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第一课时教案[001].docx
《《鸿门宴》第一课时教案[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第一课时教案[001].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鸿门宴第一课时教案 【课前预习任务】 朗读课文至少两遍,结合课文解释与工具书,完成鸿门宴预习学案。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1、 了解楚汉相争的相关史实;了解司马迁及史记;把握和积存文言字、词、句式,疏通文意; 2、 学会抓住关键词阅读文言叙事散文;学会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 过程与方法 3、 略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人物关系; 4、 朗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正确分析熟悉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熟悉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胜项败的缘由。 【教学层次设计】 一、导入,利用破釜沉舟和四周楚歌的成语典故导入;(约5分钟) 二、介绍司马迁及史记。(约3分钟) 三、检
2、查预习学案完成状况;(约7分钟) 四、mp3范读,感受文本的情感基调;(约12分钟) 五、略读课文,找出文本中消失的人物,填表,理清人物关系;(约3分钟) 六、梳理文本情节,把握文本思路;(约12分钟) 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约3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师:(板书破釜沉舟、四周楚歌,并在而这之间正上方打上“?”)这个问号里面,有今日我们要学的课文需要我们解决的几个问题。谁能说出与这两个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 生(七嘴八舌):项羽、刘邦、楚霸王。 师:楚霸王就是项羽。同学们说的很对,主要就是这两个人。但其中有一个人和这两个成语都有关,这个人是 生(齐):项羽。 师:那么谁
3、能简要地介绍一下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和主要故事内容? 生1:“破釜沉舟”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07年,秦围赵,包围了赵国的巨鹿城。项羽受楚王之命率楚兵渡过漳河,命令士兵砸碎做饭用的锅,凿沉了过河用的船,只带了够三天吃的干粮。楚军被推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地,士兵们无一不以一当十,奋勇向前,结果大败秦军,取得战斗的成功。后来,人们就用“破釜沉舟”表示不顾一切,下定决心干究竟。 师:司马迁是什么人? 生1:西汉闻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师:很好,讲得简洁、清晰。“畏缩不前”、“置之死地而后生”、“以一当十”,多么形象啊。说的就是我国古代闻名的战役 生(齐):巨鹿之战。 师:巨鹿之战。时间是
4、公元前207年。(在“破釜沉舟”的左下侧板书巨鹿之战(前207年) 师:等到项羽凯旋,召见诸侯诸将,他们“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都爬着往前走,不敢抬头看项羽。巨鹿之战加速了秦国的灭亡,项羽也以其威猛威震诸侯,初步确立了其霸王的地位,一步步走向其事业的顶峰。(在“破釜沉舟”和“?”之间画上向上的斜箭头) 谁再来谈一下“四周楚歌”? 生2:“四周楚歌”也是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围在了垓下,在粮尽援绝的状况下,刘邦又使用攻心术,让士兵在夜里唱起了楚地的歌谣,使项羽以为楚地全被汉军占据,而丢失了斗志,最终败退到乌江,刎颈自杀。后来人们就用“四周楚歌”表示孤立无援、四周受敌的境况
5、。 师:说得很好。刚刚讲的就是楚汉战斗的最终决战垓下之围。至此,身经七十余战未曾败北的西楚霸王以悲剧而告终。(在“四周楚歌”的右下板书垓下之围(前202年);在“?”与“四周楚歌”之间画上向下的斜箭头) 同学们算一下从巨鹿之战到垓下之围,有几年时间? 生:5年。 师:是啊,短短五年的时间,项羽便由令诸侯“莫敢仰视”的霸王陷入绝境,最终无颜见江东父老,身首异处。是其兴也暴,其亡也速。那么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呢?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另一段“极得意文字”鸿门宴。(板书鸿门宴)“鸿门宴”可以说是项羽兴于巨鹿而败于垓下的转折点,通过学习,我们能不能把这个问号拉直,把它变成感慨号。 首先,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鸿门宴 001 第一 课时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