB400级普通热轧带肋钢筋掺入微量钽、铌、钒等,HRBF500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通过控轧和控冷工艺获得超晶组织。,可以改善提高钢筋的强度,同时改善其韧性,以强度高、韧性好、易焊接、安全储藏量大、节
22、约钢材等优点即将广泛使用。应用依据为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50010-2010。3.4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由单根钢绞线涂抹建筑油脂外包塑料套管组成。浇筑在混凝土中,两端设专用锚具,待一定强度后,手提张拉设备张拉,建立预应力。已有多年成熟经验。施工简便,工期占用较短。优点:降低层高,适用大跨度,降低总造价。3.5有粘结预应力技术有粘结预应力技术 有粘结预应力在混凝土中预留孔道,两端设专用锚具,浇筑混凝土待一定强度后,穿入钢绞线也可浇筑混凝土前穿入钢绞线通过张拉设备张拉,建立预应力,及时在孔道中灌浆密封。已有多年成熟经验。优点:降低层高,适用大跨度,节省钢筋重量,降低总造价。3.6
23、 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 以索作为主要受力构件形成的结构分为索桁架、索网、索轻顶、张弦梁、悬吊索和斜拉索等,通过张拉或下压建立预应力,包括制作技术、节点锚固技术、拉索安装技术和张拉技术、索防护技术等适用于大跨度屋面结构,索单独形成结构,也可同网架结构、桁架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组成杂交结构。4.模板及脚手架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技术4.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清水混凝土是直接利用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质感作为饰面效果的特殊混凝土,分为普通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和装饰清水混凝土。主要难点是模板设计、加工、安装、和节点细部处理。附照片广州歌剧院照片5.钢结构技术钢结构技术5.
24、1深化设计技术深化设计技术 深化设计技术是指钢结构工程原设计施工图纸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对钢结构加工、运输、安装的等施工工艺和进行二次设计,具体为应用详图软件建立结构空间实体模型或应用计算机放样制图,提供制造加工和安装的施工详图、构件清单。5.3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 大型钢构件或空间结构在现场一端安装平台上分条加工组装,用牵引设备向前通过建筑物设置的滑道滑移,可以分条滑移到位再通过焊接组装,也可以整体累积滑移安装。滑移又分为结构直接滑移、结构和台架一起滑移、台架滑移等武汉火车站照片,过去多人工控制速度和就位,现在多计算机控制。应用大跨度钢网架、桁架等空间结构。5
25、.4钢结构与大型设备计算机控制钢结构与大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技术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技术通过“柔性钢绞线承重、液压油缸集群、计算机控制同步提升的原理,考虑承载结构和被提升钢结构或设备本身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顶点或提点的作用力设置千斤顶,验算施工支架或下部结构及地基基础的作用力,保证均匀稳定上升。注意施工中钢结构中构件或杆件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时受力同实际使用状态下不一致,有些原设计是受拉构件或杆件,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时受压,因此应根据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验算对局部加固。吊点应力较集中,应加固或采取其他措施。5.5 钢与混凝土组合施工技术钢与混凝土组合施工技术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建筑业 10 新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