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学设计15篇.docx
《《北京》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教学设计15篇.docx(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北京教学设计15篇北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重点: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感受长城的宏伟壮美。 教学难点: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都谁去过长城?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二、自主探究 (一)指名初读课文,留意要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生评读,纠错。 (二)在组内读一读带有新词的句子,争论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三)找小组汇报自学成果,师对于有争议的词义加以指导。 (四)默读课文,把描写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自特点的语句用曲
2、线画下来。 1、找生说特点,提示:先读书,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间作补充。 2、在小组内合作读一读描写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的段落,加深了解,找生作小导游,用自己的话介绍两处长城的特点。 三、沟通展现 1、把你见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介绍给组内的同学听。 2、把收集的长城的资料和图片展现给大家看。组内评出说得好、展现好的同学,全班发言,对于他发言的内容,其他同学可提问参加,互动对话。 四、积存词句 1、选择你喜爱词句画下来,说说为什么喜爱。 2、试背词句,看谁记得快、记得牢。 北京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便为多音字)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能按挨次说说围绕拐杖都
3、发生了什么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提示写一段话。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按挨次说说围绕拐杖发生了哪些事情。 教学难点:能结合上下文体会“我”的感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认读6个字(其中1个为多音字)。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到描写表示时间的语句,理清课文的思路。能根据挨次说一说围绕拐杖发上了哪些事情。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哪些人拄拐杖的人,你觉得他们需要哪些帮忙? 今日这个故事的仆人公就是一个拄拐杖的人,咱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 新授 1学习生字 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正音:出示选择正确读音
4、练习题。 浃(jia xia ) 尬 (ga ga ) 便 (pian pian) 再读书后田格里面的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说一说使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生字) 说一说每一个生字的部首(重点指导独体字的部首确定方法) 画诞生字组成的词,在小组里读词语。 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词语的意思(使学生把握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连字义、联系上下文等) 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画下来(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日。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把这天作为纪念他的节日。 汗流浃背: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浃:透、普及。 为难:境况困难,不好处理。神色、态度不自然。 大肚便便:肚子很大
5、,很肥胖。便便:形容肥胖的样子。 疑憾:心理不明白,困惑。 不悦:不快乐;不开心。 干脆:直截了当;爽快。干脆。 读认读词语 观看生字的占格特点,仔细练习书写生字。重点字的写法:(学生争论后指导) “浃 ” 字的右半局部的最终一笔写“大撇”“捺”。 “搜 ”字的右半局部要先写臼,然后写竖,最终写又。 点评学生的书写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 一边默读一边思索,文章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事情的仆人公是谁?在书上进展画批。 请同学答复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车上 快速扫瞄课文,看一看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车上发生的事情。 利用 给文章分段,(1)(28)(9)教师巡察进展订正
6、 回忆分段的方法 (2)再读课文28段,一边读一边在书上画一画有些哪些表示时间挨次的语句。 订正并板书 就是根据这样的先后挨次把这件事情写清晰的。 读2、3自然段试着用几个词说一说“小姑娘、我”都做了什么?(可以在书上画一画有用的词语) 引导学生进展总结 时间我小姑娘 刚上车 再启动 车到站 请同学把这些词语进展串联,就是段意。 引导学生看板书,使学生感受到事情是围绕拐杖发生的。 能够引导学生结合表格内容说一说有哪些事情。 3再读过文章后你有哪些内容不理解,把他画下来,旁边画上问号。 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问题,教师进展点评。 三、 稳固 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形近字组词 3、朗读课
7、文 课后反思:请同学自己找认读生字的形近字,用熟字学新字,对旧学问进展了复习。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能按挨次说说围绕拐杖都发生了什么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提示写一段话。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按挨次说说围绕拐杖发生了哪些事情。 教学难点:能结合上下文体会“我”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读课题:拐杖你想到什么? 2、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围绕拐杖发生了哪些事情呢?自己再读读课文。 二、新授 (一)、以拐杖为线索 1、文中执拐杖的人是怎样的人?安康的人 板书 我 2、“我”拿拐杖的变化:拿拄提 3、就是由于这一“拄”引出了乘车的过程中,
8、“我”受到一位布满爱心的小姑娘的无微不至的照看。围绕拐杖发生了哪些事情呢?自己读文说一说? 内容上,讲的是“我” 为丈夫买了一根拐杖,为了放松自己的手脚,无意间拄着拐杖行走,被一位小姑娘当做“脚不便利的人”,一路上受到照顾的感人故事。 (二)、以小姑娘为线索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小姑娘的句子。可以写一些简洁的批注。 其次段(让座) 第四段(扶住) 第五段(照看) 第七段(搀扶)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呢?从那感受到的?读中体会小姑娘的和善,富有爱心。 (三)、我的心理变化 1小姑娘第一次让座,看到她为难的表情,我的感受?从书中找到答案怀疑 指导朗读:我婉言谢绝了她的好意,她微笑的脸上露出淡
9、淡的为难。 2小姑娘其次次让座,看到她惊慌的表情,我的感受?恍然大悟 比照读: “当心!”她一脸惊慌地叫出声来。(读出担忧、关怀) “当心!”她叫出声来。 3小姑娘随时照看我,我的感受?担心 我的感受不同:第一次怀疑不解。究竟怀疑什么? 其次次恍然大悟。悟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三悟: 悟到了小姑娘的用意当做“脚不便利的人”,加以照看。 悟到小姑娘的和善,有爱心。 悟到了我对小姑娘造成了误会,自己内疚、担心。 4、当你悟到这些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1.)出示句子汽车到站了,我拄着拐杖“一拐一拐”地走出车门。 为什么“一拐一拐”? 爱护小姑娘的爱心。饱含着一种爱。 2.)出示句子车子来了,我
10、把拐杖提得高高的,快速上了车。 “我”这些表现想告知大家什么? 填空:我“一拐一拐”走出,是由于( ) 由于( )所以我“把拐杖提得高高的”。 三、拓展练笔: 这篇课文讲的是( )的感人故事。反映了小姑娘( ),以及我( )。 板书设计: 拐杖 小姑娘 我 让座 怀疑 扶住 恍然大悟 照看 担心 搀扶 被爱感动 关爱之情 课后反思:利用填空启发学生进展联想,降低了难度。但是学生的想象面不宽,想象的内容非常单一。 北京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选的都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旨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极其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巴塘连北京是
11、新人音版第十册其次单元欢快的村寨其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歌曲为拍、宫调式、二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词把东方的彩虹比较成通向北京的云间金色大路,非常形象生动。其次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起伏,好像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长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憧憬首都北京和喜爱党、喜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歌曲构造非常简练,曲调短小而又美丽,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能够唱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乐谱,个别学生学习乐器,识谱力量强,在音乐学习中
12、能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在演唱方面,气息的运用、声音的掌握力量有待提高。在识读乐谱方面有肯定的根底,但对于跨小节的节奏把握困难,视唱音准欠佳。对于这一特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通过节奏训练的方式,层层深入的步入跨小节的节奏,使学生首先读准节奏,再通过多方倾听、教师屡次范唱以及跟范唱接唱等形式,结合肢体动作渐渐精确演唱难点乐句,同时利用钢琴牵引学生矫正音准,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熬炼学生识谱力量、提高音乐技能、培育音乐表现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少数民族藏族的音调风格和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初步了解巴塘人民对党对祖国的喜爱。
13、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纳仿照、倾听、体验、探究、合作沟通等手段,通过旋律接龙、自主学习等形式,流畅自如的完成歌曲演唱,表达歌曲感情。 3学问与技能目标: 感受了解切分节奏,高音能够用感情演唱,把握肯定的发声方法。 体验弦子舞的最根本舞步。 教学重点:能够用连贯的气息、精确的舞蹈动作和美丽抒情的歌声进展巴塘连北京。 教学难点:歌曲中第2、3小节中连音线、圆滑线的唱法,跨小节的切分音的唱法。 学生预备: 1、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了解有关西藏、巴塘、藏族人的学问,收集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 2、听一听藏族民歌。 教师预备: 1练习藏族舞蹈。 2搜集有关西藏、巴塘、藏族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制作教学
14、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时空穿梭,我们来到了四川西藏巴塘,巴塘的人们在干什么呢? (播放视频:太空中旋转的地球西藏地图巴塘) (视频截自:北纬30中国行 远方的家:弦子家乡巴塘) 教师课件出示:播放视频巴塘的弦子。 教师:看巴塘人跳得多喧闹,我们也来跳一跳。 学生站成圆圈,仿照视频舞蹈动作跳起弦子。 教师边跳遍提示: “三步一撩”、“一步一靠”、“跺踏步摆袖”、“献哈达” 二、学习巴塘弦子舞。 1了解巴塘弦子舞。 教师:刚刚我们和巴塘人一起领会了他们的弦子舞,怎么样快乐吗?你对弦子舞有多少了解呢? 视频播放巴塘弦子简介。 弦子,发源于四川巴塘,又叫“巴塘弦子”。巴塘弦子舞是一种美
15、丽抒情的藏族舞蹈,具有“长袖善舞”的特点,表演时,由数名男性持拉弦乐器“毕旺”(胡琴)在队前演奏领舞,其余舞者则和他们一起边歌边舞。 “三步一撩、一步一靠”是巴塘弦子舞的根本律动特点,其含胸、颤膝及长袖的绕、托、撩、盖等动作形成了不同一般的地域舞蹈特色。每逢喜庆佳节,集会野营、劳动之余,人们聚拢在坝子跳起弦子舞。 2.学习弦子舞。 教跟着教师学几个简洁的弦子舞动作: 第一个动作:平步拂袖手。 其次个动作:踏点步双晃手。 第三个动作:三步一撩。 第四个动作:甩袖拂胯手。 第五个动作:跺踏步摆袖。 第六个动作:献哈达。 教师:学会了这些动作,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创编组合,表演整首歌曲。 (学生分组创编
16、组合动作。) 播放巴塘连北京伴奏音乐。 学生分组表演自己的动作组合。 3、评价鼓励 (1) 小演员自评 (2) 教师总结小演员的表演、观众的表现,以鼓励为主。 4弦子舞歌舞表演。 个别表演 三、自主学唱巴塘连北京。 1.初步感受音乐。 课件播放巴塘连北京伴奏音乐,教师范唱歌曲。 这首歌曲的速度、曲调、心情有什么特点?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找一找这段旋律都由哪些音组成。 2、学唱歌曲。 课件播放巴塘连北京歌曲。 (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3、结合乐谱,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解决难点乐句。 教师:说说自己在听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 跨小结的切分节奏。 解决方法:划拍视唱“彩虹啰”,把
17、握节奏。 强调长音后面的尾音“6”。 (2)一字多音:北京。 解决方法:视唱精确把握旋律。 从“北”字的字音入手,引导学生以拼字的方法“beiei”,实行归韵的方式,结合语调唱准、唱清一字多音。 (3)一字多音:“紧相连”。 解决方法: 体会前十六后八紧凑的音乐感觉。 将节奏与歌词涵义以及语感相结合,协作击掌动作精确演唱。 4、练唱歌曲。 (1)、伴随音乐,师生接龙,尝试演唱歌曲。教师唱第一句,同学们唱其次句 (2)、学生随教师的琴声齐唱歌曲。 (3)、点生演唱歌曲,一男一女PK赛。学生点评。 、完整的随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4、唱好歌曲。 (1)、把握歌曲整体感受。 巴塘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没有
18、车也没有铁路,所以呢巴塘人民很少和外界交往,特殊想了解外面的世界,特殊想走出去看一看,这条路能把巴塘和憧憬已久的北京紧紧相连,可以说这是一条寄予着巴塘人民幻想的路。所以这首歌曲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大路修建好后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妙生活的喜爱。 “川藏大路”圆了她们的幻想,她们亲切地称它“金色的路”,从今那里就传唱出了许多像巴塘连北京这样的歌曲。 提问:假如你是生活在那里的人,看看身边漂亮的风光,想想可以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了,你会用怎样的歌声来演唱呢? 学生练习 (2)、引导学生近一步总结歌曲特点,介绍这是一首四川巴塘的藏族民歌。 教师:由于多数藏族人都是以放牧为生的,放牧闲暇眼望着一望无际的高原,是那
19、么的无拘无束,于是唱出的歌儿也像他们的心境一样无拘无束。他们的地域宽阔, 因此长音较多;还有很多衬词、一字多音,节奏变化,疏密相间等。 听教师范唱长音。 提问:刚刚教师在这个长音处延长了几拍? 学生跟着教师学唱。 指导衬词“啰”的唱法:演唱衬词“啰”要用甜蜜的声音,近一步抒发情感。 介绍藏族民歌特有的颤音唱法,指导学生模唱: 教师在乐句末长音处融入颤音进展范唱,学生体会与自己唱得有何不同? 教师范唱,学生倾听体会颤音演唱的特点。(2个颤接1个长音) 引导学生结合眼神以及晃头动作体验颤音。 长音加颤更加凸显什么感情? 学生:幸福、骄傲、神气。 四、延长拓展 教师:同学们,藏族人民个个能歌善舞,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教学 设计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