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课后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庖丁解牛》课后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庖丁解牛》课后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庖丁解牛课后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目前的中国不需要庄子精神借助百家讲坛的神力,沉寂了很长时间的庄子也终于开始风光起来,他的人生哲学也变得流行起来。什么“逍遥游于物外”,什么“无为、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精神,等等。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庄子也是中国犬儒主义的创始人,庄子的“自由精神”混合了犬儒精神而显得俗不可耐。在今天的中国倡导庄子精神实在不是时候。庄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象之奇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要补充的是:庄子中还有大量犬儒主义言论,体现了一种非常糟糕的鸵鸟智慧和乌龟哲学。庄子一方面大骂世俗,一方面又反复说要“
2、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处”。也就是说,不要去管什么是非,要无条件地和世俗世界好好相处;一方面大谈“不为物役”,但另一方面更告诫人们要“与物周游”“与物为春”。庄子一方面是大胆想象,神游于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则奉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策略。庄子的想象更多地体现在玄空的神游上,在实际行为上却认同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他的“游”也只是不触及现实的“神游”而已。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是完整的庄子,它们共同组成了犬儒式的人生态度。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犬儒主义诞生于公元5 世纪的希腊,它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
3、游戏之。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其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虽然对现实不满,但是又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或遁入孤独和内闭,或转向任诞的审美主义,而其骨子里则是虚无主义。他们对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离意识,但是却不敢或不愿与之正面对抗,而以一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处理态度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妥协混合的矛盾立场。犬儒主义不仅仅表现了现实的黑暗,或者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态,更是人们对于这种颠倒和真空状态的麻木、接受乃至积极认同。犬儒主义者即使在心里也不再坚持起码的是非美丑观念,不但对现实不抱希望,而且对未来也不抱希望。犬儒主义的轴心是怀疑一切,不但
4、怀疑现实,而且也怀疑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犬儒主义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有可能表现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也可能表现为装疯卖傻、装神弄鬼。犬儒主义常常出现在社会黑暗、绝望意识弥漫的历史时期。这个时候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象世界的高蹈,两者相互强化。在这个意义上,大概庄子的确算得上是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它应和了当今中国的普遍的社会冷漠,试图通过内心的所谓“宁静”来掩盖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在目前中国的情况下,庄子人生哲学的流行所导致的只能是全社会的犬儒主义,它或许能够培育出一批不问世事的逍遥派,却永远不可能培养出积极参与的现代公民。这难道是我们需要的吗?1文中“看似矛盾的两
5、个方面”所指的内容,最准确的一项是()A自由精神现实主义策略B大骂世俗和世界好好相处C不为物役与物周游D玄空的神游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2下列关于“犬儒主义”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犬儒主义”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参与的态度。B“犬儒主义”对待现实世界的立场是矛盾的,既强烈不满,又积极认同。C“犬儒主义”怀疑一切,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常常出现在社会黑暗时期。D“犬儒主义”有可能使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或者装疯卖傻、装神弄鬼。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在中国沉寂了很长时间,百家讲坛使他的人生哲学变得风光且得以流行。B庄子中有许多体现“鸵鸟智慧”
6、“乌龟哲学”的言论,在今天的中国不合时宜。C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象世界的高蹈,使得庄子成为了当今中国精神界的导师。D“庄子”的流行只能导致中国社会的犬儒主义,不能培养出积极参与的现代公民。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
7、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官知/止而神/欲行B视/为止,行为/迟C官/知止而神欲/行D视/为止,行/为迟5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姓庄,名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B
8、庖丁,意思是名叫“丁”的厨师。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C文惠君,即梁惠王,“惠”是他的谥号。战国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后,魏国亦称梁国。梁惠王即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D臣,文中是指庖丁在文惠君面前的自称。君主时代,只有官吏在君主面前可以称臣。6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B文章用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对比:解牛三年之后,庖丁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凭精神和牛接触,不用眼睛看就可把它拆卸。C庖丁解牛动作熟练,
9、声响美妙、自然、优美。他能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所以他的刀用了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D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文中的“养生之道”是指在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7庖丁解牛的故事谈到“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给我们怎样的启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
10、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选自庄子养生主)乙梓庆销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齐三日
11、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选自庄子达生)【注】“鐻”同“虡”,指悬挂钟鼓的木架,形似虎,上面雕刻有精美生动的图案。公朝:见君主。骨:同“滑”,乱之意。8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B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C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
12、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D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也叫南华经,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其后学所著。B“谥号”指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对其一生做的概括性评价,如惠王、宣王、太祖。C梓庆,意思是名叫“庆”的木工,先秦古书往往将职业放在人名前,如“庖丁”“师襄”等。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公”,比它低一等的是“伯”。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庖丁解牛时,手足并用,肩膝同举
13、,写出了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两句运用了类比,写出了庖丁解牛动作的节奏感。B甲文中,梁惠王由“解牛之道”品悟出“养生之道”:人生在世,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不妄为,这样才能保全自己。C乙文写了一位专技者梓庆的精修用心的过程,以喻与自然为一的道理,创作者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创作出出神入化的作品。D两篇选文想象丰富,构思精巧,描写生动,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体现了庄子散文最主要的艺术特色:采用寓言故事来说理。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2)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12两文的构思有
14、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策而去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庄子让王)1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杀:杀害。B子皆勉居矣勉:尽力。C因杖策而去之之:代词,代豳地。D虽
15、贫贱不以利累形累:拖累、祸害。1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狄人攻之B事之以珠玉而不受C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D民相连而从之15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王亶父视百姓的生命高于一切,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大尊重,因此他也赢得了百姓的尊重。B这则故事实则告诉人们,生命是最可贵的,天下固然“至重”,但也不能以此害生。C选文从更深层上体现了道家出世无为的哲学思想,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思想,我们要坚决摒弃。D选文恰当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使内容更明确,说理也更具说服力。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2)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阅读下
16、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7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渚:水中沙洲。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掉转。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莫:没有。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子:这里指海神若。18对下列各句中的“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于是焉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