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_T 1927-20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医疗机构.docx
《DB11_T 1927-20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医疗机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_T 1927-20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医疗机构.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13.020.10CCSZ02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92720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医疗机构Technicalguidelinesfor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Medicalorganization2021-12-28发布2022-04-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1/T19272021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一般规定.25技术要求.26编制要求.6附录A(资料性)建设项目组成表.7附录B(规范性)建设项目内容相关附表.9附录C(资料性)主要产污环节表.11附录D(资料性
2、)各环节主要污染物相关附表.13附录E(规范性)污染源源强核算相关附表.16附录F(资料性)主要污染源监测项目表.18附录G(资料性)环境影响自查表.19参考文献.21IDB11/T19272021引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和指导医疗机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定本文件。IIIDB11/T192720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医疗机构1范围本文件给出了医疗机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规定、技术要求和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可指导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本文件不适用于医疗机构
3、的核与辐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三级或四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环境影响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20891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36886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HJ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4、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6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79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医疗机构HJ8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84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准则HJ944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HJ1105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医疗机构HJ2029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DB11/139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1195固定污
5、染源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DB11/T1368实验室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11/1488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T1736实验室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规范1DB11/T19272021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医疗机构medicalorganization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及专业公共卫生服务行业中的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妇幼保健院(所、站)、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等,对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108项中的卫生类别841、842,以及8432、8433、8434和8435。来源:HJ7942
6、016,3.1,有修改医疗污水medicalwastewater医疗机构门(急)诊、住院病房、手术室、检验室、病理解剖室等从事诊疗活动的各科室,以及洗衣房、消毒供应中心、太平间、医疗废物贮存场所等处排出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当医疗机构行政管理、院内生活等其他污水与上述污水混合排出时一律视为医疗污水。来源:HJ11052020,3.2,有修改特殊医疗污水specialmedicalwastewater医疗机构部分科室产生的需在科室排放前进行预处理的医疗污水,包括检验科、病理科等科室产生的含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水,以及传染性专科医疗机构、非传染性医疗机构中感染性疾病门诊(包括功能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
7、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等)及病房产生的感染性污水。来源:HJ11052020,3.3,有修改污泥sludge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沉淀污泥和化粪池污泥。来源:GB184662005,3.34一般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类应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北京市相关细化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任务、工作程序、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环境保护目标、评价方法的确定应符合HJ2.1、HJ2.2、HJ2.3、HJ2.4、HJ19、HJ169、HJ610等标准的相关规定。建设项目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要求。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已开展街区层面控
8、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或其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查意见要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若简化,应说明依据和理由。5技术要求2DB11/T1927202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5.1.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按HJ2.1规定识别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生态影响、环境风险等。5.1.2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按HJ2.1规定筛选评价因子,根据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医技科室、科研教学用房、住院病房等设置情况,重点识别以下污染因子:a)废气:甲醛、甲醇、二甲苯、非甲烷总烃,氯化氢、氯气、甲烷、氨、硫化氢、臭气浓度等;b)污水:肠道致病菌、肠道病毒、结核杆菌
9、、粪大肠菌群数等,总氰化物,总汞、总银、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余氯等;c)固体废物:医疗废物等危险废物;d)包括但不限于DB11/139、DB11/307、DB11/501、DB11/1488、GB14554、GB18466、GB20891、GB36886等标准中限制排放的其他污染物。建设项目工程分析5.2.1建设项目概况5.2.1.1建设项目内容按HJ2.1规定,重点给出以下内容:a)参考附录A给出医疗机构门(急)诊、医技科室、科研教学用房、住院病房等基本功能建设项目组成;b)按照表B.1和B.2,给出主要技术指标和主要工程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用地规模、建筑规模及建设内
10、容、建设技术指标、医疗技术指标和工程投资等;c)改建、扩建项目应说明与现有工程的依托关系,分析阐明现有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及处理效果、污染物排放及达标情况,核算现有工程污染物实际排放量;d)给出现有工程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手续等情况,明确主要环境问题及整改措施。5.2.1.2平面布置按HJ2.1规定,附图并说明以下内容:a)给出门(急)诊、医技科室、科研教学用房、住院病房、行政管理用房及院内生活区等功能区平面位置;b)给出废气、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染物排放口位置、污水管线走向等,特殊医疗污水应单独给出;c)给出噪声源位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及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等位置。5.2.1.
11、3主要原辅材料给出门(急)诊、医技和科研教学使用的化学品及污水处理使用的化学药剂,单独给出实验室、检验科和病理科的化学品,按照表B.3,给出原辅材料的名称、主要成分、物态、年使用量、最大存储量、存储方式等。5.2.2选址与布局合理性分析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分析:3DB11/T19272021a)给出项目用地的历史利用情况,结合用地性质,分析用地环境适宜性;b)结合项目周边污染源,以及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危险废物贮存场所等功能区的平面布置,分析项目住院病房、行政管理用房和院内生活区等敏感建筑布局环境合理性。5.2.3污染源分析5.2.3.1产排污分析对主体工程、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及环保工程分别开展产排
12、污分析。主要产污环节及污染物可参考附录C、附录D。重点分析以下产排污情况:a)实验室、检验科、病理科,口腔门诊、感染性疾病门诊及病房产生的污水;b)实验室、检验科、病理科产生的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污水处理设施、中药煎药室、动物实验室等产生的废气;c)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工艺的出水中总余氯。5.2.3.2水平衡分析给出新鲜水、纯水、再生水用水量及污水排放量,绘制水平衡图,重点分析以下内容:a)门(急)诊、医技科室、科研教学用房和住院病房等处的用水量、污水产生量与排放量,明确排水去向;b)行政管理用房、院内生活区等处的用水量,生活污水产生量与排放量,明确排水去向;c)冷却塔、锅炉房等公用
13、工程的用水量、排水量及排水去向等情况。5.2.3.3污染源源强核算按HJ884、HJ2029核算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污染源源强。核算方法可采用实测法、类比法、产污系数法、物料衡算法等,重点说明核算过程:a)新建污染源源强的核算优先选用类比法、产污系数法;采用类比法的,应说明可类比性;b)现有工程优先选用实测法;已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应将排污许可证及其执行报告作为现有工程回顾性评价和污染源源强核算的主要依据;c)按照附录E,列表给出污染源源强核算结果。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3.1根据建设项目特点、环境影响和区域环境特征,识别现状调查与评价的重点环境要素。5.3.2按HJ2.2、HJ2.3、HJ6
14、10、HJ2.4、HJ19规定开展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4.1按HJ2.2、HJ2.3、HJ610、HJ2.4、HJ19规定开展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按照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执行。5.4.2重点预测运营期的环境影响,依据HJ169评价物质泄漏等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环境风险。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5.5.1一般要求5.5.1.1按HJ2.1规定,重点说明拟采取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4DB11/T1927202
15、15.5.1.2对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与GB18466、HJ1105、HJ2029中所列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污染防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5.5.1.3明确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时段,估算环境保护投资。5.5.2废气防治措施5.5.2.1给出各类废气的主要收集方式、效率,处理工艺、处理能力、去除效率和运行管理要求。5.5.2.2重点分析论证以下内容:a)按DB11/T1736规定,说明实验室、检验科和病理科等处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防治措施;b)污水处理设施、中药煎药室、动物实验室等处恶臭气体的防治措施。5.5.3污水防治措施5.5
16、.3.1给出污水产生规律、收集方式、处理工艺、处理能力、去除效率和运行管理要求,分析论证污水处理能力是否满足最大水力负荷、污染负荷及稳定达标排放的可行性。5.5.3.2重点分析论证以下内容:a)实验室、检验科、病理科、口腔门诊等处含第一类污染物污水的预处理措施;b)感染性疾病门诊及病房等处感染性污水的预处理措施;c)医疗污水消毒等预处理措施。5.5.4噪声防治措施说明各噪声源噪声防治措施和效果,分析厂界噪声达标的可行性。5.5.5固体废物防治措施5.5.5.1给出固体废物的性质、分类和产生量,给出收集、贮存、处置方案。5.5.5.2重点分析论证以下内容:a)按GB18597规定,重点分析医疗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_T 1927-20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医疗机构 1927 2021 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指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