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防疫工作者先进个人事迹材料(通用9篇).docx
《2023年防疫工作者先进个人事迹材料(通用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防疫工作者先进个人事迹材料(通用9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2年防疫工作者先进个人事迹材料(通用9篇)防疫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1 在重症病房,白衣战士们仍在日夜坚守。我们来熟悉吉林省援鄂医疗队的一位护士长高岚。 对高岚来说,这天是个好日子,她要为25床的患者撤掉呼吸机。这位77岁的老人已经插管治疗17天,最终脱离危急要恢复自主呼吸了。 都知道给患者插管时特别凶险,但拔管时的危急系数其实一点也不低。由于不能使用冷静剂等药物,患者是保持糊涂的,因此拔管时患者更简单咳嗽,大量携带着病毒的分泌物就会喷溅出来。 真正的考验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刚刚拔管的患者很简单由于喉头水肿导致无法呼吸,高岚和床旁待命的麻醉师、ECMO团队,随时要做好抢救和二次插管的预备
2、。 拔管操作一切顺当。接下来,护士们就要24小时轮番守候在老人床旁,为老人叩背排痰,具体检查每一项监护指标。 重症患者大多有根底疾病,除了气道的护理,哪个床的患者需要检查下肢静脉血栓,哪个床新生了疱疹,高岚都记在心里,悉心照料。在护士们的眼中,高岚就是这样一个兢兢业业又细致周到的人。 今年50岁的高岚从事护理工作已经30年,曾经参与过抗击非典的战斗,2023年,又在汶川抗震救灾的战斗中火线入党。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一线,带着着100人的护理团队整建制接收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 过去的一个多月,高岚所在的医疗队已经胜利从生死线上拉回35位患者。现在,尽管患者们恢复得
3、越来越好,但高岚紧绷的神经一刻也不敢放松。 防疫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2 中部战区总医院,从一开头就投入战斗、始终坚守一线,同时还派出医疗队支援地方抗疫。他们与武汉这座城市血脉相连,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他们挺身而出,成为护佑人民生命安康的“护卫师”。 疫情发生后,以江晓静为代表的医院专家组建议,立刻启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案。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分析会,仔细研判形势,形成共识,全力抗击疫情。 1月21日,第一批40人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市肺科医院。当医疗队到达肺科医院时,面临的是床位不够、患者众多。 卸下物资设备,全体队员集体上阵,将一般病房用36个小时改造成ICU。医护人员想尽方法,
4、能加一张床就加一张床,能多收一个病人就多收一个病人。在最紧急的时候,4个护理小组要负责5个护理单元,但在严峻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 疫情当前,中部战区总医院主动向武汉市卫健委申请成为定点收治医院,全院人员自发请战,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成为最动人的颜色和声音。两天后,7个病区全部交付,可以投入使用。 一名怀孕34周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经屡次转院,被送到中部战区总医院。专家反复会诊,妇产科主任王晶主动请缨,各种预案和应急措施全部预备到位,经过两个小时的紧急手术,一声悦耳的啼哭声缓解了外面专家们的紧急心情。令人欣喜的是,孩子没有被感染。 为了打赢这场特别的战役,医院发动
5、全院力气,积极投入战斗。 全院共有6个食堂、30余名厨师,每天要预备两万份盒饭。做好的盒饭要区分不同点位打包分装,病号饭要送到病房,医护人员的饭要送到工作岗位和外住的宾馆,既要有养分,又要求保温,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下来,有时累得自己连饭都不想吃。但是,参与效劳保障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从来没有埋怨过,他们说:“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我们的亲人和同事,我们为他们做点事,一切都值得。” 一线科室的保洁员吃住在科里,不嫌脏、不嫌累、不怕危急,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活。保洁员朱爱红由于公共交通全部停运,提着个人的一大包生活物品,凌晨5点从家里动身,步行3个小时,回到科室要求上班,她说:“我把被褥和生活用品都背来了
6、,你们救病人,我照看你们,直到疫情完毕。” 防疫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3 “国家之使命,不容辜负,我等你回来!”1月27日,正月初三,妻子白钰的这条微信朋友圈,让刚到武汉的邢正涛非常暖心。“定不负使命不负卿。”邢正涛说,“在这一刻,大家与小家,紧紧连在了一起。” 同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1988年诞生的邢正涛与1992年诞生的白钰,因医结缘,因疫暂别。 “正月初二得知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大家都报了名,穿上这身白衣,就意味着使命与担当。”邢正涛说,“我爱人也报了名,但最终不在名单上,她为此还闹了脾气。”在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136名队员中,男性护士只有16人,邢正涛正是其中之
7、一。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是邢正涛新的战斗岗位。“医疗队分成11个组,每4小时一班。”邢正涛说,“大家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穿好防护服,整理需要带进隔离病房的”各种必需品。” “正常的治疗和生活护理要胆大,敢于向前;病人的心情变化和心理状况要心细,随时把握。”邢正涛说,住进隔离病房的患者,常常会产生焦虑心情,进展心理治疗同样特别重要,“比方通过谈天,给他们加油鼓劲,或者给他们比划加油手势,但都要因人而异,留意时机、方式,尽量不刻意。” “肯定要做好防护,千万别大意。”每天,身在北京的白钰都会嘱咐丈夫,“他刚到武汉的时候,我担忧得很,整夜睡不着,后来看到各种防护措施都做到了位,便放心多了。” “战
8、胜疫情,挽救生命”,这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也是全部医务工的职责与使命。 邢正涛出征武汉后,白钰轮岗到医院急诊大厅分诊台工作。测体温、量血压、了解病情、帮助分诊丈夫邢正涛也是千叮万嘱,“急诊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医护人员就是你,肯定要做好防护。” 相互打气,共同抗疫。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前,邢正涛特意请同事将妻子与他的名字并排写在了防护服上,同时写上了大大的“我爱你”三个字。“这是我们最浪漫的战地情书。”邢正涛说,夫妻俩虽身处两地,但始终并肩战斗。 每当坐上班车,不管前往隔离病房,还是返回驻地,短短10分钟的车程,第一次来武汉的邢正涛,总是对着窗外看个不停。“我觉得武汉真的很美。”他说,“等成功了,我肯
9、定带着白钰来看樱花,吃热干面。” 防疫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4 20日,武汉市江夏区卫生安康局公布公告,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在抗击疫情一线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2月20日21时50分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去世。 “疫情不散,婚期延迟”从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到隔离病区组建,作为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彭银华深知“有场硬仗要打”。 他推迟了原定正月初八的婚期,主动请缨上一线。彭银华做的每一个打算都得到了未过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坚守在隔离病区抗击疫情的日子里,“白班加夜班”轮班倒,工作强度很大。虽然间续有更多医生参加进
10、来共同抗击疫情,压力得到缓解,但随着疫情的进展,彭银华再次选择坚守。大年三十,同事们心疼他,让他回家休息,多陪陪未过门的妻子。他却说:“让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我年轻,我先顶上!”和未婚妻简短通话后,彭银华再次义无反顾穿上隔离衣,全身心投入到更需要他的战场。但是不幸还是发生了,正月初一这一天,彭银华倒下了。从1月25日(正月初一)到2月20日(正月二十七),彭银华在医院里被救治了整整27天。一位微博网友曾在2月2日给彭银华拍照,照片里,他躺在病床上,一只手摆出“成功”的手势,看着镜头,微微笑着。如今他办公桌抽屉里的结婚请柬还没来得及发出去,推迟的婚礼也永久无法进行彭医生,一路走好! 防疫工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防疫 工作者 先进个人 事迹材料 通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