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红烛》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烛》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红烛教案课程名称:红烛任课教师: 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学班级: 授课时长:80分钟一、 教学内容分析百合花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诗歌的情感,掌握意象的作用。欣赏时要结合历史时期、创作背景、诗人经历以及创作风格,体会其丰富的情感意蕴和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理解意象的作用。红烛是闻一多在1923年所作的一首诗词,热情奔放、气势豪放。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闻一多青春时期的强烈爱国情怀、创作风格和人格魅力,多次朗诵本篇诗词,能够提升学生们学习诗词的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很大的帮助。二、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诗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基础较为薄弱,
2、同时对闻一多的生平经历缺乏整体上的了解,因此对于郭沫若的写作特点、思想感情和人物性格了解不深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较为薄弱,缺乏主动性和探究性,缺少踊跃举手发言和记录笔记的积极性和习惯。针对这个情况,笔者计划以观看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视频作为导入,引起学生回忆起初中时所学习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小组合作以及反复诵读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好氛围,带领全班同学积极思考讨论,参与课堂互动。同时在不断诵读中感受自身情感变化,进而更好地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掌握关于闻一多的文学常识,了解新诗的创作背景;(2) 领会诗人
3、的创作意图,学会分析诗人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3)通过反复诵读、听读,掌握朗诵的技巧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 经历小组讨论的过程,养成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2) 通过对诗歌分析的过程,了解意象的使用方法,条件允许可以自己创作诗词;(3) 了解并学习使用诗歌中的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深入感受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3)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4) 激发学生利用青春年华不懈努力、砥砺前行的奋斗意识。四、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领会诗人的创作意图,分析诗人的感情变化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并且有感情地朗
4、诵诗歌。教学难点:体会并理解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从诗歌中获得人生启示,体会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情感。五、 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六、 教学过程(一) 课前准备1.提前让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生平事迹以及所处的年代,对作者有一个基本了解。(二) 新课导入教师:大家看向屏幕上的几行字,你们觉得是在形容谁呢?学生:闻一多。教师:从哪里得知的?学生:烟袋、红烛等。教师:非常好,我们看到的闻一多的形象都是像这张图片一样展示出来的,拿着烟袋、饱含文采。那除此之外,我们初中还学过关于闻一多的那篇文章呢?学生:最后一次演讲。教师: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
5、个积极昂扬的演讲。(放视频,板书)。教师: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组织这次演讲呢?学生:抗战结束之后,美国勾结国民党反动派试图引发内战,渴望民主自由的李公仆先生作为民盟的早期领导人,1946年5月到达昆明并集合民盟力量组织反对内战活动,此举引发了国民党对李公仆的厌恶,并于7.11下午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杀。而闻一多先生作为李公仆的同事、好友,于7.15组织讣告会,但追思会上,国民党成员肆意捣乱、毫不尊重死者,引起了闻一多先生的厌烦。于是组织了这次演讲。教师:同学们对过去学过的内容都有很深刻的印象,那这次演讲之后呢?我们看视频中发生了什么?学生:闻一多先生被杀。教师: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李闻惨案”。实际上
6、闻一多先生被暗杀的时间是下午五点左右。了解了这些之后大家觉得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有爱国情怀、敢于奉献、敢于付出之人。教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位爱国志士的一篇佳作红烛。给大家留个小问题,为什么红烛下面要有李商隐的诗呢?请大家记录下来,我们到这节课结束来解决。(三) 预习检测教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例。出生于湖北黄冈,1899年,本名闻家骅,毕业于清华,创作了死水、七子之歌。担任过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民盟早期领导人,民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在当年战争纷乱的年代,民盟为了我们国家的统一做了许多贡献。同时又是“新月派”的创始人。大家对新月派有什么了解么?学生
7、:他是新诗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诗歌流派。教师:那作为新诗流派的一种,有何特点?学生:更口语化一些,更贴近生活。教师:我们来看一下新月派的简介。主张以理智为主,反对伪浪漫和不加节制的故意感伤。反对形式上的格律化,更重视诗歌的和谐化。提出了最重要的“三美”主义,其中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教师:音乐美指什么?学生:更加有节奏化,注重重音、停连、押韵等。教师:音乐美多强调听觉上的美感,令人流连忘返。绘画美指什么?学生:视觉上,注重色彩。教师:绘画美更注重视觉上的色彩冲击,尽量去展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建筑美呢?学生:看起来更加整齐。教师:建筑美指的是各行诗句应该在音节上保持一样长,其是针对自由体
8、而言的。教师:了解了本诗的体裁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本诗的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1923年,当时的社会发生了哪些事。我们来共同看一下,孙中山发布中国国民党宣言,叙说国民党未来的发展和当前的进度,指明今后发展方向,所提政策具有一定创新性,重新焕发革命精神。蔡元培因为教育总长非法逮捕北大教师,辞去北大校长一职。京汉铁路工人为反对军阀封建通知,集体组织反抗行动,后造成“二七惨案”。4月出现军队闹饷事件,也就是拖欠工资,冯玉祥带兵包围国务院。5月苏联为支持我国民族独立、祖国统一对我国实行金钱援助。6月因在长沙组织展开对日经济断绝活动,在长沙遭到日本官兵打杀,造成“六一惨案”。8月鲁迅出版呐喊,9月闻一多出
9、版红烛。此时的祖国怎样?学生:不太平,被欺压。教师:人民怎样?是默不作声的被欺负么?学生:不,大家都站起来了。都站起来反抗,纵然被阻止,但仍然在反抗,非常的勇敢。教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战争。我们再来看看此时作者闻一多在干什么?正于美国留学的闻一多先生,听闻国家有难,本潜心研究绘画的他做出了许多爱国之作。其中本篇红烛正是同名诗集的序诗。(四) 整体感知 教师:在了解了本诗的创作背景和所处年代的一些事迹之后,相信大家对本篇诗歌有个更加立体的了解,那请我们一同回到闻一多所处的那个年代,带着这种反抗、爱国的精神来共同学习本篇诗歌。请大家发出声来诵读本篇诗歌,并且解决生词难题。躯体、脂膏、慰藉、耕耘
10、。教师:读准字音之后,我们来听听名家范读,大家边听边划分停连、重音,注意节奏和名家的情感表达。教师:听完录音之后大家觉得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应该是怎样的?学生:有些迷茫,但之后激情澎湃。教师:那让我们带着这种复杂的情感并融入我们的爱国热情来朗读一遍。请大家边读边思考每一个小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与【同桌】进行讨论,一会儿我们来进行回答。教师:好,哪位同学愿意说一下每个小节分别都介绍了怎样的内容。1.赞美红烛的颜色之红。2.困惑于红烛的自我燃烧。3.找到红烛燃烧的高尚理由。4.高唱红烛燃烧的伟大力量。5.困惑于红烛的泪流。6.指出红烛因着急而泪流。7.指出红烛因奉献而泪流。8.指出红烛是为了创造光
11、明而泪流。9.赞美红烛不计后果,只愿付出。教师:在了解了每个小节的主要内容之后,诗歌中又是怎样说明红烛的形象的呢?他都做了哪些事,并指出你所说的具体的形象是来源于哪几个小节概括。1. 发光发热2-3.甘愿成灰,照耀世界。4. 毁掉了一个禁锢的、压抑的世界5-8.因无法快速实现个人理想而流泪9. 歌颂红烛甘愿付出,不计后果。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红烛的具体形象应该是怎样的呢?学生:甘于奉献、不怕牺牲、勇敢付出。(五) 深入研读教师:那老师想问你们,既然是一个这么伟大的形象,诗中又为何屡屡引起作者的疑问呢?请大家找出文中作者的几大问句。学生:1.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2.为何更须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