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同步练习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被称为“空中城市”的马丘比丘位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脉的尾部,海拔2430米处,是南美最大的印加帝国遗址。通过考古研究可以发现,马丘比丘城被很好地划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反映出()A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经济中心B印加文化继承了玛雅文化精华C印加帝国城市化发展水平非常高D印第安人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29世纪开始,日本形成的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17世纪开始兴起的浮世绘则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民族
2、危机的不断加深B文明开化的社会变迁C唐朝文化的深远影响D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3有印度学者认为,“印度生活在多层面中,不同世纪并存在我们的土地上,印度有些地区和世界其它发达国家一样,有些地方还固守着传统”“印度社会民主制度与宗教传统、寺庙圣所与科学基地、理性与迷茫都是那么对立地、难以理解地交织在一起,这是印度文化奇异的景观”。这反映印度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A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B本土性与世界性结合C宗教性与科学性结合D多样性与包容性结合4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写道:一位秘鲁学者指出,印第安美洲的文化就像一条彩虹,并存着七种文化的颜色,即西班牙文化、葡萄牙文化、印第安人文化、黑人文化、印第安伊比利亚人文
3、化、美洲黑人文化和混血人文化。这段材料描述了A拉丁美洲的多元文化特色B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歧视C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觉醒D拉美人民反殖民争取独立5据史载,从公元630年到894年,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和迎送唐使的使团有19次。随同他们而来的,多则五、六百人,少则一、二百人,除随从和水手外,还有大批留学生、学问僧和各种文化技术人员。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A推动了四大发明东传B促进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造就了大东亚文化圈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6拉丁美洲史稿书中提到:“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因而,比亚洲、欧洲大陆较发达的区域来说,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要较为落后一步。”这一论述A旨在强调欧
4、亚文明的先进性B揭示了西方侵略美洲的必然性C说明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兴衰D反映了文化交流互鉴的必要性7在美洲文化中,有一个神奇的事物一奇普。奇普由一根横着的主绳和垂挂于其上的密密麻麻的绳子(垂绳)组成。现存最太的奇普竟是一卷日历(如图),共有762根垂绳,其中730根垂绳通过距离间隔分成24股,正好是2年、24个月、730天。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图中奇普记载了“玛雅历”B印第安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C使用奇普记事的是印加人D奇普是阿兹特克人记录事件的载体8我国一些学者发现,印第安的医学、历法、习俗等与古代中国十分相似,墨西哥瓦哈卡地区印第安人“我”“你”“他”的发音及玛雅人“人”“镇”“银”等
5、发音与汉语发音相同;美国考古学家也宣称在美国海岸海底发现了3000年前古代中国的石锚,在加州的岩壁上发现了中国古文字。对此合理的推论可能是()A中国和美洲较早已有交流B中华古代文明领先于世界C世界各地文化具有同质性D美洲没有自己的独特文化9下列关于古代文明成就与文明区域对应正确的是()A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洪水和神话、60进制两河流域文明B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发明了0古代埃及文明C佛教、种姓制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1到9的数字古印度文明D方舟传说、悲剧和喜剧、首创“历史”一词、修昔底德古希腊文明10古代美洲地区与亚欧大陆长期隔离,但印第安文明享誉中外,其中以玛雅文明、阿兹特
6、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为代表,但是到了16世纪,三大印第安文明相继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共同原因是A内部人民起义B殖民者入侵C内乱分裂D政治腐败11“轴心时代”是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著名命题。他认为,尤其在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伟大思想家们告知后人关于人性的重要信息,尊重生命的神圣权利即是宗教”。这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这一时期,除诞生了中国儒道思想、希腊著名哲人外,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A佛教B印度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12柬埔寨吴哥窟是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兴建于吴哥王朝时期。在吴哥窟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都有浮雕,内容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7、等。这反映了A柬埔寨艺术都与佛教有关B柬埔寨石窟艺术源于印度文明C吴哥王朝以印度教为国教D东南亚文化受到印度文化影响13考古学家在今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朝鲜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14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中国的夏朝存在成熟文字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D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体现
8、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15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 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这种现象说明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B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是土著古代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为欧洲文化与土著文化的融合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为新型文化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西班牙殖民者和移民在与土著文化的接触中有意无意地或好意万意地表现出了某种亲和性。这大大推动了欧洲文化与土著文化的融
9、合,促进了新型文化的形成。而新型文化的发展又得益于市镇的建立和发展、经济(特别是矿业经济)的发展和天主教会的务力。市镇构成了吸引、传播欧洲文化的中心和欧洲文化与土著文化交融的中心。经济的发展为新型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天主教会传教士积极移植西班牙文化,开办学校设立图书馆,引进印刷机,传播欧洲文化。他们又对土著历史和文化、习俗、语言进行深入研究,为继承拉丁美洲古代文化遗产做出了特殊贡献,因此,可以说他们是新兴文化发展的主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对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新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做出了贡献。移斯林建筑风格(亦称穆德哈尔风格)、中国建筑材料非洲音乐舞蹈、荷兰的哲学思想、意大
10、利的绘画、法国的启蒙思想和文学、美国的政治思想和独立意识等,丰富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新型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摘编自拉丁美洲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洲新型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17南亚与美洲的文化史料一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留存下来,由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词逐音地熟记。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坚持并实施自己的主张。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
11、佛教到12世纪末,也就是穆斯林土耳其人到达之时,它仅存在于少数几个地方,并处于没落状态。这一伟大的宗教运动从其诞生地反常地消失的一个原因是,它未能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做好准备,未能为出生、结婚、去世和俗人生活中其他一些关键性的转变提供种种仪式。对比之下,婆罗门则准备好自己的种种礼仪。这一事实保证他们尽管遭到改革者们的攻击却仍能生存下去。此外,更重要的是,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三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
12、和为献祭及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四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摘编自林大雄玛雅的智慧(1)史料一反映出印度文化产生
13、的社会基础是什么?说明印度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有哪些?(2)史料二反映出佛教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三提及的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4)据史料四,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
14、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材料三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1)材料一中的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_;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_。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_;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_。(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
15、措施。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发展和东西文化交流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朝鲜与中国是如何互相“吸取营养”的。第5页 共6页 第6页 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材料“主要建筑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可知,马丘比丘是经过认真规划的,反映出印第安人具有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马丘比丘是经济中心,且根据材料可知它倾向于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排除A项;虽然玛雅文化也有历法、宗教和农业,但仅凭材料不能得出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787175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