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学设计范文.docx





《《咕咚》教学设计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咕咚》教学设计范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咕咚教学设计范文咕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悉“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依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展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依据课文内容作简洁推断。 2.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展现园地八我的发觉插图,引导学生发觉每组词语偏旁一样的共同特点。借助泡泡的提示,发觉偏旁表
2、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 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虫字旁:与昆虫有关 刚刚我们熟悉了这么多小动物,今日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沟通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 (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掉 (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 (4)熟字比拟:逃逃、跳熟热命伞 (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消失
3、了哪几种小动物。(按挨次板书) 三、图文对比,了解故事内容 1.看图学习12自然段 (1)观看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从哪里看出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教师指导朗读“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要读出可怕的感受。思索:兔子为什么逃跑? 2.看图学习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声被小动物们听见了,它们都可怕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展现: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4、!”(指导朗读,可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读出小动物可怕的语气。) (3)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可怕心理。 学生仿照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 小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 大象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 3.看图学习第5自然段 大伙正乱作一团,野牛来了,它是怎么做的?(挡住大伙)。它问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观察了吗?) 教师扮演野牛,学生扮演小动物,询问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引导学生体会野牛会思索,不盲从。 4.看图学
5、习第67自然段 (1)他们来到湖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最终大伙为什么都笑了? 小结:学习了这个故事,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看图复述故事 1借助课本插图,根据挨次,你能复述一下咕咚这个故事吗?教师课件按挨次出示课本的四幅插图。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生展现。 咕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熟悉“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
6、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难点: 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预备: 课件、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1、教师仿照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奇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里共有几只动物?“咕咚”究竟是什么?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指导学生就所找出的动物进展质疑,学生假如不明白,教师可举例。如: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 四、以读为本,顺学而导 (一)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 1、让学生观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小白兔的动作、神态
7、。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白兔的内心。 2、动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该词练习说话。 3、指导朗读。这一句的朗读指导关键,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当时极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有不同的体会,表现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狸、猴子、小鹿、听到兔子惊慌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惊慌”、“乱哄哄”。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大致明白“惊慌”的意思即可。 (2)让学生通过比拟,对“乱哄哄”一词,有感性的熟悉,再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晰即可。 2、指导朗读 (三)狮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狮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其他动物说的话。 2、抓关键词,
8、指导朗读。 (1)他追上去,奇怪地问“你们跑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奇怪”这个词,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奇怪”就是“惊奇”的意思,然后朗读体会,读出疑问的语气即可。 (2)“咕咚?“狮子愣了一下,又问:“咕咚是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愣”字,通过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读“咕咚”这个词时,“咚”字的读音要上扬,读出疑心的语气。 (3)“我们还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的狮子皱着眉头,环绕双手,一幅要探个水落石出,查个毕竟的样子,通过看图、说图,想象狮子的内心,从而读出坚决的语气。读的时候,做到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相吻合。 (4)小猴说:“不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咕咚 教学 设计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