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精选关于林业调查报告5篇.docx
《2022精选关于林业调查报告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精选关于林业调查报告5篇.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精选关于林业调查报告5篇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21世纪是生态世纪,树立新的生态意识,寻求新的发展战略,走生态化之路已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那2022林业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2林业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22精选关于林业调查报告(一) 一、我省基层林业站建设简要回顾 回顾我省林业站建设发展历程,大致经验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1956年至1987年的缓慢发展阶段。为适应林业建设须要,我省于1956年起先在重点林区设置区、乡(镇)林业站,但发展始终比较缓慢。到1987年底,林业站只有551个
2、,职工仅1995人。二是1988年至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1988年原国家林业部将林业站建设作为林业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利用35年时间把区、乡(镇)林业站建设好。我省即把建站设员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林业站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快速。截止1992年,全省已建有林业站1095个(占乡镇总数的61.9%),站员4006人,其中正式职工2627人。三是1993年以来的标准化建设阶段。1993年6月,全省林业站工作会议在东至县召开,探讨和部署林业站开展标准化建设,标记着我省起先了以核定林业站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养,加强站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制度、图表及档案管理建设为中心;以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职能
3、,加快林业站自身经济建设及廉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省紧紧围绕林业站标准化建设这根主线,巩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发挥林业站的多项职能作用,为实现“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林业其次次创业和绿色长廊工程目标做出了主动贡献,现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之中。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省保留单独设立的基层林业站有806个,在农林水综合站加挂林业站牌子的挂牌林业站301个,另有综合站284个。全省各类站共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实有林业正式职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经有76个县(市、区)获得了国家林业部(局)确认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合格县”称号。 二、林业站存
4、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林业站机构不稳定 据摸底调查,从总体上看,目前我省山区及重点丘陵、平原区基层林业站机构较为稳定。21个山区县基本上以乡镇设立林业站,其它重点丘陵、平原区县多以26个乡镇设立林业中心站或在重点林业乡镇设立林业站。而在一般平原区和丘陵区,如阜阳、亳 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县(市、区)均为设立综合站;巢湖、安庆、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县(市、区)多为在综合站的基础上加挂林业站牌。全省单独设立806个林业站,较XX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个林业站缩减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缘由在于,自1992年开展撤区并乡及乡镇机构改革以来,我省林业站就始终受到“撤并”的影响。X
5、X年9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后,各地又起先撤并林业站机构,下放林业站管理权限,大幅度裁减林业站人员。据统计,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严峻时的XX年底,全省实有基层林业站72 3个(较XX年缩减45%),落实核定林业站编制3035人(较XX年缩减43%,占省编委核定全省林业站编制数的52%),实有职工3221人(较XX年缩减39%)。与国家加快林业发展的形势,与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实际须要不相适应。林业站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稳定难以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当实施。 (二)人员编制少,事业经费难落实 本次调查,各地均反映林业站人员编制少,且多数山区县林业站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
6、额拨款,加重了林业部门的经费压力。如灵璧县有21个乡镇,设立6个中心站,核定编制才18人;宁国市是我省重点山区县,全市19个乡镇办均单独设置了林业站,核实编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该市有林业用地面积275万亩,站人均2.5万亩。金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430多万亩,全县29个乡镇林业站,只核实编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积近5万亩。都与安徽省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山区乡镇站编制基数为3人,每1.5万亩林业用地增编1人的规定要求有较大出入。又如重点山区县休宁县,全县39个林业站,定编128人,站均编制只有3.28人。而且,该县林业站事业经费得不到保证。县财政每年总体上
7、划拨给县林业局的事业经费只有42万元。导致该县32名农夫技术员(包括从社会上招收的“林政员”、“林管员”和“林业基金代征员”),1997年参与了黄山市人事、林业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考核,被择优聘用;XX年又参与机构改革中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身份虽已解决,但其工资等待遇却始终不能兑现。近几年来,时常有上访发生。类似的状况在绩溪、岳西、潜山、霍山、金寨等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据摸底调查统计,全省各类站共核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其中,单独设立林业站的59个县(市、区)设立780个林业站(注:还有濉溪、肥东、无为等县少数乡镇设有林业站,多数乡镇为综合站,故未计其中), 下达编制3033人,站均3
8、.89人;有18个县(市、区)设立301个挂牌林业站,下达编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个编制多属综合站中落实林业人员。全省各类站实有林业正式职工中还有23%的人员事业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管理体制不顺,林业站职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多种多样。据调查,全省有35个县(市、区)483个林业站“三权”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分布在山区县和设立林业中心站的县;有23个县(市、区)157个林业站和89个挂牌林业站实行双重领导;还有20个县(市、区)148个林业站和212个挂牌林业站,18个县(市、区)18个林业站和284个综合站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
9、体制。 金寨、青阳、桐城、埇桥、萧县、濉溪等县(市、区)普遍反映,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与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同时,多年来一些地方将林业站“三权”下放与收回几经反复,动摇了基层林业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如在工资兑现上,林业站“三权”下放的青阳县,庙前乡财政只拨给林业站基本工资(占70%)的80%,而浮动工资(占30%)、123元津贴工资等一概不发,林业站职工在家扎大扫把卖,每月只能牵强兑
10、现基本工资。 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特地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特地的林业站管理机构。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林业站(造林科)、资源科(股)、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省、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 2022精选关于林业调查报告(二) 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深化贯彻执行*中心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确定(以下简称中心确定)及*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心确定的实施看法(以下简称河南省实施看法),探究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径,促进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资源林政管理处组织开展了我省林权流转状况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省林权
11、流转的基本状况 林权流转既是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途径,我省自上世纪80年头以来,特殊是中心确定和河南省实施看法发布以后,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林权流转势头迅猛,取得的成效明显。通过林权的合理流转,使林地全部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别,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源增量、农夫增收、社会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权流转的主要内容 我省林权流转的重要内容包括林木全部权流转和林地运用权流转,以及林地运用权和地上林木全部权同时流转。其中,以林地运用权的流转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
12、旁、沟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运用权为多。如洛宁县早在1993年就出台了关于出让“四荒”运用权,加速“四荒”开发的确定和关于出让“四荒”运用权的实施细则。1995年以后,*、*、*、*、*等地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发治理“四荒”,拍卖、承包其运用权的看法或确定,*县、*县、*县等很多县(区)也出台了相关确定或详细的实施方法。 (二)林权流转的发展过程 我省的林权流转行为,始于二十世纪80年头后期,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由农户承包自主经营,平原地区的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的树木,实行树随地走,作价转让给农户经营,林木全部权发生了流转;山区
13、大面积的集体林、果园由懂经营会管理的农夫接手承包,林木连同林地运用权一起发生流转。二十世纪九十年头中后期,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四荒”的开发治理,农夫投资经营林业的主动性越来越高,从起先承包几米的路段、河段,发展到承包经营一条路、渠或一条河段;从承包经营几亩、几十亩林地发展为买断几百亩、几千亩的荒山经营权;从小片荒山荒坡开发利用发展到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随着林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方式的不断更新,林地运用权流转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涉及面不断拓宽。森林法的修订、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实施、中心确定的出台,使林权流转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局面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三)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1、拍
14、卖 拍卖是指依照有关规定对林地进行资产评估,确定底价后,实行拍卖会,由买方竞价,报价最高者中标,与卖方签订合同(协议),出资买断肯定时期的林地运用权或林木全部权,并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自主经营管理,收益全部归中标人的流转形式。在拍卖过程中,允许各类投资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竞标购买,同等条件下本地人员优先。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允、公正、公开”的原则,比较受群众的。且这种形式转让,一般成交价都要高于底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或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 2、承包经营 承包经营是指根据有关规定,当事人双方协商一样,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由承包人按合同约定向发包人支付承包费用,取得林地运用
15、权,自主进行植树造林、经营管理,收益完全归承包人全部的流转方式。承包经营中,承包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农户、法人单位或合伙组织。承包经营是起步最早的一种林权流转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方式之一。 3、联合(合作)经营 联合(合作)经营,是指由多个投资主体以土地运用权、林木经营权、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作为合作条件,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收益按比例分成的经营方式。联合(合作)经营主要是通过民主协商,以联办合作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如鲁山县赵村乡国贝石村布朗李园艺场,经营面积1000亩,*市房产局职工王保宪以30万元资金入股,国贝石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林业技术员以技术入股,建立董事会,联合经营管理。
16、 4、林木认领托管 所谓“林木认领托管制”是指:托管公司首先通过承包等方式取得国有或集体林地运用权和林木全部权,然后面对社会吸引自然人(主要是城市市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自愿认领肯定面积的林木,获得其林地运用权和林木全部权,再由认领者将其所认领的林木托付给托管公司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管理至采伐的一种林权流转形式。托付方根据协议约定的价格和付款方式向托管公司交纳托管费用,托管方根据专业化水平对所托管的林木进行集约化管理,并确保林木生长量达到约定的蓄积,此种林权流转形式20*年起在我省新兴。 二、林权合理流转产生的主动效应 (一)拓宽了林业投资渠道,增加了林业投资主体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
17、化,林权流转的加速,全社会投身林业建设的主动性和主动性亦随之高涨,非公有制林业形成并快速发展,林业建设资金的打破了过去长期依靠政府的局面,林业建设主体实现了由过去单一行业建设项社会多元化参加的转变。以桐柏县为例,1999年以来,全县非公有制林面积达18.5万亩,占全县五年来造林总面积的67%,参加经营的企业、单位、个人2452家,累计吸引投资3800余万元,占同期全县林业总投资的70%。 (二)盘活了林业资产,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林权流转前,宜林荒地、四旁隙地等长期闲置不用,或安排给无力经营者,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土地作为生产力要素,其运用价值难以实现,形成死滞资产。同时,社会上一些闲散资金没有找
18、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因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林业上一些技术人员和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没有施展的空间。通过林权流转,实现了林地资源、资金、劳力、技术等各种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活了资产,富了群众,稳定了社会,发展了林业。 (三)扩大了有林地面积,增加了森林资源的总量 投入的增加、资源的优化组合必定地带来了资源量的增加。仅就桐柏县而言,1999年的有林地面积为118万亩,目前,已增加146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从116万立方米增加到1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37.8%提高到42.1%。 (四)提高了造林质量,有效爱护了资源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是说造林不易,管护更难。过去植树造林产权收
19、益不明确,群众主动性差,造林成活率低,管护困难,“年年造林不见林”。通过林权流转,明确了产权,保证了收益,“谁造谁有”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广阔林农有了实实在在的拥有感,造林护林主动性极大提高,前期造林舍得投入资金选良种、栽壮苗,高规格高质量栽植,后期管护细心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象种粮一样育林、象管田一样管林”。在自己加强管理的同时,还主动学习林业法规政策,加强了对他人毁林的防范,乱砍滥伐等现象明显削减,资源得到了较好爱护。 (五)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了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林权的合理流转,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紧密结合。经营者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主动与林业科研单位建立
20、协作依托关系,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促进了林业科技进步,加快了林业科技建设步伐。如桐柏县,近五年来,共引进优良树种15个,良种接穗(芽)100万节,推广优良品种58个,应用新技术、新成果36项,造林成活率、良种率均在9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 (六)增加了农夫收入,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非公有制林业,使经营者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围绕市场进行生产和经营,依据市场供求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和树种结构。在实现了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朝气和活力,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对桐柏县的调查,全县依靠发展非公有林业经济脱贫致富的农户达
21、XX余户,占全县脱贫农户总数的30%。 (七)开拓了一条就业途径,减轻了政府压力 经营“绿色企业”,风险小,效益长久,为机关富余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及城镇无业青年供应了就业、再就业门路,也为一些单位和企业兴办经济实体、走兴林致富开拓了新的途径。如桐柏县风扇厂下岗职工杨某,在朱庄乡购买荒山200亩,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并在林间套种中药材及牧草,每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依靠林果业摆脱了逆境;义马市煤业集团下岗工人王小锋,承包荒山1000亩栽植经济林,实现再就业,被评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好典型。 (八)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次金了区域经济进步 通过林权流转,森林资源的增加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木材加工、
22、林产品加工、花卉经营等,接连形成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灵宝市农夫罗眼科,从1993年起承包荒山4万亩,自筹资金1000万元,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连片杜仲基地。他依托西北农大等院校,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实行综合开发。罗眼科的兄长罗来科承包荒山6000亩,投资150万余元,嫁接梨枣、雪枣等15万株,成立了来科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种植、贮藏、销售一体化,现每年产干鲜枣10万余斤,产值达50多万元。 三、林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关法规政策相对滞后 这里所说的相关法规政策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以建立详细完善的林权流转制度,规范、引导林权流转行为为内容的法规政策,二是以森林资源合理爱护利用管
23、理为内容的法规制度。 第一个方面,1985年,国家体改委、林业部颁发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中提出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规定“遵照林木全部权与林地运用权一样的原则,进行林木全部权及林地运用权的有偿转让”,提出了林权流转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要合理支配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实行家庭或联户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运用权等多种方式治理开发“四荒”,规定了对宜林“四荒”运用权的有偿流转。 1998年4月29日修改后的森林法,增加了第十五条,规定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其林地运用权、采伐迹地运用权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精选 关于 林业 调查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