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旧路改建路面设计-大学论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旧路改建路面设计-大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旧路改建路面设计-大学论文.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题 目 新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旧路改建路面设计 系 (部) 土木工程系 专 业 土木工程 6 月 6 日至 6 月 10 日 共 1 周指导教师(签字) 系 主 任(签字) 一、 设计内容及要求:1、路基干湿类型及路基回弹模量的确定;2、沥青路面结构方案的选定与结构层厚度的计算;3、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方案的选定与结构层厚度的计算;4、旧路改建路面结构方案的确定及加铺层厚度的计算。二、 设计原始资料:平原微丘区某一级公路,近年来由于大吨位车辆的增加,个别路段不能适应交通运输的需要,对下列路段的路面作如下处理: 0+5003+500 段,改线需在新路基上铺路
2、面; 3+5005+000 段,旧路面强度不足,需进行补强设计; 5+0006+300 段,接近城镇为改线路段,在新路基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 路状调查资料如下: 交通调查 :交通调查资料为2007年,设计年限的起算年为2010年。在不利季节调查的双向平均日交通量:车 型 总重( KN ) 后轴重( KN ) 后轴数 辆 / 日 解放 CA10 B 19.4 60.85 1 1200 黄河 JN150 49 101.6 1 460 日野 KB22250.2104.3 1 300 太脱拉 138 51.4 80 2 (轴距3)174 东风 KM340 24.667.81 1230 黄河 JN362
3、 63127 1 510 日野FC 164 23.9711 750 预计未来十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 8% , 10 年后增长率为 4% 。原有路面厚度为 25 cm 天然砂砾垫层, 20cm 石灰土基层, 2.5cm 沥青表处面层。 该路段地处2区, 沿线土质为粉质轻亚粘土,WL=40%, wp=18%,当地多年平均最大冻深为0.8 米 。(气象部门调查的田野冻深)。 0+500 3+500 段,路槽底距地下水位 2.6 米 ; 3+5005+000 段,测得路槽底以下 80 cm 分层含水量为: 20% 、 18.90% 、 19.78% 、 21.40% 、 21.64% 、 20.1
4、0% 、 20.66% 、 19.90% ( 0 80cm , 每 10cm 为一层) 5+0006+300 段,路基填土高度为 0.8 米 ,调查得地下水埋深为 1.4 米 。 对 3+5005+000 段,测定时路表温度与前5H平均气温之和为56.0C0,在冻前进行路面弯沉实测弯沉值为: 97 、 105 、 136 、 100 、 147 、 67 、 121 、 115 、 86 、 78 、 99 、 165 、 120 、 83 、 67 、 162 、 87 、 116 、 92 、 123 、 125、 78、 97 、56、87 、69、 88、102、108、110。(单位
5、为 1/100mm )土基回弹模量为40MPa。 材料调查 :沿线可采集各种砂、石料;附近有矿渣、炉渣可利用;水泥、石灰、沥青等材料当地可供应。6cm 沥青贯入20cm 石灰土25cm 天然砂砾三、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1计算说明书部分:1.1 路基干湿类型及路基回弹模量的确定;当进行新路设计时,土基的回弹模量:此时路基尚未建成,土基的回弹模量,要通过预估某路段路基修筑后,可能出现的路基土的平均稠度,辩证地确定土基的回弹模量值。实际中是适用查表法。 由路床表面至地下水位的高度H、地区所在的自然区划及土质查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确定土基的干湿类型。由土基的干湿类型,查设计规范得路基土的平均稠度C
6、。由路基土的平均稠度,查设计规范得土基回弹模量E0。如果是高等公路,由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说明,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时,土基回弹模量E0提高15%-30%。根据公路所处地区及路基填土土质、路基填土高度情况,确定路基干湿类型及回弹模量。1.2、沥青路面结构方案的选定与结构层厚度的计算;根据所给交通量和交通组成,计算累计轴载作用次数,结合公路等级,确定路面等级,计算设计弯沉值;根据当地筑路材料情况及自然气候特点,拟定路面结构方案,确定路面材料的设计参数;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需要时应验算拉应力是否满足容许拉应力的要求。如不满足要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后再重新计算。上述计算应采用弹性多层体系理论编制
7、的程序进行。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的高级和次高级路面,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满足要求。根据公路等级情况,需要时还应确定路肩的路面结构。1.3、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方案的选定与结构层厚度的计算;根据所给交通量和交通组成,计算累计轴载作用次数; 初步拟定路面结构:初选路面结构层次、类型和材料组成,拟定各层的厚度、面板和接缝构造;确定材料参数,包括混凝土的设计弯拉强度和回弹模量,基层、垫层和路基的回弹模量,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计算荷载疲劳应力;计算温度疲劳应力;检验初拟路面结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则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重新拟定路面结构,进行设计。1.4、旧路改建路面结构方案的确定及加铺层厚度的
8、计算。旧路改建以沥青路面的改建为主,主要设计内容包括:旧路的代表弯沉值的计算,根据所给的旧路弯沉调查资料,计算确定旧路面的代表弯沉值;旧路面当量回弹模量的计算;拟定改建路面的补强结构方案,进行补强层厚度的计算 1.5、要求应附厚度计算,拉应力验算的微机计算结果。2图纸部分:绘制路面结构,设计施工图一张。四、进程安排序号项 目时间(天)(一)新建沥青路面设计1(二)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2(三)旧路改建路面设计1(四)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0.5(五)施工图绘制及装订成册0.5五、主要参考资料:参考教材:道路建筑材料第三版 严家伋编著公路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张正林主编。道路工程,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9、,于书翰主编。参考资料: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2)3、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4)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30-2003)目 录1 新建沥青路面设计11.1 确定累计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11.1.1 将不同轴重的各种车辆换算成BZZ-100标准轴重的当量轴次11.1.2 计算累计当量轴次41.1.3 路面设计弯沉值的计算61.2确定各路段土基弹性模量71.2.1 确定土基
10、干湿类型71.2.2 确定路基土的平均稠度71.2.3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71.3 初拟路面结构,确定材料的参数81.4 各层材料的容许层底拉应力91.5 计算机运算结果102 路面补强设计202.1 设计原始资料202.2 计算机运算结果213 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283.1 轴载换算并计算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283.2 初拟路面结构313.3 确定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Et 323.4 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弯拉强度和弯拉弹性模量Ec 343.5 计算作用于在板边缘中点处产生的温度疲劳应力 343.6 计算荷载疲劳应力363.7 应力复合37设计体会及改进意见39致谢 39参
11、考文献.40附 图.41 一.新建沥青路面设计1.1确定累计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 在2007年不利季节调查的双向平均日交通量:车 型 前轴重( KN ) 后轴重( KN ) 后轴数 辆 / 日 解放 CA10 B 19.4 60.85 1 1224 黄河 JN150 49 101.6 1 450 日野 KB22250.2104.3 1 306 太脱拉 138 51.4 80 2 (轴距3)170 东风 KM340 24.667.81 1254 黄河 JN362 63127 1 500 日野FC 164 23.9711 765 1.1.1将不同轴重的各种车辆换算成BZZ-100标准轴重的当量轴次。
12、 1. 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各种车辆的前、后轴均应按以下公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 式中:N 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各种被换算汽车的作用次数,(次/日);P 标准轴载(KN);Pi 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KN);C1 轮组系数, 双轮组为1,单轮组为6.4,四轮组为0.38;C2 轴数系数;当轴间距大于3米时, 应按一个单独的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米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公式计算。C2=11.2(m1) 式中:m 轴数。2. 当以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各种车辆的前、后轴均应按公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 式中: 轮组系数
13、,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18.5,四轮组为0.09;C2轴数系数。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下式计算。C2=1+2(m-1) 轴载换算结果(弯沉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 车型Pi(KN)C1C2解放CA10B前轴19.46.4112246.2502719937后轴60.85111224141.03111906黄河JN150前轴496.41450129.34374637后轴101.611450482.16995305日野KB222前轴50.26.4130697.715300076后轴104.311306367.50069788太脱拉138前轴51.46.4117060.16147
14、3272后轴8012.2170141.68146721东风KM340前轴24.66.41125417.99058255后轴67.8111254231.28459383黄河JN362前轴636.41500428.82625614后轴127115001414.2174461日野FC164前轴23.96.417659.6799313713后轴7111765172.43890329累计3700.2917422 轴载换算结果(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应力)车型PiC2解放CA10B前轴19.418.5112240.045432536656后轴60.8511122423.007322404黄河JN150前轴491
15、8.5145027.666414699后轴101.611450510.93091022日野KB222前轴50.218.5130622.830892652后轴104.311306428.54446864太脱拉138前轴51.418.5117015.322357877后轴801317085.5638016东风KM340前轴24.618.5112540.31113589802后轴67.811125455.993174135黄河JN362前轴6318.51500229.54409675后轴127115003383.7617121日野FC164前轴23.918.517650.15066638602后轴7
16、11176549.40014514累计4833.072531综合上述计算可得出: 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3700.3(次/日)。 当以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4833.1(次/日)。 1.1.2计算累计当量轴次 设计交通量是根据不同公路等级的设计年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N1)、年平均交通量增长率、车道系数及该公路交通特点,计算的设计年限内一个方向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按公式计算: 式中: 设计年限内一个方向上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次); t 设计年限(年); N1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建 沥青路面 水泥 混凝土 路面 设计 改建 大学 论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