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德农业专业合作社育苗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鸿德农业专业合作社育苗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德农业专业合作社育苗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巴彦淖尔市鸿德农业专业合作社育苗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巴彦淖尔市鸿德农业专业合作社育苗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巴彦淖尔市鸿德农业专业合作社育苗中心建设项目1.1.2项目单位概况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是巴彦淖尔市市政府所在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腹地,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区,总土地面积34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10万亩。辖7个镇,11个城区办事处,总人口53万人,其中城区人口33万人,农村人口20万人。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引黄自流灌溉,年平均气温7.1,年日照时数3225小时,大于10的有效积温3032,年降水量140毫米,蒸发
2、量2236毫米,平均无霜期165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可溶性固形物高,发展农牧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近年来临河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构建城乡统筹的发展格局,全区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末,临河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8.9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77元,同比增长1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临河区委、政府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促
3、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巴彦淖尔市鸿德农业专业合作社育苗中心建设项目是由巴彦淖尔市鸿德农业专业合作社承建的新建项目。巴彦淖尔市鸿德农业专业合作社是2009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注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距市区10公里。鸿德农业专业合作社组建以来,通过租赁的土地流转形式,流转整合双河镇富河村、进步村、团结村、丰河村耕地8000亩,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目前已投入固定资产3000万元,购置了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25台,建成温室大棚35栋,办公等用房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2010年末,合作社总资产为4483.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419.5万元;负债875
4、.3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9.5%;2010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1079.3万元,实现利润115.2万元。巴彦淖尔市鸿德农业专业合作社育苗中心建设项目将利用合作社所流转的进步村的6亩土地,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建设“文洛式”结构温室,运用基质穴盘育苗技术,开展以番茄苗为主的标准化、集约化的育苗中心建设,提高番茄种苗产量和品质,为番茄种植基地提供更多优质种苗。项目符合临河区番茄产业化发展要求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项目建成后,将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当地种苗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样板和先行,起到极大的示范推广作用,并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1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3.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4.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5年版)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7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关于2011年财政支持农牧业产业化“以奖代补”项目申报的通知8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提出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
6、新和转化能力,加快培育高产优质农用物品种,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节本增效、提升能力的要求,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
7、广能力。临河区是国家优质粮食、油料、瓜菜生产基地,同时又是国家确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10年临河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07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达90.96万亩。依托蓬勃发展的番茄酱生产企业,番茄是近年来临河区农民增收的亮点,2010年番茄种植面积达9万亩,产量63万吨,农民种植番茄亩净收入可达1600元。但由于临河区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不足,高产高效的农业新品种运用范围较小,特别是番茄种苗生产,多以农户为型,产量规模不稳定,品质也没有更大的突破,未能更好地满足番茄种植的需要。因此,在番茄产业发达的河套灌地区,大力推行集约化、标准化的番茄育苗中心建设,对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和农
8、民增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2项目概况1.2.1 项目建设地点巴彦淖尔市鸿德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临河区双河镇,距市区10公里,南临黄河,以黄河防洪堤为界,北至黄河总干渠,在双河镇富河村、进步村、丰河村、团结村共有耕地面积8000亩。境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灌排配套、交通便利、建设条件优越。本项目拟在进步村选择6亩已流转的耕地进行番茄育苗中心建设。1.2.2 建设目标1.建设目标:建设高标准温室,运用基质穴盘育苗技术,开展标准化、集约化的番茄育苗中心建设,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番茄种苗,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当地番茄生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成为河套番茄种苗生产的样板和先行,起到
9、有效的示范引领作用。2.建设规模:项目育苗中心年培育番茄种苗面积5.53亩,年产优质番茄种苗295万株,可满足1180亩的番茄种植需要。项目育苗中心温室春提早育番茄苗之后,种植以黄瓜等为主的秋延后蔬菜,每亩可产黄瓜7500公斤,总产量达到41.48吨。3.建设内容: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文洛式”结构温室3993.6平方米,配套温室遮阳系统、降温系统、自动喷灌系统、供暖系统、自动温控系统和配电系统。1.2.3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项目总投资333.25万元,其中建设资金323.25万元,流动资金10万元。申请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以奖代补”资金100万元,占总投资的30%;巴彦淖
10、尔市鸿德农业专业合作社自筹233.25万元,占总投资的70%。项目达产年销售收入73.93万元,总成本费用54.61万元,经营成本31.54万元,净利润19.32万元,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8,投资回收期(静)为8.86年。1.2.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1.1。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表1.1序号内容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计算期项目建设期年1项目经营期年102产品方案番茄种苗产量万株295秋延后黄瓜产量吨41.4833建设内容建设内容温室平方米3993.64投资规模投资总额万元333.25其中:建设投资万元323.255资金筹措申请财政资金万元100企业自筹万元233.256财务
11、指标年销售收入万元73.93总成本费用万元54.61经营成本万元31.54销售利润万元19.32总投资收益率6投资回收期(静)年8.86财务内部收益率8净现值(IC=7%)万元16.16第二章 产品市场分析我国加工番茄每年种植面积超过8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巴彦淖尔市、甘肃河西走廊等省区,生产方式以直播为主,约占总面积的60%,育苗移栽的生产方式集中在新疆兵团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穴盘育苗生产具有能减轻早春恶劣气候的影响和苗期病虫杂草的危害,成苗率高,秧苗发育好;避开开花期间的高温,坐果好;提早成熟和销售、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深受加工企业和农户的欢迎。近几年,穴盘育苗生产方式的栽培面积增长迅
12、速。预计今后五年,穴盘育苗生产将占国内加工番茄总种植面积的60%以上,而标准化和规模化是今后加工番茄穴盘育苗的发展方向。我国第二大番茄生产基地内蒙古河套平原番茄产业快速扩张,番茄产业种植面积、总产量、效益及出口量各项指标均较大幅度增长,成为巴彦淖尔市扩张最快的产业。新疆屯河、中粮集团、中基、意大利大罗数等番茄企业陆续落户巴彦淖尔市,拉开了巴彦淖尔市大面积种植、加工番茄的序幕。到目前,巴彦淖尔市共有10个公司20个加工厂47条番茄生产线,年加工番茄制品43.3万吨,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河套地区番茄鲜果质量好,干物质含量高,生产1吨番茄酱可节约原料0.2吨,企业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番茄种植
13、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增收渠道,番茄平均亩产量为6吨,平均收购价400元/吨,亩均收入为2400多元,剔除种植及采摘成本每亩纯收入可达1600元,远远高于其它农产品的收入。番茄种植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税收增加的新亮点。近年来全市市大力推广对预防番茄晚疫病和提高番茄产量、质量有明显作用的番茄开沟起垄育苗移栽技术,育苗移栽面积达到32万亩,其中开沟起垄12万亩,占番茄育苗移栽面积的37.3%。全市番茄育苗面积达1.5万亩,年产番茄苗75000万株,可满足30万亩番茄种植需要,要达到全市80%的番茄育苗移栽面积,尚需育苗5000亩。番茄实施育苗移栽、开沟起垄配套技术后,增强了种植户抵御自然风险的
14、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产量、质量、种植效益明显提高,亩产能提高2000斤以上,亩效益增加500元以上。番茄育苗采取基质穴盘技术,育苗户的亩效益能达到3万元,大力发展番茄基质穴盘育苗生产,不但可以有效增加优质番茄苗的供应,而且可增加农民收入,并通过调节番茄果上市时间及地区余缺,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因此项目的番茄的基质穴盘育苗生产在当地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三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3.1项目选址3.1.1选址原则项目选址主要考虑土质肥沃、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基本上无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也相对较轻,具备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环境条件。气候条件优越,具备生物多样性的条件,各种动植物基本上都能在基地生长繁殖
15、,适宜发挥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优势。项目所在地农产品品质优良。项目运营时原材料购置方便、产品运输便利,服务方便且费用较低。农牧业发展基础、生产环境、灌溉条件、交通运输等基础条件。3.1.2项目地址及土地利用现状巴彦淖尔市鸿德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临河区双河镇,距市区10公里,南临黄河,以黄河防洪堤为界,北至黄河总干渠,在双河镇富河村、进步村、丰河村、团结村共有耕地8000亩。项目所用的耕地由巴彦淖尔市鸿德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租赁的形式,以每亩每年600元的租金租用。项目拟在合作社流转的进步村的6亩耕地建设育苗中心。项目选址位置详见附图。3.2建设条件3.2.1社会条件临河区原为临河市,2003年被国务院
16、批准巴彦淖尔盟撤盟设市,临河市改为临河区。临河区是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总土地面积35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90万亩,乡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9.5亩。临河区辖白脑包、狼山、新华、干召、图克、城关、双河、曙光七个镇,11个城区办事处,2个国有农牧场;全区总人口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62%,乡村人口2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8%。2010年末,临河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8.9亿元,同比增长20.2;财政收入完成16.1亿元,同比增长16;农业总产值达到48亿元,同比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8577元,同比增长1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6.2亿元,增长21%。3.2.
17、2气候条件项目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1,7月份最高,极端最高气温39.4,平均气温24;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9.9,极端最低气温-25.3。平均相对湿度48,5月份最少为27,8月份最大为68。年均日照时数3225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152.1千卡平方厘米。平均降水量140mm,最多年为267.9mm,最少年为55.9mm,7-8月雨季降水83.3mm,占全年降水54%。平均无霜期165天,最长175天,最短124天,地表最大冻结深度为120cm。年平均风速3.6m/s,主导风向为西北风。3.2.3水文地质临河区地质构造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反映在地貌特征上,以冲积平原为主,
18、其次有山前洪积扇、沙丘、湖泊、风蚀坑等。该区在地质构造上是形成于侏罗纪期的断陷盆地(属称河套盆地)。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一直为湖水所占据,形成范围广阔的以湖泊为主的沉积层,因而含水层以粉细沙为主。临河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024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为11.89亿立方米(即引黄水量),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4.058亿立方米,70%以上因灌溉补给,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重复计算量为3.92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44亿立方米。潜水埋置深约在2.0米左右,矿化度较低,一般在1克/升左右。含水量丰富,单井出水量在60立方米/小时以上,具有发展井灌的条件。3.2.4土壤植被
19、临河区系黄河冲积母质形成的灌溉土浅色草甸土、盐渍土和盐土,由于受风能的作用,形成部分风砂土,零星分布于灌区。项目区耕地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13g/kg,全氮含量9g/kg,,有效磷含量8g/kg,,有效钾含量110g/kg,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性能较强,属于二级土质,是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天然植被为草甸、盐生植物,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甜菜、向日葵、各种瓜类、果类、蔬菜等。3.2.5产业优势临河区所在地河套灌区全境为黄河冲积平原,现有860万亩耕地,可发展灌溉面1100万亩,是全国三大灌区之一,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农业历史悠久,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临河区有可耕地面积200万亩,占巴彦
20、淖尔市可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依托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粮、油、瓜、果、菜、肉、蛋、奶等农畜产品数量大,品质好,享誉全国。2010年临河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07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达90.96万亩,其中番茄种植面积达9万亩,产量53万吨。全区现有番茄加工企业11家,有18条生产线,日加工能力15200吨。3.2.6技术条件临河区同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信息交流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项目所在的巴彦淖尔市也拥有较雄厚的技术力量可依托,市直单位有农业科研机构2个,农业科技人员人员225名,其中,中高级以上的技术人员
21、48名。临河区已形成区、镇、村、组四级农技推广网络,现有农牧业科技人员112人,高级职称技术人员20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62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服务体系。农业优良品种的生产技术规程在不断完善,并得到广泛运用,农作物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已在临河区推广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是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隶属于临河区农业局,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人员20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2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90%,技术力量较为雄厚。主要职责是田间管理、节水灌溉、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以
22、及穴盘育苗等农业高新适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3.2.7基础设施条件临河区年引黄水量12亿立方米,以总干渠、干渠、分干渠为主形成支、斗、农、毛七级灌溉体系28494条,总长16800公里,其中支渠(1万亩划分)76条,斗渠(300亩)520条,农渠(5003000亩)2322条,毛渠(300亩以下)25576条。各级排沟总长12670公里,形成了灌排配套的农田水利体系。地下水资源补给量为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2300立方米。现有灌溉的机电井1795眼,灌溉面积达27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15%,年均机电井抽取地下水0.41亿立米,占农业用水量的4%。 项目区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达,11
23、0国道横跨巴彦淖尔市4个旗县区,长280公里,是沟通政府与所辖旗县区之间及乌海、银川、包头和呼和浩特等地的主要动脉;丹拉高速公路贯越全境,连接大西北的铁路动脉-包兰铁路境内通过。临河境内拥有省级公路1条,县级公路5条,总里程达202公里,乡村油路341公里;区内通乡公路全部黑色化,60%的村实现了通油路。项目区处于蒙西电网,临河区有一座220KV变电站,即东郊变电站,主变容量2120MVA,由该所供电的110KV变电所有临河西郊、南郊、陕坝、新华等。西郊变主要为临河城区和农村3条10KV线路供电。临河区10KV线路共24回,线路总长度168.29千米,配变台数655台,总容量151894KV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专业 合作社 育苗 中心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