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综合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综合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综合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综合训练一、单选题1、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主要反映了(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D.国家开始形成2、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
2、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4、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对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论证阶级分化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5、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3、农耕文化的特点有(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饲养家畜种植农作物有成熟文字A.B.C.D.6、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7、关于中国农业起源,神话传说往往将其归功于某一英雄人物。在古籍中记载最多的是神农氏,据统计多达53种。此外还有黄帝和后稷等。这些神话传说( )A.反映出农业先行者的农耕实践B.是无史料价值的文
4、学创作C.可作探讨农业起源的直接证据D.证明了神农氏是农业始祖8、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相传他亲尝百草,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证明了炎帝在历史上真实存在D.是一种没有任何史料价值的想象9、人类文明在世界多个地区发展起来以后,发生了几次社会分工,其中,最早的一次是( )A.农业和手工业B.商业和手工业C.农业和畜牧业D.管理者和农业10、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成食物的生产者,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于是人们开始( )A.聚族而居B.建立城
5、市C.制定法律D.创造文字11、“采”甲骨文作,说文解字认为:“采,捋取也。从木,从爪。”表示用手摘植物的籽实、根、茎、叶和果实。此字反映出我国( )A.农业起源时间早B.先民的采集生活C.种植业出现时间较晚D.原始社会生产效率低12、殷墟书契考释所释读出的商朝1 200余条甲骨卜辞中,猎事180多条,农事30多条,牧事4条,有关粟黍卜辞也有不少,还有数处记载了祭祀用的酒多达百卣(酒器)。由此可知,商朝( )A.生产以狩猎畜牧为主B.粮食生产发展迅速C.宗教事务是国之主体D.青铜冶铸水平高超13、经考古发掘,东北至辽西,西北至甘肃、青海、新疆一带,西南至云贵边陲,当前已有五十个以上地点出土了汉
6、代的铁农具。据此可知,汉代( )A.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B.社会经济重心逐渐转移C.农业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D.先进冶铁技术普及全国14、古希腊比其他地区的居民更早、更全面地提出节制生育、晚婚晚育的理论,也比其他地区更频繁地对外移民。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农业发展水平的落后B.古希腊哲学强调理性思考C.稳定公民群体的需要D.多山多岛的自然地理环境15、军队由城邦公民组成。遇到外来侵略,城邦公民即放下犁头,拿出自备武器,穿上盔甲,由推举出来的领袖率领上战场。战事结束后军队随即解散,士兵回到各自工作岗位,耕田的耕田,牧羊的牧羊。公民执干戈以卫城邦,是义务也是权利。这支公民军队最初只是为
7、保卫城邦,后来却成为帝国向外扩张的武力。由此推知此时是( )A共和国早期的罗马 B春秋战国时的中国C中世纪时期的法国 D共和国鼎盛的雅典16、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从氏族社会到国家应运而生的根本原因是( )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氏族部落的战争频繁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17、下图为著名的撒哈拉沙漠中的塔西里那杰岩画。一位学者认为,这幅美轮美奂的画作描绘了妇女采集谷物的场景。这可以佐证( )A.人类抗饥荒能力提高B.采集渔猎时代的生活C.人民饮食习惯的改变D.男耕女织的社会生活18、美国学者在食物:味道的历史中指出:“约1万年前,近东的人
8、类首先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等谷物。距今八九千年前,中美洲人率先开始种植玉米和豆子等重要主食,而中国人则是培育稻米的先驱。”这表明( )A.世界农耕起源多元 B.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C.古代亚洲农业发达 D.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19、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干栏式”粮仓(仓中还盛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中国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 )A.水稻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C.浙江地区的水稻产量最高D.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20、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
9、,黄河流域十余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地。据此可以推断新石器时代( )A.原始农业在中华大地上出现B.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一致C.南北之间粮食品种没有交流D.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21、清代浦泖农咨中提到,“棚中猪多,囷中米多,是养猪乃种田之要务也”,认为家猪饲养对提供肥料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 )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22、安阳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商代遗址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
10、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179件。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形成23、据考古发现,约9000年前,西亚已经种植大麦、小麦等农作物;约7000年前,美洲墨西哥的原著居民已经栽培出了玉米;约6000多年以前,中国黄河流域培育出了粟;等等。这说明( )A.农业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B.西亚的农业文明最为发达C.农业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D.农业促进了各种文明融合24、战国策记述秦晋之地农业繁荣,考古工作者在属于这一地区的河南辉县魏墓、河北武安赵城遗址、山西侯马及陕西蓝田等地都发现有呈
11、“V”型的犁铧,并在齐燕所在的山东临淄齐故城遗址和薛城遗址、河北易县燕下也发现了同样的犁铧。这说明( )A.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到了全国B.犁耕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C.牛耕最早出现在晋国和秦国D.战国策记载都是事实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业的产生发展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崇拜D.私有制产生促使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26、在古埃及,国家控
12、制农业和手工业的大部分生产,巨大的国库和政府的粮仓里装满了征收来的实物税谷物、牲畜、布匹和各种金属,用来支付国家的开销等。据说,所有人的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这体现出古埃及社会中( )A.人民深受专制政府剥削B.国家严格掌控经济生活C.税收制度已经相当完善D.社会等级秩序十分严明二、材料题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有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德)黑格尔历史哲
13、学材料二 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掷之。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 黑格尔与梁启超在分析沿海与内陆居民的精神气质时,有何相同认识?(2) 结合古希腊与古代中国的相关史实,分析二人的说法是否合理。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四千年前,出现了“丰下类型”的原始文化。这种文化遗
14、址在辽宁西部地区分布得十分密集,堆积一般很厚,说明定居时间已经很久。赤峰水地遗址发现了大量磨盘。收割工具和粮食加工工具相对增多。材料二 “丰下类型”同一遗址的房屋,小房才容一身,大房则直径可达四五米,并外附小间。房内遗留的物品一般是粗简的炊具,个别房屋内则有贝和玉牌等贵重物品。墓葬或有葬具,或无葬具,殉葬的猪狗和陶器也是有多有少。某些墓主人无珍贵饰品,个别墓葬的人骨却佩有非常贵重的大小玛瑙块,项前还有成串的石珠。赤峰等地墓葬中发现有成年男女的合葬墓,这是对某些妇女可随便加以杀殉的表现。因为这种土坑墓都是一次埋葬的,墓中死者必须同时葬入,而一个家庭夫妻同时自然死亡的可能性毕竟很少,因此墓中的女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787337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