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教学目标1、 时空观念通过向学生展示新时期时代的文化遗址、原始人类分布、周灭商的地点以及周朝形势图,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了解从原始社会过渡到早期国家的历程。2、史料实证学生通过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石器时代的人类演变过程及文化遗存和夏商周时期的相关知识,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3、历史解释学生通过了解古人类和古
2、文化的分布以及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学会解释其中的原因和西周典章制度的区别联系。4、唯物史观学生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和更替,掌握古人类古文化遗存的分布,古代中国从部落到国家的知识和商西周的相关史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始终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过渡的过程。通过像学生展示大量史料,帮助培养学生唯物史观。5、 家国情怀通过向学生传授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和更替,古人类古文化遗存的分布,古代中国从部落到国家的知识和商西周的相关史实,树立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教材分析本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内容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的特征。在教材编排上由三部分组成
3、: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第一部分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主要介绍了新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古人类和古文化区的遗存以及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文化和原始社会的三个阶段。第二部分从部落到国家主要介绍了三皇五帝时期以及夏朝建立和制度的相关知识。第三部分商和西周主要介绍了商和西周的建立、灭亡、更替、相似之处以及特定时代的历史特点,如商朝的甲骨文、内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典制。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实物、文字史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智力接近成熟。本课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第一堂历史课,应当在历史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注
4、重对学生历史学科兴趣的培养,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图片等直观材料。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新旧石器时代以及夏商周的基本史实已经学习过,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对于它们之间的联系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教学重点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新旧石器时代的更替变化;禅让制向世袭制的演变;夏、商、周朝的建立和灭亡;商朝的甲骨文;商朝的内外服制度;牧野之战;周朝的四大制度教学难点早期国家的特征;生产力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周朝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的是讲述法,并配合有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当堂练习,课后作业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
5、本课在讲述过程中,还会加入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史料来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知识框架教学活动流程课程导入视频:通过播放视频并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对史前时代古人类生活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本课内容。教师: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我们人类的祖先是什么吗?学生:是猿猴。教师:没错,我们人类的祖先是猿猴。那你们知道我们人类是怎样从猿猴变过来的吗?学生:不知道。教师:在由猿到人的变化过程中,直立行走逐渐替代了爬行。空缺出来的双手可以用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和生产工具。人类通过生产工具生产出了更多财富和文明成果,并随之产生了早期部落和国家。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
6、老的文明之一。那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设计意图:利用播放视频和简单的对话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也更加方便地导入本课内容。讲授新课专题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本小节的重点内容是新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特征和各个遗址的分布特点,以及让学生从新旧石器时代更替中理解社会的变化和私有制、阶级分化的产生,最后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中华文化多源性与统一性并存特征。 任务一 旧石器时代1、 时间: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2、 特点:开始学会制作工具也是人转变为猿的根本标志。而这种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又被学者称为旧石器时代。3、 古人类遗址:中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
7、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4、生活生产: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除了掌握了基本的打制石器的方法,还学会了用火。而这一技能的掌握,有着及其深远的意义。同学们试想,有了火,就有了光和热。利用光照明、驱赶野兽;利用热取暖,烧制食物。这对于今后的生活生产都十分必要。教师:同学们请看下面这幅图。下面这幅图是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工具。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旧石器时代的这些工具形状比较粗糙,是打制石器。教师:除了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还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2页,然后回答问题。学生:旧石器时代的人们过着渔猎采集、群居生活。他们还会用火。教师:没错
8、。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同学们,这是两张有关北京人、元谋人的图片。打制石器元谋人门齿化石北京人 【过渡】教师:这就是旧石器时代的大致情况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出现在了人类历史上,人们逐渐过上了定居生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任务二 新石器时代时间: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特点: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当时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定居、农业、文化分布广泛、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遗址: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9、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分布特点: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生产生活: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约200万年的历史,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考古发现表明,这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他们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总结:原始社会组成:中国原始
10、社会经历了二百万年的历史,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3个阶段。当人完全形成后,就产生了人类的社会组织。 母系氏族社会(旧晚):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享成果。因生产力低下,每位成员除从集体中获取艰难生活的必需品外,没有什么剩余,私有观念尚未出现。 父系氏族社会(新晚):贫富现象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权贵阶层出现。教师:同学们,这是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同学们可以对比一下我们之前看的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学生:新石器时代的比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光滑。教师:没错。旧石器时代人们一般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是磨制石器。新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变
11、化体现了生产力的进步。磨制石器教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3、4页的内容,等会我请同学来回答我们的问题。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新石器时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学生: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教师:没错。新石器时代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在距今5000到2000多年结束。而且,在新石器时代,人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从事着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这是生产力水平进步的体现。另外,除了在生产上,在文化上,新石器时代也有了惊人的进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一万多处,分布广泛。比较著名的就有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第2、3页上
12、的两幅图,归纳总结以下新旧石器时代人口和文化遗址分布的特点。学生:它们都分布在中国东面。教师:没错。新旧时期的人口和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较东的地方。另外,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新旧石器时期众多早期人类如明珠般不约而同地散落在黄河的一条条支流上,随后人类文明不断由支流走向干流,揭示出人类的文明与河流关系的不断演变过程。良渚玉琮仰韶彩陶鱼纹盆红山文化祭坛 大汶口文化彩陶盉龙山蛋壳黑陶 河姆渡文化玉石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教师: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现象开始出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从事生产劳动,于是,人类逐渐形成了一
13、个一个部落甚至部落联盟。在这样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中,人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生产,有人负责指挥,有人负责祭祀等事务。就这样,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私有制也开始产生。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在本小节的最后,老师留给大家一个小作业。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仔细阅读书本,完成以下表格。时代代表时间地区特点旧石器时代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渔猎、采集、使用自然火北京人约170万年北京周口店渔猎、采集、人工取火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到70005000年黄河中上游地区彩陶、粟大汶口文化约70005000年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约70005000年长江下游种植水稻、养蚕缫丝龙山文化约5000年黄河流域蛋壳
14、黑陶红山文化约5000年辽河流域玉器、祭坛、神庙良渚文化约5000年长江下游玉器、祭坛、神庙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对话和展示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采用的史料也大都出自教材,有助于加深学生的教材的熟悉程度。最后,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小作业,让学生再次回归书本,抓住书本中的细节,加深对本课内容的印象。专题二:从部落到国家本专题的重点内容是早期国家王位继承方式由禅让制向世袭制转变以及夏朝的建立、灭亡。任务一:部落1、 三皇五帝: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传说中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
15、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联盟首领。三皇时代:时期较早、名称不一、神话色彩浓重伏羲、女娲、神农燧人、伏羲、女娲伏羲、神农、燧人伏羲、神农、共工伏羲、神农、皇帝伏羲、神农、祝融五帝时期:事迹较为具体。也有多种组合方式,现一般采用易经国语史记中的说法: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2、 禅让制: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3、万邦时代: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
16、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教师: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已经产生,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成员之间的不平等日益加剧,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他们通过战争不断扩大财富和权力。同时各氏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大约4000多年前,已经形成较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五帝时代应该就是这一时期。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在南方,蚩尤领导者一个强大的部落。在这一时期,王位的传承一般采用禅让制,就是让族中贤能的人来担任下一任首领。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
17、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任务二:国家:夏建立者:禹时间: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统治中心: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世袭制: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禹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启,代表了国家性质由天下为公变为家天下,权力传承由传贤变为传子,社会制度由原始公有制变为奴隶私有制。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文化遗址:
18、二里头遗址。考古学家在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灭亡:夏朝最后一个王桀,暴虐无道,百姓不断反抗夏朝的统治。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族在首领汤的率领下,发兵讨桀,大败夏兵,把桀放逐到南方,夏朝灭亡。 夏王启夏王禹【过渡】教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吗?学生:听过。教师:XX同学,那就请你给大家讲一下大禹治水的故事吧。学生:传说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洪水肆虐,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大禹的父亲鲧在治水方面没有考虑完全,最后失败了。大禹接替他的父亲继续治水。大禹不采用一般的围堵的方法,而是疏通河道,将洪水引走。在是这一过程中,大禹带领大家,吃苦耐劳,中间遇到了
19、很多很多困难。大禹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到了治水过程中,以至于“三过家门而不入”。教师:没错,这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成功后,就接受的舜的禅让,成为了联盟的首领。在公元前2070年的时候,他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材料一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史记夏本纪材料二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材料三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史记夏本纪材料四益(禹晚年培养
20、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史记夏本纪材料五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战国策燕策一教师:根据文献记载,我们可以看到禹是通过禅让的方式继任首领。但是禹去世,继任者却是禹的儿子启。这句“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可以看出启的即位仍带有原始选举的色彩。但是重点是有些部族不满启的即位,而启则是通过战争的方式灭掉了不服的部落,最终的结果是“天下咸朝”。此后首领的地位便一直留在了启的家族中。这种方式被后世成为“世袭制”。因此,整个天下由公天下转变为私天下。请同学们根据书本内容,完成以下关于夏朝政治制度的表格。中央地方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除
21、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二里头宫殿遗址复原图对于夏朝,现在并没有挖掘出太多的史料。1959年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从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开始本小节的教学。并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讲到二里头遗址介绍现当代对夏朝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对历史的深入学习。专题三:商和西周本专题的重难点内容是商朝的建立、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及其特点、甲骨文的使用和作用、商朝的灭亡、牧野之战、西周的建立和灭亡、西周典制、分封制宗法制的关系。任务一:商1、 盘庚迁殷:盘庚迁殷
22、是发生在商朝中期的一次历史事件,是指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盘庚迁殷示意图2、 甲骨文: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一带发现殷墟遗址,在遗址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殷墟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3、 青铜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就是鼎。4、 内外服制度: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