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台阶》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第12课《台阶》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台阶》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台阶第一课时-课堂实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台阶。跟前两篇课文一样,台阶也是写人叙事的文章,我们将沿用本单元前两篇文章的阅读方法来阅读台阶。环节一:积累语言文章比较长,先请同学们标出段落序号。大家可以借助文下注释或工具书,先来读一读。我们来交流一下。首先,请同学们注意这几个加点字的读音。老师先来读一遍。接下来要关注下面四个字的字形,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了。例如“烦躁”的“躁”是足字旁,“干燥”的“燥”是火字旁,在书写时,这两个字常常容易混淆,同学们要根据这两个字的形旁加以区分。还有几个词语的含义,我们要了解一下。环节二:梳理层次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台阶”,在文中,台阶是与文章的主要人物父亲紧紧维
2、系在一起的。我们还是先围绕着题目设疑。台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父亲要造台阶?父亲的表现体现出哪些特点?造台阶前后,父亲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变化要表达什么?希望通过文章的阅读,我们能慢慢解开这些问题的答案。文章围绕着台阶展开,先后写了老屋的三级台阶,新屋的九级台阶,这两部分之间,还有一段文字,着重写了父亲为造有着高台阶的新屋而做的充分准备。于是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划分成这样三部分。第一部分,围绕着老屋的三级台阶展开。第二部分,主要写的是父亲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所做的准备,以及造新台阶的过程。第三部分,围绕着新屋的九级台阶展开。环节三:分析课文 我们先来看看老屋的三
3、级台阶到底是什么样的。请大家阅读1到9段,在文中圈画相关信息。第2、3段写了我们家老屋的台阶。第2段写道:“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向我们呈现了我们家老屋台阶的级数,使用的材料,以及台阶石料的来历。第3段进一步对这三级台阶进行描写。“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凼。”这里的“光面”,就是对石材进行抛光,增加石材的光度和平整度。“凹凼”的“凼”是方言,水坑的意思。这两句话,具体描写了三级台阶的光滑度和表面的小水坑。那么父亲对于这样的三级台阶的态度又是怎
4、样的呢?请大家再次阅读1到9段,在文中圈画相关信息,注意换一种圈画符号,以区别前面做的圈画。我们在文中可以找到这样几个句子,前后反复出现,直接表达了父亲对老屋的三级台阶的态度。从这几句话来看,父亲对我们家这三级台阶是不满意的。第一句中的“总”,强调了频率之高,一直觉得、一向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第二句是父亲的语言,独句成段,并用感叹号强化了父亲对这三级台阶的评价。这个句子本来只是父亲对我们家三级台阶的描述,一个“低”字,对台阶做了简短的评价,叠加感叹的语气之后,我们读出了父亲深深的不满足。第三句中,“不知说了多少遍”,再次强调频率,与“总”字遥相呼应,前后反复,强化父亲的情感,认为三级台阶着实不
5、合心意。通过这几个前后反复的句子,我们发现对老屋三级台阶的不满意,是父亲造新台阶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父亲对于老屋三级台阶的不满意,仅仅是因为那三级台阶在空间意义上的低吗?再次浏览1到9段的内容,会发现8、9两段揭示了更为深层的原因。一个原因是,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更深层的原因是,家乡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于是,一生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的父亲,日夜盼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我们这才理解父亲对老屋的三级台阶的不满意,这样的不满意,表达了一向谦卑的父亲对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渴求,更有对高台阶背后受人尊重的高高地位的渴盼。这份渴盼才是父亲执意要造新台阶的真正原因。
6、在这一部分,我们了解了老屋的三级台阶的特点,从前后反复的语言中体会了父亲对于这三级台阶的不满意,并由此进一步探寻了父亲不满意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台阶低,意味着地位低,父亲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父亲一心想要造高台阶。接着我们来看一看,在准备造有高台阶的新屋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表现?从这些表现中,可以看出父亲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自读10到23段,在文中圈画出,在准备的过程中父亲的表现。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两段。第12段和第15段展现了不同季节中父亲的劳动情况。12段写的是“大热天”,15段写的是“冬天”,为什么选这两个时间呢?“大热天”和“冬天”,是一年中气候条件相对恶劣,会给劳作增加难度的两
7、个时段,即便是这样的时节,父亲依然毫不停歇。第一句话中关注“就”这个字,“就”表示前后两件事情或两个行为紧紧相接,父亲劳动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坐在台阶上,急切地需要坐下休息,这种迫切,根本等不及揩一把汗,充分显见了夏日父亲的辛劳。第二句,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写的是冬日里父亲早出晚归的劳作,坐在台阶上休息的父亲表现出很疲倦的样子。即便是大热天和冬天里,父亲都不曾停下劳作的脚步。在其他时间中,父亲的辛劳是可以想见的。父亲的劳苦疲倦,充分体现出父亲为了造有高台阶的新屋做准备的认真劲儿。这样一种认真,还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再读一读10到23段,圈画父亲认真准
8、备的表现。我们以下面这三个片段为例。第一个片段来自第14段。这一句写的是父亲继续劳动前坐在台阶上的中途小憩。“就”表示敲烟枪和下田这两个行为之间连接非常紧密,“匆忙”也能体现父亲中场休息的时间短暂。这个句子中有一个拟声词“嘎嘎”,形容父亲下田之前在青石板上敲烟枪发出的清脆声响。从这个词语中我们能看到父亲敲烟枪的行为非常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疑。我们把这个句子和12段、15段两个句子连在一起看。无论大热天还是冬天,父亲都非常辛苦,平日里在短暂的休息之后,父亲依然匆忙下田。这部分内容始终紧扣“认真”二字。我们再一起来看看第二个片段,这个片段来自第16段。“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
9、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这句话告诉我们,父亲的准备过程结束了。“大半辈子”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父亲准备的时间之长。这大半辈子,父亲就是无论大热天还是冬天,都在辛劳地准备。第二句话具体描写了父亲经过大半辈子的准备之后所积累的物资。“满了几次”和“堆得小山般高”,分别描写了角票和鹅卵石经过充分准备后不断积累的样子。我们把这一处与第10段的内容关联着看一看。从第10段的内容来看,父亲的准备是从一砖一瓦一张角票开始的,父亲的累积也是以一块砖一片瓦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一块一片的细微和角票的微不足道,注定了父亲的准备过程是漫长的,是需要投入大半辈子时间的。即便积累的进程极其缓慢,父亲仍不曾停下准
10、备的脚步。我们关联父亲准备的起点和终点,我们似乎看到了父亲这大半辈子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父亲认真准备的姿态蕴含在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张角票里。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片段,这个片段来自第19段。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描写的是正式造台阶之前,父亲踏黄泥,来准备台阶砌缝要用的原材料。深秋的露水和大雾,给天没亮就开始干活的父亲蒙上了一层水汽。“挑”这个动词很传神地描写了水珠给每一根细发造成的压力,“艰难”清晰地呈现了每一根细发不堪重负的样子,也向我们展现了父亲踏黄泥时不辞辛劳的样子。从“晃”到“滚”到“滚满”,写的是父亲踏黄泥一起一伏的节奏里,父亲额头上的露珠不断滚过,一会儿就滚满了的变化过程。看似
11、写的是露珠,实则描绘的是父亲踏黄泥时一起一伏间的全情投入。父亲的认真体现在一起一伏的节奏里,体现在挑着露珠的每一根细发里,也体现在滚满额头的黄豆大的露珠里。我们以四个片段为例,通过对前后关联的信息的揣摩和对细节的品读,充分感受了父亲为了造有高台阶的新屋而准备的认真程度。在这一部分材料中,有一个段落与父亲的认真准备看似关联不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段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个材料呢?我们截取了这个段落的一部分内容。这一段写的不是劳作的辛苦艰辛、父亲的认真准备,而是呈现了父亲凝视别人家的高台阶的场景。我们来看一看这个部分,父亲难得停下劳动的脚步,坐在绿荫里,紧紧地注视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任凭柳树枝
12、怎样地干扰父亲的视线,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对父亲来说,休憩就是坐下来注视别人家高高的台阶,这样的注视凝神贯注,丝毫不被任何外界的因素所打扰。我们将这一段与其他段落关联在一起,会发现父亲似乎是在用这样的休憩给自己动力。别人家高高的台阶,是父亲一心渴盼全力追求的人生目标。为着这样美好的目标,父亲甘愿承受一切劳苦艰辛。看似与父亲认真准备无关的材料,恰恰揭示了支撑父亲长期辛苦劳作却不失热情的动力源泉。读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呢?一个为了自己的目标愿意承受一切艰辛,有着坚韧意志的父亲;一个始终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行的,执着追求的父亲。我们通过对细节的品读,读出了父亲的认真,进而读出了认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