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有点长,如果你学习所得税学得很晕,就耐心的看完小鱼写的这篇文章吧,相信你看了以后,对所得税的核算,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首先,我要整理学习所得税的主线:四步计算所得税:计算利润总额并进行纳税调整弄清暂时性差异并计算递延所得税倒挤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这一章很简单,大家不要怕,我说它简单,因为它只有一个分录,四个科目,最容易记了,但是,为什么很多的人却觉得它难呢?这是因为所得税不会在试卷上单独出现,它总是和别的章节串在一起出现在试卷中,所以形成了难度。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学习所得税,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首先把它看成单独的一章,记下它的分录,背下它的一些原则,搞清楚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区别,明白每一个科
2、目的计算方法。然后,再把它串进其他章节里一起学习,这样,所得税就很容易的掌握了。所得税不难,不要怕它,你越怕就越糊涂,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稍努力一下,只要脑筋没有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很轻易的掌握它。另外,我要引用会计实务版的版主机器猫鬼谷子的话:所得税这一章主要还是要掌握会计和税法各自的处理:比如说计税基础的确定关键点在于确定税前扣除的金额,而暂时性差异的实质就是会计和税法的处理差异导致的时间性差异,所以所得税指向一个根本问题:会计和税法各自的处理,只有掌握了各自是如何处理的才能体会到暂时性差异的本质。另外对暂时性差异的含义也需要理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就是说将来是可以抵扣的,当期不允许抵扣,
3、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就是说当期是不需要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的,以后要并入纳税。所以从字面上要了解暂时性差异的税法处理本质。然后从会计和税法处理的差异去分析。比如会计上当期多计提的折旧,会计上当期扣除了,但是税法不允许当期扣除,而是要以后抵扣,所以很明显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比如分期收款销售,会计上确认收入了,而税法要求分期确认收入,也就是说税法上要求以后再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不需要,所以形成的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通过上面的分析应该清楚问题的本质在哪里,仔细看看自己哪个方面还比较薄弱,按照上面的思路和方法去理解和掌握,不要一味所得税
4、很难,理解了以后很简单。 我觉得机器猫虽说得廖廖数语,却说中了所得税这一章的灵魂会计和税法各自的处理上造成的差异。大家看完我的文字以后,再回过头来体会一下机器猫的精典总结。好了,下面我就叙述一下所得税的一些知识点,告诉大家一个学习的思路。 首先要明白一点,会计上学的所得税,是指企业所得税,并不包含个人所得税,在07年国家颁布了企业新会计准则,在新准则中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作了重大改变,由原企业会计制度的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的核算是会计核算中的难点,应分成两条线: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至于老的方法,大家就没有必要花心思去看了,只要知道新准则的处理方法就行了
5、。 同时,大家还要明白两个概念: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是指企业会计账本上对资产的记录,而计税基础就是税务局认账的价值,由于企业是采用权责发生制来做账,而税务局却采用收付实现制来查账,所以,两者之间对同一资产价值的认定,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因而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在教材中就称为“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在以后的时间可以得到转回的,也就是说税务局现在不认可,但是在以后总有一天会认可。而有一种叫“永久性差异”,什么叫永久?就是以后都转不回来的,例如企业被工商局罚款10万,企业将这笔支出计为营业外支出,从利润中减出来了,而税务局却不卖账,你干了坏事被罚款,可别和你的经营扯上关系。税务局认为你这个
6、罚款支出和经营无关,不能影响企业的利润,所以不能从利润中支出,在这个时候,企业的营业外支出这个科目的账面价值就是10万,而税务局却认为营业外支出为0,这就叫计税基础。两者的差异就是10万,形成了差异,这笔支出,税务局永远都不认可,所以叫永久性差异。明白上述的概念以后,大家只需要记住所得税的一个唯一的分录: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注:上述分录还有可能涉及到商誉和资本公积。即借方或贷方有可能会出现商誉和资本公积这两个科目。这是唯一的一个分录,通俗地说,所得税会计就是在应交所得税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用。在原会计制度采用应付税款法下,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交所得税;
7、而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不一定等于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应在应交所得税基础上考虑暂时性差异的影响。 故借贷方会出现递延所得税科目。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经确定,即可计算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并确定所得税费用。四个科目的计算方法:第一步:“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这个科目很简单,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额)所得税税率,这个公式很熟悉吧?初级经济法中就学过了,初级的内容,你说难吗?要是没学过初级,那就去翻一下初级的经济法,把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搞清楚再来往下看。好,四个
8、科目咱们已经计算出了一个了。还有三个。第二步,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两个科目才是所得税的核心,只要弄清楚这两个科目的计算,那最后一个科目倒挤不就出来了?呵呵,那么,大家就开始用心的学习这两个科目的计算吧。这两个科目统称“递延所得税”,它是用来调整会计的账面价值和税务局的计税基础的差额的,两者之间产生的差额,就用递延所得税来协调。在这里,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就像是两口子,这两口子爱吵架,为啥?意见不统一呗,他俩经常都意见不统一的,早晚得离婚。两口子闹架了,意见不统一,那居委会就出来调解了,通过居委会调解,两口子就和好了,大家平衡了当然不吵了。这时,居委会的杨大妈就说:你们既然服从我
9、的调解了,那就要认同我调解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倒挤出来的“所得税费用”),因此,会计分录中的四个科目,首先要计算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接着就分别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最后,经过递延所得税的调整,倒挤出所得税费用。那么,当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这两口子吵架的时候,怎么才能请出居委会的同志呢?下面,小鱼请大家先背下一个东西:(分两组)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注:下划线部分,从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别背了。考试只会考其他三种。好了,背下上面的
10、内容以后,或许大家心里犯迷糊:该怎么计算呢?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例如,企业花100万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共1000000股,每股1元。同时交易费用5万,在这个时候,税务局就认为企业的成本是105万。但是企业做的账可不一样,企业账上的成本是100万,另外5万是计入投资收益的,这时这两者之间在对成本的计量上就产生了5万的差异,这就是暂时性差异。在年末的时候,企业到证券所交易大厅一看大屏幕,哇靠,这支股票连续涨停,现在每股2元了。这时,企业的老总美滋滋的打个电话给会计:快给我做账。于是会计做了如下账目: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万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万股票涨了100万嘛,当然
11、做账就是增加100万了。然后12月31日,企业就在资产负债表上写上:交易性金融资产:200万。这时,税务局的人说:我可不管你涨多少,你的成本就是105万,你就按105万交税。这就是税务局认可的计税基础。好了,别以为另外95万就不交税了,企业可没赚到。因为税务局不是傻子,就把另外95万作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就是95*25%=23.75万元,放在贷方,自然“所得税费用”就增加了。企业就这样把税交了。怎么样?税务局没吃亏吧?这就是递延所得税的作用。(特别提醒:企业是按“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来交税款,计入递延的税额是递延到了以后年度的)如果反过来,
12、年末的时候,企业老总去证券市场一看,靠,股票连续跌停,现在每股只值5毛了,金融资产市值50万,于是,企业的会计就这样做账: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这时,账面价值就只有50万了,但是,税务局说,你的成本明明就是105万嘛,我管你涨停还是跌停,你到底是赚是亏,卖的时候再说,于是,还是按105万计算所得税,这个时候企业可不会服气,这哑巴亏吃得太窝囊,于是,把居委会大妈请出来了,调解以后,就说,你这叫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要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放在所得税分录的借方,金额就是55*25%=13.75万元,那么,“所得税费用”就被冲减了,企业按“所得税费用”的金
13、额来交,就少交了,企业心里平衡了。现在大家明白了吧?上面的内容该不该背下来,你们自己惦量。还有一点没告诉大家:背上面的内容的时候,再同时背两句话: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产生时在借方,转回时在贷方。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产生时在贷方,转回时在借方。第三步: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的三个科目都计算出来了,那所得税费用就倒挤吧,呵呵,是不是很简单啊?下面我给大家总结一下可抵扣和应纳税的常见情况:一、觉见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1、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时。(资产减值损失税务局不认可的,如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等。)那么,哪些资产是要计提减值准备的,请参看我写的
14、文章资产减值,链接如下:甲公司2007年末存货账面余额100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则存货账面价值为90万元,存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10万元。假设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能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应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1033%=3.3(万元) 在不考虑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下,甲公司的账务处理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3 贷:所得税3.3 2、企业有未弥补亏损时: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
15、公司2007年发生亏损400万元,假设可以由以后年度税前弥补,所得税税率为33%,则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该部分亏损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40033%=132(万元) 在不考虑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下,甲公司的账务处理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32 贷:所得税132 3、对于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等的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如果有关的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并且企业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对
16、于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等的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因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发生亏损,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确认应予承担的部分而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但税法规定投资应以其成本作为计税基础,从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满足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2007年末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150万元,其中原始投资成本为200万元,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损失50万元。则长期投资账面价值为150万元与计税基础200万元之间的差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5033%=16.5(万元) 在不考虑期初递延
17、所得税资产的情况下,甲公司的账务处理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6.5 贷:所得税16.5 4、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按照会计规定确定的合并中取得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 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2007年通过购买与其没有关联关系的乙公司100的股份,使得乙公司成为甲公司的一个分公司,不再保留单独的法人地位。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900万元。假设税法不允许按照公允价值调整。则资产账面价值900万元小于资产计税基础1000万元的差
18、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10033%=33(万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3 贷:商誉 33 5、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如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而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甲公司持有丙公司股票,这些股票被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购买该股票时的公允价值为300万元,2007年末,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260万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19、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资金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损益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按照税法规定,成本在持有期间保持不变。由于资产账面价值260万元与资产计税基础300万元之间的差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4033%=13.2(万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是: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3.2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3.2 6、预计负债公司预提了产品售后的服务费用、企业被起诉了,法院一审判决赔偿钱,但是企业不服,还要上诉,这个官司在12月31日还没有终审判决,这时就要做预计负债的分录。预计负债是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
20、税基础。7、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大于税法的折旧、摊销。8、采用公允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折旧,不摊销,但是税法却不认公允模式,依然照常折旧、摊销,形成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9、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下降。形成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列举了九条,我现在手里没有参考书,可能没有写完,大家翻翻教材,看看有没有写漏的,就按这个思路建议大家做个笔记或者整理一下,然后贴在教材这一章的相应页码上。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 除企业合并以外的交易中,如果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
21、予确认。 例如,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取得的资产,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以及相关的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而税法规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当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等的金额计价,作为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如确认其所得税影响,将直接影响到融资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该种情况下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二、常见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参照上面的九条,正好是相反情况,造成了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时候就是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注意:打官司时一审判决咱们企业赢
22、了,别人要赔钱给本企业,但是还没有终审判决,这可不能作为“预计资产”啊,这叫或有事项,按或有事项的有关规定,是不能够确认或有资产的,只能在报表附注里披露。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 1、商誉的初始确认。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因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确认为商誉,但按照税法规定不允许确认商誉,即商誉的计税基础为0,两者之间的差额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因确认该递延所得税负债会增加商誉的价值,准则中规定对于该部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不确认其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可以想象,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确认了商誉,则商誉增加;商誉增加后,又产生了应纳税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递延 所得税 资产 核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