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三国志崔琰传》.docx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三国志崔琰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三国志崔琰传》.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三国志崔琰传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
2、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初授东曹时,教曰:“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故授东曹,往践厥职。”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琰尝荐巨鹿杨训,虽才好不足,而清贞守道,太祖即礼辟之。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
3、,褒述盛德。时人或笑训希世浮伪,谓琰为失所举。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太祖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初,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节选自三国志崔琰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B琰从训
4、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C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D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鱼是春秋时卫大夫,正直不阿,敢于谏诤。孔子赞扬他邦有道,则忠心任职,像箭一样正直;邦无道,则忠言进谏,也像箭那样正直。后用为颂扬直臣之典。B领,有表示兼任官职之意,但一般表示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C干戈,本来是类似矛的武器,因此以“干戈”作兵器的
5、通称,后引申为战争。D露板,亦作“露版”,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琰做事公正,不徇私情。在曹操对立谁为太子迟疑不决时,崔琰始终坚持礼制要求,公开建议曹操让曹丕继承正统,为此甚至不惜一死。B崔琰推举的杨训才学横溢,品德清高坚守道义,深得太祖赏识,也得到世人的认同。C曹操对崔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能够坚守个人操守,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D崔琰个性刚直,不屈服于权势,虽然受到惩处,仍然刚直不阿,最终因此而丢了性命。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2)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
6、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憯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太祖破袁氏,领冀
7、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征事。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唯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
8、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节选自三国志崔琰传)注翳:装箭的器具。褶:骑服。五官将:即五官中郎将,这里指代曹丕。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B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C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D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
9、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的。B别驾,汉朝设置的州刺史佐吏。刺史出巡辖境时,别驾乘驿车随行,因而得名。C干戈,本来是类似矛的武器,常以“干戈”泛指武器,后引申为战争。D露板,亦作“露版”,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琰能文能武,才华出众。年少时喜爱击剑,热衷武事。长大后,他发奋读书,研读论语、韩诗,后随名师学习,战乱发生后才被迫停止。B崔琰刚直敢言,体恤民生。曹操占据冀州后,先考察户籍,计算军队数量。崔
10、琰指责他不关心民生疾苦,辜负了百姓的期望,曹操向他道歉。C崔琰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他告诫曹丕不要沉溺于个人享乐,而应遵循正道,端正言行,思考治国的道理,毁弃游乐的东西,不要让大家失望。D崔琰做事公正,不徇私情。虽然曹操内心已经认定曹植为太子,可崔琰依然坚持礼制要求,公开建议曹操让曹丕继承正统,为此甚至不惜一死。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2)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9曹操任冀州牧,打算在冀州召集军队,崔琰进谏认为这样做会让冀州百姓失望,曹操当面向他道歉,为什么在场的宾客都低下了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