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市芦笋重大病虫害预警与防控技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永济市芦笋重大病虫害预警与防控技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济市芦笋重大病虫害预警与防控技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永济市芦笋重大病虫害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日期:二0一二年七月五日1、 内容摘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加强监测,强化培训,准确指导,科学防治 。协调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措施,针对芦笋木蠹蛾、茎枯病充分发挥绿色防控技术在病虫防治中的作用,确保芦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项目区病虫预报准确率达95%,指导防治面积达100%,挽回病虫危害损失15%,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面积占到防治面积的100%,平均亩减少用药3次,防效提高11%,作物被害率平均控制在3.1%。2、项目实施的背景、意义、和必要性2.1项目实施的背景及意义随着贸易全球化和人
2、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发展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需求多样化、品牌化日益显露,绿色安全消费成为时尚,质量安全已成为农产品发展的必然方向。世界各国政府和市场组织机构对各种农产品做出了严格的农药残留限制要求,质量安全已成为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技术壁垒”。但我国农业生产由于受家庭分散经营和传统农业的影响,农民素质较低,“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概念淡薄,生产盲目性、随意性大,农产品存在着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如何应对国际市场限制?农业部从2001年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相继颁发了一系列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相关的操作技术规程,提
3、出了有效的对策和措施。随着各大中城市逐步实施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将作为强制性措施在全国范围实施。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提供了法律依据。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示范项目,是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2.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2.1项目实施是做大做强芦笋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永济市芦笋已形成较大的规模,在国际、国内均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全球有“世界芦笋在中国,中国芦笋看永济”的说法。就永济而言,芦笋产业的深入持续发展,对增加当地笋农收入乃至推动区域经济
4、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市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芦笋生产、加工基地。但是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如何进一步提高芦笋产量、质量与产业整体效益、改善芦笋产地环境、提高笋农的经济收入、加大芦笋出口创汇能力和芦笋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永济芦笋产业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2.2规范生产操作规程,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迫在眉睫加入WTO后,一方面世贸一体化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芦笋进口国已连续提出越来越严格的农残检测要求,某些公司2008、2010年连续派出农学专家对中国芦笋进行广泛的农残调查。而经过对永济芦笋调查证实,目前芦笋生产基地产地环境脆弱,严格规范芦笋生产的无公害
5、标准,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品种,按无公害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进行生产操作,是永济芦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农民还没有适应国际市场要求,生产还没有走向规范化,迫切需要从提高质量、数量入手,提高笋农整体素质,制定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监测手段,实行跟踪检测,提高产量,确保质量。建设芦笋标准化示范基地,是提升芦笋产业的唯一出路,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大举措。2.2.3进行芦笋重大病虫害预警与防控研究是芦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施芦笋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不仅要改变目前粗放的栽培方式,而且要从环境质量、生产过程、产品出售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监测,做到源头控制、生产监
6、管和产品市场监管相结合。这就需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项目区芦笋生产农户进行建档管理和跟踪监测,才能确保所生产的芦笋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实现芦笋优质、高效和安全生产是永济市芦笋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国芦笋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永济市位于山西省南部,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处的“黄河金三角”区,全市辖7镇3个街道,262个村,总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4万人。国土总面积1221.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83.1万亩,另有黄河滩涂开发面积30万亩,总耕地面积为113.1万亩,种植结构以粮食、棉花、芦笋、水果、蔬菜为主,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我市黄河滩涂面积大,
7、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细绵,光热资源丰富,水源充足,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空气、土壤、水质环境优良,被西班牙芦笋专家称为“金子般的地方”,是芦笋生产最佳地域。我市从1986年开始种植芦笋,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市黄河滩涂芦笋种植面积已达10多万亩,现拥有 12个加工企业,基地年生产鲜笋4万吨,年加工出口白芦笋罐头、绿芦笋罐头、速冻、保鲜等四大类3.5万吨,主要销往欧洲和日本等四十二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最大的芦笋出口创汇基地,占到世界白芦笋贸易总量24,是国内芦笋出口的1/2,产量和种植面积中国第一,在国际、国内均占有重要地位。3.1生态条件情况永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表现出“冬长寒冷而雪
8、少,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天多日照时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3.5, 10有效积温433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04.7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2041.1毫米,约为雨量的4倍,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是本市气候的重要特点,全年无霜期21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75小时,是全省气温较高的地区,其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资源丰富,可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对芦笋地生长发育极为有利,年芦笋采收期为三个月,采用留亩母茎采收方式采笋期可达四个月,生产潜力极高。3.2空气质量状况永济市芦笋标准化示范项目基地选点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区域内工业和城
9、市污染源的影响较小,空气质量良好,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氟化物 7(ug/m3)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等含量均未超标,项目区芦笋基地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3.3水资源及水质状况永济市系山西省的浅水富水区,地下水总贮量2.6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700立方米/年,农业可利用水为0.6亿立方米/年。本市地下水埋藏深度和流向常随地形而变化,蒲州镇属河滩阶地浅水区,分布在黄河沿岸的河漫滩及一级阶地,水资源供给保障有余,项目区共有配套水井200多眼,同时项目区也是引黄干渠受益区,井水和黄河水双灌。目前基本能满足芦笋生产的需要。2011年,我们进行了芦笋生
10、态环境调查与质量评价,通过定量指标对芦笋产地灌溉水进行了评价,参评因子有10个,分为严控指标和一般控制指标两大类,铅、镉、汞、砷、铬为严控指标,pH、铜、锌、COD、氟化物为一般控制指标。评价标准采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各污染因素均未超标,符合农田灌溉水质要求。3.4土壤质地状况项目区土壤属于沙壤土和黄垆土,土层深厚,有效土层厚度大于150厘米,耕层厚度大于30厘米,土体构型为通体壤土。2011年,我们进行了土壤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我们通过设立指标对芦笋产地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参评因子有8个,除土壤pH值外,将其余7个因子分为严控指标(镉、汞、砷、
11、铬)和一般控制指标(铅、六六六、DDT)两大类,评价标准采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永济芦笋生产基地共选取了31个土壤点位进行采样,其中26个点位为土壤一级,其余5个点为2、3级,符合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本项目所选区域均在此范围内。3.5交通运输条件项目区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境内南同蒲铁路贯穿东西,过黄河与陇海线接轨。运风高速、大西高铁贯穿全境,运风高速西与连霍高速想接,可通向全国各地,是运城市进入西北、华南、西南的交通出入口之一,也是山西省对外开放的主要通道之一。永济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0公里,距运城机场60公里。2014年开通大西高铁到西安只需最多一个小时。航空、铁路、公路交
12、通优势十分明显。4、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芦笋重大病虫害预警与防控,国外研究中已从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抗病性鉴定方法、抗病遗传学、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寄主的抗病机制及病害的防治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虽然我国的研究工作起步比较晚,但经过科研工作者多年的努力,对芦笋重大病虫害的鉴定和防治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国针对当前的生产实际和研究现状,首先,在加强芦笋茎枯病的病原鉴定和防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抗病等级的评价体系,科学、准确地对品种资源的抗病性进行鉴定,包括鉴定方法的研究、抗病等级的标准化等方面,为抗病资源的筛选和抗病品种的选育建立技术平台。其次,积极引进芦笋优异抗病品种资源
13、,广泛收集近缘种、野生种,扩大田间发病调查范围,挖掘并利用各种抗病种质资源,通过人工杂交或回交转育等手段将抗病资源的抗病性不断转入优质栽培品种中,创造出优异的抗病品种。最后,从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层面上开展芦笋抗病遗传学的研究。一方面利用经典遗传学方法研究抗病性的基本遗传规律;另一方面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抗源材料进行筛选和鉴定,增强抗病基因的选择力度,定位、克隆抗病基因,揭示抗病性的分子遗传规律,并利用细胞工程、转基因等现代生物技术将抗病性状或抗病基因导入栽培品种,获得具有多基因抗性的高抗品种,为芦笋抗病育种遗传工作奠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与此同时,还应积极改善现有栽培方法和栽培措施
14、,如改进轮作制度、合理灌溉、及时清理田间病残株等,最大程度减少田间病原及其转播、侵染的环境条件,只有将选用抗病品种和采用综合管理生产措施相结合,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芦笋茎枯病的发生和危害,促进我国芦笋产业持续稳定发展。5、保障措施5.1建立健全项目组织机构为了把项目的各项内容落到实处,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组,同时组建了技术指导组,由市科技局负责项目实施,局长郝水利(法人代表)为项目法人,对项目实施、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负总责。项目建设领导组及技术指导组主要成员如下:5.2明确责任,规范管理领导组负责协调项目实施,技术指导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和制度,并在技术依托单位的指导下,解决项目
15、实施中的具体问题。项目组织管理本着规范管理、落实责任的原则,严格落实项目行政领导责任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推行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分工负责,明确任务,严格考核,按照项目建设内容组织实施,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指标。5.3完善培训制度,确保技术措施落实聘请中国芦笋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单位,实施单位制定标准化技术方案,技术依托单位完善后确定,再由实施单位组织农户实施。培训采取三级负责制,由专家培训农技中心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扩散到项目区培训镇村两级技术人员,镇村两级技术人员分区包片,联系项目区农户,确保项目高水平、成规模的良性运作。6、项目研究内容、创新点、关键技术6.1研究内容6.1.1主要病虫害监测预警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永济市 芦笋 重大 病虫害 预警 技术 建设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