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模生物变式题题库(精创版) (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一模生物变式题题库(精创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模生物变式题题库(精创版) (1).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变式题库【原卷 1 题】 知识点 细胞中的无机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细胞的分化,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 1-1(基础) 农谚有云:“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和无机盐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农作物从外界吸收的磷酸盐可用于细胞内合成DNA和RNAB.农作物中的无机盐离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行使生物学功能C.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D.活性蛋白失去结合水后会改变空间结构,重新得到结合水后不能恢复其活性【正确答案】 B 1-2(基础) 下列关于生命物质和生命活动的
2、叙述,正确的是()A.酶和核酸都是含有氮元素的生物大分子,脱氧核苷酸控制酶的合成B.高等植物细胞间不能进行信息交流,因其表面是细胞壁,没有糖蛋白C.抗体、受体、酶和tRNA都具有专一识别的特点,其中只有抗体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D.给正常小鼠饲喂添加了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后,小鼠的代谢水平会上升【正确答案】 D 1-3(巩固) 生物体总是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归根结底是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来组成自身。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O,因此O是最基本的元素B.将作物秸秆彻底燃烧后,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C.蛋白质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
3、、排列顺序有关D.微量元素可参与某些复杂化合物组成,如Fe,Mg分别参与血红蛋白和叶绿素组成【正确答案】 B 1-4(巩固) 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上食物富含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谷”中富含淀粉,同时还含有少量糖原和纤维素B.“五畜”中富含脂质和蛋白质,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C.“五果”与“五菜”富含的色素位于叶绿体或液泡中D.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正确答案】 C 1-5(巩固) 2022年5月,刘畊宏的本草纲目健身操火爆全网,带来一股全民跳健身操的热潮。如果我们了解组成细胞的分子等相关知识,也可
4、以指导我们注重营养的均衡,进行科学健身。下列涉及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人体摄入的葡萄糖需要水解后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B.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也容易大量转化为糖类C.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D.变性后的蛋白质不能再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正确答案】 C 1-6(提升) 图甲、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 、 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 271 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 20 种甲
5、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量比原来少了 4832C.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D.如果甲中的 R 为 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 16 个 H【正确答案】 C【原卷 2 题】 知识点 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分离方法,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氧呼吸过程,体液免疫 【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 2-1(基础)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观点之一,其内涵是“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的实现一般依赖于特定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成嵴,有利于葡萄糖分解酶的附着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有关C.癌细
6、胞的细胞核孔数目多,有利于核质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其它多余的细胞器,有利于携带更多氧气【正确答案】 A 2-2(基础) 下列叙述不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的是( )A.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水分的吸收B.浆细胞内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利于抗体的分泌C.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有多种水解酶,有利于水解吞入的病原体D.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成嵴,有利于葡萄糖分解酶的附着【正确答案】 D 2-3(巩固) M蛋白参与蛋白质的囊泡运输,它们有两种状态,结合GTP的活跃状态和结合GDP的不活跃状态。GTP和ATP的结构和性质相似,仅碱基不同。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GTP需丢失1个Pi后可参与RNA的合成B.M蛋白由活跃状态转化为不活跃状态需要消耗能量C.运输蛋白质的囊泡可能来自核糖体、内质网或高尔基体D.M蛋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后可能导致细胞内运输分泌蛋白的囊泡不能形成【正确答案】 D 2-4(巩固) 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速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A.B.C.D.
8、【正确答案】 C 2-5(巩固) 研究表明,癌细胞溶酶体中的pH低于正常细胞。BODIPY荧光染料对pH不敏感,具良好的光学和化学稳定性。以BODIPY为母体结构。以哌嗪环为溶酶体定位基团,设计成溶酶体荧光探针。该探针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不显荧光,在酸性条件下荧光强度升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荧光探针能进入癌细胞的溶酶体,是因为其对pH不敏感B.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若某区域的荧光强度较强,则该区域的细胞可能是癌细胞D.溶酶体执行功能的过程中,存在生物膜的流动现象【正确答案】 A 2-6(提升) 在生物体中,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等生命
9、活动正常进行的条件之一,而蛋白分泌是实现某些细胞间信息传递途径的重要环节。多数分泌蛋白含有信号肽序列,通过内质网一高尔基体( ER-Golgi)途径分泌到细胞外,被称为经典分泌途径;但研究表明,真核生物中少数分泌蛋白并不依赖ER-Golgi途径,称为非经典分泌途径(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生物体中,蛋白分泌是实现某些细胞间信息传递途径的重要环节B.经典的蛋白分泌途径伴随着生物膜的转化,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所有细胞都具备如图所示的4种非经典分泌途径D.非经典分泌途径的存在对经典分泌途径是一种必要和有益的补充【正确答案】 C【原卷 3 题】 知识点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正确答案
10、】C【试题解析】 3-1(基础) 图表示某种群13年间的种群数量变化,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气候、干旱等是该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B.14年,该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种群增长率为0.5C.45年,种群数量下降D.911年,种群数量下降,1213年种群数量上升【正确答案】 C 3-2(基础) 某自然保护区,甲、乙两个不同的物种连续四年的值(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甲动物种群密度时,重捕后标记个体死亡,导致估算值偏大B.使用孔目较小的渔网进行捕捞会导致湖泊中乙种群性别比例失衡,
11、使种群出生率持续下降C.由图可知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不相等的D.第4年末,乙种群的数量小于甲种群【正确答案】 C 3-3(巩固) 在一段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0-t3,甲的种群数量大于乙的种群数量B.t2-t4,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和增长型C.t4时,甲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乙种群数量继续增加D.甲、乙种群为种间竞争关系,最终甲种群将被乙种群完全排除【正确答案】 C 3-4(巩固) 下图所示曲线表示同一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不同指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2、3中b、d、f点对应的时刻,种群内部的生存斗
12、争最为激烈B.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理想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C.图1中b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c点的相对应D.图2中的cd段和图3中的ef段种群的数量都在减少【正确答案】 A 3-5(巩固) 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段波动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若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J型曲线,则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C.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E段的种群数量,在该阶段,若人为地一次性捕杀该动物后,其K值基本不变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
13、,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食物和天敌【正确答案】 D 3-6(提升) 大山雀是一种林间留鸟,喜食多种昆虫。在人工纯松树林区,大山雀对防控松毛虫灾害有重要作用。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表示松毛虫和大山雀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P表示Nt1Nt。不考虑种群的迁入和迁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研究大山雀和松毛虫的关系属于种群水平的种间关系B.大山雀捕食松毛虫,图中甲曲线可表示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C.对于乙种群而言,C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D.当大山雀种群数量低于A点时,种群数量会逐年下降甚至灭绝【正确答案】 D【原卷 4 题】 知识点 酶促反
14、应的因素及实验,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 4-1(基础) 酶分子具有相应底物的活性中心,用于结合并催化底物反应。在37、适宜pH等条件下,用NaCl和CuSO4溶液,研究Cu2+、Cl-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Na+和SO42-几乎不影响该反应。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可变因素是无机盐溶液的种类B.Q点条件下淀粉完全水解所需的时间较P点的长C.实验说明Cu2+能与淀粉竞争酶分子上的活性中心D.若将温度提高至60,则三条曲线的最高点均上移【正确答案】 B 4-2(基础) 多酚氧化酶PPO催化酚形成黑色素是储存和运输过
15、程中引起果蔬褐变的主要原因。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两种PPO活性的大小,某同学设计了实验并对各组酚的剩余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各组加入的PPO的量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PPO用量是无关变量B.与酶B相比,相同温度条件下酶A的活性更高C.实验过程中应将底物和酶溶液分别放在相同温度下适当时间后再混合D.探究酶B最适温度时,应在3050C间设置多个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正确答案】 B 4-3(巩固)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而减缓生物体的衰老。某喜温植物幼苗在低温锻炼(10、6天)后,接
16、着进行冷胁迫(2、12h),其细胞内SOD活性的动态变化图如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实验目的为探究低温锻炼是否能提高植物抗寒能力B.低温锻炼能提高SOD活性且其在冷胁迫后SOD活性相对较稳定C.未锻炼组冷胁迫后SOD活性降低是由于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D.无论是否锻炼,胁迫后SOD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均降低【正确答案】 C 4-4(巩固) 酶抑制剂有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两种类型,其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多酚氧化酶(PPO)催化的酶促反应是储运过程中引起果蔬褐变和品质劣变的主因。某实验小组在最适条件下探究了柠檬酸对PPO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各组加入的PPO的量相同。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柠檬酸的浓度和底物浓度B.柠檬酸最可能是多酚氧化酶的竞争性抑制剂C.图2中限制A点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活性D.果蔬运输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能延长保鲜时间【正确答案】 B 4-5(巩固) 将某种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测定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下图中的曲线表示在各种温度下该酶活性相对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据此作出判断,正确的是()A.由曲线可知80 为该酶的最适温度,应该在30以下保存该酶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测定酶活的温度,因变
18、量是相对酶活性和残余酶活性C.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70-80 D.测定曲线的各数据应在该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下进行【正确答案】 D 4-6(提升) 图1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乙、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或pH 的变化趋势。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2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3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AB段限制反应速度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在B点后适当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将增大B.
19、图1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短期保存该酶的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C.图2中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同D.图3中曲线B和曲线C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非竞争性抑制剂和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正确答案】 A【原卷 5 题】 知识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多倍体育种,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概念,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 5-1(基础) 染色体断裂重接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一条染色体断裂产生两个断裂端,这些断裂端可按下列三种方式发展:保持原状,不愈合,无着丝点的染色体片段丢失;同一条染色体断裂产生的两个断裂端重接,恢复为原来的染色体;某条染
20、色体断裂产生的一个或两个断裂端与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断裂所产生的断裂端连接,产生新的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式导致了染色体数目变异B.方式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方式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断裂重接的染色体一定会遗传给后代【正确答案】 C 5-2(基础)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香蕉均来自三倍体香蕉植株,下图表示某三倍体香蕉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的分裂受阻B.若图中野生芭蕉的基因型为Aa,则图中无子香蕉的基因型可能有4种C.图中野生芭蕉、有子香蕉和无子香蕉是三个不同物种D.该过程说明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正确答
21、案】 B 5-3(巩固) 某植物突变株表现为黄叶(aa),用该突变株分别与不含a基因的5号单体(5号染色体缺失一条)、绿叶纯合的5号三体杂交得F1,自交得。若单体和三体产生的配子均可育,但一对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的个体致死。则关于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析突变株与5号单体的杂交后代,可确定A、a是否位于5号染色体上B.若突变株与5号单体杂交得到的中黄叶:绿叶=5:3,则A、a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C.若A、a基因不位于5号染色体,则突变株与5号三体杂交得到的中黄叶:绿叶=1:3D.若突变株与5号三体杂交得到的中绿叶;黄叶=31:5,则A、a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正确答案】 B 5-4(巩固)
22、 育种专家利用普通小麦(6n=42,AABBDD)与其近缘属簇毛麦(2n=24,VV)进行相关的育种实验,(注: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染色体组。)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技术可为诱变处理,品系2发生染色体丢失B.技术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其过程需添加糖类等物质C.品系1、2和3在培育过程中都发生了染色体变异D.品系1和品系3均为单倍体,因而均不可育【正确答案】 D 5-5(巩固) 研究发现有时两条X可融合成一个X染色体,称为并连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甲所示。科研小组将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和一只正常雄蝇杂交,结果如图乙所示,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连X保持系。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精品资料 新高考生物精品专题 高中生物课件 高中生物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资料 高中生物试卷 高考生物解题指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