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JSSL 0003-2022 河网区河道生态净污护岸构建技术指南.docx
《T_JSSL 0003-2022 河网区河道生态净污护岸构建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_JSSL 0003-2022 河网区河道生态净污护岸构建技术指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27.140CCSP56JSSL团体标准T/JSSL00032022河网区河道生态净污护岸构建技术指南Technicalguidelinefor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decontaminationrevetmentinrivernetworkareas(发布稿)2022-12-15发布2023-01-15实施江苏省水利学会发布T/JSSL0003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要求.15现状调查分析.25.1河网区总体特征识别.25.2河网区河道调查.25.3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分析.36护岸技术.36.16.26
2、.36.46.5一般规定.3斜坡生态净污护岸构建技术.3垂直生态净污护岸构建技术.4复式平台生态净污护岸构建技术.4特殊要求的生态净污护岸构建技术.57监测与维护.57.17.27.37.4生态环境监测.5植物养护.5生态净污载体维护.6设施维护.6附录A(资料性)常用植物配置及护岸形态适宜性.7参考文献.8IT/JSSL00032022河网区河道生态净污护岸构建技术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河网区河道生态净污护岸的总体要求、现状调查分析、护岸技术、监测和维护等。本文件适用于河网区内河道生态净污护岸设计、建设与运行维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3、。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0138水位观测标准GB50179河流流量测量规范HJ91.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493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4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20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DB32/T4178河流水生态监测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河网区rivernetworkarea区域内河道纵横交错,干支流分布和组合在平面上形如网状的地区。注:河网区一般在平原地带,有些河网区内河道没有明显的干支流之分
4、。3.2护岸revetment在河道原有的自然堤岸上采取人工加固的工程措施,用来防御波浪、水流的侵袭和淘刷及地下水作用,维持岸线稳定而形成的河道堤岸。注:护岸按外坡形式可分斜坡护岸、垂直护岸、复式平台护岸以及具有特殊要求的护岸。3.3生态净污护岸ecologicaldecontaminationrevetment在防护功能的基础上,以实现面源截留、水陆生物联通和景观优美等目标,构建具有植物生长、动物栖息、微生物附着等河道水质提升和生态功能的护岸结构形式。4总体要求4.1河网区河道生态净污护岸构建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布局要求,与河道功能定位相适应,符合相关河道规划要
5、求。4.2河网区河道生态净污护岸构建应满足结构安全稳定,不影响行洪输水功能要求,护岸建设范围不应超过河道蓝线。4.3应根据河网区河道水文、地质、地形地势、降雨规律等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生态净污护岸构建技术类型、结构形式和施工材料。4.4构建技术在满足生态净污功能的前提下应符合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可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协调的综合效果。1T/JSSL000320224.5河网区河道生态净污护岸构建过程中,应尊重生态本底,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格局。所采用的技术应能发挥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河道良好的生态功能。5现状调查分析5.1
6、河网区总体特征识别厘清河网区各河道连通性和构筑物控制情况,判断河网区各河道水流流向和水位季节性变化过程,识别河道尺度大小的差异,探明自然条件下河网区各河道水体中污染物在输移路径及沉积物中污染物与水体的交换规律,掌握河网区河道水生态系统的状况,总体把握河网区的水文、水环境、水生态的总体特征。5.2河网区河道调查5.2.1一般规定通过调查获取目标河道护岸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生态环境统计资料、地理环境测绘资料、规划发展信息资料及河岸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基础信息资料。调查方法主要有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实地采样监测、部门调查、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等。5.2.2水系应包括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水系形态、河道
7、状况、流向、流程等。5.2.3形态应包括河道的长度、宽度、深度、护岸状况及其体现出来的河道沿程的岸线、横断面、纵断面等形态变化特征等。5.2.4地质应包括河岸土壤土质特性、抗滑稳定性、渗透稳定性、抗震稳定性、抗冲条件等。另外收集护岸历年险情资料,包括管涌、漏水洞、散侵、崩岸、坍塌等的位置、范围、特征、成因、抢险措施与效果等。5.2.5水文应包括河道的流量过程、水位变化、流速流态、含沙量、结冰期、河岸两侧地下水位及变化特征、通航水位等。特别注重防洪最高水位、正常水位、枯水位以及有通航要求的航运水位等。5.2.6水功能区应包括河道水功能区的名称、性质、范围、功能区指标、水质管理标准等。5.2.7河
8、道治理现状应包括河道行洪输水治理、堤防护岸、闸坝泵桥、水资源保护和修复、水污染治理、绿色景观、人文旅游等工程。5.2.8生态环境5.2.8.1水质水质调查的点位及采样频次与水文调查一致。调查指标包括现场水质指标和实验室分析指标,现场水质指标包括水温、水深、pH、DO、Eh、透明度等,实验室分析指标包括营养盐、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具体调查方法见HJ91.1和HJ91.2。5.2.8.2底泥设置柱状样对底泥进行分层监测,记录不同层底泥厚度、颜色、气味等物理性状,采样期间拍照留底。分层监测的指标包括:pH值、含水率、TN、TP、有机质等;在有可能受重金属污染的河道增加2T/JSSL00032022铅、
9、铬、镉、铜、汞、砷等重金属指标;若条件许可,可对表层底泥及设计河底标高处的底泥留样进行释放试验。5.2.8.3植物应包括护岸宽度、陆生植被和水生植物类型、优势物种、物种分布以及高度、盖度等生长状况和简单群落结构特征。5.2.8.4水陆动物宜在丰水期及枯水期分别调查工程河道范围内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两栖动物、水生动物以及陆生动物的名称、种类、分布等。5.2.8.5微生物应包括护岸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种类、种群数量、多样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等。5.3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分析5.3.1社会发展分析应分析河道护岸两侧的人口规模和群体阶层组成,工农业生产状况,交通旅游状况、人文景观古迹、当地民俗文化、社会
10、发展定位等。5.3.2经济分析生态净污护岸的经济影响分析涉及成本分析和效益分析两个方面。成本分析主要是估算河道生态净污护岸的建设和管理成本。效益分析则是估算生态净污护岸建设后的增产效益,分析净污护岸建成后对沿河地区产业和周围地区产业发展产生和保护的经济效益。5.3.3生态环境分析应分析水体受污染的程度及富营养化情况、底泥污染状况和释放规律、河道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物种丰富程度和生态合理性、以及河道水陆联通性和上下游的连续性等。6护岸技术6.1一般规定河网区河道生态净污护岸应该考虑河网特点,在保障河道行洪、输水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根据河网区河道边坡结构形式、河道水体污染程度,通过技术经济比选,因地制
11、宜采用生态净化效果好、工程投资省的单一或组合技术,在生态化改造的同时保障护岸的安全稳定。6.2斜坡生态净污护岸构建技术6.2.1斜坡式变渗径面源截留净化生态护岸技术6.2.1.1适用于斜坡式土质护岸的构建与改造。6.2.1.2在岸坡迎水一侧依次铺设粗砂、不同厚度的碎石、生态砖,改变坡面径流入渗路径,增加坡面径流的入渗透量,减少直接入河量。6.2.1.3坡脚设置浆砌石挡土墙,岸坡上种植植物。6.2.1.4在岸坡迎水一侧常水位以及常水位以上1/2坡面处分别设置的挑流坎,将坡面分成从上至下依次抬高的三段。6.2.1.5在常水位以上坡面的生态砖中种植根系发达、对氮、磷元素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多年生耐淹性
12、草本植物。6.2.2水下硬质斜坡沉水植物联遍修复技术6.2.2.1适用于斜坡式硬质护岸的构建与改造。3T/JSSL000320226.2.2.2以有纺土工布作为底层、麻丝网作为上层制作成装载植生基质和插种沉水植物的土工膜毯铺设于硬质斜坡。6.2.2.3土工膜毯在工厂进行裁剪与打孔,在现场装载植生基质与插种沉水植物根系,并安装塑料插销使之成为整体。6.2.2.4植生基质由河岸当地的沙石、生土、底泥、泥炭、水苔藓及保水剂按3:3:3:2:2:1比例加水混合而成,沉水植物以当地的优势种进行选种搭配种植。6.2.2.5在河道正常水位水下坡面的上部,在成型后的土工膜毯的上端预留的铆钉孔处打入螺栓,将土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_JSSL 0003-2022 河网区河道生态净污护岸构建技术指南 0003 2022 河网 河道 生态 护岸 构建 技术 指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