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屯井田矿井开采课程设计--本科毕业设计.doc
《留屯井田矿井开采课程设计--本科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屯井田矿井开采课程设计--本科毕业设计.doc(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矿井开采课程设计 矿井开采课程设计说 明 书姓 名:#班 级:#学 号:#指导老师:#日 期:#目 录前 言 1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1.1 采区概况1.2 地质特征及可采煤层工程地质特征1.3 采区储量2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1 采区生产能力的确定2.2 采区服务年限3 采区巷道布置3.1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择3.2 采区生产系统综述3.3 采区回采工作面配备和生产能力验算3.4 开采顺序3.5 采区准备工作及组织4 采煤方法及工艺设计4.1 设计回采工作面概况4.2 采煤方法选择4.3 采区(或盘区、分区)参数选择计算4.4 采煤工艺的确定4.5 循环方式、作业形式的选择及循环图表的
2、编制结论附 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前 言一、目的 1、初步应用矿井开采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矿井开采课程的理解。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二、设计题目余吾煤业15号煤层采区工作面设计三、课程设计内容1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1.1 采区概况 屯留井田位于山西省屯留、襄垣县境内,潞矿集团的西部,矿区对外交通有太(原)焦(作)铁路、邯(郸)长(治)铁路和太(原)洛(阳)公路。 采区走向长度为3000 m,倾向长度为2500m,煤层倾角9。其中15号煤层厚度0
3、2.95m ,平均厚度为1.18m 矿井正常涌水量Q正=533m3/h,矿井最大涌水量Q大=800m3/h。矿井内平均瓦斯含量7.67m3/t。 煤尘无爆炸性,没有自燃发火倾向。煤主要为中灰、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熔点灰分贫煤。 煤层火焰长度在315mm之间,扑灭火焰的岩粉量为550%。各煤层煤尘均有爆炸危险性。1.2 地质特征及可采煤层工程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沁水煤田东部中段,处于华北断块区吕梁太行断块沁水块坳东部次级构造单元的沾尚武乡阳城北北东向褶曲带中段,晋获断裂带西侧。矿区主体部分为新生代叠加的长治新裂陷,屯留井田位于新裂陷西北部。井田内及其外围广为第四系黄土覆盖,仅北部及西部沟谷中
4、有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及三叠系下统刘家沟地层出露。井田内地层从新至老有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奥陶系中统峰峰组(Q2f)。其特征见表1.2-1。矿区主构造线近南北,以褶曲为主,向斜紧密,背斜开阔,断裂较少,地层走向近南北,倾向西且略有起伏;倾角315o。井田内揭露的断层共33条,其中正断层10条,逆断层23条。落差大于30m的断层有9条(包括井田南、北边界断层),3010m的断层有20条
5、,落差小于10mm的有4条。断层特征详见表l.2-2,3号煤层构造纲要见图l.2-1。褶曲以北北东南北向为主,贯穿全井田的褶曲自西向东依次有坪村向斜、余吾背斜、余吾向斜、苏村背斜及屯留向斜。其中以西部的坪村向斜和东部的苏村背斜构成井田内煤层起伏的基本形态。另外,还有东邓向斜和墙则背斜。井田主要褶曲特征见表1.2-3。此外,井田内有陷落柱6个,其主要特征见表1.2-4。总之,井田地质构造简单。表1.2-2 井田地层特征表地层地层代号地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简 要 特 征系统组第四系Q0139.4844.53为黄褐色含砂亚粘土夹粉砂、细砂、中砂及粗砂和砾石组成,顶部为耕植土。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5
6、3.38浅棕色细砂岩、粉砂岩夹紫红色泥岩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192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灰色结核灰岩;中、下部为黄绿、砖红色中及粗粒砂岩上石盒子组P2S523.50470503.17上部为灰绿紫红色灰黄、灰白砂岩与泥岩互层;中部为泥岩、粉砂岩和细、中粗砂岩;下部为灰色粘土泥岩与砂岩互层下统下石盒子组P1X459.6063.57顶部为铝质泥岩,含锰、铁质;中部为中粒砂岩夹细粒砂岩,中、下部为细砂岩与泥岩互层,偶见薄煤层;底部为中粒砂岩,含菱铁质结核山西组P1S43.4064.1051.15为上部主要含煤地层,本组上部及中部为粉砂岩、中粒砂岩及砂质泥岩;中下部为3号煤层;下部为砂质泥岩及粉砂岩
7、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91.38123.4103.59为下部含煤地层,岩性为泥岩、粉砂岩、砂岩、石灰岩及煤层。9、12、15-2、15-3号煤层位于本组的下部中统本溪组C2b2.5033.6012.70上部为泥岩、粉砂岩互层,中、下部为粘土泥岩及砖灰色铝质泥岩,底部局部发育有透镜状铁矿层奥陶系中统峰峰组Q2f一般20m局部195205198.80为含煤地层之基底,上部为灰深灰色石灰岩、白云质灰岩、中部为灰色石灰岩,下部为灰色、深灰色泥质灰岩表1.2-2 断层特征表序号名称性质产状最大落差(m)延展长度(km)控制点数及品级查明程度备注倾向倾角(度)ABC1文王山南正断层正SSE7527010.
8、22个钻孔,其它为地表断点查明2F58正SSE70200.60地表断点基本查明3F62正NNW70251.00地表断点基本查明4F59正NNW70253.10地表断点基本查明5F11正NNW70160.5822查明含1个孔6F24正NNW70364.1231基本查明含1个孔7东贾正断层正NNW70754.305基本查明8F25正NNW70451.9021查明含1个孔9F27正SSW70553.1521基本查明10西魏正断层正SSE701255.505查明含1个孔11余吾西逆断层逆E35332.90311基本查明含1个孔12F1逆W3580.5212查明13F2逆NWW35221.102基本查明
9、14F3逆NWW35150.481初步控制15F4逆SEE35160.852基本查明北段查明16F5逆NWW40151.4021查明含1个孔17余吾逆断层逆E3040986.672073查明含8个孔18F6逆SWW35151.351基本查明19F7逆SEE35191.202查明含1个孔20F8逆NEE35150.7832查明含1个孔21F9逆W35110.7021查明22F10逆SSE75120.8831查明含1个孔23F13逆E35161.3232查明含2个孔24F15逆W35120.9721查明含1个孔25F16逆NEE35201.1752查明含2个孔26前苏村逆断层逆SWW35462.4
10、7691查明含4个孔27F17逆NEE35241.95233查明含2个孔28F18逆W35150.8033查明含2个孔29F19逆E35100.42111查明含1个孔30F26逆SWW35231.46141查明含2个孔31F20逆NEE35180.74211查明含1个孔32F22逆SEE35100.361基本查明33F23逆E35100.623查明表1.2-3 主要褶曲特征表顺序褶曲名称位置产状走向倾角(度)长度(Km)1坪村向斜位于井田西部,北自贾庄,往南经岳底、坪村至西庄,贯穿全井田SN716.52余吾背斜位于余吾镇东侧,北自李村东,往南经余吾镇、魏村至吴家庄SN东部11西部716.53余
11、吾向斜位于井田中部,北自北庄,往南经秦庄被F27正断层所截SN7164苏村背斜位于井田东部,北自安沟村西经刘村、后苏村、屯留县城往南为F24所截北段偏N800E中、南段SN东部9西部515.55屯留向斜靠近井田东边界,北自板箱庄,往南经东河北在堰槽村被东贾正断层所截北段偏W中、南段SN710.5表1.2-4 陷落柱控制情况一览表编号3号煤层处长、短轴半径(m)控制点数及品级查明程度备注2081003(A)、2(B)查明含609号孔2751909(A)、1(B)查明含806号孔25017520(A)查明含其它地面物探点190973(A)查明含1306号孔2951707(A)查明含1304号孔24
12、51305(A)查明含3145号孔地勘期间采用直接法测定了15-2、15-3号煤层的瓦斯含量,其结果见表1.2-7。表1.2-7 地勘期间煤层瓦斯含量测定结果表煤层编号可燃基瓦斯含量(m3/t)原煤瓦斯含量(m3/t)备 注15-28.8915.0311.965.9610.238.1015-31.2815.277.870.8611.505.52断层及陷落柱的导水性 断层井田内主要断层有北边界文王山南正断层,南边界西魏正断层及其附近东贾、F24、F25正断层,对初期开采无影响。井田北中部有余吾、前苏村逆断层,断距分别为1098m和46m,经抽水试验,均显现隔水性质,但由于抽水试验位置有局限性,不
13、排除该断层局部导水的可能性。 陷落柱在屯留井田(精查)地质报告论述中井田内共发现陷落柱6个,114煤田地质勘探队对、号陷落柱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该陷落柱不含水或含水弱。但由于煤层和大巷均位于奥灰岩溶水的高水头压力之下,因此,当大巷或工作面推进至陷落柱附近时。应引起注意。另外2004年对南二采区首采面和试采面区域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预测出14个陷落柱,因此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要进行先探后掘。 邻近矿井的水文地质特征 常村矿井1995年投产,开采+520m水平,现矿井排水量在1000m3/d以上,大巷穿过陷落柱时只有渗水现象。 王庄矿井目前开采+630m水平,其充水水源主要为3号煤层顶板砂岩裂
14、隙含水层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历年来,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和深度的增加,涌水量相应变大,当涌水量增加到一定数值时,便有变小的趋势。1.3 采区储量采区储量计算表煤层编号投影面积(m2)倾角(度)实际面积(m2)煤厚(m)容重(t/m3)工业储量(t)煤层采区回采率(%)可采储量(t)备注15#75000009750000011.181.451283.25万0.901154.93万2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1 采区生产能力的确定根据地质条件、煤层生产能力、机械化程度和采区工作面接替关系等因素确定,使用综采,采区生产能力为140万t/a。2.2 采区服务年限=(1283.250.9)/14
15、0=8(年)3 采区巷道布置3.1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选择3.1.1 采区上山的位置、数目和用途3.1.1.1 完善开拓巷道为了减少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利于灭灾并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所给地质条件及采矿工程设计规划,在第一开采水平中,在开采煤层的两端分别布置区段回风大巷和运输大巷,随着工作面的推进有计划的处理采空区。3.1.1.2 确定巷道布置系统及采区布置方案分析比较 采区上山沿煤层布置时,掘进容易、费用低、速度快,联络巷道工程量少,生产系统简单。因此采区准备巷道均采用上山布置。采区煤层倾角为315,倾角较小,采区上山的倾角与煤层倾角一致。采区上山至少布置两条,即一条运输上山,一条轨道上山。但是,
16、由于回风风井布置在井筒,因此虽然矿井瓦斯低仍需一条回风巷道进行回风使用。故总需三条上山巷道。方案一:三条岩石上山在15号煤层地板下部,布置三条岩石上山,一条为运输上山,另一条为轨道上山,第三条为回风上山。三上山层位有一定差距,使其分别联结两翼的区段;平巷不交叉;石门联系各煤层。该方案的特点是:岩石工程量大,掘进费用高,联络石门长,但维护条件好,维护费用低,有利于通风,运输能力大。方案二:一煤两岩上山在15号煤层,15m处岩石中布置两条岩石运输上山,位于同一层位,在15号煤层煤层中布置一条回风上山,石门联系各煤层。该方案的特点是:节省了一条岩石上山,相对减少了岩石工程量,但回风上山不易维护,维护
17、费用高,且煤不稳定,需要保护煤柱。 方案一:岩石工程量达,掘进费用高,联络石门长,但维护条件好,维护费用低,有利于通风,运输能力大方案二:节省了一条岩石上山,相对减少了岩石工程量,但轨道上山不易维护,维护费用高,需要保护煤柱。通过方案一、方案二的比较,根据生产的需要,采用方案一。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满足生产、安全和施工基础上,提高巷道利用率从而减小巷道的掘进工作量,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3.1.2 区段平巷布置方式3.1.2.1 双巷布置即留煤柱护巷,两巷间留815m煤柱。优:回风平巷超前掘进,便于探明煤层变化及利于辅助运输和排水。缺:巷道维护困难,增加联络巷,煤损大。要求下区段回采时采出一部分(
18、50%)煤柱。3.1.2.2 单巷布置即沿空留巷。优:少掘进一条巷道,煤损少。适:瓦斯含量不大,煤层埋芷稳定,涌水不大时常用。但是这里的煤层不稳定,因此采用单巷布置不适用,需采用双巷布置。留煤柱护巷。区段平巷的掘进沿煤层走向开拓,位于采取工作面下部。3.1.3 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形式的选择 轨道设计必须与采区运输方式和生产能力相适应;必须保证采区调车方便、可靠;操作简单、安全;作效率和尽可能减少车场的开掘及维护工作量。采区车场线路是由甩车场(或平车场)线路、装车站和绕道线路所组成。在设计线路时,首先进行线路总布置,绘出草图,然后计算各线段和各联接点的尺寸,但是其计算过程不再赘述。3.1.3.
19、1 采区上部车场: 按照轨道上山与上部区段回风巷(或回风石门)的连接方式不同,上部车场分为平车场、甩车场和转盘车场三类。 上部车场的作用,从轨道上山来的矿车经转载后进入此区段的回风石门,然后进入区段回风平巷,主要作用是为转载上区段的运输设备和材料,其结构形式,属于甩车场,3.1.3.2 采区中部车场: 采区中部车场也同样采用甩车场形,甩轴方向偏向运输上山一侧。 它的作用是在本区段作为进风巷,起到通风作用;并且还可以作为行人进入工作面避灾的通路3.1.3.3 采区下部车场 (1)采区下部车场:采区下部车场的基本形式,按装车地点不同分为大巷装车、石门装车和绕道装车三种;按材料车场设置地点不同,又有
20、顶板绕道和底板绕道两种。当煤层倾角在12及以下是,采用底板绕道。 (2)其作用是转载从大巷来的矿车进入采区上山,把采区的煤转运到运输大巷,还可以把大巷来的风导入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本采区的下部车场根据条件可以绕道装车形式,由于煤层倾角为315,3.2 采区生产系统综述3.2.1 运煤系统 在采煤工作面和分层运输平巷内铺设刮板输送机,在区段运输集中平巷和运输上山内铺设胶带输送机,在区段运输石门中胶带输送机。工作面的运煤路线是:采区煤层工作面区段运输平巷区段运输石门区段溜煤眼运输上山采区煤仓大巷装车运出采区。 3.2.2 通风系统 采煤工作面的新鲜风流,自运输大巷下部车场轨道上山中部车场区段运输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井田 矿井 开采 课程设计 本科 毕业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