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学常识知识汇总.docx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常识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学常识知识汇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学基本常识一、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叫“兴”。“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诗经中为我们所熟知的名篇有关雎兼葭氓君子于役七月硕鼠采薇桃夭等。【知识拓展】必知的诗经经典名句
2、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9.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10.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11.死生契阔,与子
3、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1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诗经小雅北山)2.先秦史传散文(1)春秋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之间鲁国、周朝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而其每用一字,必寓褒贬,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2)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4、,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叙事作品,也是先秦史传作品中的典范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知识拓展】出自左传的常见成语1.伯仲叔季: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的“亦唯伯仲叔季图之”。指兄弟排行的次序,“伯”为第一,“仲”为第二,“叔”为第三,“季”为最小者。2.筚路蓝缕: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中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苦。3.包藏祸心:出自
5、左传昭公元年中的“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原指大国(楚国)暗藏图谋小国(郑国)的心思,现指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4.怙恶不悛:出自左传隐公六年中的“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怙:坚持;悛: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5.表里山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的“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原指晋国外有大河,内有高山,现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6.宾至如归: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的“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此处为子产对晋文公做盟主时对待宾客的礼仪的陈述,从而回击晋国的为难。后形容招待客人亲切周到。7.病入膏肓:
6、出自左传成公十年中的“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此处为秦医医缓对晋景公病情的诊断。后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8.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五年中的“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原文中是指虞国与虢国的关系。9.大义灭亲:出自左传隐公四年中的“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卫国大夫石碏借助陈侯之力,将弑君自立的州吁以及与州吁相好、参与弑君一事的石厚(石碏之子)捕杀。此处是对石碏的称赞。本词意指为了维护正义,惩处不徇私情,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10.冒天下之大不韪:出自左传
7、隐公十一年中的“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此处是对息侯因与郑伯一言不合便兴兵伐郑而后败走这一事件的评述。本词意指去做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正确的事情,今指不顾舆论而做坏事。11.风马牛不相及:出自左传僖公四年中的“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原指齐国与楚国相距甚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后用于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没有关联。12.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中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武姜偏爱次子共叔段并纵容其行不义之事。郑庄公并未采取措施劝诫或惩处他们,而是认为共叔段做多了不义之事,必将自取灭亡。本词意指一个人如果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最终必
8、会将自己引上绝路。1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中的“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便不能继续存在。14.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元年中的“不去庆父,鲁难未已”。齐大夫仲孙湫向齐桓公报告鲁国的情况,指出如果不除掉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用于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无法得到安宁。1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自左传宣公二年中的“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此处为士会劝谏晋灵公所说的话。本词意指一个人犯错是难以避免的。(3)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也称短长书。主要记述了东周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
9、张和策略,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的顺序依次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约12万字。战国策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有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例如: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知识拓展】出自战国策的常见成语1.安步当车: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2.反璞归真:出自战国策齐策四:“归
10、真反璞,则终身不辱。”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3.高枕无忧:出自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指平安无事,不用担忧。4.门庭若市:出自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庭:院子;若:像;市:集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非常热闹。5.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燕策二:“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成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6.旷日持久:
11、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旷:荒废,耽误。荒废时间,拖得很久。7.抵掌而谈: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8.一瞑不视:出自战国策楚策一:“有断脰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也可形容不怕牺牲。9.末路之难:出自战国策秦策五:“行百里路,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10.三人成虎:出自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三
12、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11.弹丸之地:出自战国策赵策三:“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弹丸:供弹弓射击用的丸。比喻很小的地方。12.百步穿杨:出自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春秋时楚国养由基善于射箭,能在一百步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后用“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13.图穷匕见: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借指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也说图穷匕见。1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出自战国策赵策一:“
13、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15.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出自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宁:宁愿;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独立自主,也不想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3.先秦诸子散文(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纂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知识拓展】论语名句节选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论语为政)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2)孟子孟子一书是 “亚圣”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孟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
15、政”“王霸之辩”“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的一个高峰。(3)庄子庄子亦称南华经,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庄子(姓庄,名周)的代表作之一, 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庄子和周易老子(道德经)并称为“三玄”。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
16、,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4)荀子荀子一书由战国末年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姓荀,名况)所著,其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荀子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了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全书论说面极广。(5)韩非子韩非子由战国末年韩国公子韩非子创作而成,现存55篇。书中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首先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
17、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中为人所熟知的名篇有五蠹孤愤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4.楚辞(1)楚辞楚辞又称“楚词”,广义上是指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作品;狭义上专指刘向所辑录的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诗集。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又一部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并且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招魂等。(2)屈原离骚屈原,原名屈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他
18、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离骚全篇共373句,是中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全篇大致分为九个部分,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心情,斥责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抨击黑暗现实,表达了诗人坚持“美政”的理想,抒发了诗人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二)秦汉文学1.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史圣”)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我国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
19、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为帝王作传)、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为王侯作传)、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为名人作传) 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130篇。2.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为“二十四史”之一。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
20、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开创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的先河,奠定了修正史的编例。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引用诗赋,用语典雅,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的语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汉赋汉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汉赋“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汉赋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五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前两类内容为汉赋之代表。4.汉代诗歌(1)汉乐府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
21、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创作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逐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塑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了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中的代表作品有十五从军征战城南病妇行孤儿行饮马长城窟行上邪有所思上山采蘼芜陌上桑长歌行江南孔雀东南飞并序木兰诗等。其中,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并序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并序、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22、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称赞其为“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为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抒发了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例如: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进而引发“同心而离居”的怨伤。明月何皎皎中“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写出了他乡明月激发起的主人公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行行重行行中“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用思妇的口吻诉说对远行丈夫的思念,表现妻子的孤凄哀怨,抒发了离愁别恨。迢迢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