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园林生态学》精品讲义1.pdf
《2023年《园林生态学》精品讲义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园林生态学》精品讲义1.pdf(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案(首页)课程名称 园林生态学 课程代码 学 分 课程性质 任课教师 职称 授课对象 教材 和 主要参考资料 1 冷平生.园林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李博.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周志翔.园林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在学习植物学,花卉学等基础课程后,重点研究城市居民、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城市环境、城市植被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掌握自然生态现象与过程的观察、分析
2、方法和园林生态学的基本实验研究技术,具备一定的生态观念与环保意识,能运用园林生态学知识为生态园林、园林城市以及生态城市的建设服务。并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和 教学难点 1.重点掌握城市环境特点及生态因子与园林植物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机制,掌握基本概念和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了解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与园林生态学研究的关系。2.重点掌握种群基本特征和种群动态的基本规律,掌握种间、种内相互作用机制及其生态意义,了解种群动态与种间相互作用的应用。3.重点掌握群落结构、动态与分类的基本概念与一般规律,掌握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我国植被的特点与分布规律,了解群落结
3、构与动态规律的应用。4.重点掌握生态系统结构、能流、物流的基本特征,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特点及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和机理,了解生态系统平衡的现实意义。5.重点掌握景观结构的概念模型及城市景观特点,掌握城市生态评价与生态规划的一般原则和内容,了解以及城市的生态恢复与生态管理途径与方法。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案(章节备课)2 学时 章 节 绪论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了解生态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园林生态的基本内容,与园林城市的特点等基本内容。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掌握生态学的定义及研究层次,掌握生态学的发展阶段及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园
4、林生态学的研究重点,了解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趋势。教学进程(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0.1 关于生态学 定义 E.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周围环境的科学广泛 Andrewartha: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种群: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性的科学 生物的生态适应性 E.Odum: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生态系统 马世骏: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广泛 研究内容:环境对有机体的影响;有机体对环境的生态适应和影响;有机体间的关系 发展简史:1.萌芽期(史前-1869)淮南子 欲知地道,物其树 诗经 唯鹊有
5、巢,唯鸠居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Empedocles 植物营养与环境 Aristotle 动植物的生态类型 1735 年 Reaumur 昆虫发育与积温 1859 年 Saint hilaire 首创 Etnology 一词 2.诞生和发展期 1869 年 Haeckel 提出“ecology”的定义生态学的诞生 1895 年 E.Warming植物分布学 1898 年 Schimper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的诞生 1913 年 Adams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指南 1927 年 Eltom动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的诞生 3.现代生态学的兴起 生态系统研究的兴起 1964 年 IBP 1972 年 MA
6、B 量化方法的应用 宏观与微观均有发展 分支学科层出不穷 周志翔园林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园林生态学是园重点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城市环境城市植被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态城市的建设服务并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重点掌握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0.2 园林生态学的定义 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园林植物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既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园林学的分支学科 0.3 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环境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分布的影响 园林植物的环境效应及其在城市生态系统调控中的作用 0.4 园林生态学研究动态(1)城市园林植物生存条件特点研究 城市不同地段环境因子的
7、差异 城市园林植物生存的地下环境 城市环境污染(2)城市生态条件的利用与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技术研究 利用城市生态条件的多样性丰富园林植物种类 根据城市生态条件特点改进栽培养护技术(3)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研究 园林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 园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复壮 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与群落配置(4)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城市绿量研究 不同类型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差异及提高生态效益的途径 园林绿地绿量的调查统计与适宜标准的制定(5)园林植物生态的基础研究 园林植物的不同遗传类型及其生态适应性 园林植物的抗性生理与抗性育种 园林植物的生态调控技术 0.5 城市园林的发展(1)中
8、国园林的发展 私家园林 皇家园林 城市绿化 花园城市 园林城市 生态城市 寺庙园林 由注重人文景观转向自然化景观,发展现代园林 由注重园林的美学价值转向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发展生态园林 由孤立封闭的深院转向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发展大园林(2)国外城市园林的发展 城市公园运动(The City Park Movement)1851 年由唐宁(Downing A.J)倡导,纽约市开始规划第一个城市公园,1858 年由 Olmated F.L 主持设计,1875 年建造了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 带形城市(Linear City)1882 年西班牙工程师 Arturo Soria Y Mata 提
9、出带形城市理论,主张城市沿一条 40 米宽的交通干道发展,城市建筑用地总宽约 500 米,每隔 300 米设一条 20 米宽的横向道路,用地两侧为 100 米宽布局不规则的公园和林地,使城市居民回到自然中去,1884-1904年间在马德里规划建造了第一个带状城市 周志翔园林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园林生态学是园重点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城市环境城市植被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态城市的建设服务并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重点掌握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田园城市(Gardon City)1898 年,由英国的霍华德(Ebnezer Howard)提出田园城市理论,提倡建设城乡结合、
10、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 1904 年在离伦敦市 35 英里的建设了第一个田园城市 1919 年又在伦敦近郊建成了第二个田园城市 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卫星城镇理论是田园城市理论的发展,1922 年霍华德的追随者出版了 The Building of Satellite Towns,莱蒙德.恩文绘制了大伦敦郊区田园城市群布局图。有机疏散理论(Theory of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由芬兰建筑师 E.沙里宁提出,目的是追求交往的效率与生活的安宁,于 1918 年按有机疏散原则作了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是针对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向外疏散
11、问题而提出的,他在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中一改城市的集中布局而使其变为既分散又联系的有机体,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是针对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向外疏散问题而提出的,他在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中一改城市的集中布局而使其变为既分散又联系的,花园城市理论和有机疏散理论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新城的建设和城市景观生态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雷德伯恩体系与绿带城 由建筑师 Clarence Stein 和规划师 Henry Wright 按邻里单位理论模式,于 1929 年在美国新泽西洲规划的雷德伯恩新城,将绿地、住宅、人行步道有机地配置在一起,还将此应用到森纳赛
12、田园城,马里兰、俄亥俄、威斯康星和新泽西的四个绿带城建设。广亩城市(Broadance City)由美国建筑师 Wright F.L 在 20 世纪 30 年代(1935)提出的城市分散主义的规划思想,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去,每公顷土地的居住密度位 2.5 人左右,每个家庭周围有一英亩土地,生产供自己消费的粮食和蔬菜,早在 1932 年,赖特就提出“广亩城市”的纲要,即田园风味的城市。东塔里埃辛约翰逊公司大楼和普赖斯大楼的设计都体现了他的“广亩城市”观念。绿色城市(Green City)由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 1930 年提出,主张城市应该修建成垂直的花园城市,并希望在房屋之间能看到
13、树木、天空和太阳,反对城市居民同自然环境割裂的现象城市和郊区绿地一体化的绿地系统。作 业 1.简述生态学的发展历史。2.试分析当代城市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生态城市的内涵。3.什么是生态园林?试分析发展生态园林的背景。4.园林生态学的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5.试述园林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主要 参考资料 1 冷平生.园林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李博.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备注 周志翔园林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园林生态学是园重点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城市环境城市植被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态城市的建设服务并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奠定良
14、好的基础重点掌握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案(章节备课)2 学时 章 节 第 1 章 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了解环境概念和城市环境特征;理解环境与生态因子关系,城市环境容量与环境污染关系;掌握生态因子作用规律。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掌握环境与生态因子的概念及类型,掌握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及城市环境的特征、环境容量和城市环境问题,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及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方式。难点是环境与生态因子相关概念间的区别。教学进程(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1.1 环境概述 1.1.1 概念 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
15、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简言之,生物周围一切空间的总和 1.1.2 环境因子 构成环境的各个要素 1.1.3 生态因子 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1.4 大环境与小环境 大环境 区域性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往往决定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Eg.热带、寒带、沙漠、海底等 小环境 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临近生物体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更为直接 Eg.建筑物南面、十字路口、根际环境、屋顶等 1.2 生态因子的类型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地形因子 生物因子 人为因子 1.3 生态因子与生物作用的规律 1.3.1 综合性 生物是所有生态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
16、且各个生态因子间往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3.2 非等价性 在对生物起作用的所有生态因子中,每个因子的作用大小不同,重要性有大有小,即存在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 对生物作用最大的生态因子,它的变化往往使生物的生长发与过程发生改变,同时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 1.3.3 阶段性(限定性)生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要求不同 主导因子发生变化 对同一生态因子要求的强度、数量有所改变 周志翔园林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园林生态学是园重点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城市环境城市植被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态城市的建设服务并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重点掌握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3.4 不
17、可代替性和互补性 质的不可代替性 一个生态因子的缺失不可有其它生态因子来代替 量的可补偿性 数量不足时,可由其它因子调剂和补偿 1.3.5 Liebig 最小因子法则(Law of Minimum)植物的生长受最缺乏的那种营养元素所限制 如何判断营养元素缺乏?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1.3.6 Shelford 耐受性法则(Law of Tolerance)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起耐受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这种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1)植物可以根据其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分为广生态幅和窄生态幅植物(2)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具有可调整性 1.4 城市生态环境概述 1.4.
18、1 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与结构 概念:城市环境 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或人工因素 城市生态 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城市生态环境 特定城市区域中,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以及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1)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 A:城市自然环境 物理环境 城市地貌与土壤、城市气候与大气、城市水文水资源、城市污染 生物环境 城市动物、城市植物、城市微生物 B:城市人工环境 城市设施 建筑物、交通设施、管线设施、环境设施 社会服务 劳动力、科教、政法、其他 生产对象(2)城市生态环境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组成城市生态环境的各部分各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和联系 光热
19、水土气生物矿物 自然环境 生活 人类活动 生产 社会经济环境 工业农业交通商贸建筑 通讯科技文教思想道德政法管理 功能 资源再生功能 还原净化功能 满足城市居民特定需要的功能(3)城市生态环境的特征 A 城市生态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按人的意志加工改造的人工环境 周志翔园林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园林生态学是园重点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城市环境城市植被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态城市的建设服务并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重点掌握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B 人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建造者,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 C 城市生态环境具整体性 D 城市生态环境是开放的 E 城市生态环境具
20、有一定的负荷能力 1.4.2 城市生态环境效应 环境效应 人类活动或自然力作用于环境后所产生的正负效果在环境系统中的响应 城市生态环境效应 城市自然过程和认为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引起城市生态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变异 城市生态效应的类型(1)污染效应 人类活动给城市自然环境所带来的污染作用及效果(2)地学效应 人类活动对城市自然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影响(3)生物效应 环境因素改变而引起的生物学反应及生物系统变异(4)资源效应 人类活动对城市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包括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的消耗作用及其程度(5)美学效应 城市人工环境所形成的人工景观在美感、视野、艺术及游
21、乐等方面对城市人的心理和行为所产生的潜在作用 1.4.3 城市环境容量(1)概念 指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2)环境容量的类型总容量(绝对容量)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以浓度表示:WQ=WS-B 以数量表示:WQ=M(WS-B)年容量 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以浓度表示:WA=K(WS-B)以数量表示:WA=KM(WS-B)环境容量 I 指环境的自净能力。在该容量限度之内,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通过物质的自然循环,一般不会引起对人类健康和自然
22、生态的危害 环境容量 II 指不损害人类健康的环境容量,既包括环境的自净能力,又包括环境保护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 环境容量 III 指人类活动的地域容量,包括环境容量 II,人类活动及其强度(3)城市环境容量 A 城市自然环境容量 指城市这一特定环境区域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即为保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B 城市人工环境容量指保证城市居民一定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舒适度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最大负荷量 C 影响城市环境容量的因素 环境空间的大小 各环境要素的特性 污染物的理化特性 生物体的耐受力 人类的舒适度要求 周志翔园林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园林生态学是园
23、重点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城市环境城市植被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态城市的建设服务并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重点掌握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D 城市环境容量的类型 大气环境容量 指在满足大气环境目标值(即能维持生态平衡及不超过人体健康阈值)的条件下,某区域大气环境所能承纳污染物的最大能力或所能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总量 水环境容量 指在满足城市居民安全卫生使用城市水资源的前提下,城市区域水环境所能承纳的最大污染物的负荷量 土壤环境容量 指土壤对污染物的承载能力或负荷量 城市园林绿地环境容量 城市人口容量 特定时间和特定城市区域所能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环境质量和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
24、数量 计算公式 P=b S P:人口规模 b:城市用地规模(建成区)S:平均人口密度 或 P=b/f f:人均用地面积=人均公共设施面积+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绿地面积 或 b/B=50%B:城市建成区支持区域面积 或 P=W/E W:城市可用水资源容量 E:人均用水量 城市工业容量 指城市自然环境条件、资源能源条件、交通条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等对城市工业发展规模的限制 城市交通容量 指现有或规划道路面积所能容纳的车辆数 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实质(1)滥用资源,导致大量的物质和能量以废物的形式输出(2)城市各组成成分间缺乏必要的共生关系和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功能(3)城市生产的各部门各行业往往着
25、眼于局部产品,整体行为不协调(4)过分依赖外部环境及受经济技术力量、社会生产关系、决策水平的限制,自我调节能力差,多样性低 作 业 1.什么是城市环境,它有什么特点?2.城市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如何理解环境污染与环境容量的关系?4.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环境有什么不同的定义或含义?5.什么是限制因子?你如何来初步确定哪些生态因子是限制因子?6.为什么说“植物的生存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主要 参考资料 1 冷平生.园林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李博.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备注 周志翔园林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园林生态学是园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林生态学 2023 园林 生态学 精品 讲义
限制150内