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试论班级中弱势群体的教育策略摘要:和谐班级的创建必须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从七个方面对如何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为构建和谐班级提供了一些思路。关键词:弱势群体;和谐班级;关注构建和谐社会呼吁人们去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班级也需要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不同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它是指在同一个班级中,在学习成绩、心理素质、德育素养、行为习惯、家庭背景等方面低于全班平均水平或出现异常而处于劣势地位,继而产生对学校各种资源占有缺乏的学生群体。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是客观存在的,这个群体在班内往往是受歧视、受欺侮、受嘲笑或不受重视的对象。也正因为长期受到不公正待
2、遇、得不到尊重或得不到表现自我的机会,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诸如自卑、自闭、自暴自弃等问题。这个群体对班内其他同学而言是“拖后腿的人”,而对他们自身而言是被“抛弃的一族”,对班主任而言是班内各种矛盾与问题的焦点。如果作为班主任不重视这个群体的教育与转化,那么后果可想而知。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关注班级弱势群体呢?一、班主任应当充分了解班内弱势群体了解是热爱学生的认识基础,是正确教育和评价学生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全体教师都了解涉及每一个学生的一切,即了解他们的思维、情感、天资、能力、兴趣、倾向、爱好。这是我们的职责。”了解要靠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用心去体会,更需要责任感和亲近感。只有了解弱势
3、群体的真正需要,才能走进他们当中,进而去帮助与转化他们。二、班主任对班级弱势群体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认识到弱势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是无法回避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不可采用单纯的二元取向,把班级群体仅划分为强和弱两种状态,班中的学生并不是非强则弱而是存在多种状态,还要注意一方面“强与弱是相对而言的,并不存在天壤之别”,另一方面“强和弱是不断变化与相互转化的”。班主任对弱势群体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过分扩大他们的问题,更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三、班主任应当努力营造宽容和谐的班级氛围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绩不好本来就是他们的“痛处”,但成绩好的同学却常常以他们的成绩作为嘲笑他们的理由,这无
4、异于揭人伤疤,无异于往伤口上撒盐。行为习惯差或者说德育水平低的学生由于经常违反纪律,往往是被训斥与管束的重点,又因影响到他人学习或影响班级纪律而让其他同学讨厌与排斥。经济困难的学生一方面生活困窘,另一方面精神也很脆弱甚至会自卑综上所述,弱势群体往往是整个班级文化的排斥者,在班级中往往是受冷落或受歧视的对象,他们的优点大家看不到,他们的缺点却被他人用来作为伤害他们的武器,他们在群体中不受欢迎甚至受排斥。所以,良好的班级氛围是弱势群体在班内“生存”的需要。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注意班级文化建设,努力把班集体营造成一个互相宽容、互相帮助、互相团结的和谐班集体,让弱势群体少受一点冷落,少受一点嘲笑,让他们
5、有喘息的空间。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发挥班集体的力量,让其他同学主动去关心帮助弱势群体,让弱势群体在班集体大家庭中感受到温暖,从而减少他们的孤独感,从自我的世界中走出来,主动融入到班集体中。再者班主任自身的态度也很重要,面对弱势群体班主任要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宽容,少一点训斥,少一点冷落。班主任的态度将直接影响班内其他同学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所以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四、班主任应当联合所有任课教师来共同关注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班主任个人力量能全部解决的,班主任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来帮助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在校内争取任课老师的支持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任课老师可以在个别辅导、作业面批、
6、课堂回答问题、个别谈话等方面为弱势群体开点后门,提高弱势群体的参与率,增强其自信心,以改变其长期受冷落或不敢表现的现状。五、根据弱势群体的不同生成原因及表现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分类对于不同特点的弱势学生,要采用不同的帮助或教育方法。从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与表现大致可分为:学习弱势群体、经济弱势群体、行为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等。1、对学习成绩较差而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一方面班主任可以联合任课老师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与增强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意味着就有不好的人生,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成绩不好并不需要自卑。2、对于行为习惯较差常常受到批评或被排挤而在班级人际关系中处于弱势的学
7、生,可采用教育转化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坏毛病,体验成功的喜悦。3、对于由于胆小懦弱或内向,不敢表达、不敢表现而受到欺侮或不被重视而处于弱势的学生,班主任应当制造机会锻炼他们,使他们有表现的机会。比如多让他们在公开场合发言,让他们当众读报或讲故事等,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看到自身的价值与潜力。4、而对于那些经济条件差而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班主任要更加关心,帮助其走出自卑的阴影。教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冷落每一个学生,不能因家庭条件的差异而使教育不平等。5、对于心理弱势群体要注意心理辅导与心灵关怀。同伴群体是学生赖以生存的心理场,是心灵栖息的场所。是否得到同伴群体的认可将直接决定
8、其在班级群体中的处境。所以,同伴群体是重要的心理资源。心理弱势群体在心理资源上严重缺失,班主任要对他们进行心灵关怀,鼓励他们主动去交朋友,主动与他人交流,帮助他们寻找自己心灵的家园,让他们的心灵也有个栖息的场所,从而走出心灵的孤岛。六、班主任要努力挖掘各种处于弱势地位学生的长处弗洛伊德说过,“人人都渴望伟大”。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想做坏人或天生就想落后于人,人人都有做好的愿望,人人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班主任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学生的优点。比如有些学生虽然胆子较小但做事却十分认真,有些学生虽然家境贫困学习却很用功,有些学生虽然常常违反纪律却很有创造精神等。班主任要善于去发现学生的这些优点,并要创造机
9、会让他们的优点得到展示成为闪光点,帮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树立自信心,不再因为某一方面暂时处于弱势地位而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自卑自怜或悲观失望,而是努力把弱势转化为强势,努力成为生活的强者。七、尽量避免因学校资源分配的人为因素而产生的弱势群体比如教室中座位安排就很有讲究,坐在中间的学生与坐在两边的学生,坐在前面的学生与坐在后面的学生所得到师生互动等机会就不一样,班主任在安排座位时不能仅从个子高矮或好管理这些角度来虑,还要考虑学生享受教育资源的公平性与机会均等性方面进行考虑,座位也可以隔周进行组与组互换或前后交换。总之要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学生对教育资源享有的缺失而形成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存在有其客观原因,大多时候并不是本人刻意造成的。而这一群体的存在与建设与和谐班集体是背道而驰的,关注弱势群体也是班主任构建和谐班集体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参考文献:1张志明.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J.甘肃教育,2006.2吴学荣.对班级“弱势群体”的教育不容忽视J.贵州教育,2005.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