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题-浙师大(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题-浙师大(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大题1. 成为会学习的学生P26简答a 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b 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已有经验技能和能力,能运用多种学习策略进行学习c 具有坚持学习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P29简答a 需要从所教学科内容,一般教学方法和讲授所教课程的特定方法中不断学习b 需要进行反思,提高元知识能力,是日常工作和事物的完成逐渐自动化c 需要培养洞察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d 需要时间,需要再时间中不断地练习反思和再学习e 需要一个过程: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3. 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的关系P36a 遗传在环境对心里
2、发展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b 遗传是心里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了啦个体心里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c 在遗传所规定的范围内,儿童的发展是有环境决定的。但是环境对于某种心理特征或行为的发生发展,往往依存于这种心理特征或行为的遗传基础4.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P40a 连续性与阶段性b 普遍性与多样性c 稳定性与变化性d 主动性与被动性e 方向性与不可逆性5. 关于皮叶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46(1) 心理发展的因素:a、内因:成熟与平衡 b、外因:自然经验与社会经验(2) 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6. 关于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P57a 最近发展区
3、由教学创造b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c 学习的最佳期限7.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P59简答a 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皮亚杰的“图式”理论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的思想,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同样注重儿童的主体作用及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b 教学策略要和学生的能力相匹配(皮亚杰认为,教育让学生因为学的东西太难一直不能理解而厌倦学习,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在适应学生原有认知发展水平的同时,还应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获得进一步的提高)c 教学要提供学生互动的课堂情境(皮亚杰认为,知识是在学生主体与客体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自己构建获得的,维果斯基视发展为各种
4、文化工具的内化)d 教学要重视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皮亚杰强调平衡是儿童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维果斯基认为高级心理功能由学习者进行调节和控制)8.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P61a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婴儿期,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满足婴儿生理上的需要,发展其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b 自主感对羞怯感和怀疑感(13)儿童早期,此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使儿童获得自主感而客服羞怯和怀疑,体验意志的实现。c 主动感对内疚感(36)学前期或游戏棋,此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使儿童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d 勤奋感对自卑感(612)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此阶段只要发展
5、任务是使儿童获得勤奋感和客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e 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1218)第五阶段为青春期,此阶段发展任务是使青少年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f 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成人早期,此阶段发展任务是使青年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g 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成年中期,此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使成年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h 完善感对绝望感(50死亡)老年期,此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使老年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如何将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应用到教育中?1. 主动感对内疚感(学前儿童):教师应允许儿童在学校的
6、功课上尽量自己做决定,以培养儿童对自己的肯定。2. 勤奋感对自卑感(小学生):教师应注意和表扬学生的成功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3. 自我同一感和同一感混乱(中学生):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如扮演科学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人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每一个饰演的人物角色是如何寻找和改变自己的统一性对的,以使学生获得对同一性的正确认识,消除学生的疑惑。9.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P67(1)皮亚杰主要采用临床法和对偶故事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2)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的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25)、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10.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P69(1)研究方法
7、:道德两难故事(2)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阶段1:惩罚和服从定向 阶段2:相对功利主义定向2.习俗水平(920岁)阶段3:“好孩子”定向 阶段4: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定向3.后习俗水平(20岁以上)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 阶段6: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11. 儿童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A.偶发记忆:儿童尤其是年幼儿童记忆的目的性较差,在记某些材料的时候往往把一些并不重要的东西记住,而将一些重要的东西忘记了,这就是偶发记忆,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记忆现象。这与儿童的有意记忆尚未发展起来有关。 措施:有意识的训练儿童的有意注意能力,使他们首先能够根据他人设定的目的,然后能够自
8、己设定目的来有意识的记住目标事物。B.“说谎”问题:儿童的记忆准确性很差。一反面,他们在记忆时主要是无意记忆,对材料不求甚解;另一方面,他们的手暗示性比较强,而且常常将显示与想象混淆,将虚构当做真实,所以在回忆时经常会歪曲事实。成人往往会认为儿童在说谎,认为他们从小就品行不端而勃然大怒或大加鞭挞。殊不知这是由于儿童记忆发展的限制导致的,是无意的而非故意为之的。措施:儿童的这种记忆失实现象会随着其认知发展的成熟而又所改观,处理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是教会儿童区分真实与虚构。成人更应该平淡看待这一问题,不要上升到人格的角度给儿童过早的贴上负性的标签,从而对其发展带来不利影响。C.口吃问题:儿童语言发展
9、中出现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口吃,就是说话不流畅、中断或重复的现象。口吃的出现于遗传或后天的学习有关,还有少部分是由于幼年期的语言发展不成熟而受到周围环境的不正确处理导致的。措施:不要企图纠正儿童或指责他的错误而是要自然地与他对话,让他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正确的表达。12. 如何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A. 父母应给予婴儿温暖、亲切、耐心和细致的照顾,保证良好的亲子关系B. 提供多种实践机会,给予儿童积极的反馈C. 尊重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D. 培养儿童良好的自控能力13. 关于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把强化分为两种: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通过呈现行为者想要的、愉快的刺激以增强反应频
10、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凡能增强反应发生的频率的刺激或事物都可以称为强化物。惩罚与负强化有何区别?举例说明负强化是通过排除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如:养成小学生按时完成作业1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P183 程序教学 课堂管理 行为塑造与矫正15. 关于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把学习分为两种:一种是参与性学习,是通过直接动手体验行动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另一种是替代学习(即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所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有四个子过程: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运动再生过程
11、 4.动机过程16. 比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阅读书籍和资料,独立的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三个优点: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2.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是认知同化的过程,即是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是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得到改组,一方面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17. 如何根据归因理论引导学生对成功或失败进行合理归因?当我们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往往会找出其原因。归因理论就是关于人们如何对自己行为的成功与失败的
12、原因进行分析的理论。稳定性维度影响人对成功的主观期待,如果将成功归因于一个稳定的原因,如天赋,那么人们就会对未来的成功报以期待。按照相似的方式,若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人们就会推断将来也不可能成功。因此,面对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和运气不好的等不稳定因素,人的坚持性就会提高。1. 根据学生的归因预测其后继的学习动机 2.长期校级归因有爱学生的人格发展 3.教师的反馈会影响学生的诡异,因此老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 4.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消极的自我认识,提高学习动机。18.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从人类内在需要的角度解释动机,强调人类的动机是有不同类型的需要构成的,个需要之间又有先后顺序与高
13、低层次之分。1. 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求知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19.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P238 论述题一、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1)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本身充满趣味性的内容、学生熟悉和关心的内容、学生认为重要和有价值的内容、能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内容(2)增加学习方式的趣味性方法:实验演示、游戏、模拟二、运用强化动机理论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1)反馈要明确、适当物质奖励不宜过多、表扬要恰如其分、表扬和批评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2)反馈要及时、经常三、根据目标设置理论为学生设置合理有效的目标(1)尽可能让学生制定
14、目标(2)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设置目标,那么要引导学生与老师共同制定目标(3)使学生确信目标是可以达到的(4)一定要给学生想目标买进的反馈四、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体验可以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还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归因,对提高学习动机非常重要)五、根据归因理论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步骤:(1)要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2)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提亚(3)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六、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满足学生的缺失需要总之,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其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有重大影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具体情境,有意识的运用学习动机理论,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
15、,激发其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促进其自觉主动地学习。20.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完整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应该包含三个阶段:一、陈述性知识的习得,二、陈述性知识的巩固与转化,三、陈述性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过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的知识基础。二、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结构中需存在契合点。三、学生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动机和相应的认知策略。四、运用多种手段防止遗忘。21. 心智技能的学习(1) 心智技能的实质和特点:心智技能又称为智力技能或智慧技能。作为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相比有几个鲜明特点:1.动作对象的观点性 2.动作执行的
16、内潜性 3.动作结构的减缩性(2) 心智技能的分类:一般心智技能(在任何之力活动中都需要的普遍的、一般的之力技能,在广泛的认知活动中形成和发展,适合于所有的认知活动)和特殊心智技能(使用范围小于一般心智技能,是在专门的认知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 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1.识别教学内容 2.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形成完整定向能力 3.摆脱思维定式的约束 4.分步骤、有计划的进行练习 5.从部分到整体的指导练习,使学生智力技能熟练、灵活。22. 常用的认知策略1、 复述策略2、 精细加工策略3、 组织策略23. 学习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说、认知结构迁
17、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是桑代克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詹姆士得出的结论是记忆能力不受训练的影响,记忆的改善不在于记忆能力的改善,而在于方法的改善。伍德沃斯进一步把共同要素称作为共同成分,并指出,只有学习情境和迁移测试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是,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概括化理论:贾德认为,一种学习迁移到新情境的是概括,而不是共同要素。在先前的学习中所获得的东西,只所以能迁移到后面的学习中去,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后面的学习中。关系转换说:苛勒通过所做“小鸡觅食实验” 认为原先的学习情境与产生迁移的情境之间虽有着共同的东西,然而却不是完全相同的特殊要素,而是共同的模式、完形或关系,也就是说迁移并非共同要素的迁移而是关系的迁移。24. 促进学习的迁移1、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个人因素(智力和能力、认知结构、心理准备状态)2.客观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教师的指导、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 为促进学习迁移而教:1.合理编排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2.合理处理教学程序 3.教师必要的学习方法25.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建立问题表征、选择方法、执行方案、评价结果。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