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陕西省咸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文本一: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公不悦,揖而退之。成孙弋见。公曰:“向者吾问忠臣于子思,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寡人惑焉,而未之得也。”成孙弋曰:“噫,善哉言乎!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尝有之矣。恒称其君之恶者,未之有也。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效禄爵者也。恒称其君之恶者,远禄爵者也。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选自鲁穆公问子思)文本二: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子思曰:“臣羁旅于
2、此,而辱君之威尊,亟临筚门,其荣多矣。顾未有可以报君者,唯达贤尔。”卫君曰:“贤则固寡人之所愿也。”子思曰:“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君曰:“必用以治政。”子思曰:“君弗能也。”君曰:“何故?”答曰:“卫国非无贤苏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曰:“虽然,愿闻先生所以为贤者。”答曰:“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君曰:“必以实。”子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贤而有实者也。”君曰:“其父祖何也?”答曰:“世农夫也。”卫君乃卢胡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农夫之子,无所用之。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子思曰:“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贤,今鲁、卫之君未必皆同其祖考。李音,父祖虽善
3、农,则音亦未必与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问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受,则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卫君屈而无辞。(节选自孔丛子抗志第十)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B. 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C. 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D. 子思自齐反卫/
4、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恒称其君之恶者”与“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恒”含义相同。B. “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与“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审”含义不同。C. “贤而有实者也”与“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两句中的“贤”含义相同。D. “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与“腹犹果然”(逍遥游)两句中的“果”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穆公对子思的回答感到困惑,就召见成孙弋请他解除疑惑,成孙弋认为子思的话
5、很有见地,同时也表明总是能指岀君主的过错的人还未有过。B. 为报答卫国国君的厚遇,子思认为自己只能向他推荐贤能之士,并在交谈时指出卫国不缺乏贤才却没有好的国政是因为贤才没有得到重用。C. 对于应该如何取用贤能之才,子思认为不是靠名声,而是要靠实际能力,并趁机向卫国国君推荐卫国东部边境的李音,说他就是有实际能力的贤人。D. 与周公是大圣人,康叔是大贤人,但他们的后人,也就是现在鲁国和卫国的国君不一定圣贤一样,李音也未必会像他的祖辈一样一世务农。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2)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14. 子思
6、对鲁穆公和卫国国君的进言各有何侧重?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子思?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联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智伯请地于魏宣子,宣子不与。任增曰:“何为不与?”宣子曰:“彼无故而请地,吾是以不与。”任增曰:“彼无故而请地者,无故而与之,是重欲无厌也。彼喜,必又请地于诸侯,诸侯不与,必怒而伐之。”宣子曰:“善。”遂与地。智伯喜,又请地于赵,赵不与,智伯怒,围晋阳。韩、魏合赵而反智氏,智氏遂灭。智伯从韩、魏之兵以攻赵,围晋阳之城而溉之,城不没者三板。絺疵谓智伯曰:“韩、魏之君必反矣。”智伯曰:“何以
7、知之?”对曰:“夫胜赵而三分其地,今城未没者三板,城降有日矣。而韩、魏之君无喜志而有忧色,是非反何也?”明日,智伯谓韩、魏之君曰:“疵言君之反也。”韩、魏之君曰:“必胜赵而三分其地,今城将胜矣。夫二家虽愚,不弃美利而背约,为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是疵必为赵说君,且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赵也。今君听谗臣之言而离二主之交,为君惜之。”智伯出,欲杀絺疵,絺疵逃。韩、魏之君果反。齐欲妻郑太子忽,太子忽辞,人问其故,太子曰:“人各有偶,齐大,非吾偶也。诗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矣。”后戎伐齐,齐请师于郑。郑太子忽率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
8、人其以我为师婚乎终辞之。吴王夫差破越,又将伐陈。楚大夫皆惧,曰:“昔阖庐能用其众,故破我于柏举,今闻夫差又甚焉。”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也,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贰味,处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其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食熟者分而后食。其所尝者,卒乘必与焉。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今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节选自说苑权谋)【注】板:修筑土墙使用夹板。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郑太子忽率
9、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师婚乎/B. 郑太子忽率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师婚乎/C. 郑太子忽率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师婚乎/D. 郑太子忽率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师婚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重
10、欲无厌也”与“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厌”含义相同。B. “无喜志而有忧色”与“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两句中的“色”含义相同。C. “齐请师于郑”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两句中的“师”含义不同。D. “无患吴矣”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患”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伯无缘无故地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在任增建议下给了他。智伯又向赵国索要土地,遭到拒接,智伯攻打赵国。韩、赵、魏联合起来灭掉了智伯。B. 絺疵认为韩、魏两国必反,向智伯进言,智伯将此事告诉了两国君主,二人说絺疵是为赵国游说,离间智伯与韩、魏关系
11、,智伯听信了,要杀掉絺疵。C. 齐君想把女儿嫁给太子忽,太子忽认为齐国与他门户不相当,推辞了。后来太子忽帮齐国摆脱危机,齐君还想把女儿嫁给他,他用相同的理由推辞了。D. 吴国日渐强大,楚国大夫都很害怕,可子西认为吴国并不可怕,他将吴国两代国君所作所为相比照,指出吴国情况已发生变化,吴国最终会自行溃败。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二家虽愚,不弃美利而背约,为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2)昔阖庐能用其众,故破我于柏举,今闻夫差又甚焉。陕西省榆林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蔡泽
12、西入秦,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应侯闻之,固不快,使人召蔡泽。因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至葵丘之会,有骄矜之色,畔者九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楚地方千里,带甲百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南并蜀、汉,又攻强赵,北坑马服,使秦业帝。身所服者七十余城,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
13、,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率四方士,上下之力,以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四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此所谓信而不能诎注,往而不能反者也。范蠡知之,超然避世,长为陶朱公。君独不观博者乎?或欲大投,或欲分功。此皆君之所明知也。今君相秦,计不下衽席,谋不出廊庙,坐制诸侯,利施三川,以实宜阳,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得矣,君之功极矣。此亦秦之分功之时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孰与以祸终哉!此则君何居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选自战国策秦策蔡泽见逐于赵
14、,有删改)注诎,通“屈”。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B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C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D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西”意思是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与“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中的“西”字含义相同。B“让贤者授之”与“授之书
15、而习其句读者”(师说)两句中的“授”字含义相同。C“应侯曰:善。”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D“乃延入坐为上客”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延”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听到蔡泽扬言要替代自己做秦国国相,应侯很不高兴,派人召见蔡泽,并质问蔡泽有没有这回事,蔡泽予以肯定答复并解说了自己的观点。B从前,齐桓公曾经多次召集诸侯会盟,整顿周朝混乱的秩序使其安定下来,到葵丘之会,桓公就显出了骄纵之色,因此就有一些国家背叛他。C蔡泽认为,齐桓公、商鞅、吴起、大夫文种四人因不懂功成要身退的道理,最后招来惨祸;但范蠡懂这
16、个道理,功成后悄然离开,成为陶朱公。D蔡泽建议应侯趁着功高及时归还相印,让贤能的人来接受,这样能获得廉洁的名声,永久担任应侯,代代相传,还可以获得长寿,避免灾祸。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5分)(2)此所谓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反者也。(5分)陕西省宝鸡市2023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桓公曰:“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
17、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此爱民之道也。”桓公在位,管仲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不对。桓公曰:“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
18、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桓公曰:“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节选自管子小匡)(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B.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19、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D.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与“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间”字含义不同。B.“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与“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两句中的“意”字含义不同。C.“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与
20、“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济”字含义相同。D.“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则”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认为,“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政,严肃法纪,提倡礼仪。B.桓公想修明政事以求合于时世,于是向管仲请教。管仲认为要从爱护百姓做起,他提出的爱民措施于今仍有借鉴意义。C.管仲担任国相,桓公尊他为仲父。桓公流露出称霸天下的想法后,管仲先是委婉表示反对,然后再阐明自己的主张。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
21、百姓的拥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凡牧民者,必知其疾。勿惧以罪,勿止以力。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陕西省汉中市2023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二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蓄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馀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
22、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父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
23、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馀者也。取于有馀,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馀,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