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
《2022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九个生字,学写“窿、叼”两个生字。正确认读“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劝告、后悔”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2、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2、老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请大家一起把课题念一念。2、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寓言
2、故事就是一个小故事中有一个大道理。二、理解题意,渗透学法1、今天这节课上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齐读课题。三、初读课文,检查朗读,书写难字1、提出初读要求要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随机正音出示句子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窟窿long轻声洞的意思圈,多音字,组词指名读生字,句子齐读书写难写的字窿叼生各书写一遍3、检查二到五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多指名读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四、理解题意,渗透学法1、老师在布置预习时,请小朋友们回家查一下字典
3、,了解“亡”跟“牢”的意思,那现在哪位小朋友能来说说,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2、了解字词的意思除了这个方法外,还有更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文章中找到藏了这两个字意思的句子,谁找到了?3、那在课题中,“亡”的意思是丢失。那“牢”的意思就是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课文中是指“羊圈”。小结: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五、精读课文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都是怎么丢的?请小朋友们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1)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出示:因为,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4、2)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依然是那个窟窿惹得祸。这时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呢?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什么反应?(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4、第一次丢羊后,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还会想些什么呢?指导朗读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5、出示:羊已经丢了,就不用修羊圈了。比较有什么不同?6、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是怎么做的呢?指导朗读7、思考:第二次丢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8、修好了
5、羊圈后,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那这时修好羊圈晚不晚?因此,古人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六、联系生活,体会寓意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就()。4、在生活学习中,你有没有碰到过“亡羊补牢”的事情?(老师可以先举个身边的例子: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5、你能不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用自己的话来讲一下这个故事呢?6、总结:请小朋友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听。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2、默读课
6、文,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学重点: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教学难点: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教学过程:一、导入读全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上节课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继续学习。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二、深入理解课文,解决问题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想汪霞为什么要戴着帽子去上学?(1)得了恶性肿瘤(解释什么是恶性肿瘤)不得不接受化疗(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2)“不得不”换词理解而必须接受化疗的结果就是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掉光。(3)曾经是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现在却因为病痛的折磨,几乎掉光了,小汪霞的内心怎样啊?(
7、痛苦伤心等)那你应该怎么读啊? 自己试一试,指名读2、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汪霞,因为化疗,那一头曾经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掉光了,你将要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去学校上课,这时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心情啊? (很不安、害怕)你们能体会到汪霞的心情,能用自己的朗读把汪霞这种不安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3、此时,你觉得汪霞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可怜,自尊心强,自卑)过渡:这个可怜的孩子当她回到熟悉的校园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她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吗?咱们应该读哪个自然段?第三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汪霞的心情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开始接着最后)1)师生共同找出关键词句,简单说一说2)读到这,你有什么
8、问题吗?3)“为什么汪霞一开始迟迟不敢进去,到最后她大步走进教室”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4)她为什么迟迟没敢进去?为什么戴着一顶帽子就迟迟没敢进去?5)那么此时的汪霞会是什么心情呢? (害怕紧张担心等) 怕什么?6)那你应该怎么读呢?自己试试读一读这一句话。 指名读评读7)同学们想象一下,迟迟没敢进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你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吗? (生自由回答) 再读这句话,该怎么读?练读2、正在此时,她发现了什?(当他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发现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理解“意外”1)意外什么意思?她为什么会感到意外?读这句体会她意外的心情2)大家想象一下:他们的帽子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又有可能
9、是什么样式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自由发言:五颜六色、各色各样、形态各异、千姿百态、-)那么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同学们的帽子呢? (五花八门)3、同学们都戴着五花八门的帽子,跟他们那些帽子比起来,汪霞觉得怎么样? (自己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4、如果你就是汪霞,此刻你就站在教室门口,看到眼前的景象,还是迟迟没敢进去吗?还会担心害怕吗?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心情呢?(和大家一样,不再觉得自卑、不安。)5、比较句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多“一下子”好吗?好在哪儿
10、?(心情变化很大,立刻变轻松)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练习朗读最后一句。6、师小节:抓住汪霞的心理变化,细腻的写出了汪霞由开始的不安,到现在能轻松地笑了这样的变化。板书:不安-轻松7、自由读全段,再次体会汪霞的心情变化。过渡:汪霞这么大的转变首先要归功于谁呢?我们来看看老师究竟说了些什么?第二自然段1、默读画出老师的话,想想对老师说的话有什么问题吗?(订正提问)预设:为什么要从下星期一开始?为什么所有的同学都要戴帽子?为什么帽子越新奇越漂亮越好?解决问题。2、老师是怎样宣布这件事的?什么是和蔼而郑重?试着用和蔼而郑重的语气宣布一下这件事。(出示句子)1)在什么情况会郑重的说?联系生活实际(升旗开幕式
11、考试)2)读到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老师为什么要严肃认真的说?(重视注意一定做到)3、讨论:老师为什么让所有的同学都戴着帽子?老师真正的用意是什么?(打消汪霞害怕被同学嘲笑的顾虑,化解了她因为头发掉落后而产生的不安、自卑心理,让她能和大家融洽的相处)师:从老师看似普通的两句话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是多么用心良苦啊!刚才的问题解决了吗?指导朗读两句话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同学们汪霞的病情呢?(保护她的自尊心)师:正是因为老师巧妙、周到的安排,汪霞才能和大家轻松的相处,可见老师的爱心、善解人意啊!我们不仅要学会尊重,善待他人,而且还要讲究方法使被关心的人乐于接受,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板书:尊
12、重,善待)过渡:同学们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吗?你是从哪知道的?第四自然段1、汪霞常常忘记了什么?真正忘了什么?2、什么是似乎?同学们似乎忘记了什么?还似乎忘记了什么?3、现在你觉得汪霞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三、师总结汪霞是不幸的,因为病魔不仅让她身受痛苦,而且使她失去了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但是汪霞又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她拥有充满爱心的老师和同学们。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师,不但保护了汪霞幼小的心灵,同时教会了同学们如何尊重他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人和汪霞一样等着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去帮助他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吧!四、口语交际现在,你想对谁说什么?板书设计:9 帽子尊重 善待不安轻
13、松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3文本细读:这精读课文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课文先写古井的位置和作用,接着写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文章的后半部分写村里的人对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的帮助以及古井带给“我”的启发。文章感情真挚,文辞朴实,内容深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知识与技能目标:1做到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受到启迪,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
14、行独立自主识字,提高学生多种形式理解词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通过品读文本,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学习懂得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并从中受到启迪。策略与方法: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记下来。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太阳奉献给我们温暖,大树奉献给我们清凉。小草奉献给我们绿色自然界的万物呀无时无刻在奉献着自己。我们村东头的那口古井又奉献给我们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古井。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
15、,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清文章顺序。2、交流初读感受课文按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每天都到古井取水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古井给人的启示来叙述的。三、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轮读,纠正字音,注意“哺”“酬”“络绎”的读音。2、在小组内合作记忆字形。利用形声字的特点采用比较形近字的方式加强记忆,注意“暮”与“幕”“治”与“冶”的区别。3、多种形式理解词语。(1)借助词典理解:哺育、熹徽、络绎不绝、六旬、报酬、陶冶。(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叮叮当当、湿漉漉、单薄。4、指导书写。把字写漂亮、写规范。四、
16、熟读课文检查读文。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纠正错误。把文章读准确,读通顺,并读出感情。第二课时一、回忆导入今天继续学习第十课古井,回忆一下这课文主要写了些教给学生阅读的什么?方法,通过反复读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文理解文本1、课文题目是古井,文中都写了古井的什么?哪些地方写到了古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的语句。2、交流读后所得。(1)第1段古井的位置及它对村里人的贡献。课件出示:“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赞美了古井的无私奉献。(2)第2段写来古井挑
17、水的人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挑水的人多?引导学生抓住“晨光熹徽,暮色降临、络绎不绝、湿漉漉、老是”来表现挑水的人多。还可以感受到什么?抓住“叮叮当当、吱悠吱悠、快乐的乡间小曲”挑水的人知足、快乐。有感情的朗读这人多注意读出挑水人的快乐。试背诵这一段。(3)第5段“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根人们要过报酬”古井的无私奉献。(4)第6段,作者对古井的赞美。3、文章题目是古井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古井赞美古井吗?还写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36段看你又读懂了什么?(1)3、4、5段写乡亲们年年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指名读4、5段对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老人及村民的淳朴、善良。(2)乡亲们的
18、行和古井有什么关系?揭示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3)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读读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古井无私奉献,赞美了古井更赞美了人们,借物喻人。(3)你喜欢文章这直抒胸臆的写法吗?如果让你给文章作结,你会怎样写?三、感情朗读,升华理解。分小组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有不懂的地方说出来。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你从古井到乡亲们身上受到什么启迪?在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做人?2、找一些借物喻人的文章来读,学习这种写法。五、板书设计古井 无私奉献哺育 陶冶乡亲们 别无所求帮助老人教学反思: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4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1、出示相关图片,展示南极风光。2、简介背景,导入课文。南极
19、大陆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又使人向往的地方。1986年1月,北京大学附小的杨海蓝和上海市蓬莱路第二小学的吴弘,于北京时间13日21时,顺利到达南极乔治岛长城站。当天下午,考察队队长高伯伯带领他俩游览了企鹅岛,还同小企鹅合了影。(板书课题:登上企鹅岛)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标出课文里的生字、新词。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课文里生字的读音。3、出示词卡:你能正确读出下面这些词语吗?登上企鹅大陆尽管厘米鱼鳞状帽子捕食4、小组合作,记忆字形。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你对哪些字记忆最深刻?为什么?三、学写生字1、出示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的8个字。2、提醒学生注意:“陆”字中右边的一竖不
20、能分开写。“帽”字右上角不是“日”字。“陆、帽、嘴”等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鹅、所”两个字要平均分在田字格的两边。3、学生学写生字,每个字写两个。4、互评,看看谁写得既正确又美观。四、巩固练习1、辨字组词。状()、境()、挠()、捕()、驴()壮()、镜()、绕()、铺()、驱()2、积累本课的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8、登上企鹅岛鹅、所:左右相等陆、帽、嘴:左窄右宽帽:右上角不是“日”字陆:右边的一竖不能分开写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5教学目标:1.练习一字组多词和造词填空,学会运用字词。2.学会积累关于友情的名言,警句和谚语。3.阅读李杜之交,扩展知识面。4.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闻
21、,关注国家大事,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教学重难点:1.学词积累与运用。2.名言、警句和谚语的积累。3.新闻收集与交流。教学准备:1.收集一些关于友情的名言,谚语以及关于国家大事的新闻。2.准备好几篇唐、宋代诗人友情方面的知识短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练:1.学生尝试。2.发现规律3.适当扩展二、日积月累1.让血色怀念感读熟这些句子2.小组内讲讲这些句子的意思。3.拓展4.鼓励背记名人名言。第二课时三、知识窗1、李杜之交一文介绍了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友谊。2、读字生读,然后交流。四、窗外事1、让学生课前看电视。2、收集资料。3、办手抄报。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