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_T 1610-2022 桥梁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组合加固技术规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DB61_T 1610-2022 桥梁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组合加固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1_T 1610-2022 桥梁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组合加固技术规范.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03.220.20CCSR18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16102022桥梁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组合加固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ridgesstrengthenedusingultra-highperformancefiberreinforcedcementitiouscompositematerial(UHPFRC)compositereinforcementtechnique2022-10-12发布2022-11-12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61/T1610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符号
2、.25材料.66基本规定.77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组合加固.88大跨度混凝土箱梁桥组合加固.199混凝土拱桥组合加固.2110混凝土斜拉桥组合加固.2211下部结构组合加固.2412加固施工.3013质量检验.32IDB61/T16102022桥梁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组合加固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桥梁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组合加固的材料、加固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中小跨径混凝土梁桥、大跨度混凝土箱梁桥、混凝土拱桥、混凝土斜拉桥和下部结构加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3、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8076混凝土外加剂GB/T21120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27690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39147混凝土用钢纤维GB/T41054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367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JGJ145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TG/T2231-0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33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
4、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T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1公路钢结构桥梁制造和安装施工规范JTG5220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1DB61/T16102022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highperformancefibrereinforcedcementitiouscompositematerial由水泥、砂、硅灰、减水剂、纤维等材料制备,具有抗压、抗拉及抗弯拉强度高等特点的水泥基复合工程材料,简称UHPFRC。3
5、.2UHPFRC组合加固UHPFRCcompositereinforcement在原结构混凝土表面植筋,并浇筑UHPFRC的加固方法。3.3钢板-UHPFRC组合加固steelplateandUHPFRCcompositereinforcement在原结构混凝土表面植筋,加固钢板上焊接栓钉,并在原结构与钢板间浇筑UHPFRC的加固方法。3.4预应力UHPFRC组合加固prestressedUHPFRCcompositereinforcement在原结构混凝土表面植筋,并在UHPFRC内配置有粘结或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加固方法。3.5钢板-预应力UHPFRC组合加固steelplate-prest
6、ressedUHPFRCcompositereinforcement在钢板-UHPFRC组合加固层内配置有粘结或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加固方法。3.6纤维取向系数fiberorientationcoefficient纤维分布和取向效应对UHPFRC受拉开裂后力学性能的影响系数。4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4.1材料性能有关符号Ec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p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p,e原构件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Ep,i组合加固区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Es钢筋的弹性模量。Esp加固钢板的弹性模量。EUUHPFRC的弹性模量。fcd1原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2fsdc1原构件截面受压较大边纵
7、向普通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fsdU1构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压应力较大边UHPFRC层新增纵向普通钢筋的抗DB61/T16102022fcu,k原梁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pd弯起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pd,i原构件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pd,e组合加固区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sd原构件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sd2构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新增纵向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sdc2原构件截面受拉侧纵向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sdU2构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受拉侧UHPFRC层新增纵向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spd加固钢板抗拉强度设计值。fsv箍筋的
8、抗拉强度设计值。fsw沿截面高度方向新增UHPFRC层内均匀布置的纵向普通钢筋的强度设计值。fUcdUHPFRC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UtudUHPFRC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sd1原构件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sdUUHPFRC加固层内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压强度设计值。4.2作用效应和抗力有关符号Md相应于轴向力的弯矩设计值。Msw沿截面高度方向新增UHPFRC层内钢筋的内力对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均匀布置的纵向普通钢筋重心的力矩。Nd轴向力设计值。Nsw沿截面高度方向新增UHPFRC层内均匀布置的纵向普通钢筋所承担的轴向力。Vd加固后构件验算截面处的剪力设计值。p,e加固后组合加固区预应
9、力筋的应变增量。p,i加固后原梁预应力筋的应变增量。加固后结构应力变化值。cc原构件受压区边缘混凝土的应变。cp无粘结预应力筋处混凝土应变。cu混凝土极限应变。i0原结构加固后承担的可变荷载引起的应变。i1原结构状态下的恒载、有效预应力引起的应变。i2加固用材料自重、加固预应力引起的应变效应。p,e组合加固区预应力筋应变。p,i原构件预应力应变。sc1原构件受压区混凝土中纵向钢筋的应变。sc2原构件受拉区混凝土中纵向钢筋的应变。sp加固钢板应变。spi加固钢板滞后应变。spy加固钢板的屈服应变。3asc1原构件纵向普通钢筋重心至加固后截面受压较大边的距离。DB61/T16102022spc2原
10、构件受拉区纵向钢筋的屈服应变。sUUHPFRC加固层内钢筋应变。sUiUHPFRC加固层内受压钢筋滞后应变。UcUHPFRC加固层顶面压应变。UciUHPFRC加固层顶面滞后应变。UcuUHPFRC极限压应变。加固前结构应力。pe无粘结预应力筋初始有效预加应力。pu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sc1极限状态原构件受压区纵向钢筋的应力。sc2构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原构件纵向普通钢筋的应力。sU极限状态受压区UHPFRC加固层内钢筋的应力。sU2构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UHPFRC层新增纵向普通钢筋的应力。sw构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
11、原构件纵向普通钢筋的应力。U2构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受压较小边UHPFRC的应力。4.3几何参数有关符号A原构件普通混凝土圆形截面面积。An新加UHPFRC和侧向钢板换算得到的混凝土面积之和。Ap,e组合加固区预应力筋截面面积。Ap,i原构件预应力筋截面面积。Ar新加UHPFRC换算成原混凝土的面积。As原构件内全部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Asb、Apb同一平面内的弯起普通钢筋、弯起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Asc1原构件受压区混凝土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Asc2原构件受拉区混凝土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Asp加固钢板的计算截面积,腹板加固钢板按面积的一半进行折减。AsUUHPFRC加固层内受压钢筋截
12、面面积。AsU2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UHPFRC层新增纵向普通钢筋截面积。Asw沿截面高度方向新增UHPFRC层内均匀布置的纵向普通钢筋截面积。As1原梁斜截面纵向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面积之和。As2新加UHPFRC外包底面钢板的面积。AUUHPFRC层截面面积。A0原混凝土的截面面积。AsU1受压较大边UHPFRC层新增纵向普通钢筋截面积。asw沿截面高度方向新增UHPFRC层内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均匀布置的纵向普通钢筋重心至加固后截面受压较大边的距离。as2原构件截面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纵向普通钢筋和新增纵向普通钢筋的合力作用点至加固后截面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的距离。asU1新增纵向普通钢筋重心至
13、加固后截面受压较大边的距离。asw沿截面高度方向新增UHPFRC层内受压较大边均匀布置的纵向普通钢筋重心至加固后截面受压较大边的距离。4DB61/T16102022B加固后截面的宽度。b原构件截面的宽度。bf上翼缘顶板宽度。dp,e组合加固区预应力筋合力点至截面受拉边缘的距离。dp,i原构件预应力合力点至截面受拉边缘的距离。dsc原构件受拉区混凝土中纵向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拉边缘的距离。dscc原构件受压区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拉边缘的距离。dsp组合加固钢板合力点至截面受拉边缘的距离。dsUUHPFRC加固层内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拉边缘的距离。es2轴向力作用点至加固后截面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纵向钢筋
14、合力点的距离。e0轴向力对加固后截面重心轴的偏心距离。h加固后截面高度。hp无粘结预应力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hU增设的UHPFRC层厚度。hU1受压区增设的UHPFRC层厚度。hU2受拉区增设的UHPFRC层厚度。h0截面的有效高度。h2加固后截面的高度。L相邻锚具间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或简支梁全长。l0构件的计算长度或高度。rc原构件圆形截面的半径。rs原构件内纵向普通钢筋重心所在圆周的半径(等效钢环半径)。rsUUHPFRC层内增设的纵向普通钢筋重心所在圆周的半径(等效钢环半径)。x截面受压区UHPFRC的等效矩形应力图高度。xbUc受拉钢筋屈服时的界限受压区高度。xbUc,s受拉
15、钢筋先屈服时的界限受压区高度。xbUc,sp钢板先屈服时的界限受压区高度。xc截面受压区高度。s斜截面上弯起普通钢筋的切线与构件纵轴线的夹角。p斜截面上弯起弯起预应力筋的切线与构件纵轴线的夹角。bUc受拉钢筋屈服时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bUc,s受拉钢筋先屈服时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bUc,sp钢板先屈服时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4.4计算系数及其他有关符号_rr=r/(r+1),其中r为剪力连接程度,应取新老混凝土之间的剪力连接程度和侧向钢板和新加混凝土之间连接程度的最小值。对应于圆形截面受压区混凝土和增设UHPFRC层截面面积的圆心角(rad)与2的比值。sU1构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1_T 1610-2022 桥梁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组合加固技术规范 1610 2022 桥梁 超高 性能 水泥 复合材料 组合 加固 技术规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