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范文.docx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范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范文(10篇)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这是202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帮助下进展首次太空授课后,中国航天员第三次进展太空授课。 “天宫课堂”彰显中国科技自强独立。开启这堂特别的天地课堂,让国人感到傲慢与骄傲。目前,除了由美俄等六家西方航天机构共同建立的国际空间站之外,另一个就是中国自主建筑的天宫系列空间站。信任中国空间站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更多惊喜。开设“天宫课堂”彰显出中国科技独立自强精神,只要我们依靠自己的力气努力攻克航空航天领域的科技难题,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坚决
2、自信,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天宫课堂”激荡青少年的爱国激情。中国空间站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群众特殊是广阔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8年前的那一堂课,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赶航天幻想的种子,这次“天宫课堂”第一课更是吸引了广阔青少年,激发出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兴趣。问天试验舱介绍、毛细效应试验展现、水球变“懒”试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现象让广阔青少年在感知宇宙神秘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信念与力气。 “天宫课堂”激发中国人的壮志豪情。“天宫课堂”通过央视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和载人航天工程网广泛征集授课内容、互动提问和创意建议,择优
3、纳入“天宫课堂”筹划实施,过程分散人心。后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学问和文化,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进展科普教育,开展科普试验,解答广阔青少年提出的各种疑问,无疑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公开课。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2 “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实行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担当“太空教师”,为大家进展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阔青少年展现了四个好玩的科学试验: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试验、水球变“懒”试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这次天宫课堂中还将展现出问
4、天试验舱的一些奇妙设备,包括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试验柜、生物技术试验柜和变重力试验柜等。同学们在地上也进展了上述试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试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究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荣,热闹而又美妙。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很多学问,同时也看到了地球外表和太空的漂亮景象,太空中游览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很多青少年的幻想。 这是“天空课堂”其次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将来,中国空间站会连续利
5、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舞青少们积极探究,弘扬宏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喜爱科学和探究将来的心连续期盼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3 虽然疫情阻挡了我们上学的路,但阻挡不了我们喜爱科学的心。今日我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心情久久不能安静,好像有诉不完的科学情怀。 在空间站里,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教师为我们广阔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试验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它拉近了我们与宇宙之间的距离。在这一个小时里,我大饱眼福,不仅看清了微重力环境下会旋转翻转的扳手,了解了在空间站里微重力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的好玩现象,还知道了在失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如何大显神威这一切让我感
6、受到了太空藏着无穷无尽的神秘。最终,他们还为现场课堂的同学们解答了许多有关宇宙神秘的问题,我多么盼望自己也是现场的一员能向他们请教! 我是一个喜爱科学的人,听完这堂课更加激发了我探究宇宙神秘的兴趣,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探究宇宙神秘,必需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学问,我将不懈地努力奋斗,去实现我的天宫梦。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 2023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为广阔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三次太空授课活动。 “天宫课堂”第三课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问天试验舱,然后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了毛细效应试验、水球变“懒”试验,航天
7、员还为我们展现了如何在太空中趣味饮水、扳手是如何调头的,最终介绍了植物生长讨论工程,进展这些”课程“的同时,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们还与在地面的我们进展了互动沟通。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中我学到了更多的载人航天学问,对科学的兴趣变得更加剧烈,特别感谢航天员们的科普。 时至今日,天宫课堂已经开启了三次课程,它对于我们青少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天宫课堂培育了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兴趣,为后续科学教育的进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青少年是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后备力气。一个国家的崛起,从青少年喜爱科学开头。全部幻想的萌发,都可能来自生命体验中一次微小的触动。天宫课堂给很多青少年带来了这样的感受。 科学教育水平的
8、提高不行能一蹴而就,与国家科技进展程度、教育整体质量等因素环环相扣。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 “天宫课堂”,一个曾经仅仅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和科幻小说中的名词,如今却成为了漂亮的现实。2023年12月9日,“天宫课堂”进展了首次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与地面课堂师生互动沟通;2023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其次课开讲;再到今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样一场又一场的奇妙的课堂体验,进一步拉近了社会群众特殊是青少年与载人航天的距离,使他们一度被引燃的探知航天神秘、学习航天学问的热忱持续高涨。 然而,每一次简洁而好玩的“天宫课堂”背后,都不是简洁的操作,
9、而是凝聚着诸多航天科研人员的才智和汗水。既要满意广阔师生的实际需求,选取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想了解的学问,又要结合空间站的设施条件,同时还要将课程环节设计得奇妙而好玩,经过如此专心地“备课”,这堂课着实令人布满期盼。 一堂“太空课”,何以如此牵动国人的心?就在于它的意义远不只课堂上的内容展现,而是其背后所彰显的宏大精神和带给国人的自信与力气。通过天地对话,能够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探究精神,进而点亮他们的科学幻想。从一次次的科学演示和叙述中,孩子们能切实感受到科学的微妙,并从中感慨航天科技的威力,民族自尊心、自信念、骄傲感也会油然而生。一堂科学课,无疑也是一堂爱国主义和抱负信念教育课。 从“嫦娥”探月
10、、“长五”飞天、“天问一号”胜利着陆,到“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游览星辰,中国的科技进展一日千里,这背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开拓创新、永攀顶峰的拼搏与进取。科技强国之路上,我们的接力棒不但要一代代传下去,而且要一代比一代更出彩。 科技梦与中国梦严密相连。青少年是祖国的盼望、民族的将来,理应高擎科技强国的接力棒,树立远大抱负,弘扬科学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6 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轨介绍展现中国空间站问天试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试验、水球变“懒
11、”试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讨论工程介绍。为广阔中国青少年展现了一个与地球重力世界不同的太空世界。 这是世界上最大、讲台最高的课堂。距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太空,中国航天员们展现自己工作生活的场景,进展太空试验,6000多万学生和围观直播的”亿万观众仿佛置身宇宙时空。“天宫课堂”让国人亲眼见证中国航天进展的成就、科技独立自强的成果,也将点燃很多中国青少年的科学幻想。 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试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群众特殊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喜爱航天事业具有特别优势。 “天宫课堂”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激发了空前的爱国热忱。
12、这次太空授课活动,所传递出的社会意义远远大于科普意义,让人从中感悟到祖国的强大。旧中国积贫积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翻身做仆人,中国有了自己的空间站,从太空空间站中人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广阔青少年要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志,把爱国情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追赶幻想,立志成才。 “天宫课堂”蕴含着科技自信的“中国密码”。国家强则科技强。科学技术表达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建有空间站的国家之一。几十年来,广阔科技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技攻关,勇于创新,致力于走中国自主研发科技道路,打破了技术封锁和垄断,呈现了中国科技自信的一面,令世界侧目。使命在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宫课堂第三课 天宫 课堂 第三 观后感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