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2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版).pdf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2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2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版).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5考纲解读】1.君主专制强化、中央对地方管辖措施等是考查重点;分析认识制度演变的特点、影响等;同时还应注重对政治制度反映的时代特征、启示等方面的命题2.唐、元、明、清时期政治制度演变是高考命题的密集区。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军机处是考查重点,注意综合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历程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复习备考时,注意理解先秦世袭选官、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概念,分析归纳选官制度演变历程、特点及规律性认识;从当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反腐倡廉等热点角度理解古代选官制度的启示近几年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郡国并行制和元行省制,从全国的考查
2、情况来看中央官制(君权与相权关系)、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汉代察举制的利弊、九品中正制的特点、隋唐科举制的特点及影响等是考查重点。特别突出对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特点及影响的考查。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多是通过新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理解认识。【重点知识梳理】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郡国并行制:情况:地方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形成郡国并行制;危害:威胁中央集权的巩固。(2)唐朝三省六部制:情况:中书省一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一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一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特点: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影响: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3、;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3)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直辖河北、山西、山东。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最高长官是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影响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它是地方官制重大变革,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问题1: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职能相同吗?提示:不相同。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议,再经皇帝决断,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故与唐朝中书省的职权不同。问题2:有人认为元朝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这种说法正确吗?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行省制并不是对
4、郡县制的否定,而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废丞相:明太祖朱无璋,正式废除;设内阁:形成一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选翰林院官员入值,内阁制度正式确定;性质一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2)清朝设置军机处:目的:最初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时间:雍正时期:影响: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至顶峰。(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消极: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
5、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各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问 题 1:明代设内阁,近代英国同样有内阁。据此有人说中国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本质上是一样的,这种说法正确吗?提 示:不 正 确。明朝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封建皇权专制的产物;英国内阁是国家的重要权力机构和政府部门,是资产阶级民王政治的产物。问 题2:明代张居正任首辅时,权 力 增 大,六部几乎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有人说明清内阁制是前代宰相 制 的 延 续,这 种说法对吗?提 示:不 正 确。明代以前丞相制下,丞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其 地 位 是“百 官 之 首 明 代 内
6、阁 制 并 非 法定 机 构,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 身 并 无 决 策 权,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但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 和 信 任,对皇权也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制约作用。(2 0 1 4高考在线】1.(2 0 1 4年 四 川 文 综0 4)读 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A.县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最 稳 定 的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时1升1路、府、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
7、体【答 案】C【解 析】秦 汉 至 明 清,县级政区都是县,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高层政区,至隋唐时变为统县政区,清朝则为县级政区,故B项认识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是为中央集权服务,故C项“促进了地方自主性”说法是错误的,符 合 题 意,为正 确 选 项;从简表可知,秦汉与隋唐是两级制,而魏晋南北朝、宋 金、元明清都是三级制,故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2.(2 0 1 4年 四 川 文 综0 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D.王安石变法【答案】A【解析】关键信息
8、:实现了嘉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解答本题应从改革的时间与结果来分析。从时间来看,由“倾邻国而雄诸侯 可判定于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是故国时期秦国的改革,而 B C D 项都是封建社会时期,不符合题意,由此排除B C D 项:从结果来看,商鞅变法结果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并最终统一全国;汉武帝改革削藩是成功的,主要是大一统巩固的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王安石变法结果是失败的。故 A项正确,B C D 项错误。3.(2 0 1 4 年全国大纲卷文综1 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9、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解析】内阁属于皇帝的私人秘H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奏章,根本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唐代宰相是在皇帝的领导之下有一定的处理政务之权力,所以A是错误的;内阁不是政府的正式机构,所以也没有任免官吏的权力,故 C 错误;内阁不属于正式国家政权机构,协助皇帝处理章奏,只有六部才可以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 D 错误:B表述符合事实,比较准确。4.(2 0 1 4 年北京文综1 4)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 官 任 知 州 B.设 三 司 使 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答案】A【解析】“扭转这一局面”即是指加强中
10、央集权,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地方的关系而言,即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削弱地方自主性。设三司使、设枢密院是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和军权,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但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 C;施行将兵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将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操练军队,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以提高军队素质,排除D;宋初派文官任知州,以防止武将在地方专权、割据称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因此选A。5.(2 0 1 4 年四川文综0 4)读 表 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 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古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1路行省布政使司省A.县是中国历史上
11、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统县政区郡郡升1讣1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答案】C【解析】秦汉至明清,身级政区都是县,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高层政区,至隋唐时变为统县政区,清朝则为县级政区,故B项认识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是为中央集权服务,故C项“促进了地方自主性”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从简表可知,秦汉与隋唐是两级制,而魏晋南北朝、宋金、元明清都是三级制,故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6.(2014年重
12、庆文综0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大宛等国都属于中亚,据材料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在于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 关键作用”,说明r张骞所获得信息的重要性,但并不意
13、味着直接开辟学科网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和建立西汉与西方的联系,AB错误:汉宣帝时,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C项无法体现。7.(2014年全国大纲卷文综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解析】内阁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奏童,根本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唐代宰相是在皇帝的领导之下有一定的处理政务之权力,所以A是错误的;内阁不是政府的正式机构,所以也没有任免官吏的权力,故C错误,内阁不属于正式国家政权机构,协助皇帝处理章奏,只
14、有六部才可以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D错误:B表述符合事实,比较准确。8.(2014年山东文综1 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B项是正确的;A项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经济联系不大,
15、故CD项不符合题意。【高频考点突破】考 点 1从汉至明清君主专制的演进二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2)职掌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审核(门下)至执行(尚书),都须经由三省处理。(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审议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2.影响(1)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2)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二、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社
16、会影响1 .积极影响(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2 .消极影响(1)经济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的创新和文化的进步。【特别提醒】中国古代君主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1 .调整中央机构,如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2 .加强对地
17、方的控制,如元朝实行行省制度。3 .注重对官吏的监察,如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4 .注重官吏的选拔,如隋唐时期兴起完善的科举制。5 .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等。材 料 一 宰 相 之 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探 究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宰相的地位如何?你怎样理解材料中的“名尤不正”?提示:(1)古代丞相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统领百官的而要助手,位高权币:,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名尤不正”表明唐代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共议国是,分
18、割了宰相权力,与宰相地位不相符。材料二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明神宗实录探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内阁制的特点。明代内阁的设立实质说明了什么?提示:(D 特点: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2)内阁大臣只是皇帝顾问,不具备宰相的职权,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实质说明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问题,明太祖废丞相,强化皇权。材料三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迄于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清梁 章 艳
19、枢垣记略探究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清代设置军机处的特点及主要弊端。提示:(1)特点: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传达皇帝的政令。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校高。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保密性强。(2)弊端: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皇帝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特点。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惟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互动探究】材料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你是否同意明太祖的观点?你认为明太
20、祖废除宰相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提示:(1)不同意。明太祖认为秦朝设置宰相导致早亡,但秦早亡是由于暴政;废除宰相制度是加强皇权的需要。(2)两种观点都不正确,宰相制度利弊并存。宰相是皇帝的主要助手,其权力主要有两项:一是帮助皇帝决策权,二是总领最高行政权。因此,宰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执行,一方面起到辅佐皇帝治国的作用,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一方面对皇权又具有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制度对加强皇权有利,对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但废除宰相制度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太监乱政(宦官专权)。考点2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和选官制度变化一、中国古代地方制
21、度的演变、特点与影响1.制度演变西周的分封制到秦代的郡县制到汉代郡国并行制再到元朝行省制。2.特点(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3.影响(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2)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3)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员对
22、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管理。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君主专制一 方面,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帝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渗透着宗法制的原则。另 方 面,皇权至上,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于一身,从而保证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2.中央集权制最根本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3.官僚政治这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派生物,其主要特点是官为君设,即所有官员都听从于皇帝,从而赋予了官僚政治浓厚的人治而非法治色彩。4.思想专制统治者通过思想控制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和奴役,思想控制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统治的辅助手段。材 料 (汉)武
23、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汉 书 景十三王传 中山靖王刘胜探 究1:材料一中“令诸侯以私恩裂地”是针对汉代的什么现象采取的措施?有何重要影响?提示:(1)针对汉初郡国并存,王国逐渐威胁中央集权现象而采取的“推恩令”,通过分割王国封地的办法削弱王国势力。(2)通 过“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以加强。材 料 二 南 朝 至 于 梁、陈,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唐杜 佑 通典探究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提示:(1)制度演变:经历了从西周
24、至战国前的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的科举制等选官制度。(2)趋势:选官标准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时期采取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材 料 三 秦 汉 以 后,公族虽更而世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至宋明而始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魏 源 默触下 治篇九探究3:据材料三和所学,科举制度的实施有何影响?提示:(1)利:扩大了统
25、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一部分有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2)弊:它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经典考题精析】2 0 1 3-重庆卷】明史记载,太 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考点 解析 专题 汉代 明清 政治制度 演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