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四)解析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四)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四)解析版.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四)一、选择题1.(3 分)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 B.铜用于制导线C.氮气用作灯泡填充气 D.红磷用于制烟幕弹2.(3 分)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金属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之一C.空气中的氮气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D.在我国利用沼气可解决家用燃料问题3.(3 分)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工业盐腌制食品 B.不食用霉变的食物C.用福尔马林保存海产品 D.不吃蔬菜只吃肉类4.(3 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钢铁生锈 C.水分
2、蒸发 D.冰雪融化5.(3 分)温室效应是人们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的 是()A.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B.大力植树造林,增添绿色C.改善能源结构,绿色生产D.大力使用甲烷,绿色供能6.(3 分)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取用一定量的药品.若需取用48g蒸储水,下列最合适的仪器是()A.100 m L的量筒C.50 m L的量筒7.(3 分)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拧干衣服 B.写粉笔字B.托盘天平D.50 m L的烧杯)C.木材燃烧 D,粉碎废纸8.(3 分)如表为某地四次雨水的近似p H,其中属于酸雨的是()雨水编号 A B C D近似 pH 7
3、.6 6.6 5.6 4.6A.A B.B C.C D.D9.(3 分)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0.(3 分)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冰箱中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C.大量使用含硫燃料会导致酸雨的增多D.水体污染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11.(3 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12.(3 分)“珍爱生命,远离
4、毒品”。冰毒是一种毒品,其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化学式为C10H15N)。有关甲基苯丙胺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混合物B.属于有机物C.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为25D.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3.(3 分)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三瓶无色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A.测三瓶气体的密度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C.闻三瓶气体的气味D.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14.(3 分)下列化学药品保存不正确的是()A.避免阳光直接照射B.收集好的氢气密封好正放在桌面上C.收集好的氧气盖好正放在桌面上D.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单独存放15.(3 分)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A.氧气和氮气-观察颜色B.铁
5、粉和炭粉-用稀硫酸C.羊毛和化学纤维一点燃闻气味D.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用酚醐溶液16.(3 分)北京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所用的燃料为丙烷(C3H8),则丙烷属于(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单质17.(3 分)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A.分离木炭粉和CuO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B.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C.提纯混有少量KNO3的 NaCl:向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饱和NaCl溶液,再过滤、洗涤、干燥D.制备FeCb溶液:将适量的稀盐酸和Fez。?混合,充分反应18.(3 分)如图是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0 t i k温度七A.甲的溶解
6、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乙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C.t r C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 时(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有晶体析出D.t 2 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二、填空题1 9 .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由出碘(1)A实验,能 说 明 燃 烧 需 要 的 条 件 是:(2)B实验,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验 证 甲 烷 燃 烧 生 成;(3)C实验表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4)以上三个实验中,属 于 对 比 实 验 的 是 (填序号).2 0 .纽扣电池是一种常用的微型银锌电池,在电池内装有氧化银和锌等物质.当电池工作时,主 要 是 锌 与 氧 化 银 发 生 置 换 反
7、应.此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其中银元素的化合价由+1 价转变为 价.2 1.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2)若要组装一套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可 选 择 图 中 的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为发生装置,其 中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若用C 装置收集氧气,检 验 氧 气 是 否 收 集 满 的 方 法 是。22.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燃料,它 在 空 气 中 燃 烧 需 要 满 足 的 条 件 是.森林火灾发生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这 样 做 依 据 的 灭 火 原 理 是.23.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制作粽子的原料有:糯米、大枣、
8、瘦肉、加碘食盐等,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原 料 中 富 含 蛋 白 质 的 是;(2)原料中使用的加碘食盐可以补充碘元素,其 目 的 是 预 防 (填“甲状腺肿大”或“佝偻病”);(3)使用不锈钢锅将粽子煮熟,是利用了金属具有良好的 性;(4)装 粽 子 的 食 品 包 装 袋 使 用 的 是 (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24.向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醐试液,溶液呈无色.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一 定 含 有 的 溶 质 是,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可能含有的溶质是,要检验其是否存在,可加入,若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该物质存在.25.同学想研究不同的
9、氧化物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起催化作用,进行了以下实验:写出实验2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实验编号KC103/g氧化物产生气体的体积(mL)耗 时(s)10.6/9.848020.60.2g二氧化镭6736.530.60.2g氧化铜6789.5为证明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同学们又完成了以下的实验:I.在实验3 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将滤渣洗涤并干燥,用电子天平称量,质量为0.2g.II.将过量的CO通入滤出的固体,按如图进行实验:仪器a 的名称.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如下:装置现象实验结论A 黑色固体全部变红 生成了铜,反应方程式B 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了二氧化碳I I
10、 I.该 实 验 装 置 存 在 的 缺 陷 是:当出现 现象时,证明反应已经开始.以上实验证明氧化铜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改变,能作为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两种氧化物相比,的催化效果更好.A B2 6.图一和图二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简图,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图一 图二 图三(1)在图一中,转 化 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在图二中,转化2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则转化1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3)上述两个转化1 的反应中,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4)在图三中,若 M、N各代表一种纯净
11、物,W 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分别写出转化1和转化2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探究题2 7.小 红对暗紫色消毒粉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友情提醒:图中字母是物质的代号,不是元素符号,下面填写两个反应属于的基本类型)(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F:.(2)写出A 受热分解的符号表达式:,属于 反应.(3)写出铁丝与B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属于 反应.2 8.为了验证某碳酸钙样品质量分数为98%(样品中的杂质不反应),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1)方 案 1:取 m ig样品于试管中,用酒精喷灯加热,完全反应.再次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m2g,可以得出C02的质量为.(原理:CaC
12、O3 CaO+CO2 t)(2)方案2:取 ml g样品,称量装有样品的烧杯和装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共计m2g.将稀盐酸倒入样品中,搅拌,当看到烧杯中 时,称量两个烧杯总质量共计m3 g.(3)取 m|g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使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将生成的沉淀过滤、烘干,称量其质量为m2g.计 算 样 品 中 碳 酸 钙 质 量 分 数 的 公 式 是.结论和反思:以上几种方案都能测得样品的纯度.但从实验结果看,方案2 测得的结果却超过了 100%,原 因 可 能 是.四、计算题29.向 10gCaCO3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其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 10gCaC
13、C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 g(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稀盐酸的质量g30.为测定某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进行滴定.现取待测液50.0g,滴定过程如图所示.(滴定反应为:AgNO3+HCl=AgCl I+HNO3,A g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0 8,计算结果均保 留 1位小数)(1)AgNC)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计算AgNC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0 10.0 20.0滴加稀盐酸的质量g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四)参考答案
14、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 分)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 B.铜用于制导线C.氮气用作灯泡填充气 D.红磷用于制烟幕弹【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铜用于制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氮气用作灯泡填充气,是利用了氮气的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
15、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红磷用于制烟幕弹,是利用了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2.(3 分)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金属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之一C.空气中的氮气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D.在我国利用沼气可解决家用燃料问题【分析】金、银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可以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氢气的性质及其生成物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由氮气的用途可以分析判
16、断C 是否正确;由使用沼气作燃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判断D.【解答】解:A、元素的存在形式由其化学性质决定,金、银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可以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故错误。B、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是清洁的氢能源。因为氢气可以通过水分解而得到。燃烧生成的水不污染环境。C、空气中的氮气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D、利用沼气可以节约化石燃料、改善农村卫生环境,解决家用燃料问题。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一些能源的性质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3.(3 分)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工业盐腌制食品 B.不食用霉变的食物C.用福尔马林保存海产品 D
17、.不吃蔬菜只吃肉类【分析】A、根据工业盐有毒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福尔马林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这一性质判断;D、根据合理膳食才能有利于健康进行分析。【解答】解:A、工业用盐中所含有的亚硝酸钠是有毒的,所以不能用来腌制的肉类食品,会危及人体健康,故 A 错误。B、霉变的食物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不能食用霉变的食物,故 B 正确。C、福尔马林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对人体有害,用福尔马林保存海产品,故 C错误。D、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并且主副食合理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三餐合理搭配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才能够满足人体对生命
18、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之一,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甲醛、亚硝酸钠、黄曲霉素等)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题。4.(3 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钢铁生锈 C.水分蒸发 D.冰雪融化【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水分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9、。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5.(3 分)温室效应是人们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的 是()A.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B.大力植树造林,增添绿色C.改善能源结构,绿色生产D.大力使用甲烷,绿色供能【分析】“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能减少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B、大力植树
20、造林,增添绿色,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C、改善能源结构,绿色生产,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D、大力使用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选:D。【点评】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6.(3 分)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取用一定量的药品.若需取用48g蒸播水,下列最合适的仪器是()A.100 m L的量筒 B.托盘天平C.50 m L的量筒 D.50 m L的烧杯【分
21、析】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在选择量程时,要求只量一次,且量程与需求值最接近的;托盘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仪器;烧杯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液体反应的容器.【解答】解:A、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在选择量程时,要求只量一次,且量程与需求值最接近,100mL的量筒量程太大,故本选项错误;B、托盘天平是称量或称取固体药品质量的,故本选项错误;C、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在选择量程时,要求只量一次,且量程与需求值最接近,48g水为48m L,与 50mL的量筒量程最接近,故本选项正确;D、烧杯是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还可用来配制溶液,一般不量度液体体积,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o
22、【点评】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实验考查的基本内容,也是考查热点之一,历年中考,不论分值多少,总有题目出现,所以要引起重视;另外对于量筒的使用,除了注意正确读数的方法,还要注意量程的选择.7.(3 分)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拧干衣服 B.写粉笔字 C.木材燃烧 D.粉碎废纸【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拧干衣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写粉笔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木材燃烧过程
23、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粉碎废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8.(3 分)如表为某地四次雨水的近似p H,其中属于酸雨的是()南水编号ABCD近似pH7.66.65.64.6A.AB.BC.CD.D【分析】正常雨水的pH 约为5.6,酸雨是指溶液pH 小于5.6的雨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正常雨水的pH 约为5.6,酸南是指溶液pH 小于5.6的雨水。A、该选项中雨水的pH 为 7.6,显碱性,不属于酸雨,故选
24、项错误。B、该选项中雨水的pH 为 6.6,不属于酸雨,故选项错误。C、该选项中雨水的pH 为 5.6,不属于酸雨,故选项错误。D、该选项中雨水的pH 为 4.6,小于5.6,属于酸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环境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了解酸雨的范畴即可正确解答本题.9.(3 分)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析】从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方面分析判断即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解答】解:A、分
25、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不是唯一的一种,原子、离子也能构成物质,说法错误。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即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说法正确。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说法正确。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物质也就不存在,新的物质和原来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物质不发生变化,它和原来物质的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所以把分子说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故选:Ao【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在理解“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分子”时,要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在任何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都不能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湖南省 湘西 中考 化学 模拟考试 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