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教案(18篇).docx





《《赠汪伦》教案(1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赠汪伦》教案(18篇).docx(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赠汪伦教案(18篇)赠汪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教学赠汪伦理解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解释有关词语和诗句,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了解了不少诗人,谁能说说你知道的闻名诗人(陆游,李白等) 师: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唐代)板书: 我们学过李白的那些诗?指名和集体背诵,师略加表达诗表现的意境。 师:今日我们学习李白的又一首诗赠汪伦 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出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爱喝酒,于是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常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
2、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愿来,于是想出了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同意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仆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一每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师:看课题,谁赠什么给谁?(李白赠诗给汪伦) 师:什么叫七言绝
3、句?七言绝句是一种旧诗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师:今日我们共同来学习这首诗生齐读赠汪伦 二、解诗。 教师范读,指名学生试读,齐读。 逐词逐句解释 生:乘舟坐船;“欲”准备,这句诗的意思是:李白我乘坐上船刚刚要走。 生:忽突然;闻听到;踏歌用脚步打节拍,边走边唱。 师:什么叫“踏歌”,唱歌时从脚踏地作为节拍,边走边唱,就叫做“踏歌”,至于汪伦当时踏歌是怎样的节拍与声调,等会作争论。 生:这句诗的意思突然听到岸上传来合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是汪伦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生:不及比不上;情情意,感情。 连词解句意 整句诗的意思: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 自己说说诗的意
4、思,指名说。 三、了解诗的意思。 师:汪伦对李白情意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 生:表现在汪伦写信热忱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作客每天用美酒盛情招待李白。 师:1米=3尺,千尺相当于333.3米。假如一层楼高4米,比83层楼还高。 师:用“千尺深”的潭水,也比不上他们之间的情意深,可见他们之间的情意有多深了。 师:可以想象,当时李白听到汪伦带着男女老少踏歌前来送别时,心情何等感动,因而当即赋诗赠送,那么汪伦“踏歌”时是什么样的节拍?又是什么样的歌声?我们来争论一下。 生:汪伦可能用一种较缓慢的脚步,较凄凉的声音。由于和好朋友李白就要分别了, 生:急促高亢,由于商定的时间快到了。 生:较快宏亮,虽是送别,
5、还会有相逢时机。 师:我倾向于用较快的节拍,宏亮的声音。这种推想,由于李白的赠诗中没有伤感的心情,而且插图上李白的表情也没有伤感的表现,可以证明这种推想是正确的,本诗虽写的是与友人分别,却感情奔放,形成了本诗特有的风格。 齐读本诗。 师:桃花潭水真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的“假设”,那么两句诗连在一起,可用上什么关联词来解释? 生:用上“哪怕也”解释,意思: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 生:用上“假如就”,解释:假如就。 生:用上“即使也”解释:即使也 生:用上“就算也”解释:就算也 生:用上“纵使也”解释:纵使也 师:同学们,汪伦先用写信邀请李白来家乡做客,接着用美酒盛情招
6、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村民踏歌相送,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大家想想,用感慨句,反问句来解释这两句,能不能表现李白此时感动的心情呢? 生:感慨句解释: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呢? 生;用反问句 那里比得上呢? 怎么比得上呢? 生:还可用设问句桃花潭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四、了解本诗的写作方法。 师:桃花水有千尺深吗?(没有) 师: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夸大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整句又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方。 师:这里用“夸大、比方”手法,为的是表现什么? 生: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意深,朋友间的深情厚
7、谊。 师:我们怎样读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指名读,齐读。 有时间、背或抄。 赠汪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熟悉“赠、汪、伦、舟、欲、踏、潭”7个生字,会写“汪、乘、舟”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诗气氛的营造,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到友情的珍贵,并乐于与 人交朋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稳固旧知 1、(出示李白像)请你认真观看他的衣着神情,猜猜看他是谁? 2、你知道李白的哪些事情呢? (指名说,并补充李白简介:李白是唐朝闻名诗人,被称为“诗仙”,流传下来的诗作有一千多篇。)
8、3、我们学过李白的哪些诗呢?(静夜思)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1、过渡:李白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有个叫汪伦的人很想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开头李白一生只喜爱游山玩水、喝酒作诗,怎么邀请他才回来呢? 2、教师要把这个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送给最仔细地同学。 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请看教师板书课题。这个“汪”字是今日我们要写的生字,请大家拿出手指,跟教师一起写一写。三点水的其次点要压横中线,右边的“王”字稍稍向左靠。请大家在自己的书本上描一个写两个。 2、谁能给“汪”字找找朋友?(相机出示词卡“泪汪汪、汪洋大海”,生齐读) 3、想读一读这首流传千古的诗吗?请翻开课本,自己读一
9、读这首诗,借助古诗下面的拼音把诗读通、读顺。 4、教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读得怎么样。(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一人一句读) 5、(出示课文插图)猜一猜哪个是李白,哪个是汪伦?为什么? (依据学生答复,相机出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A、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B、请留意这几个字的意思:行:离开;舟:小船;闻:听到 C、指导书写“乘舟”两字。 D、这句诗写的是李白将要离开,汪伦唱踏歌送他的事情。 6、李白有没有想到汪伦会来送他?你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A、引导发觉“忽”,突出惊喜,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状况下离开的。 B、汪伦在人来人往的路边这样唱着、舞着,表达着他对李白的深厚友情。 7、别具
10、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这一切深深打动了李白,所以他忍不住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A、请在这句诗中找出一个表示数量的词语。这里的千尺并不是真正的指一千尺,而是一种虚指,是一种夸大的写法。 B、即使桃花潭的潭水有千尺深,可是它比得上汪伦送我的情意吗?哪个词语告知你是比不上的? C、你能选择一个关联词语把这两句诗联一起吗? D、多么深厚的感情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四、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1、假如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回想着这几天好友的盛情招待,你忍不住吟道 2、假如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看着好友以如此特殊的方式为你送行,你忍不住吟道 3、假如你就是李白,你站在
11、船头,不知这种与好友一起喝酒作诗的欢乐日子何时才有,你忍不住吟道 4、假如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头,闭着眼悄悄体会好友的深情,你忍不住吟道 五、拓展学问,布置作业 1、古时候这种写离别之情的送别诗有许多,我们来看一首唐朝诗人高适的别董大。 2、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课文后面的默写古诗。 赠汪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爱读古诗吗?你最喜爱哪一位诗人? 2、今日,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
12、:李白了解他吗? 课件(1):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沟通资料。课件(2):出示李白简洁介绍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二、解题 1、看教师写课题。强调:赠板书:赠汪伦 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四周的一位村民。 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赠 2、一起读读课题,好吗? 3、解题:赠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 4、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生性豪放的李白毕竟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来赠给汪伦呢?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课件(3):出示古诗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自由拘束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有不懂的地方,可以
13、同座位沟通沟通,也可以待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指名读古诗。 (你读得很通顺、很流畅。你的声音特别洪亮。 你的声音真好听,假如能再留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4、学生沟通。在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吗? 欲:将要忽闻:突然听到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 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5、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也许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预备远行,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四、再读古诗,感受诗情 1、过渡: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特别好玩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2、教师
14、配乐讲故事,课件(4):出示故事 3、同学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体会李白与汪伦的这份深情厚谊。轻声读,带着感情读,在读中体会。 5、沟通: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详细的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 深千尺:虚指,夸大的说法。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教师引导:同学们,诗歌的艺术夸大,到达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寻常言语缺乏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大。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15、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件5:出示诗句)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在这十几天中,汪伦和李白会做些什么呢?(课件6:重新消失古诗) 教师介绍,深化故事内容:李白一生豪放,而汪伦也是豪爽之人,在这十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招待李白,两人一起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谈诗歌,一起吟诗作对,一起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过得特别开心。 (3)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的用水深来比方情深。 板书:水深情深 (4)同学们,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
16、清楚是想说 (5)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 板书:更 (6)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肤浅、清亮,正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意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通过朗读把这样深厚的感情,表现出来? (7)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6、过渡:李白与汪伦虽只相处了短短数日,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此时,站在船头,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7、有人说,豪放的李白不想伤感,便留下书信一封,想要不辞而别。可是想到当日与孟夫子一别,便十几年不能相见;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见
17、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突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时的李白,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必定会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1)教师指导:你们知道吗?可以踏而歌之的,必定是昂扬激越,或是轻松欢快的。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李白不禁又想起了 (2)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有意装作不知,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谁来读读这一句,读出这种惊喜的语气? (3)你们看,汪伦是多么理解李白的豪放性格啊!此时此刻,望着匆忙赶来的汪伦,李白肯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会对汪伦说些什么?汪伦又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同座位一个演李白,一个演汪伦,在下面说一说,好吗?(
18、引导:抱拳相向,依依惜别) (4)学生情境表演,指名两对学生表演。 8、同学们演的真好,你们从这薄薄的28个字中,悟出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真不简洁。 9、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三读古诗:(配乐) (1)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齐读) (2)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悲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齐读) (3)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潇洒豪放,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 五、扩展延长 1、同学们,这
19、番离情别意是那样的熟识,望着踏歌赶来送行的汪伦,我们好像又观察了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好像又听见了他那深情的吟唱 (课件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 假如说李白对汪伦是以诗相赠,那么对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齐读) 2、我们又仿佛观察了李白送友人始终来到城外,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只好在立刻和友人挥手告辞,望着他的身影慢慢地消逝在夕阳下 (课件8:送友人诵读) 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这首诗中的友人虽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却流传至今。 (齐读) 3、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自古以来,离愁别绪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
20、 (课件9:推举阅读) 4、像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5、引导学生朗读、观赏一组描写送别的诗作。 (1)诗人高适,在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身怀绝技却无人赏识的音乐家董兰庭 (2)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旧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3)今日分别,来日必会有重逢的一天,就像这原上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4)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即使远隔天际,不也犹如近邻一般吗? (5)元二是王维的朋友,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借一壶独酒,送友人西出阳关 6、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赠汪伦 教案 1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