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心力》说课稿.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向心力说课稿向心力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向心力的实例分析是学生在学习了圆周运动、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之后的一节应用课,也是必修2中的重点内容。并且在整本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对匀速圆周运动进展了较深入的讨论,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匀速圆周运动根本规律的理解,又为接下来要讨论的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等问题奠定了根底。并且本节课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亲密,因此,学好本节课,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又为接下来更好地把握物理规律打下良好的根底。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详细内容,我从如下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节课的教
2、学目标: 2、三维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假如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的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会在详细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能理解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分析和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详细实例。 (3)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会求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特别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2)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使用,渗透特别性和一般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力量。 (3)通过对离心现象的
3、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详细问题必需详细分析,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 (2)通过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明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对待问题。 (3)养成良好的思维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在详细问题中能找到是谁供应向心力的,并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详细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关于对临界问题的争论和分析;对变速圆周运动的理解和处理。 二、教学方法 基于学生的这种现状,这节课我
4、采纳的教学方法是:整堂课采纳启发式教学,利用演示试验使凹凸桥等抽象问题形象化,通过演示试验启发学生思索、分析、归纳物理问题及规律,并采纳问题教学与争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索,并适时组织学生进展争论,使对学生来说比拟困难的问题,在学生们思维与思维的碰撞过程中自行解决。以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法指导 虽然本节课的理论探究性更强,但鉴于学生熟悉的一般规律,还是应当以丰富翔实的物理情景做载体去物理规律在生活中应用。所以学生应当实行这样学习方法: 1、在详细的物理情景及教师的引导下进展探究式学习,表达由物讲理的根本方法。 2、学生应当在详细的物理情景中学会
5、独立的思索与分析,演绎推理、归纳与总结。详细的做法应当是在物理情景中去思索我们的问题,分析它的特点,用我们已把握的学问进展探究式的演绎推理,最终去归纳总结新的物理规律。 3、总之,学生要学会学习学问的来龙去脉,搞清晰从哪“来”往哪“去”,这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四、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就要对学生的学情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匀速圆周运动规律等的根底学问,但在公式的娴熟应用上还存在有问题;在思维力量上,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形象思维力量,但规律思维与抽象思维力量还比拟差。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新课导入 复习
6、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并表达出对于圆周运动你已经理解和把握了哪些根本学问?(用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等来描述做圆周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知道了圆周运动肯定是变速运动,肯定具有加速度;把握了对于圆周运动的有关问题还必需通过运用牛顿其次定律去仔细分析和处理。) (二)新课教学 1、铁路的弯道 6.81并提出问题:火车受几个力作用?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 火车受到4个力的作用,各为两对平衡力,即合外力为零。其中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零,牵引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零,那火车转弯时状况会有何不同呢? 提出问题: (1)转弯与直线前进有何不同? (2)画出受力示意图,并结合运动状况分析各力的关系?(转弯时火车的速度
7、方向在不断变化,故其肯定有加速度,其合外力肯定不为零。) 转弯时合外力不为零,即需要供应向心力,而平直路前行不需要,那么火车转弯时是如何获得向心力的?进一步受力分析得:需增加的一个向心力(效果力),由铁轨外轨的轮缘和铁轨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弹力供应。 问题:挤压的后果会怎样?(由于火车质量、速度比拟大,故所需向心力也很大。这样的话,轮缘和铁轨之间的挤压作用力将很大,导致的后果是铁轨简单损坏,轨缘也简单损坏。) 那么应当如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结合学过的学问加以争论,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画出受力图,加以定性说明。 沟通与争论: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量,结合学问点设计方案,结合受力图发表自己的见解如
8、图6.8l所示:(火车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供应向心力,对内外轨都无挤压,这样就到达了爱护铁轨的目的。)请同学们运用刚刚的分析进一步争论:实际的铁路上为什么转弯处的半径和火车运行速度有条件限制? 2、拱形桥 问题:质量为m的汽车在拱形桥上以速度v行驶,若桥面的圆弧半径为只R,试画出受力分析图,分析汽车通过桥的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通过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在最高点,对汽车进展受力分析,确定向心力的来源;由牛顿其次定律列出方程求出汽车受到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桥面受到的压力:FN=Gmv2/r可见,汽车对桥的压力FN小于汽车的重力G,并且压力随汽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 请同学们进一步考虑
9、当汽车对桥的压力刚好减为零时,汽车的速度有多大。当汽车的速度大于这个速度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把FN=0代人上式可得,此时汽车的速度为,当汽车的速度大于这个速度时,就会发生汽车飞出去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在电影里看到过。) 下面再一起共同分析汽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汽车对桥的压力比汽车的重力大些还是小些?(汽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汽车对桥的压力比汽车的重力大。) 假如汽车不在拱形桥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前面的结论还是否能用?假如不能直接运用,又如何来讨论这一问题呢?(前面的结论能直接运用,不过此时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不等于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即要用上一节讨论变速圆周运动的方法来处理。) 课堂训练 例1:一
10、辆质量m=2.0t的小轿车,驶过半径R=90m的一段圆弧形桥面,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若桥面为凹形,汽车以20ms的速度通过桥面最低点时,对桥面压力是多大? (2)若桥面为凸形,汽车以l0ms的速度通过桥面最高点时,对桥面压力是多大? (3)汽车以多大速度通过凸形桥面顶点时,对桥面刚好没有压力? 解: (1)汽车通过凹形桥面最低点时,在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F和阻力f,在竖直方向受到桥面对上的支持力N1和向下的重力Gmg,如图682所示: 圆强形轨道的圆心在汽车上方,支持力Nl与重力G=mg的合力为N1mg,这个合力就是汽车通过桥面最低点时的向心力,即F向=N1mg。由向心力公式有:
11、N1mg= mv2/R 3、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从刚刚讨论的一道例题可以看出,当汽车通过拱形桥凸形桥面顶点时,假如车速到达肯定大小,则可使汽车对桥面的压力为零,假如我们把地球想象为特大的“拱形桥”,则情形如何呢?会不会消失这样的状况;速度到达肯定程度时,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零?这时驾驶员与座椅之间的压力是多少?驾驶员躯体各局部之间的压力是多少?他这时可能有什么感觉? 假设宇宙飞船质量为M,它在地球外表四周绕地球傲匀逮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航天员质量为m,宇宙飞船和航天员受到的地球引力近似等于他们在地面上的重力,试求座舱对宇航员的支持力,此时飞船的速度多大?通过求解,你可以得出什
12、么结论?(运用牛顿其次定律可解得:宇宙飞船的速度为,再对宇航员进展分析可得,此时座椅对宇航员的支持力为零,即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4、离心运动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的作用,它会怎样运动呢?假如物体受的合力缺乏以供应向心力,它会怎样运动呢?发表你的见解并说明缘由。(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的作用,它会沿切线飞出去,如体育中的“链球”运动,运发动手一放后,“链球”立刻飞了出去。) 假如向心力突然消逝,物体由于惯性,会沿切线方向飞出去。 假如物体受的合力缺乏以供应向心力,物体虽不能沿切线方向飞出去但会渐渐远离圆心这两种运动都叫做离心运动。 争论与思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物体
13、做离心运动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离心运动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你能说出这些例子中离心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吗? 板书设计 第3节向心力的实例分析 1、铁路的弯道 (1)争论向心力的来源: (2)外轨高于内轨时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是使火车转弯的向心力 (3)争论:为什么转弯处的半径和火车运行速度有条件限制? 2、拱形桥 (1)思索:汽车过拱形桥时,对桥面的压力与重力谁大? (2)圆周运动中的超重。失重状况。 3、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4、离心运动 (1)离心现象的分析与争论。 (2)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向心力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新老教材比拟 老教材是从日常现象观看、猜想向心力会与什么因素有关,然
14、后运用掌握变量法(利用向心力演示仪)得出向心力的表达式,再依据牛二定律推导出向心加速度表达式,对向心加速度表达式an没有进展理论推导,总体思路是由向心力这个本质到向心加速度这个现象。 新教材的设计思路正好相反,从现象到本质,从特别到一般,教材先从生活,生产中许多圆周运动的现象得出速度方向变化必需要有加速度,在通过数学推导(表达极限思想)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再依据牛顿其次运动定律推导出向心力的表达式。教材到这儿本可以完毕,但是新教材,通过圆锥摆试验粗略验证了向心力表达式(以前是向心力演示仪),这个验证明验起到了一举三得的作用: 验证了向心力表达式的正确性 验证了向心加速度表达式的正确性 验证
15、了匀速圆周运动是由合外力供应向心力。 向心力不是详细的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甚至是每个力的分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 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的曲线运动,表达了从特别到一般的思想,在处理一般曲线运动时也采纳微分思想 2、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都是很重要的曲线运动,为了学习向心力前面已有许多学问铺垫,如:曲线运动的方向、条件、描述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物理量,包括向心加速度。这是前,那么后呢?学好本节可以为本章应用局部及万有引力学问做必要预备,所以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乃至本册的重要内容。 二、三维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
16、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效果力; (2)把握向心力的表达式,会计算简洁情景中的向心力。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向心力的存在,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从牛顿其次定律角度理解向心力表达式,进一步体会力是产生加速度的缘由; (3)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试验操作中培育学生的动手习惯,提高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2)让学生感受胜利的欢乐,体会试验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探究的重点与难点 1、本节教学重点: 圆锥摆试验的探究过程。 牛顿其次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在前面学习抛体运动的根底上,有学习圆周运动,让学生了解牛顿运动定律
17、不仅适用于直线运动,同样适用于曲线运动,让学生体会牛顿力学的魅力。 明确1、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2、向心力确实定方法与公式。 2、教学难点: 圆锥摆试验及有关物理量的测量(难就难在你不敢去尝试,我预备了这个演示试验,预先我也测了一下,结果还可以,误差很小,我觉得即使误差大,也要去尝试,做比不做好,让学生体会验证明验过程)。麻烦可能会出在 怎样点悬 怎样保证做圆周运动 怎样测高度 1、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 2、圆锥摆试验及相关物理量的测量。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纳“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意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制造思维的培育,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提
18、出问题科学猜测设计试验科学探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它不仅重视学问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得学问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活动约占课时2/5。课堂气氛将较活泼。能真正表达“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流程(时间安排贯穿其中) 1、导入新课(3分钟) 制造学习圆周运动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引入新课的知道思想。举例和展现生活、生产中、体育竞赛中的一些圆周运动的例子,如我在课件里就安排了几段动画。如:双人滑冰的动画轻绳牵好小球在光滑冰面上做圆周运动等,引导学生观看归纳出他们的共同特征。让学生思索圆周运动的条件,以及怎样满意哪些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教学的轨迹。
19、 2、新课教学(30分钟) (1)受力分析及规律总结向心力(8分钟) 课件展现几个圆周运动实例,引导学生对物体进展受力分析,让学生发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指向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力命名的,再引导依据牛二定律及所学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推导出向心力的表达式。到这儿会有疑问向心加速度本身数学推导得出,再推出向心力这两个公式牢靠吗?有没有方法验证? (2)进入圆锥探究试验,理论推导及试验验证(本局部既重也难,时间1518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试验,课件展现问题(原理、器材、需测数据表格)时间23分钟可以争论,好了以后学生汇报(照阅读提纲)
20、学生汇报,教师点评、分析可不测r、m(通过投影片)引导学生设计试验,记录表,与学生共同参加演示试验(测长度、可以教师测,学生帮忙,与学生一起数圈)采集好数据后,当场进展计算。转变高度,再做一次,学生争论评估试验误差。有无改良方法。再介绍几个典型的圆周运动,如物理跟转盘一起转动, (3)解决问题及课堂拓展(8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向心力的特点及规律,得出向心力的公式,通过课本的习题进展稳固练习所学学问点到达学问融会贯穿的效果。 (3)课堂小结(2分钟) (4)本和教学实施都落实了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表达了新课程的精神,实行“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启发导学”的新教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
21、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受了“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试验试验探究分析与论证沟通与合作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亲身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试验探究,让学生人人参加,亲身体验探究过程,活泼学生思维,并在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教师结合演示试验,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堂帮助教学资料库”的教学课件,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5)作业布置 (a)P22 15。 (b)尝试课本P22“做一做”试验,可以当场尝试,如就地取材,塑料胶带或线牵小球做圆周运动。 六、板书设计 向心力说课稿3 敬重的”各位评委、各位教师: 大家好! 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向心力向心加速度,首先我对教材进展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
22、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曲线运动的第五节学问,在教材的第86页至89页。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节是本章承上启下的重要学问,学好这节内容,一方面可以深化前面所学的匀速圆周运动学问,另一方面又为后续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打好必要的根底。 教材先讲向心力,后讲向心加速度,回避了用矢量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这个难点。在教材中先通过实例来引出向心力概念,再通过探究性试验给出向心力公式F=mr2或F=mv2/r,之后直接应用牛顿其次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a=r2或a=v2/r,这样由易到难,由详细到抽象,顺理成章,便于学生承受。 2、教学目
23、标:依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通过观看、试验操作,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并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力量目标:通过试验让学生懂得用掌握变量法来讨论物理问题,培育学生的试验力量、分析力量、概括力量,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沟通、学习、互动。 、情感目标:通过情景视频的引入,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试验操作,培育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学生如何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公式。另外,由于向心力的概念比拟抽象,学
24、生往往简单把向心力当作性质力处理,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应为学生怎样建立向心力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接下来说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况分析已经有了肯定的根底,也学习了牛顿三大定律,初步具备了以加速度为桥梁的运动与力的关系的学问体系。他们的奇怪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且有屡次小组合作阅历。但他们的规律推理力量和抽象思维力量不是很好,不注意对学问内涵的讨论,对物理的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概念比拟抽象,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在教学中我利用实例来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再由试验来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圆
25、周半径、线速度的关系,而后用牛顿其次定律引出向心加速度方向和大小,这样符合教材编写的意图,突出概念教学的物理过程,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过程。 (三)【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表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纳“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创设情景,引导探究,让学生自觉提问,大胆猜测,动手操作,合作沟通。 (四)【教学用具】: 为了强调了物理试验的真实性,为了突出媒体创设情景的有效性,我预备了多媒体器材、课件、向心力演示器、小球、橡皮擦、细线、小刀等作为本节课的教具。 (五)【教学过程】这节
26、课为了表达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我在公开课上这样开门见山:同学们熟悉我吗?全体同学会异口同声答复:“不熟悉。”,这时我自我介绍说“我叫向心力,我的兄弟叫向心加速度。”这样就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同时活泼了课堂气氛,为新课教学的顺当进展建立了良好的根底。 其次个环节:新课教学: 1、理解向心力概念: 播放视频:首先我播放我国运发动赵宏博和申雪把戏滑冰夺冠视频、嫦娥一号飞天模拟视频以及过山车视频。这样就自然地引领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物理,懂得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效劳于生活,且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也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举
27、例:接着我让学生在观看了视频的根底上自己举例,学生可能会举:中国的杂技(飞车走壁、水流星),旋转餐桌上的碗等例子。 提出问题:在学生对圆周运动有了充分的感性熟悉根底上,我引导学生就圆周运动从力和运动的关系方面提出几个问题,学生争论后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物体会做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如何?等等 试验讨论: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切身体验,我让学生分组用手拉住绳子一端,使小球在光滑桌面上做圆周运动。 观看思索:同学们试验后会思索这些问题:小球受到哪些力作用?是哪个力在使小球做圆周运动?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这个力起什么作用?待学生争论分析后教师播放视频:小球在光滑的圆盘上运动并同时答复以上
28、问题。 教师总结归纳:教师最终总结 2、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在理解了向心力概念和方向后会疑云又生,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大胆猜测:我首先让学生分组用绳和橡皮擦来体验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时鼓舞他们大胆猜想,大胆体验(他们有的会把橡皮擦用小刀切一局部来体验向心力的变化,有的会转变细线的长度来体验,有的会转变转动的速度来体验),他们体验后会得出向心力与质量、线速度、半径有关。 设计试验:接着教师供应向心力演示器,用视频介绍其构造和原理(匀速转动手柄,可以使塔轮、长槽和短槽匀速转动,槽内的小球就随之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小球向外挤
29、压档板,档板对小球的反作用力供应了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同时,小球压档板的力使档板另一端压缩弹簧测力套筒里的弹簧,弹簧的压缩量可以从标尺上读出,该读数显示了向心力大小。)同时建议学生用掌握变量法来探究向心力与质量、线速度、半径的关系。 分组试验:紧接着学生分组演示试验,教师适时指导。 学生甲组:首先学生甲组在保持半径和线速度一样的状况下探究F与m的关系 学生把质量比为2:1的钢球和铝球放在半径一样的两个旋转臂上,同时把皮带放到转速比为1:1的两个传动轮上。经过试验,学生争论后会得出向心力与质量成正比。 学生乙组:接着让学生乙组在保持半径和质量一样的状况下探究F与的关系 学生把质量一样的两
30、个钢球放在半径一样的两个旋转臂上,同时把皮带放到转速比为2:1的两个传动轮上。经过试验,学生争论后会得出向心力与线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学生丙组:最终学生丙组在保持线速度和质量一样的状况下探究F与的关系 学生把质量一样的两个钢球放在半径比为1:2的两个旋转臂上,同时仍把皮带放到转速比为2:1的两个传动轮上。经过试验,学生争论后会得出向心力与半径的倒数成正比。 合作沟通:学生试验演示完后,让学生分组争论,对以上试验结论进展归纳总结并得出结论:F=mv2/r或F=mr2 归纳总结:教师在学生争论总结后,播放视频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探究过程:发觉问题进展猜测探究讨论得出结论最终指导实践。并指明这是讨论物
31、理问题的根本思路。 3、向心加速度:有力就有加速度,学生在知道向心力的方向和大小后,自然就会得到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教师再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牛顿其次定律推出向心加速度公式或,同时得到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教学流程图 (六)【布置作业】为了学以致用,我布置了如下作业:课后练习五:(1)(7) (七)【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一目了然,我采纳了网络式板书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 向心力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局部以及万
32、有引力学问作必要预备。 二、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力量目标:懂得用掌握变量法讨论物理问题,培育学生的试验力量、分析力量、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讨论方法和科学讨论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的关系 2难点: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公式a=rw2和a=v2/r 四、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到达能敏捷运用的目的。
33、 因此本课采纳“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意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制造思维的培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测设计试验探究讨论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它不仅重视学问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猎取学问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将比拟活泼,能真正表达“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用具 1.多媒体、录象短片、课件 2.学生分组试验器材:弹簧秤,绳子,小球(若干个),圆珠笔杆套 六、教学过程 (一)向心力概念: 复习上节内容,播放几个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的录象短片,引导学生逐一进展受力分析,让学生发觉,做
34、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是指向轨迹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 (二)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展现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播放“小孩拿着带绳子的玩具抡圈圈”的画面和“赛车因速度过大而脱离轨道”的片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肯定的向心力,否则物体将脱离圆轨道。然后设问:质量为m的物体以角速度做半径为r的匀速周运动时,毕竟需要多大的向心力?引出“探究向心力大小”这一讨论课题。 2.思维发散,科学猜测 鼓舞学生大胆猜想:假设你是历史上第一个讨论向心力大小的人,猜猜看“向心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35、并指出科学猜测是讨论自然科学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思想方法。 在这环节中,学生分组争论,依据日常生活阅历加以猜测,总结出:向心力F可能与m、r有关系。 3.设疑集思,设计试验 展现思索题:用什么方法讨论向心力F与m、r、的关系?试验的讨论对象是什么?需观看、记录什么?列出试验原理、所用的器材和详细步骤。 在这环节中,学生分组争论,然后请个别学生答复。 4.分组试验,探究讨论 经过争论,打算利用弹簧秤、细绳、圆珠笔杆套、不同质量的带孔小球若干,根据如下图的装置进展试验探究。 在此环节中,学生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像科学家那样兴趣盎然地开头按拟定的方案试验,边做边想边记。教师巡察,留意他们设计是否合理,仪
36、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做个别辅导。 5.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依据自己的试验结果,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以组为单位,推举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发觉:向心力F的确与m、r有关,并说明准确的试验可以得出 Fmr2。 6.应用练习,指导实践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说课稿,标签:物理说课模板,高中物理说课模板, 用投影仪展现分层练习题: 要使一个3千克的物体,在半径为2米的周圆上以4m/s的速度运动,需要多大的向心力。 线的一端拴一重物,手执线的另一端,使重物做匀速圆周运动。当每分钟转数相等时,线长易断还是线短易断? 为什么赛车速度过大会脱离轨道? 此环节,教师可因材施教,点不同层次的
37、学生来解答不同的问题,然后依据状况有选择地进展讲解。 7.归纳总结,学法指导 教师总结:让学生回忆本课的探究过程:发觉问题进展猜测探究讨论得出结论指导实践。指明这是讨论物理问题的根本思路。 (三)向心加速度 1.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牛顿其次定律推出公式ar2。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公式ar2及a=v2/r。 八、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九、板书设计: 1向心力 概念: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指向圆心,这个力叫做向心力。 试验设计: 器材: 步骤: 装置图: 方向:总指向圆心 作用:使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大小:F=mr2=mv2/r 2.向心力加速度: 概念:向心力产生的加速度. 意义: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大小:ar2V2/r 方向:总是指向圆心。 十、猜测评估 1向心力简单被学生认为是一种新的性质力,所以应引导学生对多个实例进展受力分析,以明确向心力的来源。 2学生不易正确理解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新课中应通过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3局部同学试验力量较弱,在探究试验中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 【向心力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