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
2、(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 草地林地 远离大陆的岛屿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
3、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若捕食者全部死亡,则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保持稳定。(捕食者不存在时的K值比捕食者存在时略大一些
4、)实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诗经小雅小宛),请说出这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提示: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蜾蠃幼虫就拿螟蛉作食物,两者是捕食关系。(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特点: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越相近的物种间斗争越激烈。其中一种表现为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一种生物数量增加,另一种生物数量下降,甚至降为零区别:竞争的结果有时表现为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灭亡。捕食的结果是两个种群相互制约,两个种群
5、数量保持相对稳定。(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特点:寄生者受益,寄主受害。如果分开,寄生者难以单独生存,寄主会生活更好。一般不造成寄主身体残缺,寄生者一般不会使寄主全部死亡1)动物体内:蛔虫、猪肉绦虫、血吸虫、肺炎双球菌等2)动物体表:虱子、跳蚤3)植物:小麦线虫、菟丝子4)细菌:噬菌体区别:寄生和腐生寄生:寄生者从活体获得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 腐生:腐生生物从死体获得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 寄生和捕食 寄生:寄生是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从而对寄生造成危害。寄生者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
6、是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寄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一般不会使寄主致死。 捕食:捕食者以被捕食者的(的身体或器官)为食,会导致被捕食者死亡,侧重“咬”或“吃”。寄生与共生的区别:相同的是两者都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不同的是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而寄生的两种生物,对寄生者来说,当然是有利的,但对寄主来说,则是有害的。(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特点:双方互利;若分开,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实例:白蚁与肠内的鞭毛虫,人体和肠内的细菌,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中的藻类与真菌。【地衣是藻
7、类和真菌共同生活而成的共生体。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供给真菌。真菌吸收外界水分、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供给藻类,相互间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注意:一个群落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竞争可导致处于劣势物种灭亡,有利于优势种得到更多资源和空间。捕食者与被捕食者通过捕食关系互相制约对方数量,有利于两种群的进化和发展。思考:草莓和蜜蜂之间关系? 种间互助,但不共生补充:种内关系:指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互助意义:有利于群体取食、御敌、生存、繁衍后代、抵抗不良环境等实例:一般营群居生活的生物如蜜蜂、蚂蚁、昆虫、鸟、鱼、哺乳动物等有种内互助现象。种内斗争原因:同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间、水分、养
8、料等也会发生斗争植物的种内斗争:表现在对光照、水分、养料、空气等无机 环境因素的需求上动物的种内斗争:表现在为食物、栖所、配偶或其他因素的矛盾而斗争意义;对失败者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实例:大鲈鱼吃小鲈鱼,蝌蚪排毒使幼小个体死亡,两小麦争夺阳光等思考:为什么田间的植物种植不能过密?生存斗争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种内斗争(最激烈)种间斗争(竞争、捕食、寄生)4群落的空间结构形成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
9、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如植物的垂直结构能显著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并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缓解了种间竞争。类型:垂直结构、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象。分层现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物层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实例: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如海洋中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有关。海水由浅到深,光波长由长到短,依次主要分布绿藻、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精品资料 新高考生物精品专题 高中生物课件 高中生物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资料 高中生物试卷 高考生物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