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复习目标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3.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政权更迭与士族政治1政权更迭(1)三国鼎立: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刘备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2)西晋统治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3)东晋与十六国并立东晋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十六国出现: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了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
2、十六国”。淝水之战:4世纪下半叶,前秦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前秦政权迅速崩溃。(4)南北朝并立南朝的更替(420589年):420年,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北朝的政局(439581年):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2士族政治:实行士族制度(1)成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2)影响: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知识点民族内迁与民族交融1北方民族交融(1)五族内迁:东汉以来
3、,西、北边陲的匈奴、羌、鲜卑、羯、氐等少数民族不断内迁。(2)民族交融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3)前秦统一北方: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2孝文帝改革背景(1)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2)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3)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措施影响前期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
4、通婚姻等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知识点江南开发与区域发展背景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表现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影响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1.概念判定三大割据政权陈述政权以建康为都,长期与十六国对峙东晋曾经一度统一北方,最终兵败淝水前秦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却为隋朝做了嫁衣北周2学习情境西晋速亡原因探析资治通鉴记载:“(晋武)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5、”上述措施的实施与西晋速亡有何关系?提示: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争夺王权的斗争演化为内战,成为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3概念阐释士族与门阀(1)士族: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内部逐渐形成的世代读书做官的大族,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享有特权。(2)门阀,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没落于隋唐时期,个人的出身背景对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因科举制而式微。4史学新论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民族交融作为民族之间交往和交流程度的标示,反映在民族纵向质的演进和横向量的扩展过程中。在纵向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必然产生交融,交融程度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自
6、然同化现象。从横向上说,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发生在经济、文化、政治、心理、社会和人口(血统)等各个方面。摘编自杨须爱“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义微点拨:民族交融就是不同民族杂居一处的不断增多,族际之间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频率不断增加,心理上的亲近感不断增强,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的联系逐渐紧密,共同心理认同逐渐产生。5学习情境民族交融过程的特点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的砖画该材料反映了北朝民族交融有何特点?提示:在当时,民族交融存在“互化”过程,虽说汉化是总体趋势,但交融并非单向,而是“汉化”与“胡化”共存。北朝时期少数民族采桑的行为明显是受汉族生活的影响,同样,北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