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盛衰及制度创新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隋唐盛衰及制度创新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盛衰及制度创新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隋唐盛衰及制度创新复习目标1.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2.通过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脉络。3了解科举制及其阶段特征,知道隋唐时期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知识点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隋朝的兴亡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建设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隋炀帝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暴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亡2.唐朝盛世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贞观之治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2、,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标志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武周发展建立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发展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开元盛世原因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表现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3.民族交融对突厥(西北)唐军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唐太宗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对吐蕃(西部)政治联姻: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婚;唐蕃会盟与回纥(北部)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唐玄宗统治时期,册封回纥首领
3、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与靺鞨(东北)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4.唐朝衰落与国家分裂藩镇割据形成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影响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政治黑暗朋党之争,宦官专权黄巢起义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五代。南方的九个割据政权加山西的北汉称十国知识点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选官制度(1)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兴衰曹魏时创立。随着士族的没落而无法继续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
4、重家世实质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2)隋唐:科举制形成隋朝建立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完善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隋唐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官员选拔科举制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特点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内容分为制举和常举。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每年举行,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考试合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2)官员的考核隋唐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
5、考察。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3)监察中央: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地方: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威慑地方。2三省六部制沿革东汉时,以中朝官形成的尚书台正式成为最高权力机关;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成为三省制的雏形;隋唐时期定型概况机构设置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门下(也叫政事堂)为三省宰相议事场所运行机制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意义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
6、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隋唐地方政治制度(1)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2)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3)唐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部分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势力。3赋税制度魏晋南北朝:租调制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唐初:租庸调制内容: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影响:以
7、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唐后期:两税法背景天宝年间,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意义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1学习情境修建大运河的千秋功过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二首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如何看待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示:大运河贯通了南北交通,对于南北经济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就此而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可
8、以和大禹治水相媲美。2史学新论唐代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文化、风俗的影响是相互的,民族杂居地区尤其如此。胡乐、胡舞、胡服、胡食等,在唐代汉族人中一度风行。经过长时间的吸收消化后,诸种文化渐趋一致,到唐末五代时期,对这些文化现象也就极少区分“胡”“汉”,而成为同一地域的共同文化。史念海中国通史微点拨:隋唐之际的民族大交融,始终是双向进行的,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明正是在这种似相反实相成的变化过程中,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3概念阐释朋党之争唐代朋党之争,又称牛李党争,牛党领袖为牛僧孺,李党领袖为李德裕。牛党重科举,李党重门第,党争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科举、藩镇等几个大问题上。朋党之争实质上是统治集团内部不同派
9、别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4史学新论对唐代藩镇的再认识张国刚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成的唐代藩镇研究,全书采众前辈之长,把藩镇起源、性质、内部结构、动乱特点等问题一一交代清楚,后世的藩镇问题基本话语范式由此奠定。张先生不赞同把“藩镇”与“割据”画上等号,认为割据绝不是藩镇存在的形式和性质;他本人最大的贡献在于破除了以往人们对于藩镇的刻板印象割据,因为多数读者不假思索地把藩镇与割据联系在一起,认为藩镇的存在就是一种割据势力,它的存在就是与中央政府进行对抗。摘编自于笛唐代藩镇问题综述浅谈藩镇性质与结构问题的几个重要认识微点拨:史料强调“藩镇”不等于“割据”,且藩镇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为朝廷执行着监察
10、、军事、戍边和恢复国家秩序的职能。因此唐代的藩镇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代的统治。5史学新论九品中正制与门阀政治的关系从汉末起门阀制度正在滋长,现实的政权基础建立在世家大族所支配的经济结构上面,因此,所有的政治制度必须为其服务。九品中正创立时尽管有将选举权收归中央的企图,事实上却加重了大族在地方上的威权,从而巩固了门阀的统治。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微点拨:在东汉以来的世族地主向门阀士族地主转化的历史过程中,九品中正制成为加速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杠杆和催化剂。九品中正制沦为扩大士族势力、巩固门阀制度的工具。6图解历史三省六部制运行机制7学习情境唐朝决策机制特点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
11、征,对于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过皇帝的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这个决定最终没有颁布施行。这则事例反映了什么?提示: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体现出分层决策的机制,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8图解历史租庸调制9史学新论从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演变特征从公元204年曹操实行租调制到公元780年租庸调制完全废止,租调制前后有将近600年的发展史。这时期的赋税制度主要有两个特征:第一,从限制土地兼并,保证农民对小块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方面来保证国家赋税的基础。第二,注意按负担能力平均赋税。曹魏按田亩征田租,西晋按户等征户调,以及均田制下按丁夫征租调,都体现了这一原则。张守军中国古代的
12、赋税与劳役微点拨:以人丁为计征对象的租调制和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均田制。一旦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丧失土地,这种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就无法维持。10学习情境评价两税法白居易在重赋中评价两税法:“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攫取)我以求宠,敛索(征敛勒索)无冬春。”在这里,白居易是怎样评价两税法的?提示:两税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官吏贪污导致百姓负担加重。共研主题盛世高峰隋唐国家治理与盛世局面唐代的农业和财政收入史料一史书记载:当时“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意思是当时全国耕地很多。据统计,开元天宝年间全国的耕地达六亿六千万亩,人均超过九亩,为当今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