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14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解析版).pdf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14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学案:专题14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解析版).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0 1 5 考纲解读】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闻名于世,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商业使古代社会经济增强了活力,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表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趋向。但 长 期“重农抑商”和明清时期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影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1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 .了 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2 0 1
2、4 高考在线】1.(2 0 1 4 江苏卷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答案】A【解析】本题以唐朝对市的管理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中“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以及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的信息可知,唐朝前期非州县不准设置市,后期依据户口数量和市场变化可以设置,从而说明市的建罡管理有所变化,故本
3、题选A项;材料中“不满三千户不得置市官”未体现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能置市,故 B项错误;C项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材料中“若要路须置听依三千户法置”的信息。2.(2 0 1 4 江苏卷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答案】B【解析】本题以明朝“海禁”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4、材料中“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以 及“奉旨允行”等信息说明政府对“海禁”的放松,是有条件地开放,是故本题选B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明显错误,决策权在中央不在巡抚;D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朝贡贸易仍然存在。3.(2 0 1 4 重庆卷)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
5、南方【答案】B【解析】本题以古代经济重心转移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A、C两项与题干“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的信息不符,故排除: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D项错误;B项与题干江南经济发展的信息相符。根据以上分析,答案为B项。4.(2 0 1 4 新课标全国卷I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A【解析】本题以清朝海禁政策实施
6、前的对外贸易为切入点,考查清朝的对外贸易,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材料反映了清初海禁政策实施以前,对外贸易在民间表现突出,外国货物、外国银钱已在清朝流行开来,体现了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优势地位。外国银钱在华并非是“资本市场”的项目,排 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或清政府统治出现问题,排除C、D两项。5.(2 0 1 4 新课标全国卷I I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
7、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 t 解析】本题以北宋的交子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交子是私人为方便贸易而设立,由富户主持,后来因设立者资产减少,交子在交易中不能兑换货币,引发纠纷。这一史料能够说明交子是民间交易的凭证,故答案为A项;交子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 B项错误3 c项材料无法体现;交子的出现与促进经济重心的南移没有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6.(2 0 1 4-山东卷)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
8、主的人身依附加强【答案】C【解析】本题以唐宋时期户籍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A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B项传统农业生产衰退不符合唐宋历史,应该是发展;D项与材料无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很多农户专门进行某项生产,反映出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故正确答案为C项。7.(2 0 1 4 浙江卷)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山阴志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绍兴志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A.B
9、.C.D.【答案】B【解析】本题以浙江地方志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及格中有效历史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据题表格中第一行“新军”“警察”可知是民国时期;据第二行“禁军”“坊市”等信息可以推断是南宋时期;据第三行中“府州”“蒙古学”等信息可知是元朝;据第四行栏中“科学技术”“文物古迹”可以判断时间是当代。依据时间排序,B项符合题意。8.(2014 北京卷)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
10、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答案】C【解析】本题以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学 科“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一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本题题干强调的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A、B、D三项都是用“单一的、个别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排除;C项唐代所有宰相中的83%来自北方,完全可以得出唐朝宰相来源存在地域差异的结论。故 选C项。9.(2014 全 国大纲卷)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
11、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答案】D【解析】本题以汉朝商人服饰与乘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西汉初期商人在留服方面受到政府严格限制,随着历史发展,这种限制开始被突破,说明了西汉商业有了一定发展,原有规制受到商业的挑战,故答案为D项。A项本身错误,整个封建社会没有改变这一政策;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C项本身错误。10.(2014 福建卷)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栗,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
12、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C.区 域 经 济 发 展D.抑商政策改变【答案】D【解析】本题以乾隆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 料中“关东”应该指的是现在的辽东一带。从材料描述的现象判断,A项正确:从辽东到上海,路途遥远,B项正确;原先辽东的经济相对落后,到乾隆时期,大量农产品南运,表明这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政策,从未改变过,D项错误。故选D项。【重点知识梳理】一、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与农业、手工业发展联系紧密.(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夜
13、市、晓市和乡村中的草市等形成和发展.(3)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市镇.(4)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5)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如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6)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的出现.(7)商人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2.古代城市发展规律(1)从城市功能上看,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工
14、商业市镇.(4)从城市分布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1)腐朽的封建制度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高频考点突破】名称不同点相同点时间目的作用重农抑商战国时期出现并贯穿封建社会始终稳固封建统
15、治基础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政权;封建社会末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封建统治者实 行 的 政 策,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 展;都重视农业 发 展,抑制商品 经 济 发 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海禁、闭关锁国明代出现,清朝进一步加强抑制中外交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考点一、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例1.(2 0 1 2 高考山东文综卷)登州府志 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瞰(z 6 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 t i,卖)于乡市,复有布贾
16、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自 然 经 济 解 体 家 庭 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B.C.D.解 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无间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可得出家庭手工业发展,所以正确;“鬻于乡市”“布贾贩之城市”可看出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变式探究】(2 0 1 2 高考天津文综卷)马可 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A.泉州 B.广州C.扬州 D.庆元解 析:选A o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马可波罗对应中国元朝时期,元朝时期的对外贸易情况.元朝时期,对外贸易最大
17、的港口是泉州.当时泉州因环城大量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刺桐树而得名“刺桐”.故答案为A项。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例2、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解析:选 C。解答本题首先须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张瀚认为治理国家的好办法是农业和商业平衡发展,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对农业无害.它们之间的比重在于国君.故C 项正确.“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可以看出A项错误;古代中国推行垂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从“人主操之尔”可知不能任由农工
18、自由发展,D 项错误。【变式探究】浙江张氏家族以机杼起家、以耕读传世的历程,是明清之际江浙一带许多家族事业传承的典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 1:毅庵祖(张瀚先祖)家道中微,以酷酒为业.因罢酷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虻巾,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二 积两旬,复增 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张 瀚 松窗夜话材 料 2: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转向科举入仕之途.明嘉靖十四年张瀚中进士、后曾官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此时张家已演变成大官宦之家.材 料 3: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
19、利(M.Go d t 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儿个世纪以来,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 商贾史(1)依据材料1,概括张氏家族“家业大饶”的原因.分析其所经营机杼业的性质.(2)依据材料2、3指出,为什么“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对张氏家族家业传承的研究,得出以这种机杼业为代表的经济形态“是一种没有前途的经济”的结论,结合所学加以论证.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历程.第(1)问 从“罢酎酒业,购机一张”“
20、复增一机”等关键词即可得出结论,性质则结合当时时间信息“明清之际”即可判断为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第(2)问关键要把握动机,以及动机所带来的对工商业发展不利的因素,根据材料中“购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即可解答.第(3)问把握“没有前途”即发展阻力很大,只要结合材料回答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因素即可.答案:(1)原因:转换经营行业;纺织工艺高超,扩大经营领模.性质: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2)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不能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要求后人科举入仕,弃商从文.(3)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的政策;儒家重又轻利思想、科举入仕
21、的深远影响等.【经典考题精析】(2 0 1 3 浙江卷)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 I I 受值”;盛泽镇“俱以桑蚕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绸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河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 料 二 1 8 4 0 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
22、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 料 三 马 克 思 在 1 8 5 3 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
23、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3)阅读材料三,按 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 括 1 9 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
24、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等知识点,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第(1)间的第一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根据设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计日受值”“王 江 泾 镇 多织绸居者可七千余家”作答。第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鬼国通商中国商人狂”“农人家家置纺车”“无心种菽粟”作答。第(3)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根据设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 0 1 3 浙江卷)唐文宗太和六年(8 3 2 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镶,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
25、。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雕鞍银镣,装饰焕烂”相符;B、D两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相符;题目只涉及统治阶层对商人的限制态度,未涉及人民群众的态度,故C项 中“全社会”的说法过于绝对。本题应选C项。(2 0 1 3 四川卷)下表是1 6 2 0 年 和 1 8 5 0 年江南八府 洲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年代城镇人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考点 解析 专题 14 古代 中国 商业 经济政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