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兴起与第一次社会转型——先秦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华文明的兴起与第一次社会转型——先秦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明的兴起与第一次社会转型——先秦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学科一轮复习 学案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兴起与第一次社会转型先秦一、核心考点突破(一)先秦具体指代哪几个时期?并表明时间阶段。(二)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有哪些相关史实并概括其阶段特征?史实: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阶段特征:政治上:早期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 最高统治权利继承秩序确立。 地方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 经济上: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 思想文化上: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基本形成。夏商周:商汤以德治国的理念、周公“敬天保民”等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源头;西周宗法制注重血缘关系、宗族伦理,亦影响后世儒家思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
2、化领域的反映,儒家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在各领域所形成的理论,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三) 春秋、战国时期是从“王权”时代向皇权时代的转型时期,有哪些相关史实并概括其阶段特征? 史实: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 阶段特征: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中央集权逐渐确立。 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自耕农阶层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兴起;重农抑商出现; 思想上: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推动思想解放;中华民族不断融合。(四)进一步思考:如何理解春秋社会大变革?发生了哪些转变?社会之变:政
3、局之变:制度之变:阶级之变:经济之变:思想文化之变:二、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A.核心概念突破1.分封制:(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权力义务: 权力:在自己的领地再分封。(独立性)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4) 评价:积极: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统治秩序。2.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疆域。 3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4. 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趋向严密。5.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 消极:1.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
4、2.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威胁西周统治。2.宗法制(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特点: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4)评价: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礼乐制度(等级观念生活化)目的:为更好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含义: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
5、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用: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4.家国一体 即“家国同构”,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特征。具体表现在:1.皇帝君主管理宫廷的机构和管理国家的机构两个混在一起。2.国是家的扩大,要把对家庭里面的孝这种伦理情感迁移到对国家的忠,“移孝作忠”“君父”。有利于构建国家认同,弘扬爱国主义。5.敬天保民 西周时周公提出的,敬畏天命,怀保小民。商朝违背民情,被天命所抛弃。因此周统治者要怀保小民,才能顺应天命,统治长治久安。对春秋战国民本思
6、想产生影响。B.高考真题强化训练1.(2022.6浙江1)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2(2021.1浙江1)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3(2021.6浙江1)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
7、”,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C“天下为公” D“郡”“国”并行4(2021全国乙卷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5(2021广东卷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
8、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6(2020海南1)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此举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 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 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7(2020.1浙江1)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神权与王权结合 “传贤”演化为“传子”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 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A B C D8(2020全国卷24)
9、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9(2020北京1)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冰鉴缶的使用 A体现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 B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 C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 D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10(2019上海1)学者认为夏已设官职,其史料依据是A文献记载 B甲骨卜辞 C口述史料
10、 D青铜铭文11(2019全国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12(2019全国卷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13(2019.4浙江1)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
11、和成熟 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 BCD14 (2018全国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15(2018.4浙江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
12、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16(2017全国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17(2017海南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18(2017.11浙江1)
13、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19(2016江苏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20(2016全国卷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
14、改变21 (2015江苏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2(2015浙江1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23(2014全国卷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 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24(2014广东12)“
15、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25(2013广东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26(2013山东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27(2013全国卷I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
16、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8(2020全国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
17、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12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18、。(7分)29(2020江苏高考21)(13分)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
19、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5分)三、先秦时期的经济A.核心概念突破1.小农经济(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小农经济的特点 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市场交换少。 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